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二月中,該是準備今年的文學獎作品,卻仍感尚未準備好。
讀書,自從看了《文學回憶錄》後,想看木心推薦的文學書來看,進度緩慢。
妙津,重新閱讀妙津,並試著製成 podcast 推廣。
練心,文學映照的是心靈畫面,故練心才能避免庸碌,避免寫出大眾化的作品。
曾想過為何要固執地去鍛鍊自己的心靈,我想就是想不俗吧。這個執拗的想法,催促我讀歌德、尼采,在耳邊說不能逃避,對眼前商業世界劃出否定的刀痕。本來是以為──自以為台灣會需要我光怪離奇的文學,一次次的打擊讓我拋棄這個「國家至上」的想法,轉向修煉自己的藝術之心。現在看來,所謂的「救國愛國之心」只是俗物,只是阻塞我心靈活路的木塞。對我來說如此,我相信對其他文學家來說亦是如此。
當藝術家,首要的是避開政府的影響,一旦政府告訴你要畫什麼、要寫什麼,這個藝術家完了,從老鷹變作家禽,可悲。這樣看來,我不讀文學倒是福氣了,不用看政府臉色就能過活。想到那些人,心中苦澀悲痛。(但我仍祈望台灣有個諾貝爾文學獎主──即使是我不喜歡的那群人)
所以,今年的文學獎,要為自己而寫,不多花時間為「能獲獎而修改」,要為自己心目中的作品練字。寫完再寫,讀完再讀,惟有如此才能臻至上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