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業與報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讀現代因果書,就會有很多的體會,因果已經不需看三世,今生因、今生果,稍微活長一點的人都看得到。不過因緣千絲萬縷,今生種種想不通的違緣際遇,都是攀著前生的造作而來,「欲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今生的所有遇見和一切際遇就是最好的答案。


許老師在國小教書,是父母眼中乖巧聰明聽話的女兒,是父母的驕傲。不過,就在許老師進校園為人師表的那一年,她的大弟、二弟開始接觸毒品,年紀輕輕就已經沾毒不可自拔,甚至被關到監牢服刑,讓父母傷透心。許老師說,自己和父母,對弟弟們始終不離不棄,不管他們反覆入監多少次,都抱著有朝一日,他們一定會戒毒成功的願念。不過,老邁的許爸爸並沒有等到兒子們擺脫毒品的那一天就先抱憾而終,臨終前握著許老師的手,鄭重將兩個弟弟交代給她。


在獄中服刑的二弟得知父親往生,哀慟欲絕,發誓要戒毒,沒想到出獄之後仍然抵不過惡緣的召喚,隨即又沾上毒品。因為意志不堅而有愧悔,二弟在父親往生的隔年帶著一身的毒癮和罪業上吊輕生,帶走家人此生最大的麻煩。大弟在二弟輕生後,從此不再碰毒,五年後卻罹患肝癌往生,留給家人無限的哀傷。


許老師面對此家醜極不願意外揚,直到她進入慈善團體做志工,在眾人鼓勵下將兩位親弟弟的吸毒、被毒控制的遭遇分享給年輕朋友,讓年輕朋友有所警惕,與毒保持距離,或是已經沾毒的人趕緊戒毒,才不會毀掉自己的大好人生。許老師全台灣不斷分享、不斷呼籲,這一份功德許老師不敢收入口袋,而是當作兩位弟弟今生沉痛的功課與勸善的功德。


識因果的明眼人一眼就看穿無緣不聚、無債不來的真相,也看出重修的福緣要懂得珍惜和把握。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只要我們能把握付出的機緣,能善解,就能在不如意的人生中得到智慧和啟發,進而福慧雙修。許老師與弟弟們的緣份在此定業難轉的因緣中硬是扭轉乾坤,讓弟弟們得以毒的苦相來現示,讓許多人警惕與頓悟,回頭是岸。


#毒海無邊

#回頭是岸

#共業一合相

avatar-img
53會員
1.3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智者常說,「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肚量有多大,福氣就有多深。」這些都是朗朗上口的話,要做到也非易事。順境的人不會無端發願,而且多數人都只為自己著想,所以發願與雅量都不容易。 因為不容易,願意去做的人顯得難能可貴。瑞萍年輕時在北部一家服飾量販店工作,一個月薪水兩萬多,因為沒有特殊專長,所以只能
人人都知道衣物髒了要用水清洗,可是很少人知道心受污受傷要用什麼東西去膚慰和洗滌。 光中年輕時在台塑工作,後來自行創業,創業有成,因緣際會之下,與妻子一同加入慈善團體做志工,因為加入得早,不菸不酒,沒有任何不良習性。多年後,在一次健康檢查被醫生宣判得到肺腺癌第四期,他跟妻子都愣住了,光中暗忖自己
凡夫俗子習氣重,有自覺的人就會努力修身養性,藉事練心來淡化習氣。修身養性四個字很好寫,要做到並不容易,修就是修身口意,也就是守五戒,還要對父母長輩有孝有養,和顏悅色。總之,就是把心境擦拭,把脾氣調伏,做到八九成,佛光自然普照。 有一位女孩,對媽媽很關心也很孝順,媽媽的事情永遠擺第一,缺點就是脾
中平跟太太都是志工,兩人還沒退休的時候,就已經利用假日做公益,習氣和慾望也漸漸淡薄,做到最後的收獲就是心開意解、無所求。兩人無怨無悔做了十五年的志工,有一天,無常來臨。 有一天,中平吃完午餐,趁天氣好驅車回山上的老家摘龍眼。中平拿了鋁梯靠在龍眼樹幹,手腳利落的他,一下子就摘了好幾簍,光開心,腳
有一個警世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夫妻,盼了多年終於迎來第一個孩子,然而,這個孩子是個腦癱兒,也就是天生腦性麻痺,為了給孩子治病,夫妻倆散盡家產,哪裡有名醫,再遠也要揹著孩子去。有一天,這對夫妻聽說山上有一個師傅會治病,兩人連忙上山,錢給了,孩子也給他看了,卻沒有一點改善,兩人這才發現自己受騙上當卻也
「煩惱無邊誓願斷」,人生的最大苦源就是無時無刻不紛飛的煩惱念頭。每天眼睛睜開,成千上萬的煩惱絲已經排隊等著我們一一扒梳,比如,煩惱孩子的功課、先生的事業、爸媽的健康,煩惱房子買不起、煩惱房東要漲房租、煩惱沒有加薪、煩惱那雙高跟鞋沒買下來,煩惱冰箱水餃不夠、擔心櫥櫃泡麵不足,從大到小,樣樣都能成為煩惱
老智者常說,「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肚量有多大,福氣就有多深。」這些都是朗朗上口的話,要做到也非易事。順境的人不會無端發願,而且多數人都只為自己著想,所以發願與雅量都不容易。 因為不容易,願意去做的人顯得難能可貴。瑞萍年輕時在北部一家服飾量販店工作,一個月薪水兩萬多,因為沒有特殊專長,所以只能
人人都知道衣物髒了要用水清洗,可是很少人知道心受污受傷要用什麼東西去膚慰和洗滌。 光中年輕時在台塑工作,後來自行創業,創業有成,因緣際會之下,與妻子一同加入慈善團體做志工,因為加入得早,不菸不酒,沒有任何不良習性。多年後,在一次健康檢查被醫生宣判得到肺腺癌第四期,他跟妻子都愣住了,光中暗忖自己
凡夫俗子習氣重,有自覺的人就會努力修身養性,藉事練心來淡化習氣。修身養性四個字很好寫,要做到並不容易,修就是修身口意,也就是守五戒,還要對父母長輩有孝有養,和顏悅色。總之,就是把心境擦拭,把脾氣調伏,做到八九成,佛光自然普照。 有一位女孩,對媽媽很關心也很孝順,媽媽的事情永遠擺第一,缺點就是脾
中平跟太太都是志工,兩人還沒退休的時候,就已經利用假日做公益,習氣和慾望也漸漸淡薄,做到最後的收獲就是心開意解、無所求。兩人無怨無悔做了十五年的志工,有一天,無常來臨。 有一天,中平吃完午餐,趁天氣好驅車回山上的老家摘龍眼。中平拿了鋁梯靠在龍眼樹幹,手腳利落的他,一下子就摘了好幾簍,光開心,腳
有一個警世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夫妻,盼了多年終於迎來第一個孩子,然而,這個孩子是個腦癱兒,也就是天生腦性麻痺,為了給孩子治病,夫妻倆散盡家產,哪裡有名醫,再遠也要揹著孩子去。有一天,這對夫妻聽說山上有一個師傅會治病,兩人連忙上山,錢給了,孩子也給他看了,卻沒有一點改善,兩人這才發現自己受騙上當卻也
「煩惱無邊誓願斷」,人生的最大苦源就是無時無刻不紛飛的煩惱念頭。每天眼睛睜開,成千上萬的煩惱絲已經排隊等著我們一一扒梳,比如,煩惱孩子的功課、先生的事業、爸媽的健康,煩惱房子買不起、煩惱房東要漲房租、煩惱沒有加薪、煩惱那雙高跟鞋沒買下來,煩惱冰箱水餃不夠、擔心櫥櫃泡麵不足,從大到小,樣樣都能成為煩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印象中母親的容顏 漸漸地與妻子的相重疊 我也行將步履   印象中父親曾是的蒼老 生命的輪迴 代代的環節 女兒似也曾是我的童年 兒子也將更有我的童顏 回首 這才彷悟 我們輪迴著父母 一如 兒女輪迴著我們 學庸2001.06.09/15:40 作品號03-0151-03
原生是母親的天性。現在的母親和以前的母親不一樣,因為我們這一代的母親有夢想,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不要說原生活法是永遠的教育,雖然原生是母親的天性。母親想什麼?就是要孩子贏,這是次生活法。因此有沒有想過,贏就要贏一個更好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末法時代,有母愛還是法。原生母親知道世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摘錄) 當父母的誰不是自以為是用珍惜的心路種下緣分的,只是子女未必當下都能解讀吧,甚至常出現亂碼,理解錯了,以致於塵封幾十年,甚或半個世紀。 #游乾桂 #愛的幸福存摺
孫廷沇 著 林侑毅 譯 2023 悅知文化 ❍ ❍ ❍ ❍ ❍❍ ❍ ❍ ❍ ❍❍ ❍ 關係修復處方 父母必須將自己依賴的對象,從子女轉移回到配偶身上。換言之,父母為子女付出的時間和熱情,必須重新回到自己和配偶上,專注於自己的家庭。當然,成年子女也是如此。此時要特別注意的是,依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印象中母親的容顏 漸漸地與妻子的相重疊 我也行將步履   印象中父親曾是的蒼老 生命的輪迴 代代的環節 女兒似也曾是我的童年 兒子也將更有我的童顏 回首 這才彷悟 我們輪迴著父母 一如 兒女輪迴著我們 學庸2001.06.09/15:40 作品號03-0151-03
原生是母親的天性。現在的母親和以前的母親不一樣,因為我們這一代的母親有夢想,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不要說原生活法是永遠的教育,雖然原生是母親的天性。母親想什麼?就是要孩子贏,這是次生活法。因此有沒有想過,贏就要贏一個更好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末法時代,有母愛還是法。原生母親知道世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摘錄) 當父母的誰不是自以為是用珍惜的心路種下緣分的,只是子女未必當下都能解讀吧,甚至常出現亂碼,理解錯了,以致於塵封幾十年,甚或半個世紀。 #游乾桂 #愛的幸福存摺
孫廷沇 著 林侑毅 譯 2023 悅知文化 ❍ ❍ ❍ ❍ ❍❍ ❍ ❍ ❍ ❍❍ ❍ 關係修復處方 父母必須將自己依賴的對象,從子女轉移回到配偶身上。換言之,父母為子女付出的時間和熱情,必須重新回到自己和配偶上,專注於自己的家庭。當然,成年子女也是如此。此時要特別注意的是,依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