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孽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傍晚十點半,李承軒帶著大伯李文山匆匆趕到父親所在的療養院。雖然早已過了探視時間,但憑著與院方的熟識關係,尤其是院長曾是他的老師,李承軒得以留宿院內。院方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了他的請求。

李承軒是個孝順的兒子,平時定期來看望父親。每一次的探望,他的心情早已平靜如水,因為他知道父親的狀況不會再有奇蹟。然而,這一次不同。一連串的奇幻經歷徹底顛覆了他的理性世界,他開始分不清什麼是真實,什麼是幻覺。望著病榻上的父親,他的心中充滿了憐憫與不安。憐憫的是父親的現狀,不安的是父親過去究竟做了什麼,竟招致如此下場?他害怕聽到的答案會摧毀父親在他心中受人尊敬的仁醫形象。

李承軒設法支開了護理人員,偷偷燒化了陳玉嬌給他的符令,將符灰溶入水中,緩緩倒入父親的口中。大約一個小時後,奇蹟出現了——父親李文淵緩緩睜開雙眼,目光開始在房間內游移。

李文淵的喉嚨發出一聲輕咳,李承軒知道他想說話。李文淵伸手拉住兒子的手,似乎想要坐起來。自從中風後,他的右半身癱瘓,語言能力也受損,但此刻,他的眼神卻異常清晰。

「承軒……」李文淵虛弱地吐出兒子的名字,聲音沙啞而模糊。

「爸!你醒了?你能說話了?」李承軒的聲音中帶著驚喜與難以置信。

站在一旁的大伯李文山一臉驚訝地看著這一切,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他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麼,卻又咽了回去。

「承軒,你和你大伯怎麼都在這裡?」李文淵的聲音雖然微弱,卻帶著一絲困惑。

李承軒想起陳玉嬌的叮囑:符令的效力只能維持三天。如果父親和大伯有很長的故事要說,時間已經不多了。

「爸,我沒有多餘的時間解釋。今天我帶大伯來,是想問你們一件事——你們認識一個叫張月娥的女人嗎?」李承軒直截了當地問道。

提到「張月娥」這個名字,李文淵的雙眼猛然睜大,而一旁的李文山則臉色驟變,身體微微顫抖,口中喃喃自語:「鬼……鬼……」

「爸,我不知道這一切是怎麼回事,但我只知道這個叫張月娥的女人纏上了我。有高人告訴我,她與你和大伯有關,必須由你們親口說出這段往事,才能了結這段恩怨。爸,你能告訴我嗎?你們和張月娥之間到底有什麼牽扯?」

李文淵閉上雙眼,長嘆一口氣,眼淚從他的眼角滑落。

「冤孽……真是造孽啊!沒想到我們上一代造的孽,竟連累了你。」李文淵的聲音中充滿了悔恨與痛苦。

李承軒聚精會神地聽著,而李文山則蜷縮在病房的角落,整個人瑟瑟發抖,顯然陷入了極度的恐懼。

「今年是哪一年?」李文淵問道,他的記憶因長期中風而變得模糊。

「今年是2018年。」李承軒回答。

「啊……那你今年也該35歲了吧?」

「沒錯。」

「那麼,這件事該從50年前說起。那時候,我和你媽還沒結婚,你和你已故的哥哥也還沒出生。那時,我還是一個前程似錦的年輕住院醫師……」

李文淵開始講述那段塵封已久的往事,但他的記憶顯得片段化,許多細節已經模糊不清。

「50年前的一個夏天,我的醫院與宜蘭偏鄉的分院有一個聯合義診計畫。我和幾個同事決定組團前往宜蘭,一邊義診,一邊遊覽當地的山水風光。院方安排的義診行程是三個月,我們一群年輕醫師就這樣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宜蘭。」

「宜蘭的鄉下風景如畫,那一年的夏天特別炎熱,但我們的落腳處依山傍水,靠近一座知名的瀑布,所以並不覺得酷暑難耐。白天的義診工作很輕鬆,來看診的大多是兒童和老人,他們都是弱勢家庭。除了義診,下班後,我經常和同事們一起遊山玩水。我喜歡攝影,總是帶著相機到處尋找秘境。」

「到了晚上,鄉下的生活很安靜,不像城市那樣熱鬧。大部分的鄉民晚上九點就早早入睡。有一天晚上,我睡不著,獨自一人到街上閒逛。街上的店家都已打烊,我穿著休閒褲和拖鞋,悠哉地走在無人的街道上。忽然,我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鈸鑼聲,好奇之下,我循聲而去。」

「我走到了一座百年歷史的城隍廟前,廟口的廣場上,一群人正在排練歌仔戲。奏樂的老師傅熟練地敲擊手中的鈸,主角苦旦正在素顏排練。我從小跟著你阿嬤看歌仔戲,對這些並不陌生。看著苦旦辛苦地練習身段和台詞,我不禁回憶起童年的時光。」

「沒多久,戲班的人開始休息,工作人員拆下戲棚,準備回去睡覺。我仔細看了看那個苦旦,她沒有上妝,五官清秀,長得非常漂亮。要當戲團的花旦,除了要會唱戲,長相也要出眾。」

李承軒聽到這裡,忍不住插話:「你說的那個城隍廟,廟口是不是有一棵大榕樹?另一邊還有一株玉蘭花樹?」

「對!你怎麼會知道?」李文淵驚訝地看著兒子。

李承軒繼續問:「那間城隍廟的匾額上,是不是寫著『你也來了』四個字?」

李文淵睜大雙眼,沉默不語。

「爸,您繼續說,我在聽。」

「隔天一早,我們開始義診。因為正值暑假,我們向當地的一所小學借了教室。一大早,許多鄉民就攜老扶幼地排隊等候。我們為老人和兒童注射疫苗,檢查視力和牙齒,雖然忙碌,但也很充實。」

「快到中午時,一個年輕女子攙扶著一位老阿婆來看診。我仔細看了看那個女子,認出她就是昨晚排練的苦旦。旁邊的老阿婆是她的阿嬤。」

「醫生,我阿嬤的情況怎麼樣?」女子用清脆的聲音問道。

「妳的阿嬤有高血壓,飲食要清淡,避免重鹹和油膩的食物。」

「好的,謝謝醫生。」女子如釋重負地道謝。

「妳在唱歌仔戲嗎?」我趁她還沒離開,趕緊問道。

「是啊,你怎麼知道?」女子好奇地反問。

我簡單解釋了昨晚的經過,女子笑了笑:「你是外地人,難得來我們這個小鎮。下個月就是農曆七月,鎮長請我們戲班酬神。」

「我小時候也常跟我媽看歌仔戲,很有趣。」

女子微笑著說:「真的嗎?現在喜歡看歌仔戲的年輕人已經不多了。如果你有興趣,後天晚上七點,歡迎來城隍廟前捧場。」

「好啊,我一定去。」

星期天,李文淵帶著相機,依著地圖和當地人的指引,開始了他的秘境尋訪之旅。他熱愛攝影,雖然只是業餘愛好,但這是他放鬆心情的方式。

「那一天,我探索到一處古道,抓起相機四處捕捉美景。這次義診對我來說是一趟心靈之旅,雖然這裡偏僻落後,但我愛這裡的山水和民風。」

「我貪戀這裡的美景,以致於流連忘返,直到天色漸暗,我才驚覺已經傍晚七點。我想起那個女子說的歌仔戲演出,連晚飯都沒吃,便直奔城隍廟。」

「還沒到城隍廟,我就聽到了鈸鑼聲。戲台上演的是《王魁負桂英》,我到的時候,正演到桂英含恨而死,化為冤魂躲避陰間鬼差的捉拿。雖然是野台戲,但演員們非常專業,身段靈活,一點都不馬虎。」

「扮演桂英的女演員就是那天陪她阿嬤來看病的女子。她的演出經驗豐富,甩動水袖靈活自如,踏著幽靈碎步,彷彿真的是一縷芳魂。隨著鈸鑼敲擊的福佬陰調,她的舞姿翩然動人。」

「最後,桂英終於索命成功,戲曲在觀眾的掌聲中落幕。這樣的戲碼雖然老套,但千百年來一直深受歡迎,大概是因為負心漢受到懲罰,正義得到伸張吧。」

「演出結束後,我壯起膽子走向後台。她正在卸妝,看到我,對我嫣然一笑:『李醫師,你真的來了。』」

「我對傳統戲曲很有興趣,妳演得真好,一定下了很多功夫。」

「這是我舅舅的戲班,我國小畢業後就進戲班唱戲,已經快十年了。對了,李醫師,你還要在這裡待多久?」

「大概兩個半月。我很喜歡這裡的風景,剛剛就是去爬古道,所以來晚了。」

「哦?原來你喜歡遊山玩水。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當你的嚮導。」

「那怎麼好意思?」

「不用客氣啦,你幫我阿嬤看病,我都不知怎麼感謝你。就當是一點心意吧。我從小在這裡長大,知道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境。」

avatar-img
0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oe Chia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傍晚十點半,李承軒帶著大伯李文山匆匆趕到父親所在的療養院。雖然早已過了探視時間,但憑著與院方的熟識關係,尤其是院長曾是他的老師,李承軒得以留宿院內。院方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了他的請求。 李承軒是個孝順的兒子,平時定期來看望父親。每一次的探望,他的心情早已平靜如水,因為他知道父親的狀況不會再
陽明山市立長青身心療養院,隱匿於蒼翠山林間,清幽卻透著隔絕人世的孤寂。烏雲低垂,潮濕的氣息預示暴雨將至。 李承軒依循導航,駛入蜿蜒的山道,陌生的路線與壓抑的氛圍讓他心中隱隱不安。抵達療養院,警衛檢視證件放行後,護理人員將他引至503號房。 病房內,大伯李文山目光呆滯,望向窗外不語。護理人員低聲解
李承軒從嘉義回到台北後,向醫院請了三天假。這一晚,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口乾舌燥,正想起身喝水時,耳邊忽然傳來一陣若有若無的歌仔戲聲。聲音由遠及近,漸漸清晰,卻又帶著一種不真實的飄渺感。 他起身打開房門,走廊上一片幽暗,只有幾盞微弱的照明燈勉強照亮地面。更奇怪的是,走廊上竟然瀰漫著一層薄霧,空氣中還
兩個星期後,林好在廟裡接到了一通電話,是李承軒打來的,他語氣凝重,表示要親自南下來找陳玉嬌。 陳玉嬌放下手中的香爐,抬眼望向廟裡媽祖神像,淡淡道:「該來的還是要來。」 「他約什麼時候?」 「星期六,方便嗎?」 「好,我等他來。」 到了約好的那天早晨,李承軒準時抵達廟前。這
夜晚九點,福聚宮寂靜無聲,唯有雨聲輕敲屋檐。陳玉嬌盥洗後,盤坐於神龕前的蒲團上,三炷檀香的煙霧在她周圍縈繞,如無形橋樑般通達神明。 她閉目默誦咒語,意識逐漸沉入夢與醒之間的交界。一片柔和光暈中,五媽的身影隱現,數位護法的氣息環繞守護,卻又與她保持著某種距離。 五媽未以言語答覆,卻以直覺與靈感傳遞
星期六的早晨,天空陰沉,綿綿細雨像一層薄紗籠罩著朴子市。雨水輕輕敲打著福聚宮的屋簷,彷彿在為即將到來的訪客譜寫一曲低沉的序章。 廟裡的義工林好和陳玉嬌的丈夫早已忙碌起來,準備迎接今天的問事。九點半,一輛計程車緩緩停在廟前。車上下來三人:兩位穿著華貴的婦人,以及一位面容俊朗卻略顯憔悴的年輕人。他們手
傍晚十點半,李承軒帶著大伯李文山匆匆趕到父親所在的療養院。雖然早已過了探視時間,但憑著與院方的熟識關係,尤其是院長曾是他的老師,李承軒得以留宿院內。院方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了他的請求。 李承軒是個孝順的兒子,平時定期來看望父親。每一次的探望,他的心情早已平靜如水,因為他知道父親的狀況不會再
陽明山市立長青身心療養院,隱匿於蒼翠山林間,清幽卻透著隔絕人世的孤寂。烏雲低垂,潮濕的氣息預示暴雨將至。 李承軒依循導航,駛入蜿蜒的山道,陌生的路線與壓抑的氛圍讓他心中隱隱不安。抵達療養院,警衛檢視證件放行後,護理人員將他引至503號房。 病房內,大伯李文山目光呆滯,望向窗外不語。護理人員低聲解
李承軒從嘉義回到台北後,向醫院請了三天假。這一晚,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口乾舌燥,正想起身喝水時,耳邊忽然傳來一陣若有若無的歌仔戲聲。聲音由遠及近,漸漸清晰,卻又帶著一種不真實的飄渺感。 他起身打開房門,走廊上一片幽暗,只有幾盞微弱的照明燈勉強照亮地面。更奇怪的是,走廊上竟然瀰漫著一層薄霧,空氣中還
兩個星期後,林好在廟裡接到了一通電話,是李承軒打來的,他語氣凝重,表示要親自南下來找陳玉嬌。 陳玉嬌放下手中的香爐,抬眼望向廟裡媽祖神像,淡淡道:「該來的還是要來。」 「他約什麼時候?」 「星期六,方便嗎?」 「好,我等他來。」 到了約好的那天早晨,李承軒準時抵達廟前。這
夜晚九點,福聚宮寂靜無聲,唯有雨聲輕敲屋檐。陳玉嬌盥洗後,盤坐於神龕前的蒲團上,三炷檀香的煙霧在她周圍縈繞,如無形橋樑般通達神明。 她閉目默誦咒語,意識逐漸沉入夢與醒之間的交界。一片柔和光暈中,五媽的身影隱現,數位護法的氣息環繞守護,卻又與她保持著某種距離。 五媽未以言語答覆,卻以直覺與靈感傳遞
星期六的早晨,天空陰沉,綿綿細雨像一層薄紗籠罩著朴子市。雨水輕輕敲打著福聚宮的屋簷,彷彿在為即將到來的訪客譜寫一曲低沉的序章。 廟裡的義工林好和陳玉嬌的丈夫早已忙碌起來,準備迎接今天的問事。九點半,一輛計程車緩緩停在廟前。車上下來三人:兩位穿著華貴的婦人,以及一位面容俊朗卻略顯憔悴的年輕人。他們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媽祖」作為海神的象徵,絕對是作為海島國家四面環海的台灣,大部份民眾的信仰核心,此次日本藝術家透過以台灣信仰傳說「媽祖」製作「能劇」,相信一方面除了推廣「能劇」,另一方面也是藉此呼應媽祖「慈悲護國庇民」的情懷,希望祈求台日疫情平息、百姓平安。
新港奉天宮的虎狀元的位階之高,吸引眾多人的參拜,虎爺的分靈尊也是全台灣最多。新港虎爺的夯,還有已故的創作歌手嚴詠能老師幫祂寫專屬的主題曲 " 咱攏是虎爺公ㄟ囝仔"。 也因為虎狀元的盛名和開台媽祖的威儀,讓新港奉天宮年頭到年尾都充滿了香客來參拜。
中正國民中小學前身為「馬祖國民學校」,成立於民國 39 年。民國 55 年,為紀念黃花崗連江縣籍陳清疇烈士,更名為「清疇國民小學」。民國 59 年增設中正國民中學,並於民國 63 年與「清疇國小」合併為「中正國民中小學」。
「神明接炸彈/砲彈」傳說,是很典型的口傳文學。口傳文學、口述歷史、檔案史料,是兩個領域裡,三樣出發點不同的產物。正因為他們關注的焦點不同,研究者在使用時才能交互參考,看見大時代裡的悲歡離合與愛恨情仇。
今年是參加白沙屯媽祖進香的第二年,當初計畫和去年一樣,白沙屯到北港走完就回家,卻一路上被善於慫恿菜鳥做傻事的勇腳前輩們各種循循善誘:「急行軍有多刺激~多值得挑戰~你會瘦~」 會瘦ㄟ!超讚! 然而實際走完全程後,我的感想是⋯⋯
遶境的理由或許千百種,對我而言,只是單純想要走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而已。
「媽祖」作為海神的象徵,絕對是作為海島國家四面環海的台灣,大部份民眾的信仰核心,此次日本藝術家透過以台灣信仰傳說「媽祖」製作「能劇」,相信一方面除了推廣「能劇」,另一方面也是藉此呼應媽祖「慈悲護國庇民」的情懷,希望祈求台日疫情平息、百姓平安。
新港奉天宮的虎狀元的位階之高,吸引眾多人的參拜,虎爺的分靈尊也是全台灣最多。新港虎爺的夯,還有已故的創作歌手嚴詠能老師幫祂寫專屬的主題曲 " 咱攏是虎爺公ㄟ囝仔"。 也因為虎狀元的盛名和開台媽祖的威儀,讓新港奉天宮年頭到年尾都充滿了香客來參拜。
中正國民中小學前身為「馬祖國民學校」,成立於民國 39 年。民國 55 年,為紀念黃花崗連江縣籍陳清疇烈士,更名為「清疇國民小學」。民國 59 年增設中正國民中學,並於民國 63 年與「清疇國小」合併為「中正國民中小學」。
「神明接炸彈/砲彈」傳說,是很典型的口傳文學。口傳文學、口述歷史、檔案史料,是兩個領域裡,三樣出發點不同的產物。正因為他們關注的焦點不同,研究者在使用時才能交互參考,看見大時代裡的悲歡離合與愛恨情仇。
今年是參加白沙屯媽祖進香的第二年,當初計畫和去年一樣,白沙屯到北港走完就回家,卻一路上被善於慫恿菜鳥做傻事的勇腳前輩們各種循循善誘:「急行軍有多刺激~多值得挑戰~你會瘦~」 會瘦ㄟ!超讚! 然而實際走完全程後,我的感想是⋯⋯
遶境的理由或許千百種,對我而言,只是單純想要走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行者日記 - 忘恩負義】 2024-06-01 這些王家人除了老三,其他都是忘恩負義的人~!從小我先生就家暴兒子,他現在生病全靠兒子在照顧他,奶奶一聲令下要去台中、豐原找神明問事也是兒子開車載他們去...一點感恩之心都沒有,認為我兒子做這些事都是理所當然的,現在他們還在討論我小叔老二老三是不
第五章:回忆与和解 回到现代,李翔结束了对过去的回忆。他坐在客厅中,周围围绕着他的孩子们和现任妻子。孩子们眼中充满了理解和尊重,他们从未听过父亲如此深情的故事。 "爸爸,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故事。"李浩然坚定地说,眼中闪烁着泪光。 李翔微笑着点头,心中感到无比温暖。他知道,过去的爱情虽然已成回忆
Thumbnail
我跟阿哥說好 不立您們的墓碑 化您們的骨成灰 在臻善園F1的角隅 最易標記涼亭的下方 我跟阿哥說好 請父親陪著母親作告別式 然後候了三十八年的父親 終也盼了母親死當同穴 父親臨終遺言 阿員,我這一生沒有做對不起妳的事 母親聽了潸然淚下 那晚近年關 窗外還下著寒雨
Thumbnail
今天因為弟弟工作上調度吃緊,因此早上無法至醫院探望父親。順勢邀請了Loeb媽一同進入病房探望,幫父親打打氣。
Thumbnail
1 他的親身經歷誠屬令人同情。 2 他和家人的關係糾結難解,剪不斷、理還亂,他多次懷疑過家人們所謂「孝道」,僅是他們自私的手段。親情、家人之間的界線、愛的表現該怎麼訂定,他們心中的糾葛也映照在我的心房,帶來說不盡的酸楚。 同時,我也不斷思考,他(范曄)的心裡到底受了多少傷,才忍心寫出「家是一
Thumbnail
大叔李善均離世後 重新點開看了一集就因為太悲傷而棄劇的「我的大叔」 四天看完15集,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內心不為人知的一面 扒開我們用「沒事」來包裝的黑暗內心 一直感覺這是我、我是他,沒辦法走出來 讓我無法忽視的,是小酒館的老闆娘-鄭熙 每天打烊後,跟著社區顧客一起走回家 其實是跟大
Thumbnail
靜聽弟兄父相處,鼻酸淚滾憶往昔; 父考吃素口中責,事過境遷渡父親。   看見父親肥胖的背影,吃力爬過欄杆為我買橘子,那時禁不住眼淚流出。這是朱自清對父親的感動。   有一位弟兄敘述他的父親因簽賭,以致於家境困頓,因而對父親非常不能諒解,所以多年後父子溝通的鴻溝愈來愈深,甚至新訓之時還咒罵他
Thumbnail
父親回來了,住院又歷經了一個多月,今天下班時在家看到父親,我大笑了三聲,還對他說了可喜可賀,歡迎回家! 這些日子,其實都曾想上來方格子發文。但內心有意識的不願意,感覺寫不出一篇文。 寫不出文或許是藉口,可能又是拿人生的身不由己來替自己的開脫。 十二月,除了家裡醫院奔波 也陪母親到醫院照了大腸鏡
Thumbnail
阿爸親象山 2023年12月18日老爸走了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行者日記 - 忘恩負義】 2024-06-01 這些王家人除了老三,其他都是忘恩負義的人~!從小我先生就家暴兒子,他現在生病全靠兒子在照顧他,奶奶一聲令下要去台中、豐原找神明問事也是兒子開車載他們去...一點感恩之心都沒有,認為我兒子做這些事都是理所當然的,現在他們還在討論我小叔老二老三是不
第五章:回忆与和解 回到现代,李翔结束了对过去的回忆。他坐在客厅中,周围围绕着他的孩子们和现任妻子。孩子们眼中充满了理解和尊重,他们从未听过父亲如此深情的故事。 "爸爸,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故事。"李浩然坚定地说,眼中闪烁着泪光。 李翔微笑着点头,心中感到无比温暖。他知道,过去的爱情虽然已成回忆
Thumbnail
我跟阿哥說好 不立您們的墓碑 化您們的骨成灰 在臻善園F1的角隅 最易標記涼亭的下方 我跟阿哥說好 請父親陪著母親作告別式 然後候了三十八年的父親 終也盼了母親死當同穴 父親臨終遺言 阿員,我這一生沒有做對不起妳的事 母親聽了潸然淚下 那晚近年關 窗外還下著寒雨
Thumbnail
今天因為弟弟工作上調度吃緊,因此早上無法至醫院探望父親。順勢邀請了Loeb媽一同進入病房探望,幫父親打打氣。
Thumbnail
1 他的親身經歷誠屬令人同情。 2 他和家人的關係糾結難解,剪不斷、理還亂,他多次懷疑過家人們所謂「孝道」,僅是他們自私的手段。親情、家人之間的界線、愛的表現該怎麼訂定,他們心中的糾葛也映照在我的心房,帶來說不盡的酸楚。 同時,我也不斷思考,他(范曄)的心裡到底受了多少傷,才忍心寫出「家是一
Thumbnail
大叔李善均離世後 重新點開看了一集就因為太悲傷而棄劇的「我的大叔」 四天看完15集,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內心不為人知的一面 扒開我們用「沒事」來包裝的黑暗內心 一直感覺這是我、我是他,沒辦法走出來 讓我無法忽視的,是小酒館的老闆娘-鄭熙 每天打烊後,跟著社區顧客一起走回家 其實是跟大
Thumbnail
靜聽弟兄父相處,鼻酸淚滾憶往昔; 父考吃素口中責,事過境遷渡父親。   看見父親肥胖的背影,吃力爬過欄杆為我買橘子,那時禁不住眼淚流出。這是朱自清對父親的感動。   有一位弟兄敘述他的父親因簽賭,以致於家境困頓,因而對父親非常不能諒解,所以多年後父子溝通的鴻溝愈來愈深,甚至新訓之時還咒罵他
Thumbnail
父親回來了,住院又歷經了一個多月,今天下班時在家看到父親,我大笑了三聲,還對他說了可喜可賀,歡迎回家! 這些日子,其實都曾想上來方格子發文。但內心有意識的不願意,感覺寫不出一篇文。 寫不出文或許是藉口,可能又是拿人生的身不由己來替自己的開脫。 十二月,除了家裡醫院奔波 也陪母親到醫院照了大腸鏡
Thumbnail
阿爸親象山 2023年12月18日老爸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