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氣層中的#增溫層,溫度隨高度升高,但體感卻是很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D.S.

為什麼大氣層中的增溫層溫度隨高度升高卻還是很冷。這個問題看起來有點矛盾,所以需要仔細分析。

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增溫層(也叫熱層)。
每一層的溫度變化不同。比如對流層溫度隨高度降低,平流層則相反,中間層又降低,增溫層又升高。使用者的問題集中在增溫層,雖然溫度隨高度上升,但感覺上很冷,這是為什麼?

關鍵點在於溫度的定義和熱量傳遞的方式
溫度在物理學中是分子平均動能的體現,而熱量則涉及分子數量及其動能的總和
在增溫層,雖然溫度很高(可能達到1000°C以上),但空氣非常稀薄,分子之間的距離很大,所以實際上單個分子雖然運動速度快(高溫),但單位體積內的分子數量很少,導致總的熱能很低。
所以,即使高溫,但實際傳遞到人體的熱量很少,所以人體會感覺非常冷。

需要確認的是,是否混淆了溫度體感溫度的概念。
比如,在沙漠裡,白天溫度高但因為濕度低,可能感覺不同;而在增溫層,雖然分子動能高,但密度極低,無法有效傳遞熱量
另外,溫度計在增溫層可能無法準確測量,或者需要特殊的方法。不過這部分可能超出高中生的理解範圍,所以重點放在分子動能和密度的關係上。

總結起來,解釋時要分兩點:
1. 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增溫層分子速度快所以溫度高
2. 密度低導致總熱量少,無法有效傳遞到物體,所以體感冷。
簡單易懂的例子 : 比如稀疏的高動能分子就像少數快速但間隔大的子彈,打在人身上不會覺得熱,而密集的低速分子則像很多緩慢的子彈,總體傳遞更多熱量。

 

大氣層中的增溫層(也稱熱層)溫度雖然隨高度升高,但實際「感覺很冷」,這與我們對溫度的日常理解不同。以下是簡單的解釋:


1. 「溫度」的定義是什麼?

溫度反映的是空氣中「分子運動的平均速度」。如果分子動能越大(運動越快),溫度就越高。


增溫層的分子確實運動極快(可能超過每秒數公里),因此從科學定義來看,這裡的「溫度」非常高(甚至可達攝氏1000度以上)。



2. 為什麼感覺很冷?

關鍵在於「熱量」和「溫度」的差異!

  • 溫度高 ≠ 熱量多:雖然增溫層的分子速度很快(溫度高),但空氣極度稀薄(分子數量非常少)。
  • 舉例:想像一顆高速子彈一鍋熱水
    • 子彈動能高(類似高溫分子),但數量太少,無法傳遞足夠的熱量。
    • 熱水分子速度較慢(溫度較低),但數量多,整體熱量高,能讓你明顯感到溫暖。增溫層就像只有幾顆高速子彈的空間,分子太少,即使速度快,也無法讓物體(例如衛星或太空人)真正「加熱」。

3. 總結:

  • 溫度高:分子動能高(科學定義)。
  • 體感冷:空氣太稀薄,熱量傳遞極少(日常感受)。
    就像在沙漠中,白天陽光下溫度高,但夜晚因空氣乾燥稀薄,熱量散失快,體感也會變冷,只是增溫層的效應更極端!


有空也可以到部落格看看 https://tslv.pixnet.net/blog 感謝您!!




avatar-img
25會員
445內容數
一直尋找 " 真正 " 的師傅 , 行行出狀元!! 業業有老師!! 感謝您的支持 也可以到下方連結逛逛喔! https://tslv.pixnet.net/blog https://vocus.cc/user/@tslv https://www.youtube.com/@tslv80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真師傅的AI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生有底下這些狀況 , 如何幫助他的有效的執行方法? 1. 難以理解社交潛規則(如玩笑、暗示),對話時過度直白。 2. 缺乏彈性,只會依照固定流程,無法根據情境調整溝通方式 (不會察言觀色)。 3. 缺乏同理回應(如忽視他人情緒,只談論自己想講的)。 4. 衝動發言可能無意中得罪他人(過
D.S. 首先需要確定使用者提到的這些行為可能對應的心理問題。 首先,“憨直、不會隨機應變”可能指向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特別是亞斯伯格症,因為ASD常伴有社交溝通困難和刻板行為。 不過,學生也有可能因為年齡較小,所以也要考慮其他發育障礙,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中的注意力不集中型,
D.S. 如何快速正確辨認亞斯伯格症。 首先需要回顧亞斯伯格症的基本特徵,確保資訊準確。 記得DSM-5已經將亞斯伯格納入自閉症譜系障礙(ASD)中,所以可能需要提到這一點,避免使用過時的術語。 接下來想知道識別方法,特別是快速和正確。 可能需要分點列出核心特徵,比如社交互動困難、重複行為、興趣
分析DeepSeek和其他AI的區別,為什麼需要列出思路流程? 首先需要確認使用者所說的“其他AI”具體指哪些,可能是指像OpenAI的GPT系列、Google的Bard,或者Meta的LLaMA之類的模型。 不過使用者可能泛指市場上主流的通用大模型。DeepSeek是由中國的深度求索公司開發的
在教學中運用AI有很多創新且有趣的方法: 個性化學習:AI可以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和進度,推薦量身定制的學習計劃和 資源,幫助學生在自己的節奏下學習。 自動化評量:AI可以自動批改測驗和作業,提供即時回饋,節省老師的時間,使他們
" Don't slack off , no regrets!" "Don't slack off! Live without regrets!" 要翻譯“別擺爛不要有遺憾!”成地道流暢的英文。 首先,需要理解這兩個短句的意思和語氣。 “擺爛”在中文裡通常指不認真對待事情,放任自流,或者故意
學生有底下這些狀況 , 如何幫助他的有效的執行方法? 1. 難以理解社交潛規則(如玩笑、暗示),對話時過度直白。 2. 缺乏彈性,只會依照固定流程,無法根據情境調整溝通方式 (不會察言觀色)。 3. 缺乏同理回應(如忽視他人情緒,只談論自己想講的)。 4. 衝動發言可能無意中得罪他人(過
D.S. 首先需要確定使用者提到的這些行為可能對應的心理問題。 首先,“憨直、不會隨機應變”可能指向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特別是亞斯伯格症,因為ASD常伴有社交溝通困難和刻板行為。 不過,學生也有可能因為年齡較小,所以也要考慮其他發育障礙,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中的注意力不集中型,
D.S. 如何快速正確辨認亞斯伯格症。 首先需要回顧亞斯伯格症的基本特徵,確保資訊準確。 記得DSM-5已經將亞斯伯格納入自閉症譜系障礙(ASD)中,所以可能需要提到這一點,避免使用過時的術語。 接下來想知道識別方法,特別是快速和正確。 可能需要分點列出核心特徵,比如社交互動困難、重複行為、興趣
分析DeepSeek和其他AI的區別,為什麼需要列出思路流程? 首先需要確認使用者所說的“其他AI”具體指哪些,可能是指像OpenAI的GPT系列、Google的Bard,或者Meta的LLaMA之類的模型。 不過使用者可能泛指市場上主流的通用大模型。DeepSeek是由中國的深度求索公司開發的
在教學中運用AI有很多創新且有趣的方法: 個性化學習:AI可以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和進度,推薦量身定制的學習計劃和 資源,幫助學生在自己的節奏下學習。 自動化評量:AI可以自動批改測驗和作業,提供即時回饋,節省老師的時間,使他們
" Don't slack off , no regrets!" "Don't slack off! Live without regrets!" 要翻譯“別擺爛不要有遺憾!”成地道流暢的英文。 首先,需要理解這兩個短句的意思和語氣。 “擺爛”在中文裡通常指不認真對待事情,放任自流,或者故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來高產一下 接下來幾篇都講講大賣場工作的事情好了 雖然也就短短一年時間 但有太多東西可以分享 先簡單概述冰水主機的原理好了 水流進主機裡→主機製冷變成冰水→冰水送至各樓層各個空調箱裡面→經由空調箱吹冰水達到類似水冷氣的效果→逐漸變成常溫的水再循環回冰水主機裡再次製冷 課長在我第
熱傷害、中暑怎麼分? 天氣熱要多注意什麼? 不是晚上就不會有熱傷害!
Thumbnail
台灣位於北回歸線上,比較靠近赤道,夏日高溫時常都是攝氏30度起跳,甚至可以高達40度! 加上海島型氣候,濕度又非常高!常常又熱又黏~~ 中暑更是夏日新聞日常播報內容,身旁的人包含自己也常常中暑! 雖然沒曬太陽,但冷氣房頻繁進出,確實也時常頭暈! 那到底要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你是否也覺得:最近好熱喔?沒錯,今年入夏後,世界各地的氣溫紛紛打破紀錄、創新高了。學習身心平衡的你此時應可深切體會到:高溫下的生活實況——生理上更大的消耗、負擔;心理上易怒、煩躁、鬱悶 其實,Under the weather 不見得是感冒,比較像是一種說也說不清楚的不舒服。
Thumbnail
高溫天氣時,許多人會選擇待在冷氣房避暑,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對肌膚可能產生乾燥、過敏、老化等不良影響。本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包括保持室內濕度、定期清潔空調、補充水分、使用保濕護膚品、適量休息、調節空調溫度和注意防晒等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在享受涼爽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水潤的肌膚!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夏天的高溫問題,呼籲大家從節能節電的角度入手,並提出了遠離城市,減少科技使用的建議。文章觀點獨特,引人思考。
Thumbnail
夏天又到了,冷氣機成為家居中最常使用的電器之一。無論你用的是變頻式冷氣機還是窗口機,有沒有出現冷氣機只出風、唔制冷、冇冷氣或是冷氣機時凍時唔凍的情況?經常聽人說新冷氣機突然唔凍可能因為有漏雪種的問題,除了選擇消委會推介的優質冷氣機做保障外,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和判斷冷氣機的成因?裝修佬今日話你知冷氣唔凍
Thumbnail
海陸加熱特性的差異是季風形成的原因嗎? 季風與海陸風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Thumbnail
透過部落格分享冷氣相關知識,包括26度到28度是否最省電、氣往上吹效果是否更好、外機風吹雨淋是否容易壞、以及外出是否需要關冷氣。同時提供了公司網址和社群媒體連結。
Thumbnail
色溫,顏色和溫度之間的關係很複雜。本文介紹了攝氏溫度和開式溫度的區別,顏色與物質溫度的關係,以及色溫表的讀法,並解釋了冷暖色調和物理溫度之間的矛盾。
Thumbnail
來高產一下 接下來幾篇都講講大賣場工作的事情好了 雖然也就短短一年時間 但有太多東西可以分享 先簡單概述冰水主機的原理好了 水流進主機裡→主機製冷變成冰水→冰水送至各樓層各個空調箱裡面→經由空調箱吹冰水達到類似水冷氣的效果→逐漸變成常溫的水再循環回冰水主機裡再次製冷 課長在我第
熱傷害、中暑怎麼分? 天氣熱要多注意什麼? 不是晚上就不會有熱傷害!
Thumbnail
台灣位於北回歸線上,比較靠近赤道,夏日高溫時常都是攝氏30度起跳,甚至可以高達40度! 加上海島型氣候,濕度又非常高!常常又熱又黏~~ 中暑更是夏日新聞日常播報內容,身旁的人包含自己也常常中暑! 雖然沒曬太陽,但冷氣房頻繁進出,確實也時常頭暈! 那到底要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你是否也覺得:最近好熱喔?沒錯,今年入夏後,世界各地的氣溫紛紛打破紀錄、創新高了。學習身心平衡的你此時應可深切體會到:高溫下的生活實況——生理上更大的消耗、負擔;心理上易怒、煩躁、鬱悶 其實,Under the weather 不見得是感冒,比較像是一種說也說不清楚的不舒服。
Thumbnail
高溫天氣時,許多人會選擇待在冷氣房避暑,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對肌膚可能產生乾燥、過敏、老化等不良影響。本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包括保持室內濕度、定期清潔空調、補充水分、使用保濕護膚品、適量休息、調節空調溫度和注意防晒等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在享受涼爽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水潤的肌膚!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夏天的高溫問題,呼籲大家從節能節電的角度入手,並提出了遠離城市,減少科技使用的建議。文章觀點獨特,引人思考。
Thumbnail
夏天又到了,冷氣機成為家居中最常使用的電器之一。無論你用的是變頻式冷氣機還是窗口機,有沒有出現冷氣機只出風、唔制冷、冇冷氣或是冷氣機時凍時唔凍的情況?經常聽人說新冷氣機突然唔凍可能因為有漏雪種的問題,除了選擇消委會推介的優質冷氣機做保障外,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和判斷冷氣機的成因?裝修佬今日話你知冷氣唔凍
Thumbnail
海陸加熱特性的差異是季風形成的原因嗎? 季風與海陸風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Thumbnail
透過部落格分享冷氣相關知識,包括26度到28度是否最省電、氣往上吹效果是否更好、外機風吹雨淋是否容易壞、以及外出是否需要關冷氣。同時提供了公司網址和社群媒體連結。
Thumbnail
色溫,顏色和溫度之間的關係很複雜。本文介紹了攝氏溫度和開式溫度的區別,顏色與物質溫度的關係,以及色溫表的讀法,並解釋了冷暖色調和物理溫度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