自從決定著手探討《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便一直思索著第一篇文章該用什麼樣的視角切入、用什麼樣的議題統攝這部作品。除了作品中不斷強調的「自由」外,思來想去,以「代價」作為切入點,會是個好的視角:艾連想驅逐巨人的代價、艾爾文想了解真相的代價、萊納想回到家鄉的代價,再到艾爾迪亞人壯大勢力的代價、馬雷人迫害艾爾迪亞人的代價,不勝枚舉。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為了自己的願望、為了背負的使命、為了珍愛的人事物,必須付出什麼代價?
《進擊的巨人》動畫第三季的內容,主要為瑪麗亞之牆奪還戰,一直到島上的人終於來到了海邊為止。從結果上來看,這是一次艾爾迪亞人重要的勝利:不但收復了一開始被巨人入侵的希甘錫納區、了解世界與巨人的真相,甚至最終抵達了百年來牆內人類所無法到達的活動極限:大海。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光榮的勝利時刻,背後所犧牲的,是大半個調查兵團、牆內兵團的智力巔峰─調查兵團團長艾爾文;對於主角艾連來說,啟動了進擊巨人的能力、看到了一切注定發生之結局的他,同時卻也永遠失去了自由。
「為了看見那夢的延續,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惡魔輕聲低語到:就用屍體鋪成道路吧。」然而,看見了夢中的畫面,或許是一件更殘忍的事情:當你知道了大海的對面依然有人,而且全部都是將自己視為惡魔的敵人、視自己為生物兵器的敵人、欲將自己滅族滅種的敵人,這就是夢中自由的真相:「籠中也好籠外也好,難道都是地獄嗎?」
除了歌詞的部分外這首歌,聲音也是我想要談談這首歌很重要的原因。《巨人》的劇情主舞台在帕拉迪島上、未進入馬雷之前,劇中的主基調以歌頌戰士的英勇、人類的無畏等軍國式熱血為主,因此我們可以在前幾首片頭曲當中,聽到行進感很強的節奏以及大量打擊樂與銅管樂器等軍樂隊用樂器的出現。除此之外,還會出現許多增加臨場感的「聲響」:金屬相互摩擦的聲音、木門開關的聲音,甚至是犬吠等等。這些聲響,讓這些音樂的價值不僅僅是「片頭曲」或「主題曲」,更像是故事中一個篇章前的「摘要」、「目錄」;這些聲音也不只是還原現場,有些甚至在一些段落做到了「預示」的效果,供聽眾細細發覺,於此不再贅述。
近來都是利用上班時間的空隙寫作,頻率跟品質可能不盡人意,還請海涵。
圖源: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