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參與了更大範疇的製作,並且在這過程中共同同意一些基本的前提條件。這些基本的假設包括了時間的連續性,即時間是由一系列相連的瞬間組成;還有客觀世界的存在,這個世界在某種程度上是獨立於個體的創造及感知之外。
人類的存在受到物質的限制,以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些都構成了人類存在及行為的框架。
今生,當我創造了我的現實,而也創造了其他世的我。 但賽斯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有心靈感應。也因為這種心靈感應,當我創造我的其他世的我的版本時,他們各自呈現他們在我生命中所做的樣子,因為這場業力舞蹈。
賽斯 :
你們經常在改變你們的肉體及最密切的環境的形相、形狀、輪廓與意義,雖然你們盡量忽略這些經常不斷的變化。相反的,我們容許它們完全的自由,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被一「內在的穩定」所策動,它當得起自發性與創造性,並且悟到心靈的和心理的身份感是依賴著創造性的改變。
因此我們的環境是由精細的不平衡所構成,而容許「改變」盡情的活動。你自己的時間結構使你誤以為物質有相當的永恆性,而你對其中經常的變化視而不見。你的肉體感官盡可能地限制你只感知一個非常形式化的實相。通常,只有經由直覺的應用,以及在睡夢中,你才能知覺,你自己的或任何別的意識本質上是在快樂地變化的。
我的責任之一就是要在這種事情上開導你們。我們必須用那些你們至少相當熟悉的概念。在如此做時,我們因而利用我們自己的那些個人格中,你們能與之建立某種程度的關係的那個部分。
我們的環境沒有止境。以你們的話來說,不會缺乏可在其中運作的空間或時間。現在,對沒有合適的背景與發展的任何意識而言,這都會給他極大的壓力。我們沒有一個簡單、安適的宇宙可躲藏在內。我們對在我們所知的意識之外緣閃現的其他相當陌生的實相系統仍然保存警覺。各種不同的意識種類之多遠超過物質形相,而每一種意識皆有它自己的知覺模式,居住在它自己的知識,不論這「實相」被稱為什麼。
由於你自己的心理結構,才使你自己的物質環境在你看來是這個樣,如果你主要是靠聯想的過程來獲得你個人的延續感,而不是靠自身在時間中移動而得的熟悉感,那麼你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體驗物質實相。過去與現在的物體能同時被你看到,它們的出現因聯想性的聯繫而得以合理化。
如果你想知道我的環境是怎樣的,你必須先瞭解我是誰。為了解釋,我必須先講一般性的意識的本質。在如此做時,我等於是告訴了你們關於你們自己的許多事。你們本體的內在部分對我將告訴你們的事情已知道很多了
。我部分的目的是,使你的自我性的自己認識你的大部分意識都已熟知的知識,那是長久為你所忽略的。
每個全我或多次元人格,都有它自己的目的、使命與創造性的努力,那是它自己最初而基本的部分,而且那也決定了那些使它永恆不朽並永遠尋求的品質。我們恩對許多十分艱巨的挑戰,而我們了悟不僅是我們的目的本身很重要,並且在我們努力去追求它時,所發展的意外旁枝也很重要。在為我們的目的而工作時,我們體認到我們正在為別人劈荊斬棘地做開路先鋒。
當一個人生生死死了許多次,每死一次都期待著完全的滅絕,當他隨之發現,存在仍然在繼續的時候,那麼就有了一種「神聖的喜劇」的感覺。遇見自己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科學的探索還是哲學的反思,都不斷地提醒著我們,人類的存在是受到多重限制的。這些限制不僅包括物質層面的限制,還涉及時間和空間的框架。這些框架不僅塑造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也影響了我們如何行動與決策。然而,當我們深入探討這些限制時,也會發現一個更廣闊的視野,那就是多元現實與心靈感應的可能性。
首先,我們需要承認一些基本的前提條件,這些條件是人類共同同意並接受的。例如,「時間的連續性」是一個普遍的假設。時間被視為由一系列相連的瞬間組成,這使得我們能夠用過去、現在和未來來描述經驗和計劃行動。同時,我們也接受「客觀世界的存在」,即這個世界在某種程度上是獨立於個體的創造及感知之外的。這些假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穩定的框架,使得人類社會能夠協作、交流並共同進步。
然而,這些看似穩固的假設其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當我們開始探討心靈層面的現象,例如意識、直覺和心靈感應時,這些框架可能需要重新檢視。
在許多靈性或哲學理論中,存在著一個有趣的觀點:我們不僅僅活在一個單一的現實中,而是同時存在於多個平行的現實裡。這些現實彼此交織,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的存在體系。當我們在「此生」中創造屬於自己的現實時,也可能同時影響著其他平行世界中的「我」或「版本」。
這種想法挑戰了我們對自我和現實的傳統理解。如果每個版本的「我」都在各自的現實中行動,那麼它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繫?根據一些靈性理論,例如賽斯資料(Seth Material),這種聯繫是透過心靈感應來實現的。
心靈感應是一種超越時間與空間限制的溝通方式,它讓不同現實中的「我」能夠互相感知並影響彼此。這種溝通並非語言或符號的傳遞,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能量交流。在這樣的觀點下,我們可以將人生視為一場「業力舞蹈」,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行動都可能在不同層次上引發連鎖反應。
舉例來說,當我們在此生中做出某個決定時,這個決定可能會影響其他平行世界中的「我」。反之亦然,其他版本的「我」所做出的選擇也可能在潛意識層面影響了我們當下的人生。這種雙向互動讓人對因果關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提醒我們:
每一個當下都是創造未來的重要契機。
儘管多元現實與心靈感應目前仍然主要存在於哲學與靈性領域,但科學界也開始對這些概念展現興趣。例如,量子物理學中的「平行宇宙」理論和「量子糾纏」現象,某種程度上為多元現實與心靈感應提供了可能的科學基礎。量子糾纏描述的是兩個粒子即使相隔遙遠,仍能瞬間影響彼此狀態的現象,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雖然目前科學尚無法完全解釋心靈感應或多元現實,但這些探索讓我們看到了科學與靈性之間可能存在的一個交匯點。未來,也許我們能夠通過更深入的研究,揭示這些現象背後的運作機制。
無論是從哲學、靈性還是科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對自身存在的理解都仍然處於不斷演進之中。我們所接受的基本前提,如時間的連續性和客觀世界的存在,為我們提供了穩定的生活框架,但同時也限制了我們對更深層次現實的探索。
多元現實與心靈感應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能夠重新審視自我、他人以及世界之間的關係。在這場「業力舞蹈」中,每個人都是創造者,也是參與者。我們不僅創造了自己的現實,也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其他版本自我的創造過程。
因此,我們可以選擇以更開放、更包容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生命旅程。或許,在探索未知領域時,我們最需要的是一顆謙遜且好奇的心,因為真正的智慧往往來自於對未知的不懼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