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祢的國降臨系列》青禾之約│第六回:逆流而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消息傳開後,青禾村的氣氛愈加緊張。政府官員迅速得知村民對水庫計畫的質疑,便派代表前來安撫。但村民們的疑慮早已根深蒂固,無法輕易消除。

李柔恩站在人群中,她的眼神充滿堅定,語氣卻不失溫和,對著來訪的官員說道:「我們不是無理取鬧,我們需要一個真正能夠保護環境與生活的方案。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水,這是我們世世代代的依靠。」

raw-image


她的話語如同石子投進湖面,激起層層波紋。她看著身旁的鄰居,有些是年輕的農民,有些是年邁的長輩,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責任感。她知道,這場鬥爭已不僅僅關乎青禾村的未來,也關乎每一位村民的尊嚴。

林恩齊在政府與村民之間來回周旋,他的上級對他的立場開始感到不滿,甚至暗示他「少管閒事」。但他心中明白,這已經不是他能選擇置身事外的時候了。他曾經為了理想選擇了這份工作,但如今面對現實的重壓,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讓他無法安睡。他想到了自己的孩子,若是這場戰爭無法打贏,青禾村的未來將不再屬於他們。

與此同時,陳昱辰聯繫了環保組織,請他們派專家進行獨立調查,並向媒體曝光水庫計劃背後的污染問題。很快,青禾村的情況引起了廣泛關注,報導的焦點迅速轉向這片被忽視的土地,讓政府難以再輕視這股聲音。

然而,政府的回應比預期更快、更強硬。一封來自上級的公文送到村長手中——水庫計畫將如期推進,反對者可依法申訴,但不得干涉工程進行。同時,政府派遣更多執法人員進駐,甚至傳出將動用警力護航施工的消息,讓村民的憤怒與恐懼加劇。

這封公文如同一記重擊,讓村民的情緒達到頂點。年輕人開始組織抗議,老農們則更加擔心事態發展過於激烈。當李柔恩聽到這個消息時,她的心微微一震,她知道,這場抗爭不僅關乎土地與生計,更關乎他們的信念。

「我們不能僅僅依靠抗議和媒體報導,還需要更有力的行動。」陳昱辰的聲音中帶著焦慮與不甘,他的每一個字都像是在心底劃過一道傷口。這場鬥爭,已經不僅是為了土地,而是為了那份堅守正義與環境的信念。他深知,如果現在不站出來,他將永遠無法面對自己內心的聲音。

村民們聽後沉默片刻,氣氛愈發緊繃。有人眼中閃過一絲憂慮,畢竟,抗議意味著他們將直接對抗強大的政府壓力;但也有村民,眼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這股怒火不再隱藏,而是悄然蔓延,激起了更多人內心的反應。那些原本沉默的長輩,也開始站出來,捧起手中的鐵鍬,這是他們的土地,是他們的家。

「可是,如果政府執意推進呢?」林大川焦慮地問,臉上的皺紋因為緊張而更加深刻。他的眼中充滿不安,這些年,他見過太多無奈與妥協。他曾經也有過理想,也曾經相信過一個更公平的世界,但年歲已久,他開始質疑自己是否還能夠再度燃起那份對改變的信心。

就在這時,李柔恩輕輕握住他的手,溫暖的觸感讓林大川的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她低語道:「不管結果如何,我們已經選擇站出來,這才是最重要的。」

那一刻,村民們的目光逐漸聚焦,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為了青禾村,而是為了每一個渴望改變的心靈。他們不再只是等待,而是決定發起行動。

那天晚上,村民們悄悄集結。他們的目標是明確的——守住溪水,阻止工程車進入。他們開始在道路上架設障礙物,用石塊與木樁封鎖施工路線,並輪流守夜,確保沒有工程機具能夠悄悄進村。他們的行動不再是單純的抗議,而是一場與政府權力抗衡的正義之戰。

夜色下,村民們輪流巡邏,燃起篝火取暖,一些年輕人手持哨子,一旦發現異常便立即示警。遠處的執法人員則在黑暗中觀察,他們的對講機偶爾傳來模糊的訊息,令人不寒而慄。

就在黎明前,一陣低沉的馬達聲劃破了夜的寧靜。遠處,一列施工車輛緩緩駛來,前方閃爍著警燈,車上載滿了工程設備。緊接著,身穿制服的執法人員陸續下車,手持盾牌與警棍,形成一道令人壓迫的防線。

村民們深吸了一口氣,手中握緊工具,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他們知道,這將是一場硬仗,而勝負未明。但無論迎來的是風雨,還是曙光,他們都不會後退。

「站穩!」李柔恩低聲說,她的目光掃過眾人,「我們,不能輸。」

黎明的第一道光線穿透雲層,灑落在村民與執法人員之間,映照出這場即將爆發的對峙。

raw-image


avatar-img
5會員
23內容數
風翦樹,生長在強風中的屏東大地,象徵堅韌與不屈。它在困境中彎曲生長,展現生命的力量。對基督徒而言,這是信仰的象徵,提醒我們依靠神,無論風雨如何,都能在逆境中成長。風翦樹也與屏東土地緊密相連,代表我們與自然、文化的和諧共生,將神的愛與祝福傳遞給這片土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風翦之間 的其他內容
夜幕逐漸籠罩,青禾村的廣場上依舊燈火通明。微弱的燈光映照在村民的臉上,影子拉得狹長又扭曲,仿若每個人心中的不安正悄然擴散。蟲鳴聲偶爾從遠處傳來,但更多的是低聲交談與壓抑的喘息聲。
村子裡的活動中心擠滿了人,氣氛異常凝重。 村長陳伯站在台前,清了清嗓子,「大家都知道,政府打算在我們青禾村上游建水庫,這事兒關係到我們的未來,今天我們來談個明白。」 林恩齊站起來,打開政府報告,聲音穩重卻透著壓力,「這項計畫的確能提供都市穩定用水,但我們也發現,這可能影響當地生態與農業。」
環保團體揭露上游工廠廢水檢測超標,青禾村村民發現溪水汙染並非水庫所致,而是政府與財團隱瞞的真相。面對環境與生計的衝突,科學家陳昱辰、顧問林恩齊及組織村民的李柔恩,如何在利益角力下揭露真相並守護家園?
青禾村溪水汙染,村民憂心忡忡,面臨水庫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兩難。政府顧問林恩齊內心掙扎,發現水質異常,卻被上級壓制。故事充滿懸念,引人深思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衝突。
在2025年的臺灣青禾村,政府計劃在上游興建水庫,引發村民對於土地被淹沒、生計受影響的強烈反彈。環保研究員陳昱辰、政府顧問林恩齊與社會企業家李柔恩,三個不同立場的人,他們的命運因水庫計畫交織在一起,在春分這天,他們必須做出關鍵抉擇,決定青禾村的未來。
夜幕逐漸籠罩,青禾村的廣場上依舊燈火通明。微弱的燈光映照在村民的臉上,影子拉得狹長又扭曲,仿若每個人心中的不安正悄然擴散。蟲鳴聲偶爾從遠處傳來,但更多的是低聲交談與壓抑的喘息聲。
村子裡的活動中心擠滿了人,氣氛異常凝重。 村長陳伯站在台前,清了清嗓子,「大家都知道,政府打算在我們青禾村上游建水庫,這事兒關係到我們的未來,今天我們來談個明白。」 林恩齊站起來,打開政府報告,聲音穩重卻透著壓力,「這項計畫的確能提供都市穩定用水,但我們也發現,這可能影響當地生態與農業。」
環保團體揭露上游工廠廢水檢測超標,青禾村村民發現溪水汙染並非水庫所致,而是政府與財團隱瞞的真相。面對環境與生計的衝突,科學家陳昱辰、顧問林恩齊及組織村民的李柔恩,如何在利益角力下揭露真相並守護家園?
青禾村溪水汙染,村民憂心忡忡,面臨水庫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兩難。政府顧問林恩齊內心掙扎,發現水質異常,卻被上級壓制。故事充滿懸念,引人深思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衝突。
在2025年的臺灣青禾村,政府計劃在上游興建水庫,引發村民對於土地被淹沒、生計受影響的強烈反彈。環保研究員陳昱辰、政府顧問林恩齊與社會企業家李柔恩,三個不同立場的人,他們的命運因水庫計畫交織在一起,在春分這天,他們必須做出關鍵抉擇,決定青禾村的未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很難相信樹林有礦坑,曾開採煤礦,也有一群礦工賣命求生活,也曾有些礦工命喪坑裡? 我們都因為吳念真導演而知道瑞芳九份礦工的故事。 而樹林耶!別鬧了!從來沒聽過。
Thumbnail
【欣蓁涓流】 媒材:絹布設色 尺寸:180 X 360 cm 年份:2021/ 07/ 30 苗栗三角湖一角, 塊岩磊磊疊峭, 迸發出朵朵鮮綠, 在涓流上飄忽著碧蔭。
Thumbnail
前往甲仙滴水崁,必經的是一條又長又彎曲的山路,綿延起伏的山巒與田地有如收納四季的藏寶盒。當我們抵達目的地,眼前所見是屹立了一甲子的閩南式建築,和煦的陽光穿過家中的芒果樹灑落,寬廣的前院用紗網曬滿了一顆顆翠綠飽滿的青梅,剛採的成堆的筍子、種在
我和青梅竹馬到了一個小村莊。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充滿詩意的農村景觀,內容充滿了自然元素和哲學性的反思。作者通過詩歌的方式,將自然景觀與自己內心的感受相融合。文章描寫細膩,唯美動人,是一篇情感和意境並重的文章。
Thumbnail
當時在泰北紅磐石村,缺乏資源狀態下,張雨牧師與妻子卓映雪一同創辦了「泰北新生命」這個環境,讓居住在此區域的人學會自行栽種植物,飼養牲畜而繁延,並開設學習中文語言中心,且貫徹用愛與關懷救贖了因毒而所困的人,只為了帶領他們朝向新的人生,給予他們從沒想過的二次人生。
Thumbnail
他讓這些渴望自耕食的人有土地圓夢,其實無形之中也幫助了這些人找回身土不二的生命體驗,而田地也不會因為阿豪獨立運作人手不足而荒廢,看到這些豐富多樣的小農園,真的覺得土地能分租共用比單一種植能帶來更多的生命力,同時也能影響更多人呢!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很難相信樹林有礦坑,曾開採煤礦,也有一群礦工賣命求生活,也曾有些礦工命喪坑裡? 我們都因為吳念真導演而知道瑞芳九份礦工的故事。 而樹林耶!別鬧了!從來沒聽過。
Thumbnail
【欣蓁涓流】 媒材:絹布設色 尺寸:180 X 360 cm 年份:2021/ 07/ 30 苗栗三角湖一角, 塊岩磊磊疊峭, 迸發出朵朵鮮綠, 在涓流上飄忽著碧蔭。
Thumbnail
前往甲仙滴水崁,必經的是一條又長又彎曲的山路,綿延起伏的山巒與田地有如收納四季的藏寶盒。當我們抵達目的地,眼前所見是屹立了一甲子的閩南式建築,和煦的陽光穿過家中的芒果樹灑落,寬廣的前院用紗網曬滿了一顆顆翠綠飽滿的青梅,剛採的成堆的筍子、種在
我和青梅竹馬到了一個小村莊。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充滿詩意的農村景觀,內容充滿了自然元素和哲學性的反思。作者通過詩歌的方式,將自然景觀與自己內心的感受相融合。文章描寫細膩,唯美動人,是一篇情感和意境並重的文章。
Thumbnail
當時在泰北紅磐石村,缺乏資源狀態下,張雨牧師與妻子卓映雪一同創辦了「泰北新生命」這個環境,讓居住在此區域的人學會自行栽種植物,飼養牲畜而繁延,並開設學習中文語言中心,且貫徹用愛與關懷救贖了因毒而所困的人,只為了帶領他們朝向新的人生,給予他們從沒想過的二次人生。
Thumbnail
他讓這些渴望自耕食的人有土地圓夢,其實無形之中也幫助了這些人找回身土不二的生命體驗,而田地也不會因為阿豪獨立運作人手不足而荒廢,看到這些豐富多樣的小農園,真的覺得土地能分租共用比單一種植能帶來更多的生命力,同時也能影響更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