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壓抑與瘋狂:《素食者》帶來的震撼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韓江的小說《素食者》講述了一個普通女人英惠,因為一個夢開始拒絕吃肉,最終走向極端,甚至拒絕進食,最後在精神病院中消瘦至極,宛如一棵枯萎的樹。表面上,這是一個關於素食者的故事,但它真正探討的是社會壓迫、女性身體自主權、精神崩潰,以及一個人如何在無法選擇的環境下,用自己的方式抵抗。

這本書帶來的震撼,遠遠不止是"素食者"這個身份這麼簡單。

當素食成為反抗:英惠的沈默吶喊

英惠本來是一個普通的韓國女性,過著平凡但壓抑的婚姻生活。她的丈夫覺得她“毫無特色”,但因為“也沒什麼缺點”,所以娶了她。她的存在,從一開始就只是符合社會期待的“好妻子”角色,而不是一個真正被在意的人。

然而,一場夢改變了一切。她夢見血腥、夢見屠殺,於是決定從此不再吃肉。對外人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個奇怪的決定,但對英惠而言,這是一種拒絕順從、拒絕迎合社會的方式。

她的選擇,立刻引來了丈夫和家人的強烈反對。在他們看來,英惠的存在就像是為了別人而服務的,她不屬於她自己。丈夫嫌棄她不再“正常”,父親在家族聚會上強行把肉塞進她的嘴裡,母親也覺得她是在找麻煩,要求她“別讓大家難堪”。

但英惠沒有爭辯,也沒有解釋。她只是更堅定地拒絕,一點點從這個世界抽離。她拒絕的不只是肉,更是外界對她身體的控制。當社會不允許她掌控自己的人生,她只能用最極端的方式——拒絕進食、拒絕交流,最終拒絕活著。

這是一種沈默的吶喊,表達她對世界的失望,也是一種無聲的反抗,宣告自己身體的自主權。

女性的身體,屬於誰?

在社會的眼裡,女性的身體往往被賦予各種意義:她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是別人的伴侶、別人的歸屬。她的身體被要求符合父母的期待,符合丈夫的審美,符合社會的規範。但唯獨不屬於她自己。

英惠的丈夫對她沒有愛,只有佔有欲。他無法理解她的素食,只覺得她“變得很麻煩”。她的姐夫則是另一個極端,他把英惠視為藝術品、慾望的對象,沈迷於她瘦削的身軀,把她的身體塗上花朵,拍攝影像,幻想著她成為他的情人。

但這些人從未真正關心過英惠,她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存在。當她不再符合他們的需求時,他們就覺得她瘋了,覺得她沒有價值。

英惠的選擇其實很簡單:她想要控制自己的身體。但社會不允許。於是,她選擇徹底放棄,成為“一個不需要進食的生物”,成為“一個不屬於世界的人”。

當英惠被送進精神病院時,醫生和家人都認定她瘋了。但她真的瘋了嗎?

瘋狂,還是社會的問題?

如果“瘋”是指不符合社會期待,那麼英惠的“瘋”只是因為她拒絕順從。但如果社會的期待本身就是一種壓迫,那真正“有問題”的,或許並不是英惠,而是整個社會。

在她的家人眼中,英惠不吃肉是不對的,不聽話是不對的,不迎合別人是不對的。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英惠到底想要什麼?她到底過得幸不幸福?

或許,比起英惠的沈默和疏離,更讓人心寒的是周圍人的冷漠和控制。丈夫不願花時間理解她,父母只想讓她“聽話”,姐夫用她滿足自己的慾望,而社會只想把她塑造成一個符合規範的“正常人”。

在這樣的環境里,英惠的“瘋狂”其實是一種清醒。她看透了一切,卻發現自己無處可逃,只能選擇極端的方式,讓自己徹底消失。

• 一個人的身體,真的可以由自己掌控嗎?

• 社會規範是合理的嗎?還是一種無形的暴力?

• 當一個人不符合主流價值觀時,社會將如何對待他?

英惠的故事讓我感到窒息,因為它真實得可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不會選擇像英惠那樣的極端方式去反抗,但我們是否也曾有過被社會期待束縛的無力感?是否也曾因為不符合別人的期待而被指責、被孤立?

或許,這才是《素食者》真正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個悲劇故事,而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自己,以及這個社會最冷漠的一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琉球人-avatar-img
2025/02/19
韓江?是去年那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嗎?
張霖-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9
南明遺少 是的!
avatar-img
一杯金桔檸檬
4會員
23內容數
來一杯金桔檸檬,品一品酸甜🧩
一杯金桔檸檬的其他內容
2025/03/26
我已不再地壇,地壇在我。 「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 直擊靈魂的文字,撐不下去的時候可以讀一讀!
Thumbnail
2025/03/26
我已不再地壇,地壇在我。 「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 直擊靈魂的文字,撐不下去的時候可以讀一讀!
Thumbnail
2025/02/20
你有沒有想過,當人生走到盡頭時,會發生什麼事?我們會去往何方? 有人說,死亡是終點;也有人相信,那只是另一個旅程的開始。
Thumbnail
2025/02/20
你有沒有想過,當人生走到盡頭時,會發生什麼事?我們會去往何方? 有人說,死亡是終點;也有人相信,那只是另一個旅程的開始。
Thumbnail
2025/02/19
《月亮與六便士》探討現實與理想的抉擇,以高更為靈感,講述一位證券經紀人拋棄一切追尋藝術的瘋狂旅程。引發讀者對人生選擇的思考:是追求安穩的六便士,還是孤獨追逐遙不可及的月亮?天才畫家斯特里克蘭德的經歷,使我們反思如何平衡現實與夢想,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愛與平衡。
Thumbnail
2025/02/19
《月亮與六便士》探討現實與理想的抉擇,以高更為靈感,講述一位證券經紀人拋棄一切追尋藝術的瘋狂旅程。引發讀者對人生選擇的思考:是追求安穩的六便士,還是孤獨追逐遙不可及的月亮?天才畫家斯特里克蘭德的經歷,使我們反思如何平衡現實與夢想,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愛與平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19年上映的韓國電影《82年的金智英》改編自趙南柱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普通女性金智英的成長、婚姻與內心掙扎。這部電影以平淡的語調描寫了她作為女性在家庭與社會中所遭遇的不公平,成為一部直擊人心的作品,喚醒了無數女性的共鳴,也在韓國社會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
Thumbnail
2019年上映的韓國電影《82年的金智英》改編自趙南柱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普通女性金智英的成長、婚姻與內心掙扎。這部電影以平淡的語調描寫了她作為女性在家庭與社會中所遭遇的不公平,成為一部直擊人心的作品,喚醒了無數女性的共鳴,也在韓國社會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
Thumbnail
韓國女作家韓江的《素食者》自出版以來,一直引發了對女性主義及社會問題的討論。小說中的女主角英慧通過拒絕飲食表達對家庭和社會壓迫的抗拒,深刻揭示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困境與掙扎。透過對比臺灣的女性主義文學,文章呈現了女性如何在家庭期待與自我認同之間掙扎的歷程。
Thumbnail
韓國女作家韓江的《素食者》自出版以來,一直引發了對女性主義及社會問題的討論。小說中的女主角英慧通過拒絕飲食表達對家庭和社會壓迫的抗拒,深刻揭示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困境與掙扎。透過對比臺灣的女性主義文學,文章呈現了女性如何在家庭期待與自我認同之間掙扎的歷程。
Thumbnail
我認為觀看《餓之必要》的必要性,在於潔西卡赫斯特樹立了當代女性驚悚片的新高度,在既有的怪異美學中輸入近乎信仰的精神價值,蜜雅娃絲柯思卡作為引導學生的「吹笛手」,交出了令人信服的演出,但更令我驚豔的是新演員克謝尼婭德夫林,她所飾演的艾爾莎將催吐出的嘔吐物再次食入,不只展現角色成長後的驚人意志,她受到啟
Thumbnail
我認為觀看《餓之必要》的必要性,在於潔西卡赫斯特樹立了當代女性驚悚片的新高度,在既有的怪異美學中輸入近乎信仰的精神價值,蜜雅娃絲柯思卡作為引導學生的「吹笛手」,交出了令人信服的演出,但更令我驚豔的是新演員克謝尼婭德夫林,她所飾演的艾爾莎將催吐出的嘔吐物再次食入,不只展現角色成長後的驚人意志,她受到啟
Thumbnail
隱微的肥胖歧視、沒有盡頭的完美體態,是《大餓》要批判的主題;肥胖在當代已經逐漸被貼上病態的標籤,原因之一是醫療科學對身體益發細緻的掌握,藉由人口統計的數據製造出來的「正常」體重將離群值視作「不正常」;另一方面,單一的大眾審美也隨著所謂的「正常」體態而變得越來越極端。
Thumbnail
隱微的肥胖歧視、沒有盡頭的完美體態,是《大餓》要批判的主題;肥胖在當代已經逐漸被貼上病態的標籤,原因之一是醫療科學對身體益發細緻的掌握,藉由人口統計的數據製造出來的「正常」體重將離群值視作「不正常」;另一方面,單一的大眾審美也隨著所謂的「正常」體態而變得越來越極端。
Thumbnail
身為長期關心社會中低階層的作者,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階級關係的跨越,而是那些抽象的精神自由、生命的意義甚麼的,對於那弱勢族群來說有甚麼意義?某種程度上就是電影中提到的兩種飢餓:一種是肚子餓,另一種great hunger是精神上的餓,會不斷去尋找生命意義的人,也通常是不會太窮的人。
Thumbnail
身為長期關心社會中低階層的作者,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階級關係的跨越,而是那些抽象的精神自由、生命的意義甚麼的,對於那弱勢族群來說有甚麼意義?某種程度上就是電影中提到的兩種飢餓:一種是肚子餓,另一種great hunger是精神上的餓,會不斷去尋找生命意義的人,也通常是不會太窮的人。
Thumbnail
《82年生的金智英》 女人一生 嫁的不是丈夫,是家庭。累得不是身體,是心理。 忍的不是脾氣,是婚姻。要的不是同情,是同理。 愛的不是自己,是能依靠的你。 當第23對染色體不一樣時,男女就不再平等。 但是做為夫妻,我們卻可以對等。
Thumbnail
《82年生的金智英》 女人一生 嫁的不是丈夫,是家庭。累得不是身體,是心理。 忍的不是脾氣,是婚姻。要的不是同情,是同理。 愛的不是自己,是能依靠的你。 當第23對染色體不一樣時,男女就不再平等。 但是做為夫妻,我們卻可以對等。
Thumbnail
「石頭滾過來的話,你要站著不動嗎?躲不開的話,是躲不開的人的錯」一部探討女權卻溫柔又堅毅的作品,也是屬於你我身邊的故事。
Thumbnail
「石頭滾過來的話,你要站著不動嗎?躲不開的話,是躲不開的人的錯」一部探討女權卻溫柔又堅毅的作品,也是屬於你我身邊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