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AI:保持人性思考的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當今世界,AI不僅是我們的工具或夥伴,更是值得信賴的老師。然而,值得提醒的是,絕對不應該讓AI取代我們的批判思維和主動思考能力。在AI時代,保持思考的清醒,是我們不可或缺的責任。這,就是這篇文章的總結。

人類近代知識系統的進化

回顧二十年前,Google將全球知識塞進一個簡單的搜尋框中,使我們可以查詢各種資訊。但那時,我們仍需點開無數網頁,逐步拼湊和組織所需答案。而現在,生成式AI的進步讓一切變得不同,它不僅是讀心神探,還是百科全書、畫家、設計師乃至秘書,只需透過簡單的對話,便能快速產出令人驚豔的成果。

舉幾個現代例子:

  • 大學生只需在ChatGPT中輸入關鍵字,便能在三分鐘內獲得20篇論文的精華摘要,然後快速構思出《比較工業革命與AI革命》的起草框架。
  • 一名打工人在Deepseek中輸入需求:「我想寫封讓老闆加薪的信」,AI隨即引導他回顧過去的跨部門專案,並幫助他了解競爭對手的薪資水平,使信件的內容更加具體和說服力。
  • 漫畫家利用Midjourney測試分鏡,只需輸入關鍵詞如「末日東京+機械人+蒸汽龐克」,便能瞬間生成200張靈感概念圖,這比以往需要花費數週的搜集靈感快得多。
  • 農民用AgriBot拍攝病蟲害的葉片,AI迅速識別問題,告訴他該使用什麼樣的處理方式。

人類對知識高度管理的病態現象

為什麼全人類像著魔般投入AI開發?
答案藏在我們對「完美知識管家」的病態渴望裡。
但,這真的是我們要的未來嗎?

追求效率的同時,或許我們會不小心忽略人性中最珍貴的部分。 

請我們永遠要記得......

  • 科學家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發明鎢絲電燈泡時,嘗試了上千種材料,經歷一千六百次才成功。如果當時有AI告訴他「鎢絲是最佳解」,這些瘋狂實驗可能永遠不會發生,我們也不會見證到愛迪生的堅毅人性。
  • 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每天下午固定時間散步的習慣,讓他在無所事事中構思了《純粹理性批判》,這本著作成為了西方哲學史上的里程碑。
  • 畫家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的名作《星夜》那些扭曲的線條,充滿著神秘色彩。我們也許認為追求「完美」是件好事,但若他的作品是由AI生成的,或許我們就無法欣賞這幅充滿人性與情感的作品了。
raw-image


raw-image

要在人類DNA裏保留天生幻想家的特性

人類始終是一種天生的幻想家,這才得以讓我們這物種持續地進化。

就像馬雲所說,互聯網是沒有邊際的一樣,還有很多沒有邊際的「未知」需要我們人類去幻想、去思考、去探索、去發明,那將會是一場又一場在機械化的知識世界中無窮無盡的實驗。在使用AI找尋、吸收、整合知識的同時,請時刻發散你的思維,不要在現有的知識範圍中抹殺了對未來的幻想。

#AI讀心術 #生成式AI應用場景 #ChatGPT實戰案例 #知識革命危機 #Deepseek深度思考R1 #Midjourney創作  

raw-image

🖊️如果這篇文章內容對你有用,請慷慨的幫我按一下喜歡♥️,謝謝。

💪如果這篇文章不盡完美,希望得到你的回饋及指教。

一名九十後擁有四個小孩的媽媽,喜歡分享好用的APP、AI工具,努力鞭策自己閱讀,希望與時間精力有限的各位一起成長 。 如果連我也有時間努力讀,你也一定可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從iPhone 6 Plus, iPhone X到iPhone 12 pro,沒想過有一天我會重回Android的懷抱,直到TCL NXTPAPER手機的出現......
JORTE是一個我用了五年以上的日曆APP了,最近從iphone轉用android手機,遇到了Android和iOS之間的日曆同步問題,在這裏說明一下解決方案。
殯儀行業因為禁忌問題而少有人討論,這部電影將香港喪禮的真實過程詳細呈現,這份勇氣值得讚賞!
近期試用閃念貝殼APP,這款AI語音轉錄工具功能強大,提供語音轉錄、文本潤飾及主題生成等功能。其轉錄表現出色,且界面簡潔易用,節省用戶操作時間。然而,訂閱模式需用戶根據使用需求謹慎選擇。本文總結了使用體驗及與其他應用的對比,讓你瞭解閃念貝殼是否適合你。
探討盧曼卡片盒Zettelkasten筆記法的應用,著重如何系統化地整理與消化知識。本法適合需要高效收集零散知識的學習者,特別是準備寫論文的大學生。文章分享了此法需要注意的事項及其對思維方式的影響,並介紹了原創人Niklas Luhmann的成功故事,旨在幫助讀者提升學習效果及創意思考能力。
從iPhone 6 Plus, iPhone X到iPhone 12 pro,沒想過有一天我會重回Android的懷抱,直到TCL NXTPAPER手機的出現......
JORTE是一個我用了五年以上的日曆APP了,最近從iphone轉用android手機,遇到了Android和iOS之間的日曆同步問題,在這裏說明一下解決方案。
殯儀行業因為禁忌問題而少有人討論,這部電影將香港喪禮的真實過程詳細呈現,這份勇氣值得讚賞!
近期試用閃念貝殼APP,這款AI語音轉錄工具功能強大,提供語音轉錄、文本潤飾及主題生成等功能。其轉錄表現出色,且界面簡潔易用,節省用戶操作時間。然而,訂閱模式需用戶根據使用需求謹慎選擇。本文總結了使用體驗及與其他應用的對比,讓你瞭解閃念貝殼是否適合你。
探討盧曼卡片盒Zettelkasten筆記法的應用,著重如何系統化地整理與消化知識。本法適合需要高效收集零散知識的學習者,特別是準備寫論文的大學生。文章分享了此法需要注意的事項及其對思維方式的影響,並介紹了原創人Niklas Luhmann的成功故事,旨在幫助讀者提升學習效果及創意思考能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文創實驗 - 何時加入觀看,都明其所以。公元2055年,人類無需工作,無論粗活細活,快活慢活,都由 AI 智能人24 小時不眠不休負責,人類進入比帝王還舒適的生活。
Thumbnail
先寫結論: AI真的很厲害,而且只會愈來愈厲害,但我們人類還是得繼續學習。而且因為AI工具的便利,人類學習將更貼近學習的本質---為了成長和幸福。 以往為了應付工業化進程而必須花大量時間反覆記誦或演練的重複性工作,將大量減少,也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某些特定目標的應用技能工具,如:『文件繕打
AI與虛擬帳號的盛行,帶來了機會與風險,需要保持警覺與理性,避免被迷惑與控制,以及辨別訊息真假,是每個網路使用者該思考與學習的。
Thumbnail
透過先進的技術將繁複的書籍內容轉換成精煉的摘要。這不僅是對當前技術進步的展現,也象徵著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知識互動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2023年被世人稱做生成式AI世代的元年,各式各樣的AI工具不斷湧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本文將詳細介紹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相關知識,以及各種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實現方法。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時代的到來,並不代表要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要幫忙人類釋放雙手,集中在內心的成長上。透過閱讀阿卡西和運用AI工具,可以為個人的成長增添新的力量。
近來AI繪圖以及如Chatgpt等可進行對話的AI進入到大眾視野,讓AI成為了熱門話題,網路媒體和論壇冒出許多相關的文章,足見AI之勢著實非同小可。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文創實驗 - 何時加入觀看,都明其所以。公元2055年,人類無需工作,無論粗活細活,快活慢活,都由 AI 智能人24 小時不眠不休負責,人類進入比帝王還舒適的生活。
Thumbnail
先寫結論: AI真的很厲害,而且只會愈來愈厲害,但我們人類還是得繼續學習。而且因為AI工具的便利,人類學習將更貼近學習的本質---為了成長和幸福。 以往為了應付工業化進程而必須花大量時間反覆記誦或演練的重複性工作,將大量減少,也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某些特定目標的應用技能工具,如:『文件繕打
AI與虛擬帳號的盛行,帶來了機會與風險,需要保持警覺與理性,避免被迷惑與控制,以及辨別訊息真假,是每個網路使用者該思考與學習的。
Thumbnail
透過先進的技術將繁複的書籍內容轉換成精煉的摘要。這不僅是對當前技術進步的展現,也象徵著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知識互動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2023年被世人稱做生成式AI世代的元年,各式各樣的AI工具不斷湧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本文將詳細介紹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相關知識,以及各種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實現方法。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時代的到來,並不代表要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要幫忙人類釋放雙手,集中在內心的成長上。透過閱讀阿卡西和運用AI工具,可以為個人的成長增添新的力量。
近來AI繪圖以及如Chatgpt等可進行對話的AI進入到大眾視野,讓AI成為了熱門話題,網路媒體和論壇冒出許多相關的文章,足見AI之勢著實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