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價是什麼:Linked Horizon─憧憬と屍の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從決定著手探討《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便一直思索著第一篇文章該用什麼樣的視角切入、用什麼樣的議題統攝這部作品。除了作品中不斷強調的「自由」外,思來想去,以「代價」作為切入點,會是個好的視角:艾連想驅逐巨人的代價、艾爾文想了解真相的代價、萊納想回到家鄉的代價,再到艾爾迪亞人壯大勢力的代價、馬雷人迫害艾爾迪亞人的代價,不勝枚舉。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為了自己的願望、為了背負的使命、為了珍愛的人事物,必須付出什麼代價?

《進擊的巨人》動畫第三季的內容,主要為瑪麗亞之牆奪還戰,一直到島上的人終於來到了海邊為止。從結果上來看,這是一次艾爾迪亞人重要的勝利:不但收復了一開始被巨人入侵的希甘錫納區、了解世界與巨人的真相,甚至最終抵達了百年來牆內人類所無法到達的活動極限:大海。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光榮的勝利時刻,背後所犧牲的,是大半個調查兵團、牆內兵團的智力巔峰─調查兵團團長艾爾文;對於主角艾連來說,啟動了進擊巨人的能力、看到了一切注定發生之結局的他,同時卻也永遠失去了自由。

「為了看見那夢的延續,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惡魔輕聲低語到:就用屍體鋪成道路吧。」然而,看見了夢中的畫面,或許是一件更殘忍的事情:當你知道了大海的對面依然有人,而且全部都是將自己視為惡魔的敵人、視自己為生物兵器的敵人、欲將自己滅族滅種的敵人,這就是夢中自由的真相:「籠中也好籠外也好,難道都是地獄嗎?」

除了歌詞的部分外這首歌,聲音也是我想要談談這首歌很重要的原因。《巨人》的劇情主舞台在帕拉迪島上、未進入馬雷之前,劇中的主基調以歌頌戰士的英勇、人類的無畏等軍國式熱血為主,因此我們可以在前幾首片頭曲當中,聽到行進感很強的節奏以及大量打擊樂與銅管樂器等軍樂隊用樂器的出現。除此之外,還會出現許多增加臨場感的「聲響」:金屬相互摩擦的聲音、木門開關的聲音,甚至是犬吠等等。這些聲響,讓這些音樂的價值不僅僅是「片頭曲」或「主題曲」,更像是故事中一個篇章前的「摘要」、「目錄」;這些聲音也不只是還原現場,有些甚至在一些段落做到了「預示」的效果,供聽眾細細發覺,於此不再贅述。

近來都是利用上班時間的空隙寫作,頻率跟品質可能不盡人意,還請海涵。

圖源:YouTube

raw-image


內容總結
憧憬と屍の道
5
/5
avatar-img
16會員
34內容數
一顆石頭靜靜地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史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Breakcore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種音樂創作的態度、一種音樂構成的可能。這樣的感覺來自它構成元素的多元性:工業噪音、高速且不規則的碎拍、出自其他影視作品中的片段採樣,像是將各種聲光撕碎、搗爛後再重組,構成一個雜亂得很平整均勻的空間。
Cobain的歌詞總是零碎的:前言不搭後語,時常缺乏明確的脈絡與邏輯。這樣令人費解的內容或許才是對用藥與酒後精神狀態的展現;也唯有這樣的精神狀態,才能如此自然的譜出這樣的詞曲。
5/5Come as You Are
『We still the kids we used to be.』這是最讓我感動/傷的一句。是啊,我們依舊是從前那樣的孩子,那樣直率、衝動卻也格外單純的孩子,那些容易受傷,卻也格外真實的孩子。而那些奇妙時候,需要你我一起來守候。
我是個大多數時候都活在過去的人。對於過去有著太多依戀的代價,就是會在自己希望向未來前進時,被過往的人事物,尤其是傷痛,絆倒在地。《莊子》裡寫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但那些對人生有著重大意義的時刻,恰恰是兩條擱淺的魚之間的相濡以沫。
4/5莉莉周她說〈愛人〉
自從開始使用精神科的藥物、認識了各種藥物的名稱後,一直覺得這些藥物的中文名稱很有趣:針對憂鬱的「千憂解」、針對躁鬱的「立定錠」、針對思覺失調的「樂途達」等等。就在昨天(1/31)晚上,在表演上第一次聽到了打倒三明治的〈永信悠然向死而生〉。
我們對於人生的一切事物其實也都無法百分之百的確定,更何況那更為複雜的人心;即使關係中的雙方都想要讓這段關係向的更好的方向走,但往往最後機關算盡,事情卻向著完全相反的方向進行。
Breakcore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種音樂創作的態度、一種音樂構成的可能。這樣的感覺來自它構成元素的多元性:工業噪音、高速且不規則的碎拍、出自其他影視作品中的片段採樣,像是將各種聲光撕碎、搗爛後再重組,構成一個雜亂得很平整均勻的空間。
Cobain的歌詞總是零碎的:前言不搭後語,時常缺乏明確的脈絡與邏輯。這樣令人費解的內容或許才是對用藥與酒後精神狀態的展現;也唯有這樣的精神狀態,才能如此自然的譜出這樣的詞曲。
5/5Come as You Are
『We still the kids we used to be.』這是最讓我感動/傷的一句。是啊,我們依舊是從前那樣的孩子,那樣直率、衝動卻也格外單純的孩子,那些容易受傷,卻也格外真實的孩子。而那些奇妙時候,需要你我一起來守候。
我是個大多數時候都活在過去的人。對於過去有著太多依戀的代價,就是會在自己希望向未來前進時,被過往的人事物,尤其是傷痛,絆倒在地。《莊子》裡寫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但那些對人生有著重大意義的時刻,恰恰是兩條擱淺的魚之間的相濡以沫。
4/5莉莉周她說〈愛人〉
自從開始使用精神科的藥物、認識了各種藥物的名稱後,一直覺得這些藥物的中文名稱很有趣:針對憂鬱的「千憂解」、針對躁鬱的「立定錠」、針對思覺失調的「樂途達」等等。就在昨天(1/31)晚上,在表演上第一次聽到了打倒三明治的〈永信悠然向死而生〉。
我們對於人生的一切事物其實也都無法百分之百的確定,更何況那更為複雜的人心;即使關係中的雙方都想要讓這段關係向的更好的方向走,但往往最後機關算盡,事情卻向著完全相反的方向進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Hunter x Hunter》基路亞擺脫哥哥控制 你也可以 別再諉過原生家庭  重奪你人生的話事權 現在網上有許多討論原生家庭影響的說法,雖然確實存在影響,但過度歸咎於家庭,可能會讓我們失去對人生的掌控權。 能在家人陪伴下成長是一件幸福的事。而且沒有父母是完美的,無論是學歷、貧富、性格
運動產業積極與運動漫畫IP合作,透過二次元魅力吸引更多人參與真實運動,創造商業機會與品牌曝光。本文以《藍色監獄》與利物浦聯名及排球世界盃x《排球少年》聯名廣告為例,說明此跨界合作如何擴大粉絲交集,提升IP能見度及賽事熱度。
《Hunter x Hunter》基路亞擺脫哥哥控制 你也可以 別再諉過原生家庭  重奪你人生的話事權 現在網上有許多討論原生家庭影響的說法,雖然確實存在影響,但過度歸咎於家庭,可能會讓我們失去對人生的掌控權。 能在家人陪伴下成長是一件幸福的事。而且沒有父母是完美的,無論是學歷、貧富、性格
運動產業積極與運動漫畫IP合作,透過二次元魅力吸引更多人參與真實運動,創造商業機會與品牌曝光。本文以《藍色監獄》與利物浦聯名及排球世界盃x《排球少年》聯名廣告為例,說明此跨界合作如何擴大粉絲交集,提升IP能見度及賽事熱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相隔10年終於完結的動畫。 現今已經有百年的時間沒有巨人入侵,人們在城內過著安逸生活,然而這天,有個突然出現在城牆外的高大巨人將城門給破壞了,許多的巨人衝了進來,艾蓮眼睜睜看著母親在眼前被吃掉,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促使他加入訓練團,誓死要清除所有的巨人們……
Thumbnail
艾倫為何必須死? 如果論及進擊的巨人中最重要的元素,我想大多數人會回答自由 而自由也成了艾倫的內在弱點,而這就成了艾倫為何必須死去的原因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是日本漫畫家諫山創的漫畫及動漫作品。故事建立在帕拉迪島上人類與巨人之間的衝突,人類居住在由高牆包圍的城市,對抗牆外會吃人的巨人,在尋找關於巨人答案的過程中,揭露了島外尚有廣袤大陸與人種,各族群之間歷史的無奈與糾葛。龐大而完整的世界觀、與現實世界歷史相對應的隱喻,以及對於戰爭、人性的寫實描寫
Thumbnail
“What is the price of freedom?”,“Everything.” (「自由的代價是什麼?」,「一切。」)  這是我很喜歡《希維頓圍城》電影中的一段對話。  我們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的自由平等,曾經,是前人不計一切代價爭取而來的。而2022年上映的《希維頓圍城》正是改編自19
Thumbnail
這篇其實是我的演講記錄,所以結構比較鬆散,也會包含之前寫過的內容,但我還是很想要記下第一次講自己喜愛的作品跟心理健康主題結合的經驗,就是這樣。
Thumbnail
追逐自由的奴隸 「人如果不沉醉於某些東西,估計都撐不下去吧?畢竟我們所有人,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隸。」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描繪的世界殘酷而現實,充滿環環相扣的悲劇與無可避免的痛苦。觀眾從第一季第一集就能深刻感受到巨人帶來的壓迫感與絕望。筆者認為,巨人是不同思維中仇恨與恐懼的具體呈現。本文希望透過不同時間與視角,重新思考巨人的象徵意義,進而理解它在故事中的重要。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中,主要角色一行人經過「終末之夜」的談話後,成功走出仇恨的森林,但是我們能否走出詮釋的森林?關於自由、語言、存在主義與戰爭寓言,關於作品主題與動畫製作。宇野老師,容我引用一句阿爾敏常掛在嘴上的:「讓我們談談吧!」
Thumbnail
動畫版開播以來 10 年,上週末看完結局,想向大家分享一點個人感悟。是想認識古北歐文化的話殼蟻略過本文。接下來不會提及多少劇情,仍建議有爆雷恐慌的朋友先在此打住。本文我想從《愛的藝術》的作者佛洛姆 (Erich Fromm) 與他另一著作《逃避自由》,綜合起來聊結局的意涵。
Thumbnail
在《進擊的巨人》,政治有著愛與敵的雙重超載:是理念與行動的強度,也是愛的差異性的強度。可是,於我來說,這份超載的情感像是一種自虐:我們活在得靠虛構補牆的世界,看了許多故事,故事外的故事,後設的,傳統的,到現在,竟然會繼續享受被擊潰的痛苦。與其問故事可以提供什麼,我想問我們可以承受故事到什麼樣的地步?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相隔10年終於完結的動畫。 現今已經有百年的時間沒有巨人入侵,人們在城內過著安逸生活,然而這天,有個突然出現在城牆外的高大巨人將城門給破壞了,許多的巨人衝了進來,艾蓮眼睜睜看著母親在眼前被吃掉,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促使他加入訓練團,誓死要清除所有的巨人們……
Thumbnail
艾倫為何必須死? 如果論及進擊的巨人中最重要的元素,我想大多數人會回答自由 而自由也成了艾倫的內在弱點,而這就成了艾倫為何必須死去的原因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是日本漫畫家諫山創的漫畫及動漫作品。故事建立在帕拉迪島上人類與巨人之間的衝突,人類居住在由高牆包圍的城市,對抗牆外會吃人的巨人,在尋找關於巨人答案的過程中,揭露了島外尚有廣袤大陸與人種,各族群之間歷史的無奈與糾葛。龐大而完整的世界觀、與現實世界歷史相對應的隱喻,以及對於戰爭、人性的寫實描寫
Thumbnail
“What is the price of freedom?”,“Everything.” (「自由的代價是什麼?」,「一切。」)  這是我很喜歡《希維頓圍城》電影中的一段對話。  我們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的自由平等,曾經,是前人不計一切代價爭取而來的。而2022年上映的《希維頓圍城》正是改編自19
Thumbnail
這篇其實是我的演講記錄,所以結構比較鬆散,也會包含之前寫過的內容,但我還是很想要記下第一次講自己喜愛的作品跟心理健康主題結合的經驗,就是這樣。
Thumbnail
追逐自由的奴隸 「人如果不沉醉於某些東西,估計都撐不下去吧?畢竟我們所有人,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隸。」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描繪的世界殘酷而現實,充滿環環相扣的悲劇與無可避免的痛苦。觀眾從第一季第一集就能深刻感受到巨人帶來的壓迫感與絕望。筆者認為,巨人是不同思維中仇恨與恐懼的具體呈現。本文希望透過不同時間與視角,重新思考巨人的象徵意義,進而理解它在故事中的重要。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中,主要角色一行人經過「終末之夜」的談話後,成功走出仇恨的森林,但是我們能否走出詮釋的森林?關於自由、語言、存在主義與戰爭寓言,關於作品主題與動畫製作。宇野老師,容我引用一句阿爾敏常掛在嘴上的:「讓我們談談吧!」
Thumbnail
動畫版開播以來 10 年,上週末看完結局,想向大家分享一點個人感悟。是想認識古北歐文化的話殼蟻略過本文。接下來不會提及多少劇情,仍建議有爆雷恐慌的朋友先在此打住。本文我想從《愛的藝術》的作者佛洛姆 (Erich Fromm) 與他另一著作《逃避自由》,綜合起來聊結局的意涵。
Thumbnail
在《進擊的巨人》,政治有著愛與敵的雙重超載:是理念與行動的強度,也是愛的差異性的強度。可是,於我來說,這份超載的情感像是一種自虐:我們活在得靠虛構補牆的世界,看了許多故事,故事外的故事,後設的,傳統的,到現在,竟然會繼續享受被擊潰的痛苦。與其問故事可以提供什麼,我想問我們可以承受故事到什麼樣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