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當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踏入咖啡業界時,他懷抱著一個單純的目標:拉近咖啡與人的距離。他領導下的星巴克,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市值達820億美元。2022年,星巴克創下28億美元的獲利與190億美元的總營收,雙雙刷新歷史紀錄。近期,舒茲宣布自2017年10月3日起,調升美國所有星巴克員工薪資,幅度介於5%至15%。這不僅兌現了他對員工福利的承諾,也顯示出星巴克在美國經濟中的影響力。
霍華·舒茲於1953年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工薪家庭。7歲時,父親因工傷失去經濟來源,家境陷入困頓。憑藉足球獎學金,他進入北密西根大學就讀,主修通信學。為支付學費,他曾兼職調酒師,甚至賣血貼補家用。
畢業後,他在Xerox公司接受銷售培訓,隨後轉至瑞典家用品企業Perstorp的Hammarplast部門擔任副總裁兼總經理。期間,他注意到西雅圖的一家小型咖啡公司——星巴克——對滴漏式咖啡壺的訂單異常龐大,激發了他的興趣。
出於好奇,舒茲親赴西雅圖與星巴克創辦人會面,並深受其對精品咖啡的熱忱吸引。1982年,他成功說服創辦人聘請他為零售及行銷總監。當時的星巴克僅有三家門市,專售咖啡豆。
1983年,他在米蘭考察時,發現義大利的咖啡館文化強調顧客互動,這讓他靈光乍現:咖啡不僅是一種商品,更是一種體驗。他向星巴克提案開設義大利風格的咖啡店,卻遭到拒絕。於是,他決定自立門戶,於1985年創立Il Giornale,籌資160萬美元推廣自己的咖啡理念。
兩年後,他以380萬美元收購星巴克,成為CEO,並開始擴展事業版圖。
在舒茲的帶領下,星巴克迅速成長。1992年,星巴克於納斯達克上市,當時全美擁有165家店,年營收9,300萬美元。到2000年,公司已在全球開設3,500家門市,年營收突破22億美元。
除了業務擴張,他也關注員工福祉,將星巴克打造成首批提供兼職員工醫療保險與股票選擇權的企業之一。2014年,星巴克宣布補助員工就讀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學費,展現對人才培育的承諾。
2001年,霍華·舒茲收購NBA西雅圖超音速隊(SuperSonics),但由於內部矛盾與財務問題,最終於2006年將球隊轉售給投資者,導致球隊遷至奧克拉荷馬市。他後來形容這筆交易為「一場夢魘」。
2008年,他回歸星巴克擔任CEO,力挽公司頹勢。他關閉7,100家門市,重新訓練咖啡師,並加強道德採購,確保99%咖啡來自公平貿易。2010年,公司獲利從3.15億美元躍升至9.45億美元。
星巴克積極推動社會責任,包括承諾在2018年前僱用1萬名退伍軍人及其配偶,並計劃在三年內雇用1萬名來自弱勢社群的年輕人。此外,2016年宣布全美15萬名員工加薪,進一步鞏固企業文化。
近年來,星巴克推出「食物分享計劃」,預計至2021年捐贈50億份餐點給食物銀行。此外,公司亦積極倡導社會議題,如槍枝管制、多元共融及種族平等。
截至今日,星巴克已在全球70個國家擁有超過22,500家門市,年營收高達192億美元。舒爾茨希望透過這個全球化平台,實現他的願景:企業不僅能夠盈利,更應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
對舒爾茨而言,過去的企業如何對待員工和社會已成歷史,當前的重點是如何打造一個真正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他在書中不斷自問:「企業對社會應該負有怎樣的責任?」這句話也引發了我的深思:「那我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是什麼?」
這種思考方式讓人耳目一新——不必拘泥於傳統框架,而是憑藉勇氣去主動定義自身對社會的承諾與貢獻。
他在著作《全心灌注》(Pour Your Heart Into It)中寫道:「即使所有人都已停下,我仍然奮力向前,追尋那些尚未被看見的可能性。」這份執著,正是星巴克成功的關鍵。
資料參考 : 《全心灌注》、《平地而起》、readingout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