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祢的國降臨系列》青禾之約│第八 回:春分的希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數月過去,經過專家團隊的調查與媒體輿論的發酵,政府終於撤回了水庫計畫,並承諾整治上游的污染源。青禾村成功守護了這片土地,但這場爭取正義的戰役,讓所有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raw-image


林恩齊站在辦公室的窗前,望著遠方起伏的山巒,心中滿是複雜的情感。他曾以為這場勝利能讓他感到釋然,卻發現真正的改變不會止步於此。體制的根深柢固,讓他意識到環境保護不僅是一場抗爭,而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最終,他遞交了辭呈,決定投身環境政策的研究,真正從根本上尋求改變。他深知,這條路將讓他與過去的世界徹底告別,但他也明白,自己已經無法回頭。

陳昱辰選擇留在村裡,繼續帶領村民推動生態農業。站在田埂上,望著腳下這片蒼翠的田野,他的腦海中浮現出無數計畫。他們不僅要發展有機作物,還要建立水源監測機制,確保這片土地不會再受到傷害。他回憶起那些失眠的夜晚,回憶起抗爭過程中的無力感,而如今,這片曾經滿目瘡痍的土地,終於開始慢慢癒合。

李柔恩則專注於幫助村民發展可持續的經濟模式。她帶領著一群年輕人,在村裡開設生態旅遊與手工藝坊,試圖讓環保與生計並存。然而,每當夜深人靜,她總會不自覺地想起那場與政府的對峙,回想起那些壓迫與掙扎。她知道,他們雖然守住了這片土地,但未來仍然充滿未知的挑戰。這場勝利,只是另一場戰役的開始。

春分的清晨,陽光輕輕灑落在青禾村的田野上,微風帶來泥土與青草的氣息。村民們再度舉行了傳統的祈福儀式,這一次,他們不僅祈求風調雨順,更感謝這片土地仍然與他們同在。他們的眼中帶著敬畏與感恩,彷彿與大地達成了某種沉默的誓約:無論來自何方的威脅,他們都將不再輕易退讓。

李柔恩站在儀式中央,默默祈禱。她的目光穿越人群,望向遠方的山脈,那些曾經受傷的地方,如今正如春天般緩慢而堅定地復甦。她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她低聲禱告:

「主啊,感謝祢帶領我們度過黑暗,求祢賜我們智慧與勇氣,繼續守護這片土地,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國降臨...」

或許未來仍然充滿變數,但她已經學會了與土地、與生命、與內心的恐懼和解,也學會了如何與這一切共同成長。

陽光透過樹葉縫隙落下,溪水清澈見底,孩子們在河邊嬉戲,笑聲與鳥鳴交織,彷彿一切煥然一新。村民的臉上寫滿了努力與希望,他們深知這場勝利只是短暫的喘息,未來仍有更多挑戰等待著。

「我們守住了這片土地,也守住了信仰與希望。」李柔恩在心中默默低語。

然而,正當人們沉浸在這份難得的平靜時,林恩齊緩緩轉身,從人群中走出來,目光凝視著這片曾經飽受摧殘的大地。他深吸一口氣,心中湧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感慨。

這場勝利,或許只是他們邁向真正改變的第一步。而改變,從來都不是一蹴可幾。

他知道,真正的希望,不僅僅來自一場戰鬥的勝利,而是來自於每一個人對未來的選擇與信念。

這片土地,這片曾經苦澀的大地,終將如春天般再次綻放光芒。


avatar-img
5會員
23內容數
風翦樹,生長在強風中的屏東大地,象徵堅韌與不屈。它在困境中彎曲生長,展現生命的力量。對基督徒而言,這是信仰的象徵,提醒我們依靠神,無論風雨如何,都能在逆境中成長。風翦樹也與屏東土地緊密相連,代表我們與自然、文化的和諧共生,將神的愛與祝福傳遞給這片土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風翦之間 的其他內容
政府與村民對峙,警方與工程隊進駐,村民堅決不退。李柔恩發聲捍衛家園,林恩齊揭露污染真相,令政府陷入僵局。媒體關注下,官員暫停工程,但村民明白這只是開端。高層暗示「迅速處理」,更大風暴即將來襲。
青禾村因水庫計畫掀起抗爭,村民憂環境受損,堅決反對。李柔恩發聲捍衛土地,林恩齊在政府與村民間掙扎,陳昱辰則尋求外界支援。隨著政府強硬推進,村民封鎖施工道路,準備迎戰即將進村的工程隊與執法人員。黎明將至,衝突一觸即發。
夜幕逐漸籠罩,青禾村的廣場上依舊燈火通明。微弱的燈光映照在村民的臉上,影子拉得狹長又扭曲,仿若每個人心中的不安正悄然擴散。蟲鳴聲偶爾從遠處傳來,但更多的是低聲交談與壓抑的喘息聲。
村子裡的活動中心擠滿了人,氣氛異常凝重。 村長陳伯站在台前,清了清嗓子,「大家都知道,政府打算在我們青禾村上游建水庫,這事兒關係到我們的未來,今天我們來談個明白。」 林恩齊站起來,打開政府報告,聲音穩重卻透著壓力,「這項計畫的確能提供都市穩定用水,但我們也發現,這可能影響當地生態與農業。」
環保團體揭露上游工廠廢水檢測超標,青禾村村民發現溪水汙染並非水庫所致,而是政府與財團隱瞞的真相。面對環境與生計的衝突,科學家陳昱辰、顧問林恩齊及組織村民的李柔恩,如何在利益角力下揭露真相並守護家園?
青禾村溪水汙染,村民憂心忡忡,面臨水庫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兩難。政府顧問林恩齊內心掙扎,發現水質異常,卻被上級壓制。故事充滿懸念,引人深思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衝突。
政府與村民對峙,警方與工程隊進駐,村民堅決不退。李柔恩發聲捍衛家園,林恩齊揭露污染真相,令政府陷入僵局。媒體關注下,官員暫停工程,但村民明白這只是開端。高層暗示「迅速處理」,更大風暴即將來襲。
青禾村因水庫計畫掀起抗爭,村民憂環境受損,堅決反對。李柔恩發聲捍衛土地,林恩齊在政府與村民間掙扎,陳昱辰則尋求外界支援。隨著政府強硬推進,村民封鎖施工道路,準備迎戰即將進村的工程隊與執法人員。黎明將至,衝突一觸即發。
夜幕逐漸籠罩,青禾村的廣場上依舊燈火通明。微弱的燈光映照在村民的臉上,影子拉得狹長又扭曲,仿若每個人心中的不安正悄然擴散。蟲鳴聲偶爾從遠處傳來,但更多的是低聲交談與壓抑的喘息聲。
村子裡的活動中心擠滿了人,氣氛異常凝重。 村長陳伯站在台前,清了清嗓子,「大家都知道,政府打算在我們青禾村上游建水庫,這事兒關係到我們的未來,今天我們來談個明白。」 林恩齊站起來,打開政府報告,聲音穩重卻透著壓力,「這項計畫的確能提供都市穩定用水,但我們也發現,這可能影響當地生態與農業。」
環保團體揭露上游工廠廢水檢測超標,青禾村村民發現溪水汙染並非水庫所致,而是政府與財團隱瞞的真相。面對環境與生計的衝突,科學家陳昱辰、顧問林恩齊及組織村民的李柔恩,如何在利益角力下揭露真相並守護家園?
青禾村溪水汙染,村民憂心忡忡,面臨水庫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兩難。政府顧問林恩齊內心掙扎,發現水質異常,卻被上級壓制。故事充滿懸念,引人深思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衝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和青梅竹馬到了一個小村莊。
Thumbnail
讓人心曠神怡 新竹的芎林田地,這裡真是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站在這裡,您可以看見連綿不斷的山脈,這些山脈有時被薄霧環繞,像是一幅美麗的水墨畫。腳下是一片緩緩下坡的菜田,田間的綠色和金黃色相間,隨著微風輕輕搖曳,宛如一片波浪起伏的海洋。 古樸的農家小院 在這片田地的正中央,有一個古樸的農家小院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充滿詩意的農村景觀,內容充滿了自然元素和哲學性的反思。作者通過詩歌的方式,將自然景觀與自己內心的感受相融合。文章描寫細膩,唯美動人,是一篇情感和意境並重的文章。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高雄瓊林的自然農場,強調互利互助,善的連結和互留餘地的生命傳承價值。
Thumbnail
當時在泰北紅磐石村,缺乏資源狀態下,張雨牧師與妻子卓映雪一同創辦了「泰北新生命」這個環境,讓居住在此區域的人學會自行栽種植物,飼養牲畜而繁延,並開設學習中文語言中心,且貫徹用愛與關懷救贖了因毒而所困的人,只為了帶領他們朝向新的人生,給予他們從沒想過的二次人生。
Thumbnail
規律工作多年了,不少台灣的菁英 心裡非常嚮往能在田園中享受工作不受打卡制約的日子 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脫離慣行模式 採有機農法 「慣行農作」的得與失 當您擁有了一片農地,再來.. 一間可歇息的小屋 ,喝著純黑咖啡 看著自己的農作物 當您拔起紅蘿蔔,揮
Thumbnail
他讓這些渴望自耕食的人有土地圓夢,其實無形之中也幫助了這些人找回身土不二的生命體驗,而田地也不會因為阿豪獨立運作人手不足而荒廢,看到這些豐富多樣的小農園,真的覺得土地能分租共用比單一種植能帶來更多的生命力,同時也能影響更多人呢!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和青梅竹馬到了一個小村莊。
Thumbnail
讓人心曠神怡 新竹的芎林田地,這裡真是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站在這裡,您可以看見連綿不斷的山脈,這些山脈有時被薄霧環繞,像是一幅美麗的水墨畫。腳下是一片緩緩下坡的菜田,田間的綠色和金黃色相間,隨著微風輕輕搖曳,宛如一片波浪起伏的海洋。 古樸的農家小院 在這片田地的正中央,有一個古樸的農家小院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充滿詩意的農村景觀,內容充滿了自然元素和哲學性的反思。作者通過詩歌的方式,將自然景觀與自己內心的感受相融合。文章描寫細膩,唯美動人,是一篇情感和意境並重的文章。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高雄瓊林的自然農場,強調互利互助,善的連結和互留餘地的生命傳承價值。
Thumbnail
當時在泰北紅磐石村,缺乏資源狀態下,張雨牧師與妻子卓映雪一同創辦了「泰北新生命」這個環境,讓居住在此區域的人學會自行栽種植物,飼養牲畜而繁延,並開設學習中文語言中心,且貫徹用愛與關懷救贖了因毒而所困的人,只為了帶領他們朝向新的人生,給予他們從沒想過的二次人生。
Thumbnail
規律工作多年了,不少台灣的菁英 心裡非常嚮往能在田園中享受工作不受打卡制約的日子 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脫離慣行模式 採有機農法 「慣行農作」的得與失 當您擁有了一片農地,再來.. 一間可歇息的小屋 ,喝著純黑咖啡 看著自己的農作物 當您拔起紅蘿蔔,揮
Thumbnail
他讓這些渴望自耕食的人有土地圓夢,其實無形之中也幫助了這些人找回身土不二的生命體驗,而田地也不會因為阿豪獨立運作人手不足而荒廢,看到這些豐富多樣的小農園,真的覺得土地能分租共用比單一種植能帶來更多的生命力,同時也能影響更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