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天賦?會不會是我們沒看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我重啟寫作的原因

  當了七年的全職母親,最小的孩子已經進入幼兒園,在白天稍微空閒的時間,經常希望可以找份工作兼顧家庭與自我成長,但一直找不到自己能做甚麼,甚至還為此去心理諮商。

  回想成長過程,總沒時間、甚至沒人認真的告訴我們:「嘿!你必須找到自己的天賦!」不知不覺間就跟著教育體制長大了。成為媽媽後,深刻的體認到未來的人生不能再這樣過了。卻不得其門而入,現在的我們青春已流逝大半、時間有限,還能為自己做什麼?很多感興趣的事,但又害怕做錯選擇而駐足。

  直到最近,我在《世界最簡單的才能發現法》這本書裡看到一個如雷貫耳的概念,作者提到,所謂的才能不必向外尋找,而是從你從小到大,不用別人要求或勉強自己就會去做的事。

原來我不是完全的三分鐘熱  想起自己曾經跟心理諮商師提到,自己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從來沒有一件事作得久或對它感到熱情。成為母親居然是我最像活著的時光。繼續探討的過程中,發現原來我也有一件事是沒有中斷過的:文字分享,從小到大唯一一直在我身邊的,從BBS到無名小站、痞客邦,乃至後來習慣於個人臉書分享,無論開心、難過,我都喜歡將它化作文字紀錄,這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療癒的事,我喜歡看到別人回饋我他們對我文章的喜愛。但我卻一直忽略這件事,原來,我並不是完全三分鐘熱度的人。

  原因是我發自內心的覺得「文字並不能為我帶來相對的價值」、「興趣不能當飯吃」這樣荒謬的想法,漠視它在我身上發出的力量,回想人生中有無數的關卡都是文字陪我度過的,無論是閱讀、寫作,它帶給我的幫助實在太大了!卻因為曾聽過的,斷然否決它的意義。

  你呢?有沒有甚麼事是你從小做到大的?無論它在你潛意識裡有多麼微不足道,試著想起來,然後我們一起開始吧!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女人與母親的自我對話、故事創作、親子出遊......客套結束,我想我是來找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暑假帶著孩子們東奔西跑,連上班都帶著他們進公司(自家經營的小公司)。 今天我準備開始工作,整理一下心情,把東西定位,這時我注意到我兒子,從下車開始到坐在椅子上,他已經將手機打開,沉靜在自己的網路世界,我猜他在看短影片,有時候笑有時候皺眉。他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話,大家在旁邊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不知道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許久未更新.........T^T 原因是除了原有忙碌的育兒生活之外, 我去進修了愛閱讀、如何說好故事、特殊兒照護等的相關培訓與講座。
最近,我先把自己的腦袋放空,聽聽別的家長、專家的..........
1y7m的侄女,抽到了公幼的名額,是喜是憂?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標題這段話,是延續上篇,日程表的文章沸沸揚揚那幾日,德州媽媽提到的概念。 哥哥快3歲的時候,疫情爆發, 沒多久,弟弟出生,在家的時間變多, 書櫃上的書很快的已經看過好幾輪、拼圖已經反覆拼過好幾次, 我們沒多久就開始有黔驢技窮的感覺。 我火速訂了小康軒學習雜誌給哥哥聽,也帶著他一起翻閱雜
Thumbnail
把寶寶送到托兒所是非不得已的選擇,如果不是因為考慮到收入問題,我也願意在家當全職母親一直到孩子滿3歲──那個平行空間的我,一定會有抓狂的時候,不過還是願意全心投入,真的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是呀!看著小孩一點一滴的成長是件有趣的事...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
Thumbnail
暑假帶著孩子們東奔西跑,連上班都帶著他們進公司(自家經營的小公司)。 今天我準備開始工作,整理一下心情,把東西定位,這時我注意到我兒子,從下車開始到坐在椅子上,他已經將手機打開,沉靜在自己的網路世界,我猜他在看短影片,有時候笑有時候皺眉。他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話,大家在旁邊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不知道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許久未更新.........T^T 原因是除了原有忙碌的育兒生活之外, 我去進修了愛閱讀、如何說好故事、特殊兒照護等的相關培訓與講座。
最近,我先把自己的腦袋放空,聽聽別的家長、專家的..........
1y7m的侄女,抽到了公幼的名額,是喜是憂?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標題這段話,是延續上篇,日程表的文章沸沸揚揚那幾日,德州媽媽提到的概念。 哥哥快3歲的時候,疫情爆發, 沒多久,弟弟出生,在家的時間變多, 書櫃上的書很快的已經看過好幾輪、拼圖已經反覆拼過好幾次, 我們沒多久就開始有黔驢技窮的感覺。 我火速訂了小康軒學習雜誌給哥哥聽,也帶著他一起翻閱雜
Thumbnail
把寶寶送到托兒所是非不得已的選擇,如果不是因為考慮到收入問題,我也願意在家當全職母親一直到孩子滿3歲──那個平行空間的我,一定會有抓狂的時候,不過還是願意全心投入,真的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是呀!看著小孩一點一滴的成長是件有趣的事...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