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蘊QA|夏天中暑在冷氣房也會中暑?什麼是陽暑與陰暑?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上次分享了刮痧去暑氣後,有朋友問我們,為什麼待在冷氣房也會覺得自己中暑了?

是的,其實中暑不僅僅會發生在高溫的戶外,也可能在陰涼的室內環境中出現,所以一般又分為「陽暑」與「陰暑」,而兩者的差別是什麼呢?

我們幫大家簡單整理了兩種中暑差異及因應的緩解方式,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囉~

#陽暑

通常是由於在高溫環境下暴露過久所引起。當我們長時間在烈日下活動,身體無法及時散熱,就會出現以下症狀:身體發熱、灼熱且沒有汗水、頭暈、噁心、四肢無力

>緩解方式:刮痧,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通過刮擦皮膚來促進血液循環和排出體內熱氣,能有效緩解陽暑的症狀。

#陰暑

是在陰涼的環境中,由於溫差大、長時間處於空調房或涼爽潮濕的環境中引起的身體不適。當我們在冷氣房中待久了,體溫調節功能可能會失衡,導致:身體發熱但無汗、頭暈、腸胃不適、四肢無力。

>緩解方式:使身體流汗。適當的運動或泡熱水澡,可以幫助身體排汗,調節體溫,緩解陰暑帶來的不適感。

總結來說,不論是在高溫還是低溫環境中,我們都要注意環境溫度變化,防範中暑,才能避免身體不適囉~

更多行蘊Q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蘊初行蘊的沙龍
1會員
43內容數
秉持一顆照顧家人的心,提供多元健康管理方案,協助您改善身體的健康品質。透過原創代謝力重建、體重健康管理、垂直律動、負離子能量岩盤浴、微循環檢測等服務,客製化打造由內而外的健康方案,讓生活美好行蘊流水。
蘊初行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很多有健康保養意識的朋友常問:「代謝力重建按摩的頻率,應該要多久一次?才能達到最佳的放鬆與保健效果?」 其實,根據不同需求,我們有不同的頻率建議: #放鬆身心舒緩壓力:每月進行1-2次,讓緊繃的肌肉得以舒緩,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 #緩解肌肉緊繃或疼痛:如果肌肉長期僵硬或有疼痛困擾,可以考慮兩週
Thumbnail
2025/02/18
很多有健康保養意識的朋友常問:「代謝力重建按摩的頻率,應該要多久一次?才能達到最佳的放鬆與保健效果?」 其實,根據不同需求,我們有不同的頻率建議: #放鬆身心舒緩壓力:每月進行1-2次,讓緊繃的肌肉得以舒緩,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 #緩解肌肉緊繃或疼痛:如果肌肉長期僵硬或有疼痛困擾,可以考慮兩週
Thumbnail
2025/02/18
駝背,是許多朋友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容易養成的亞健康問題,例如:長時間低頭滑手機、久坐、久站等,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小習慣逐漸累積成身體不適。 而「駝背」不僅影響體態,更會對身體各個部位帶來不容忽視的連鎖反應: 頭部前傾:導致頸部僵硬,讓脖子經常疼痛不適。 肩膀內縮:肩關節負擔增加,肩膀變得僵硬。
Thumbnail
2025/02/18
駝背,是許多朋友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容易養成的亞健康問題,例如:長時間低頭滑手機、久坐、久站等,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小習慣逐漸累積成身體不適。 而「駝背」不僅影響體態,更會對身體各個部位帶來不容忽視的連鎖反應: 頭部前傾:導致頸部僵硬,讓脖子經常疼痛不適。 肩膀內縮:肩關節負擔增加,肩膀變得僵硬。
Thumbnail
2025/02/18
許多朋友來體驗代謝力重建課程時,發現自己長時間的坐姿不對,導致腰酸背痛或是體態問題。很多人以為坐著只要找個舒服的位置就好,但其實正確的坐姿非常講究,不僅能保護脊椎,還能提升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以下是正確坐姿的幾個重點: #視線平視螢幕:螢幕應該與眼睛平行,避免低頭或抬頭過度。 #背部伸直貼合椅
Thumbnail
2025/02/18
許多朋友來體驗代謝力重建課程時,發現自己長時間的坐姿不對,導致腰酸背痛或是體態問題。很多人以為坐著只要找個舒服的位置就好,但其實正確的坐姿非常講究,不僅能保護脊椎,還能提升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以下是正確坐姿的幾個重點: #視線平視螢幕:螢幕應該與眼睛平行,避免低頭或抬頭過度。 #背部伸直貼合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上次分享了刮痧去暑氣後,有朋友問我們,為什麼待在冷氣房也會覺得自己中暑了? 是的,其實中暑不僅僅會發生在高溫的戶外,也可能在陰涼的室內環境中出現,所以一般又分為「陽暑」與「陰暑」,而兩者的差別是什麼呢? 我們幫大家簡單整理了兩種中暑差異及因應的緩解方式,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囉~ #陽暑 通常是由
Thumbnail
上次分享了刮痧去暑氣後,有朋友問我們,為什麼待在冷氣房也會覺得自己中暑了? 是的,其實中暑不僅僅會發生在高溫的戶外,也可能在陰涼的室內環境中出現,所以一般又分為「陽暑」與「陰暑」,而兩者的差別是什麼呢? 我們幫大家簡單整理了兩種中暑差異及因應的緩解方式,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囉~ #陽暑 通常是由
Thumbnail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不少來進行代謝力重建的朋友,都中暑了~所以每次在開始課程之前,我們都需要先幫課程的朋友進行「刮痧」散熱,才能進一步的進行重建課程。 所以,大家知道如果中暑了該怎麼辦嗎? 下面幫大家整理4點中暑時,可以因應的方式,還請大家參考囉~ 1.遠離高溫、高濕度的環境: 在高溫、高濕
Thumbnail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不少來進行代謝力重建的朋友,都中暑了~所以每次在開始課程之前,我們都需要先幫課程的朋友進行「刮痧」散熱,才能進一步的進行重建課程。 所以,大家知道如果中暑了該怎麼辦嗎? 下面幫大家整理4點中暑時,可以因應的方式,還請大家參考囉~ 1.遠離高溫、高濕度的環境: 在高溫、高濕
Thumbnail
🌞這夏,可以不昏了🌞 暑氣冷房必備 🌞最炎熱的日子來臨了!也是戶外活動最旺盛、最需要冷氣的時候,一熱就想躲到冷氣房,一冷一熱之間身體溫度來不及調節,就容易有暑氣冷房症候群,需多留心注意。無論是長時間處於高溫或冷氣吹太久又缺乏水分,身體就易產生各種不適症狀,這都可能是中暑前兆或徵兆!
Thumbnail
🌞這夏,可以不昏了🌞 暑氣冷房必備 🌞最炎熱的日子來臨了!也是戶外活動最旺盛、最需要冷氣的時候,一熱就想躲到冷氣房,一冷一熱之間身體溫度來不及調節,就容易有暑氣冷房症候群,需多留心注意。無論是長時間處於高溫或冷氣吹太久又缺乏水分,身體就易產生各種不適症狀,這都可能是中暑前兆或徵兆!
Thumbnail
夏季,養生要看生活環境! 再談中醫〝陰暑〞&〝陽暑〞 台灣北、中、南,東與西,生活環境與產業分佈等,有許多不相同。「節氣飲食」與天氣、生活、工作,這幾項「生活環境」因素非常有關係。例如:整天在冷氣房內工作,夏天需注意夏日受寒的「陰暑」現象;需在豔陽下工作、或室內外跑進跑出者,則需注意微中暑...
Thumbnail
夏季,養生要看生活環境! 再談中醫〝陰暑〞&〝陽暑〞 台灣北、中、南,東與西,生活環境與產業分佈等,有許多不相同。「節氣飲食」與天氣、生活、工作,這幾項「生活環境」因素非常有關係。例如:整天在冷氣房內工作,夏天需注意夏日受寒的「陰暑」現象;需在豔陽下工作、或室內外跑進跑出者,則需注意微中暑...
Thumbnail
夏季,養生要看生活環境! 台灣北、中、南,東與西部,各地生活環境與產業分佈,都有許多不同。「節氣飲食」與天氣、生活、工作,這幾項「生活環境」因素非常有關係。例如:整天在冷氣房內工作,夏天需注意夏日受寒的「陰暑」現象;需在豔陽下工作、或室內外跑進跑出者,則需注意微中暑的「陽暑」問題,這些基本觀念...
Thumbnail
夏季,養生要看生活環境! 台灣北、中、南,東與西部,各地生活環境與產業分佈,都有許多不同。「節氣飲食」與天氣、生活、工作,這幾項「生活環境」因素非常有關係。例如:整天在冷氣房內工作,夏天需注意夏日受寒的「陰暑」現象;需在豔陽下工作、或室內外跑進跑出者,則需注意微中暑的「陽暑」問題,這些基本觀念...
Thumbnail
“ 濕、熱、涼 ” 與 “ 濕阻、氣虛、血虛 ” 每年的「小滿」、「芒種」節氣,是夏季梅雨「入梅」的開始,時間大約是在五月中旬,因為雨量豐沛,“夏日祛濕”是這段時節的重點。 夏日的“濕”、“熱”,是中醫生活保健,在面對氣候對於人體影響方面相當注重的 ......
Thumbnail
“ 濕、熱、涼 ” 與 “ 濕阻、氣虛、血虛 ” 每年的「小滿」、「芒種」節氣,是夏季梅雨「入梅」的開始,時間大約是在五月中旬,因為雨量豐沛,“夏日祛濕”是這段時節的重點。 夏日的“濕”、“熱”,是中醫生活保健,在面對氣候對於人體影響方面相當注重的 ......
Thumbnail
夏天的燥熱感與排寒 現代人普遍有體溫降低、寒氣滯留現象。 由於生活型態與習慣,使得身體寒氣滯留,例如: ●不分季節吃入許多寒涼蔬菜瓜果、冷飲。 ● 常匆忙吃飯、吃過飽。 ● 缺乏運動、勞動,少有機會流汗。 ● 常久坐,或大量、過度用腦。 ● 工作 ......
Thumbnail
夏天的燥熱感與排寒 現代人普遍有體溫降低、寒氣滯留現象。 由於生活型態與習慣,使得身體寒氣滯留,例如: ●不分季節吃入許多寒涼蔬菜瓜果、冷飲。 ● 常匆忙吃飯、吃過飽。 ● 缺乏運動、勞動,少有機會流汗。 ● 常久坐,或大量、過度用腦。 ● 工作 ......
Thumbnail
夏季的特性:分陽暑、陰暑 夏日炎熱,一般大眾都從小已學習到:要盡量避免在大熱天大太陽底下待的時間過久、曝曬過度,以免發生眼睛發黃、頭痛、昏厥、吐瀉...... 等中暑現象。以中醫學來說,上述的現象,稱為「陽暑」;另外,還有一種夏季常見的症狀,稱為「陰暑」......
Thumbnail
夏季的特性:分陽暑、陰暑 夏日炎熱,一般大眾都從小已學習到:要盡量避免在大熱天大太陽底下待的時間過久、曝曬過度,以免發生眼睛發黃、頭痛、昏厥、吐瀉...... 等中暑現象。以中醫學來說,上述的現象,稱為「陽暑」;另外,還有一種夏季常見的症狀,稱為「陰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