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壓抑與瘋狂:《素食者》帶來的震撼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韓江的小說《素食者》講述了一個普通女人英惠,因為一個夢開始拒絕吃肉,最終走向極端,甚至拒絕進食,最後在精神病院中消瘦至極,宛如一棵枯萎的樹。表面上,這是一個關於素食者的故事,但它真正探討的是社會壓迫、女性身體自主權、精神崩潰,以及一個人如何在無法選擇的環境下,用自己的方式抵抗。

這本書帶來的震撼,遠遠不止是"素食者"這個身份這麼簡單。

當素食成為反抗:英惠的沈默吶喊

英惠本來是一個普通的韓國女性,過著平凡但壓抑的婚姻生活。她的丈夫覺得她“毫無特色”,但因為“也沒什麼缺點”,所以娶了她。她的存在,從一開始就只是符合社會期待的“好妻子”角色,而不是一個真正被在意的人。

然而,一場夢改變了一切。她夢見血腥、夢見屠殺,於是決定從此不再吃肉。對外人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個奇怪的決定,但對英惠而言,這是一種拒絕順從、拒絕迎合社會的方式。

她的選擇,立刻引來了丈夫和家人的強烈反對。在他們看來,英惠的存在就像是為了別人而服務的,她不屬於她自己。丈夫嫌棄她不再“正常”,父親在家族聚會上強行把肉塞進她的嘴裡,母親也覺得她是在找麻煩,要求她“別讓大家難堪”。

但英惠沒有爭辯,也沒有解釋。她只是更堅定地拒絕,一點點從這個世界抽離。她拒絕的不只是肉,更是外界對她身體的控制。當社會不允許她掌控自己的人生,她只能用最極端的方式——拒絕進食、拒絕交流,最終拒絕活著。

這是一種沈默的吶喊,表達她對世界的失望,也是一種無聲的反抗,宣告自己身體的自主權。

女性的身體,屬於誰?

在社會的眼裡,女性的身體往往被賦予各種意義:她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是別人的伴侶、別人的歸屬。她的身體被要求符合父母的期待,符合丈夫的審美,符合社會的規範。但唯獨不屬於她自己。

英惠的丈夫對她沒有愛,只有佔有欲。他無法理解她的素食,只覺得她“變得很麻煩”。她的姐夫則是另一個極端,他把英惠視為藝術品、慾望的對象,沈迷於她瘦削的身軀,把她的身體塗上花朵,拍攝影像,幻想著她成為他的情人。

但這些人從未真正關心過英惠,她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存在。當她不再符合他們的需求時,他們就覺得她瘋了,覺得她沒有價值。

英惠的選擇其實很簡單:她想要控制自己的身體。但社會不允許。於是,她選擇徹底放棄,成為“一個不需要進食的生物”,成為“一個不屬於世界的人”。

當英惠被送進精神病院時,醫生和家人都認定她瘋了。但她真的瘋了嗎?

瘋狂,還是社會的問題?

如果“瘋”是指不符合社會期待,那麼英惠的“瘋”只是因為她拒絕順從。但如果社會的期待本身就是一種壓迫,那真正“有問題”的,或許並不是英惠,而是整個社會。

在她的家人眼中,英惠不吃肉是不對的,不聽話是不對的,不迎合別人是不對的。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英惠到底想要什麼?她到底過得幸不幸福?

或許,比起英惠的沈默和疏離,更讓人心寒的是周圍人的冷漠和控制。丈夫不願花時間理解她,父母只想讓她“聽話”,姐夫用她滿足自己的慾望,而社會只想把她塑造成一個符合規範的“正常人”。

在這樣的環境里,英惠的“瘋狂”其實是一種清醒。她看透了一切,卻發現自己無處可逃,只能選擇極端的方式,讓自己徹底消失。

• 一個人的身體,真的可以由自己掌控嗎?

• 社會規範是合理的嗎?還是一種無形的暴力?

• 當一個人不符合主流價值觀時,社會將如何對待他?

英惠的故事讓我感到窒息,因為它真實得可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不會選擇像英惠那樣的極端方式去反抗,但我們是否也曾有過被社會期待束縛的無力感?是否也曾因為不符合別人的期待而被指責、被孤立?

或許,這才是《素食者》真正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個悲劇故事,而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自己,以及這個社會最冷漠的一面。

內容總結
素食者
4
/5
avatar-img
3會員
12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金沙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沙世界 的其他內容
《活著》是一部關於命運無情與生命堅韌的小說,以主人公福貴的不屈精神,描繪人在苦難面前的堅韌與無奈。故事涉及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動盪,融合了個人與時代的交織,反映出無奈中的歲月與掙扎。樸實無華的語言中,福貴等人物形象傳遞了對生命的堅韌與對生活的執著。
一騎紅塵妃子笑「有」人知是荔枝來! 故事設定在唐朝天寶年間,講述了長安城小官員李善德要在唐貴妃生日前從嶺南運送新鮮荔枝到長安的故事。 嶺南到長安的距離有五千餘里,在當時需要要跋山涉水且還要確保荔枝的新鮮,可謂是困難重重。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活著》是一部關於命運無情與生命堅韌的小說,以主人公福貴的不屈精神,描繪人在苦難面前的堅韌與無奈。故事涉及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動盪,融合了個人與時代的交織,反映出無奈中的歲月與掙扎。樸實無華的語言中,福貴等人物形象傳遞了對生命的堅韌與對生活的執著。
一騎紅塵妃子笑「有」人知是荔枝來! 故事設定在唐朝天寶年間,講述了長安城小官員李善德要在唐貴妃生日前從嶺南運送新鮮荔枝到長安的故事。 嶺南到長安的距離有五千餘里,在當時需要要跋山涉水且還要確保荔枝的新鮮,可謂是困難重重。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韓國女作家韓江的《素食者》自出版以來,一直引發了對女性主義及社會問題的討論。小說中的女主角英慧通過拒絕飲食表達對家庭和社會壓迫的抗拒,深刻揭示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困境與掙扎。透過對比臺灣的女性主義文學,文章呈現了女性如何在家庭期待與自我認同之間掙扎的歷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是一位娼妓倖存者的真實告白,包含她痛苦的過往以及對社會底層黑暗面的反思。書中詳盡描述了她遭受的身心痛苦和不幸經歷,以及她對自己人生和社會的深刻反思。作者以勇氣將這些痛楚化為文字公諸於世,希望能讓世人對社會上的黑暗面更加認識。
Thumbnail
一個未被愛過、未愛過人的自縊、自刎者,試圖以自己的方式逃避痛苦,努力活著。在這份坦誠的故事中,他描述了遭受家庭暴力、校園霸凌以及心理創傷的痛苦經歷。這篇文章將透過詳細的描述和觸動人心的內容,深刻描繪了憂鬱症的折磨和自我傷害的背後動機。
Thumbnail
西蒙·德·波娃說,人們總是覺得孤獨對女性來說是很可悲的。每到晚上,一個孤獨的女人會在煎蛋的平底鍋旁哭泣。但她認為在工作過後,有時間讓自己冷靜下來,會比不得不服侍丈夫子女、沒有時間吃東西更快樂。女性一定要保留一定範圍的自由和孤獨,無論是做夢、閱讀、聽音樂、思考或是做任何事情。即便再好的兩人,也會被一個
就算大量閱讀韓國文學,也沒特別想到會再次遇到 《神明在看著呢》 的巫女作者,原來台灣翻譯了兩本她的書。
Thumbnail
在這本開創性的作品中,瑪莎‧ 納思邦為性侵害和性騷擾這類重大的社會挑戰,提供了法律學者的清晰視野,並取材自哲學的思考路徑,詳細闡述了驕傲與貪婪如何導致男性物化與支配他人。
Thumbnail
在這個無依無靠的世界「該如何生存下去」是我唯一想到的目標,因此下了如此決定。 我其實蠻享受作為瘋女人的角色,因為投入角色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事,代入不同角色的不同行為模式十分有趣。一直作為一個乖巧文靜的我早已受夠這些束縛在我身上的枷鎖,「這些通通都不是我」,我不是為了達成別人的期望而被生下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男權社會下的種種困境與壓抑,以及如何逐漸覺醒並勇敢做自己的故事。文章內容涉及情感壓抑、家庭暴力、自我覺察與未來規劃等議題。作者勇敢面對困境,並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當你看得透徹,某種時候你會過度鮮明看見屠殺、權利、鬥爭的真實血腥。西蒙波娃、金智英等故事反映出女性在古今中外的地位與處境。本文訴求人們思考女性主義的意義,以及對女性的權益給予更多尊重。數個人生故事的交織,帶出家庭、文化、性別的反思。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Thumbnail
韓國女作家韓江的《素食者》自出版以來,一直引發了對女性主義及社會問題的討論。小說中的女主角英慧通過拒絕飲食表達對家庭和社會壓迫的抗拒,深刻揭示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困境與掙扎。透過對比臺灣的女性主義文學,文章呈現了女性如何在家庭期待與自我認同之間掙扎的歷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是一位娼妓倖存者的真實告白,包含她痛苦的過往以及對社會底層黑暗面的反思。書中詳盡描述了她遭受的身心痛苦和不幸經歷,以及她對自己人生和社會的深刻反思。作者以勇氣將這些痛楚化為文字公諸於世,希望能讓世人對社會上的黑暗面更加認識。
Thumbnail
一個未被愛過、未愛過人的自縊、自刎者,試圖以自己的方式逃避痛苦,努力活著。在這份坦誠的故事中,他描述了遭受家庭暴力、校園霸凌以及心理創傷的痛苦經歷。這篇文章將透過詳細的描述和觸動人心的內容,深刻描繪了憂鬱症的折磨和自我傷害的背後動機。
Thumbnail
西蒙·德·波娃說,人們總是覺得孤獨對女性來說是很可悲的。每到晚上,一個孤獨的女人會在煎蛋的平底鍋旁哭泣。但她認為在工作過後,有時間讓自己冷靜下來,會比不得不服侍丈夫子女、沒有時間吃東西更快樂。女性一定要保留一定範圍的自由和孤獨,無論是做夢、閱讀、聽音樂、思考或是做任何事情。即便再好的兩人,也會被一個
就算大量閱讀韓國文學,也沒特別想到會再次遇到 《神明在看著呢》 的巫女作者,原來台灣翻譯了兩本她的書。
Thumbnail
在這本開創性的作品中,瑪莎‧ 納思邦為性侵害和性騷擾這類重大的社會挑戰,提供了法律學者的清晰視野,並取材自哲學的思考路徑,詳細闡述了驕傲與貪婪如何導致男性物化與支配他人。
Thumbnail
在這個無依無靠的世界「該如何生存下去」是我唯一想到的目標,因此下了如此決定。 我其實蠻享受作為瘋女人的角色,因為投入角色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事,代入不同角色的不同行為模式十分有趣。一直作為一個乖巧文靜的我早已受夠這些束縛在我身上的枷鎖,「這些通通都不是我」,我不是為了達成別人的期望而被生下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男權社會下的種種困境與壓抑,以及如何逐漸覺醒並勇敢做自己的故事。文章內容涉及情感壓抑、家庭暴力、自我覺察與未來規劃等議題。作者勇敢面對困境,並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當你看得透徹,某種時候你會過度鮮明看見屠殺、權利、鬥爭的真實血腥。西蒙波娃、金智英等故事反映出女性在古今中外的地位與處境。本文訴求人們思考女性主義的意義,以及對女性的權益給予更多尊重。數個人生故事的交織,帶出家庭、文化、性別的反思。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