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連結
讀者故事投稿說明
《智慧奇點》【上+下】博客來購書連結
《智慧奇點》【上+下】 讀墨 購書連結
《智慧奇點》網頁版線上看
讀者故事投稿說明
《智慧奇點》【上+下】博客來購書連結
《智慧奇點》【上+下】 讀墨 購書連結
《智慧奇點》網頁版線上看
Top 5
1
《鬼滅之刃》的韌性哲學:創傷後成長與反脆弱
2
藏在平凡中的生命意義|從《進擊的巨人》吉克·葉卡的一生看愛與意義
3
替代役新訓|在成功嶺學會的那些事
4
我們雖不是主角,卻也能成為火炬:從《進擊的巨人》看見平凡人生的價值
5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觀後感:自由的重量&愛的抉擇
1
《鬼滅之刃》的韌性哲學:創傷後成長與反脆弱
2
藏在平凡中的生命意義|從《進擊的巨人》吉克·葉卡的一生看愛與意義
3
替代役新訓|在成功嶺學會的那些事
4
我們雖不是主角,卻也能成為火炬:從《進擊的巨人》看見平凡人生的價值
5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觀後感:自由的重量&愛的抉擇
創作之旅
從模仿到創新|在模仿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
「所有的學習最開始都像是照鏡子,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你的新鏡子裡是你自己。」 隨著創作經歷增長,我的作品漸漸有了自己的影子。 文章記錄了我從國一的「聯絡簿創作」開始,如何在班上掀起創作熱潮,和同學們一起激盪出腦洞大開的故事,逐步探索架構和敘事,從模仿中學習,最終寫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
2024/11/12
13
開始提筆|誤打誤撞開啟的創作之旅
小說創作,現在對我來說已經成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回頭看去,我一開始真的完全沒有想過未來會往這條路上走,甚至可以說,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喜歡上寫作這種「折磨人的」事。說起來,我的創作之旅更像是一段誤打誤撞的冒險,充滿了偶然的起點和出乎意料的轉折。
2024/10/28
40
2
從模仿到創新|在模仿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
「所有的學習最開始都像是照鏡子,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你的新鏡子裡是你自己。」 隨著創作經歷增長,我的作品漸漸有了自己的影子。 文章記錄了我從國一的「聯絡簿創作」開始,如何在班上掀起創作熱潮,和同學們一起激盪出腦洞大開的故事,逐步探索架構和敘事,從模仿中學習,最終寫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
2024/11/12
13
開始提筆|誤打誤撞開啟的創作之旅
小說創作,現在對我來說已經成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回頭看去,我一開始真的完全沒有想過未來會往這條路上走,甚至可以說,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喜歡上寫作這種「折磨人的」事。說起來,我的創作之旅更像是一段誤打誤撞的冒險,充滿了偶然的起點和出乎意料的轉折。
2024/10/28
40
2
經驗雜談
下班後 陌生人的一句話 讓我在公車上哭了
深夜加班的疲憊與陌生人的溫暖,一個關於自我反思與重新找回生活重心的故事。 這篇文章,寫給那些覺得自己好像被壓得透不過氣的人。 有時候,生活的重量從來沒變輕,但有人看見你的疲憊,足以讓你再多走一段路,或好好想想: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025/06/05
6
1
當全世界都不相信你,媽媽會:獻給我最偉大的母親
我曾被懷疑是「自閉症」、被排擠又沉默的孩子,但媽媽從未責怪或否定我。她用學習、陪伴與堅定的信任,一點一滴幫我找回自己。當全世界不相信我時,她挺身而出捍衛我的尊嚴;當我還不會成為自己時,她已選擇站在我這邊。如今我能靜下心寫作、創作,全是因為她從不要求我變成別人,而是教我怎麼好好成為自己。
2025/05/11
13
2
看見母親:別讓「媽媽」角色掩蓋了她本身
母親節快到了,我們總會說聲謝謝、送上花禮,但在日常裡,我們是否也曾嫌她情緒化、愛碎念、管太多?這篇文章不談理想母親,而是回到真實生活,提醒我們:她不是天生會當媽媽,她也是一邊學、一邊錯、一邊愛的人。母親節,不只是感謝,而是看見她的疲憊、情緒,並記得,她是媽媽,也是一個人。
2025/05/08
14
犯錯了沒關係!主管的冷靜,讓我學到比實習更多的事
一位在上海特效公司實習的女生,在高溫與疲憊交織的片場中,因紀錄失誤差點搞砸整場拍攝。原以為會被怒罵,卻遇見了一位沉著冷靜、選擇保護她並耐心教導的監製。這段經歷讓她深刻體會到,真正的領導者,不是用情緒施壓,而是用穩定帶來安全感。未來若有一天換她帶人,也希望能成為那樣的人。
2025/05/06
18
2
讀者故事投稿說明
徵稿啟事:分享你的生命故事,讓更多人看見你的生命片段。我們誠摯邀請您投稿您的真實故事,包括低潮、轉折、救贖、迷惘的經驗,或任何您忘不掉的話語。投稿方式多元,包含郵件、IG私訊、限時動態Q&A及Google表單。投稿內容會被重新整理、改寫,以保護投稿者隱私,並提升文章可讀性。
2025/05/05
9
最後的一堂課:101歲奶奶時隔半世紀的繪畫
前陣子,我從榮民之家結束了半年的替代役生活。 在服役的最後一天,我邀請一位101歲的奶奶來參加繪畫課。她笑著說:「我不會畫啦,只是來看看你。」 她的手因病顫抖了 60 年,已經無法畫畫、寫字。 但那天下午,我握著她的手,一筆一畫,陪她完成了半世紀以來的第一幅畫。 畫面歪歪斜斜,卻讓她笑得像個孩子。
2025/04/04
16
小事引發的咆哮風波:從受害者心態到自我調整的轉變
某個午後,一位伯伯因一聲喇叭誤會,對照服員咆哮。我好心勸阻,卻被罵得滿頭包,還得道歉。當時我氣炸了,心想:憑什麼?怒氣讓我覺得一切都爛透了,甚至工作都擺爛,直到《被討厭的勇氣》點醒我:「許多時候,討厭某人,是你自己的選擇。」這句話像一記棒喝,我突然發現,環境沒變,變的只有我的心。
2025/03/25
13
1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一個老兵的歲月故事與歷史的傷痕
「你知道823砲戰嗎?」 一名可愛的老伯伯推著助行器,晃晃悠悠地走到院子裡,彷彿是自言自語,但其實是在找人聊天。 本文紀錄,這位伯伯在榮家分享他經歷823砲戰的故事,從被徵召入伍、與家人分離,到在金門經歷炮火洗禮,最後在臺灣落地生根,找到家人。文章呼籲讀者重視老榮民的故事,別讓歷史記憶隨著時間流逝。
2025/03/17
11
2
一張照片的溫度:我在榮家服役,發現了他們眼裡的光
那天,一個阿嬤拿著照片哭了。 那天,我在走廊上走著,一個阿嬤手裡緊握著一張照片,眼眶紅紅的。她聲音顫抖地說:「謝謝你幫我拍的照片,我女兒很喜歡。」我愣在原地,還沒回過神。她接著淚中笑著說:「這是我第一次有這麼好看的照片。」 我沒想到,自己隨手拍的照片,居然帶給他們莫大的溫暖。
2025/03/14
16
2
AI 學習程式設計入門學習:我的心態轉變與實戰經驗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在完全沒有一點工程資訊背景下,利用AI輔助學習程式設計的入門經驗,從高中時期對程式的排斥,到能完成簡單程式開發,並分享學習心態的重要性高於工具本身。文章以自身經驗佐證,說明AI工具能降低學習門檻,但真正關鍵在於培養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呼應密涅瓦大學的教育理念。
2025/02/13
12
查看更多
下班後 陌生人的一句話 讓我在公車上哭了
深夜加班的疲憊與陌生人的溫暖,一個關於自我反思與重新找回生活重心的故事。 這篇文章,寫給那些覺得自己好像被壓得透不過氣的人。 有時候,生活的重量從來沒變輕,但有人看見你的疲憊,足以讓你再多走一段路,或好好想想: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025/06/05
6
1
當全世界都不相信你,媽媽會:獻給我最偉大的母親
我曾被懷疑是「自閉症」、被排擠又沉默的孩子,但媽媽從未責怪或否定我。她用學習、陪伴與堅定的信任,一點一滴幫我找回自己。當全世界不相信我時,她挺身而出捍衛我的尊嚴;當我還不會成為自己時,她已選擇站在我這邊。如今我能靜下心寫作、創作,全是因為她從不要求我變成別人,而是教我怎麼好好成為自己。
2025/05/11
13
2
看見母親:別讓「媽媽」角色掩蓋了她本身
母親節快到了,我們總會說聲謝謝、送上花禮,但在日常裡,我們是否也曾嫌她情緒化、愛碎念、管太多?這篇文章不談理想母親,而是回到真實生活,提醒我們:她不是天生會當媽媽,她也是一邊學、一邊錯、一邊愛的人。母親節,不只是感謝,而是看見她的疲憊、情緒,並記得,她是媽媽,也是一個人。
2025/05/08
14
犯錯了沒關係!主管的冷靜,讓我學到比實習更多的事
一位在上海特效公司實習的女生,在高溫與疲憊交織的片場中,因紀錄失誤差點搞砸整場拍攝。原以為會被怒罵,卻遇見了一位沉著冷靜、選擇保護她並耐心教導的監製。這段經歷讓她深刻體會到,真正的領導者,不是用情緒施壓,而是用穩定帶來安全感。未來若有一天換她帶人,也希望能成為那樣的人。
2025/05/06
18
2
讀者故事投稿說明
徵稿啟事:分享你的生命故事,讓更多人看見你的生命片段。我們誠摯邀請您投稿您的真實故事,包括低潮、轉折、救贖、迷惘的經驗,或任何您忘不掉的話語。投稿方式多元,包含郵件、IG私訊、限時動態Q&A及Google表單。投稿內容會被重新整理、改寫,以保護投稿者隱私,並提升文章可讀性。
2025/05/05
9
最後的一堂課:101歲奶奶時隔半世紀的繪畫
前陣子,我從榮民之家結束了半年的替代役生活。 在服役的最後一天,我邀請一位101歲的奶奶來參加繪畫課。她笑著說:「我不會畫啦,只是來看看你。」 她的手因病顫抖了 60 年,已經無法畫畫、寫字。 但那天下午,我握著她的手,一筆一畫,陪她完成了半世紀以來的第一幅畫。 畫面歪歪斜斜,卻讓她笑得像個孩子。
2025/04/04
16
小事引發的咆哮風波:從受害者心態到自我調整的轉變
某個午後,一位伯伯因一聲喇叭誤會,對照服員咆哮。我好心勸阻,卻被罵得滿頭包,還得道歉。當時我氣炸了,心想:憑什麼?怒氣讓我覺得一切都爛透了,甚至工作都擺爛,直到《被討厭的勇氣》點醒我:「許多時候,討厭某人,是你自己的選擇。」這句話像一記棒喝,我突然發現,環境沒變,變的只有我的心。
2025/03/25
13
1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一個老兵的歲月故事與歷史的傷痕
「你知道823砲戰嗎?」 一名可愛的老伯伯推著助行器,晃晃悠悠地走到院子裡,彷彿是自言自語,但其實是在找人聊天。 本文紀錄,這位伯伯在榮家分享他經歷823砲戰的故事,從被徵召入伍、與家人分離,到在金門經歷炮火洗禮,最後在臺灣落地生根,找到家人。文章呼籲讀者重視老榮民的故事,別讓歷史記憶隨著時間流逝。
2025/03/17
11
2
一張照片的溫度:我在榮家服役,發現了他們眼裡的光
那天,一個阿嬤拿著照片哭了。 那天,我在走廊上走著,一個阿嬤手裡緊握著一張照片,眼眶紅紅的。她聲音顫抖地說:「謝謝你幫我拍的照片,我女兒很喜歡。」我愣在原地,還沒回過神。她接著淚中笑著說:「這是我第一次有這麼好看的照片。」 我沒想到,自己隨手拍的照片,居然帶給他們莫大的溫暖。
2025/03/14
16
2
AI 學習程式設計入門學習:我的心態轉變與實戰經驗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在完全沒有一點工程資訊背景下,利用AI輔助學習程式設計的入門經驗,從高中時期對程式的排斥,到能完成簡單程式開發,並分享學習心態的重要性高於工具本身。文章以自身經驗佐證,說明AI工具能降低學習門檻,但真正關鍵在於培養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呼應密涅瓦大學的教育理念。
2025/02/13
12
查看更多
白袍手札
精神科病房實習|心靈如何形塑我們眼中的世界
本文簡單分享,首次到精神科病房實習的經歷,在病房中,透過與患者的互動溝通,我逐漸理解他們看似荒謬的世界觀,背後藏著更深的疑問——我們眼中的世界究竟是由什麼決定的?甚至,是否真的有一個「真實」或「客觀」的世界存在呢?這篇文章將走進這個特殊的空間,探索心靈如何決定我們所看到的現實。
2024/12/24
41
醫療日常分享|首次在病房遇到CPR的無措
「無心率!CPR!」 醫療現場,最讓人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劇中的這句話。心臟停止,需要急救壓胸,這是病房值班時最害怕遇到的情況之一。 本文想分享我正式在醫院上工後,第一次在醫院遇到需要CPR急救患者,當時手足無措的情形。我相信許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心情,尤其在剛成為職場新人時,卻在工作上第一次遇到危機。
2024/11/26
43
4
醫師節快樂:行醫之路,記得善待自己
「未來很長,請記得,彈性才是醫師路上最重要的資產。無論遇到什麼挑戰,都不要控告自己,學會接納當下的選擇。成功固然重要,但幸福才是最值得追求的終點。」 昨日是醫師節,我想藉由本文,分享我父親不久前在醫學系畢業典禮,對即將踏入職場年輕醫師的演講。以本文提醒自己,也鼓勵每位在壓力下奮鬥的工作者們
2024/11/13
40
5
觸動內心的實習經歷|教會我共感的失明女孩
雖然跟著主治醫師學習時,見過許多生離死別的場面。我們經常看到家屬在床邊落淚,或努力展現出堅強的一面。但多數時候,這些場景對我而言只是擦身而過,即使我能理解,也會認真聆聽,卻很少能讓我真正感同身受。然而,這位女孩是第一位讓我切實體會到什麼是「共感」的患者,因此,她的故事在我心裡佔有無法替代的位置。
2024/11/05
29
3
精神科病房實習|心靈如何形塑我們眼中的世界
本文簡單分享,首次到精神科病房實習的經歷,在病房中,透過與患者的互動溝通,我逐漸理解他們看似荒謬的世界觀,背後藏著更深的疑問——我們眼中的世界究竟是由什麼決定的?甚至,是否真的有一個「真實」或「客觀」的世界存在呢?這篇文章將走進這個特殊的空間,探索心靈如何決定我們所看到的現實。
2024/12/24
41
醫療日常分享|首次在病房遇到CPR的無措
「無心率!CPR!」 醫療現場,最讓人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劇中的這句話。心臟停止,需要急救壓胸,這是病房值班時最害怕遇到的情況之一。 本文想分享我正式在醫院上工後,第一次在醫院遇到需要CPR急救患者,當時手足無措的情形。我相信許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心情,尤其在剛成為職場新人時,卻在工作上第一次遇到危機。
2024/11/26
43
4
醫師節快樂:行醫之路,記得善待自己
「未來很長,請記得,彈性才是醫師路上最重要的資產。無論遇到什麼挑戰,都不要控告自己,學會接納當下的選擇。成功固然重要,但幸福才是最值得追求的終點。」 昨日是醫師節,我想藉由本文,分享我父親不久前在醫學系畢業典禮,對即將踏入職場年輕醫師的演講。以本文提醒自己,也鼓勵每位在壓力下奮鬥的工作者們
2024/11/13
40
5
觸動內心的實習經歷|教會我共感的失明女孩
雖然跟著主治醫師學習時,見過許多生離死別的場面。我們經常看到家屬在床邊落淚,或努力展現出堅強的一面。但多數時候,這些場景對我而言只是擦身而過,即使我能理解,也會認真聆聽,卻很少能讓我真正感同身受。然而,這位女孩是第一位讓我切實體會到什麼是「共感」的患者,因此,她的故事在我心裡佔有無法替代的位置。
2024/11/05
29
3
閱影時光
猗窩座的生命陰影:陽光照不進的地方,才會長出鬼
在《鬼滅之刃 無限城篇》中,最令人心碎的不是勝利,而是猗窩座的悲劇。 他痛恨「弱者」,卻其實無法原諒那個沒能守護所愛的自己。 鬼滅裡的「鬼」,不是天生的惡,而是人性陰影的化身——那些羞恥、愧疚與恐懼。 鬼與鬼殺隊的差別,不在於創傷的有無,而在於如何詮釋創傷。 我們要被陰影吞噬,還是帶著陰影走進陽光?
2025/08/30
3
《鬼滅之刃》的韌性哲學:創傷後成長與反脆弱
《鬼滅之刃 無限城篇》不只是特效精緻的熱血戰鬥,更是探討角色在創傷中展現韌性,並透過「創傷後成長」與「反脆弱」的概念,闡述面對痛苦與困境的不同態度。炭治郎、胡蝶忍、以及鬼殺隊群體展現的堅韌精神,與無慘的脆弱形成強烈對比,引發觀眾深刻的反思。
2025/08/24
6
我們雖不是主角,卻也能成為火炬:從《進擊的巨人》看見平凡人生的價值
本文探討平凡人生的價值,以《進擊的巨人》中夏迪斯教官和馬迦特隊長為例,說明即使夢想破滅,也能在平凡中找到意義。文章並引用阿德勒心理學、意義療法等觀點,鼓勵讀者接納平凡的自己,在生活中創造價值,點亮別人的生命。
2025/04/11
12
為什麼人無法真正獨立?我從《進擊的巨人》看懂阿德勒心理學的「三大聯繫」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2025/02/21
18
2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觀後感:自由的重量&愛的抉擇
前幾天看完《進擊的巨人》電影,雖然早已知道結局,但在大螢幕下看這部史詩,仍讓我被大大震撼,並帶給我無盡的反思。 如果問《進擊的巨人》的核心理念是什麼,首先想到的絕對是「自由」。它不僅推動角色的行動,也逼迫觀眾思考:什麼是自由?我們是否真的擁有自由?在追求自由我們是否承擔得起其代價?
2025/01/22
28
2
2024推薦書籍
距離2024年結束已經過了兩週, 在2025年初,我整理了過去一年閱讀的許多書籍, 並挑選出對我影響最深刻、最具啟發性的幾本書推薦給大家。 2024年對我來說,是人生變化相當大的一年,伴隨許多衝擊與改變,讓我不得不停下腳步重新思索人生的方向。而這些書籍,正是在那段過程中給予我許多啟發與幫助。
2025/01/14
37
3
《星際效應》十週年|科學中的人性隱喻
「愛是唯一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事物。」 十年前上映的《星際效應》,至今仍然是科幻電影中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在科學層面上極度嚴謹,更以一種史詩般的格局描繪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壯麗旅程。然而,這部電影真正讓人動容的,是它在冰冷的物理法則之下,注入了最溫暖的人性。在這樣一部恢宏壯麗的電影中,突出了最細膩的情感
2024/12/29
35
1
藏在平凡中的生命意義|從《進擊的巨人》吉克·葉卡的一生看愛與意義
「如果我從沒出生過就好了。」 這是吉克·葉卡的信念,也是我們,包括我,許多時候都會掠過腦海的想法。然而在生命的最後,吉克卻說:「為了跟你一起玩拋接球,就算再出生一次我也願意。」 你是否也曾問過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是什麼? 我們是否低估了那些平凡的瞬間,錯過了生命中最真實的答案?
2024/12/13
33
1
放棄是簡單的,難的是放下|從《Re:0》看平凡人生的堅持與成長
相信很多人都對圖片中的藍髮少女印象深刻。當年,那句「放棄是簡單的,但那不適合昴。」不知為多少人帶來了鼓舞。然而,仔細思考當時的處境,對昴來說,放棄真的簡單嗎?在一次次的絕望與痛苦中,他的選擇似乎比簡單的「放棄」更為複雜,也更發人深省。 這段故事啟發了我一個延伸的思考:「放棄是簡單的,難的是放下。」
2024/11/29
43
6
發現內在的力量|從主動積極到獨立自由
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清晰定位」和「循序漸進」。通讀全書後,會感嘆作者的思維之縝密——每一個習慣環環相扣,無法調換順序,構成一個強而有力的脈絡。幾乎無法想像有更好的組合方式。由於由於獨立是後續改變一切的基石,因此這篇文章將聚焦於前三個習慣,尤其是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並分享我的觀點。
2024/11/22
35
5
查看更多
猗窩座的生命陰影:陽光照不進的地方,才會長出鬼
在《鬼滅之刃 無限城篇》中,最令人心碎的不是勝利,而是猗窩座的悲劇。 他痛恨「弱者」,卻其實無法原諒那個沒能守護所愛的自己。 鬼滅裡的「鬼」,不是天生的惡,而是人性陰影的化身——那些羞恥、愧疚與恐懼。 鬼與鬼殺隊的差別,不在於創傷的有無,而在於如何詮釋創傷。 我們要被陰影吞噬,還是帶著陰影走進陽光?
2025/08/30
3
《鬼滅之刃》的韌性哲學:創傷後成長與反脆弱
《鬼滅之刃 無限城篇》不只是特效精緻的熱血戰鬥,更是探討角色在創傷中展現韌性,並透過「創傷後成長」與「反脆弱」的概念,闡述面對痛苦與困境的不同態度。炭治郎、胡蝶忍、以及鬼殺隊群體展現的堅韌精神,與無慘的脆弱形成強烈對比,引發觀眾深刻的反思。
2025/08/24
6
我們雖不是主角,卻也能成為火炬:從《進擊的巨人》看見平凡人生的價值
本文探討平凡人生的價值,以《進擊的巨人》中夏迪斯教官和馬迦特隊長為例,說明即使夢想破滅,也能在平凡中找到意義。文章並引用阿德勒心理學、意義療法等觀點,鼓勵讀者接納平凡的自己,在生活中創造價值,點亮別人的生命。
2025/04/11
12
為什麼人無法真正獨立?我從《進擊的巨人》看懂阿德勒心理學的「三大聯繫」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2025/02/21
18
2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觀後感:自由的重量&愛的抉擇
前幾天看完《進擊的巨人》電影,雖然早已知道結局,但在大螢幕下看這部史詩,仍讓我被大大震撼,並帶給我無盡的反思。 如果問《進擊的巨人》的核心理念是什麼,首先想到的絕對是「自由」。它不僅推動角色的行動,也逼迫觀眾思考:什麼是自由?我們是否真的擁有自由?在追求自由我們是否承擔得起其代價?
2025/01/22
28
2
2024推薦書籍
距離2024年結束已經過了兩週, 在2025年初,我整理了過去一年閱讀的許多書籍, 並挑選出對我影響最深刻、最具啟發性的幾本書推薦給大家。 2024年對我來說,是人生變化相當大的一年,伴隨許多衝擊與改變,讓我不得不停下腳步重新思索人生的方向。而這些書籍,正是在那段過程中給予我許多啟發與幫助。
2025/01/14
37
3
《星際效應》十週年|科學中的人性隱喻
「愛是唯一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事物。」 十年前上映的《星際效應》,至今仍然是科幻電影中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在科學層面上極度嚴謹,更以一種史詩般的格局描繪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壯麗旅程。然而,這部電影真正讓人動容的,是它在冰冷的物理法則之下,注入了最溫暖的人性。在這樣一部恢宏壯麗的電影中,突出了最細膩的情感
2024/12/29
35
1
藏在平凡中的生命意義|從《進擊的巨人》吉克·葉卡的一生看愛與意義
「如果我從沒出生過就好了。」 這是吉克·葉卡的信念,也是我們,包括我,許多時候都會掠過腦海的想法。然而在生命的最後,吉克卻說:「為了跟你一起玩拋接球,就算再出生一次我也願意。」 你是否也曾問過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是什麼? 我們是否低估了那些平凡的瞬間,錯過了生命中最真實的答案?
2024/12/13
33
1
放棄是簡單的,難的是放下|從《Re:0》看平凡人生的堅持與成長
相信很多人都對圖片中的藍髮少女印象深刻。當年,那句「放棄是簡單的,但那不適合昴。」不知為多少人帶來了鼓舞。然而,仔細思考當時的處境,對昴來說,放棄真的簡單嗎?在一次次的絕望與痛苦中,他的選擇似乎比簡單的「放棄」更為複雜,也更發人深省。 這段故事啟發了我一個延伸的思考:「放棄是簡單的,難的是放下。」
2024/11/29
43
6
發現內在的力量|從主動積極到獨立自由
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清晰定位」和「循序漸進」。通讀全書後,會感嘆作者的思維之縝密——每一個習慣環環相扣,無法調換順序,構成一個強而有力的脈絡。幾乎無法想像有更好的組合方式。由於由於獨立是後續改變一切的基石,因此這篇文章將聚焦於前三個習慣,尤其是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並分享我的觀點。
2024/11/22
35
5
查看更多
墨痕心影
死亡無法隔絕的愛|喪親故事背後的創作理念
「時間從未沖淡悲傷,它只是將最初熾熱的哭喊化作灰暗的餘燼,靜靜飄落於心底,無聲地灼燒著永不消逝的愛與殤。」 即使面對最深沉的喪失,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如何回應。我們可以讓悲痛吞噬生命,也可以選擇將這份悲傷化為愛,將痛苦化為力量,讓逝者的影響成為推動我們成長、為他人帶來祝福的契機。
2024/11/18
33
死亡無法隔絕的愛|喪親故事背後的創作理念
「時間從未沖淡悲傷,它只是將最初熾熱的哭喊化作灰暗的餘燼,靜靜飄落於心底,無聲地灼燒著永不消逝的愛與殤。」 即使面對最深沉的喪失,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如何回應。我們可以讓悲痛吞噬生命,也可以選擇將這份悲傷化為愛,將痛苦化為力量,讓逝者的影響成為推動我們成長、為他人帶來祝福的契機。
2024/11/18
33
筆耕園地
短篇小說|禁語之地:當人類不再擁有自己的語言
在末日核戰後的世界,語言被AI符號取代,人類植入晶片,情感與歧義被冰封。X42,符號管理者,卻在檔案室聽見禁忌的古語低語:「你還記得風的聲音嗎?」這句話如幽靈喚醒沉睡的記憶,引他走進地下叛軍的藏身處,他因此立志要改變現狀,重拾語言的靈魂,但當他知曉真相後,世界觀卻在一次被震撼⋯⋯ㄉ
2025/02/28
10
1
謊言垃圾場
謊言垃圾場 「謊言是腐蝕社會的毒瘤!」 「誠實是基石,廉潔政府創建美好未來!」 廣告牌上的標語鮮紅刺目,巨型螢幕中,政客和企業家露出誠懇的微笑,手按胸口,承諾著乾淨透明的社會。 天空陰沉,細雨不斷,濕冷的雨滴從穹頂墜落,讓這片世界顯得更加壓抑。 亞克斯拉上回收站的大門,把這些聲音隔絕在外。
2025/01/10
37
4
抹除文字的鋼筆
「這是什麼?」 「一支筆。」老人說,語氣平靜。「不管寫下什麼,它都能抹去任何你不需要的東西,無論是詞彙、概念,甚至……人類的錯誤。」 「比如?」 「比如……曾經有人抹去了某些東西,世界變得簡單了許多。但也……不如從前那麼豐富。」老人頓了頓,「但我想說了你也聽不懂,那些詞彙早已消失了。」
2024/12/20
11
會說話的影子
那天早晨,他從值班室醒來,突然一道聲音從腳下傳來。 「早安。」 「你是誰?」 「我是你的影子啊。」影子語氣輕快,「說真的,這種對話方式是不是很有創意?」 「影子不會說話。」李明試圖說服自己這是錯覺。 「通常是不會,但例外總是存在嘛。」
2024/12/04
38
2
短篇小說|禁語之地:當人類不再擁有自己的語言
在末日核戰後的世界,語言被AI符號取代,人類植入晶片,情感與歧義被冰封。X42,符號管理者,卻在檔案室聽見禁忌的古語低語:「你還記得風的聲音嗎?」這句話如幽靈喚醒沉睡的記憶,引他走進地下叛軍的藏身處,他因此立志要改變現狀,重拾語言的靈魂,但當他知曉真相後,世界觀卻在一次被震撼⋯⋯ㄉ
2025/02/28
10
1
謊言垃圾場
謊言垃圾場 「謊言是腐蝕社會的毒瘤!」 「誠實是基石,廉潔政府創建美好未來!」 廣告牌上的標語鮮紅刺目,巨型螢幕中,政客和企業家露出誠懇的微笑,手按胸口,承諾著乾淨透明的社會。 天空陰沉,細雨不斷,濕冷的雨滴從穹頂墜落,讓這片世界顯得更加壓抑。 亞克斯拉上回收站的大門,把這些聲音隔絕在外。
2025/01/10
37
4
抹除文字的鋼筆
「這是什麼?」 「一支筆。」老人說,語氣平靜。「不管寫下什麼,它都能抹去任何你不需要的東西,無論是詞彙、概念,甚至……人類的錯誤。」 「比如?」 「比如……曾經有人抹去了某些東西,世界變得簡單了許多。但也……不如從前那麼豐富。」老人頓了頓,「但我想說了你也聽不懂,那些詞彙早已消失了。」
2024/12/20
11
會說話的影子
那天早晨,他從值班室醒來,突然一道聲音從腳下傳來。 「早安。」 「你是誰?」 「我是你的影子啊。」影子語氣輕快,「說真的,這種對話方式是不是很有創意?」 「影子不會說話。」李明試圖說服自己這是錯覺。 「通常是不會,但例外總是存在嘛。」
2024/12/04
38
2
破框視角
別讓意志力透支!從「餅乾與蘿蔔實驗」看如何有效達成目標
許多人總是設定宏偉目標,卻在半途而廢的夜晚感到自責。本文從心理學實驗出發,說明意志力如同肌肉般有限,並提出方法避免單靠意志力達成目標,教你如何輕鬆養成好習慣。
2025/08/31
2
猗窩座的生命陰影:陽光照不進的地方,才會長出鬼
在《鬼滅之刃 無限城篇》中,最令人心碎的不是勝利,而是猗窩座的悲劇。 他痛恨「弱者」,卻其實無法原諒那個沒能守護所愛的自己。 鬼滅裡的「鬼」,不是天生的惡,而是人性陰影的化身——那些羞恥、愧疚與恐懼。 鬼與鬼殺隊的差別,不在於創傷的有無,而在於如何詮釋創傷。 我們要被陰影吞噬,還是帶著陰影走進陽光?
2025/08/30
3
《鬼滅之刃》的韌性哲學:創傷後成長與反脆弱
《鬼滅之刃 無限城篇》不只是特效精緻的熱血戰鬥,更是探討角色在創傷中展現韌性,並透過「創傷後成長」與「反脆弱」的概念,闡述面對痛苦與困境的不同態度。炭治郎、胡蝶忍、以及鬼殺隊群體展現的堅韌精神,與無慘的脆弱形成強烈對比,引發觀眾深刻的反思。
2025/08/24
6
過度努力的陷阱:當你越撐,反而越走不動
本文探討「努力過度」的心理現象,並提出解決方法。作者以自身經驗說明,過度努力反而降低效率,造成身心俱疲。文章建議改變認知框架,降低內耗,並提醒讀者學習「不費力」的努力方式,而非單純依靠意志力。
2025/08/15
7
別再只是收藏,開始「實踐」你說過的話!從認知一致性到打造最強大的自己
別讓「完美主義」綁架你的人生!想改變,從現在開始「實踐」!別再讓承諾躺在收藏夾裡睡大覺,這篇文章教你如何從小事做起,建立「說到做到」的自我信任,寫下你人生的完美故事。
2025/06/24
9
成功真的靠運氣嗎?如何提升你的「幸運體質」
這篇文章探討成功與運氣的關係,指出運氣雖然看似偶然,卻可以透過培養特定特質和採取特定行動來提升。文章引用研究和案例,說明如何透過擴大偶然機會、傾聽直覺、保持正向預期和善於轉化壞事為機會,來提升遇到好運的機率。成功需要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努力的方向,應該著重於提升遇到好運的可能性,而非只專注於既定計劃。
2025/05/23
7
別再問我下一步要幹嘛,我只想先活好當下
當人生站在畢業的交叉口,我們總被問:「接下來打算怎麼走?」這篇文章從個人經驗出發,分享為何太多選擇與規劃,反而讓我們失去了「好好活在當下」的能力。不是我們沒方向,而是太久沒有停下來喘口氣。希望這篇文字,能給每一位站在人生轉彎處的你,一點理解與彈性。
2025/05/14
8
演算法養大的孩子:手機成癮如何摧毀孩子的童年與心理健康
2010年之後,青少年的焦慮與憂鬱比例開始大幅攀升。 這不是某個族群的問題。 這是世代性的心理變動——而它的轉捩點,就在我們手上的智慧型手機,很少人注意到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從來不是「滑久了會近視」這麼單純。 如今我們正進入「由演算法養大的孩子世代」,這一代孩子正面臨一場前所未見的心理健康危機。
2025/04/23
15
我們雖不是主角,卻也能成為火炬:從《進擊的巨人》看見平凡人生的價值
本文探討平凡人生的價值,以《進擊的巨人》中夏迪斯教官和馬迦特隊長為例,說明即使夢想破滅,也能在平凡中找到意義。文章並引用阿德勒心理學、意義療法等觀點,鼓勵讀者接納平凡的自己,在生活中創造價值,點亮別人的生命。
2025/04/11
12
「為自己負責」如何被用來操控你?|當「成長」變成壓迫,當「負責」成為枷鎖
「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都是你的責任。」 這句話你肯定不陌生吧?最近錫蘭踢爆心靈課程時,這句話又被拿出來放大檢視——它出現在無數課程、書籍裡,被奉為人生金律,聽起來超有力量。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應該思考:这句話只是說得太直接,讓我們一時難以接受,還是它根本從本質就是大有問題? 我認為是後者。
2025/02/25
10
查看更多
別讓意志力透支!從「餅乾與蘿蔔實驗」看如何有效達成目標
許多人總是設定宏偉目標,卻在半途而廢的夜晚感到自責。本文從心理學實驗出發,說明意志力如同肌肉般有限,並提出方法避免單靠意志力達成目標,教你如何輕鬆養成好習慣。
2025/08/31
2
猗窩座的生命陰影:陽光照不進的地方,才會長出鬼
在《鬼滅之刃 無限城篇》中,最令人心碎的不是勝利,而是猗窩座的悲劇。 他痛恨「弱者」,卻其實無法原諒那個沒能守護所愛的自己。 鬼滅裡的「鬼」,不是天生的惡,而是人性陰影的化身——那些羞恥、愧疚與恐懼。 鬼與鬼殺隊的差別,不在於創傷的有無,而在於如何詮釋創傷。 我們要被陰影吞噬,還是帶著陰影走進陽光?
2025/08/30
3
《鬼滅之刃》的韌性哲學:創傷後成長與反脆弱
《鬼滅之刃 無限城篇》不只是特效精緻的熱血戰鬥,更是探討角色在創傷中展現韌性,並透過「創傷後成長」與「反脆弱」的概念,闡述面對痛苦與困境的不同態度。炭治郎、胡蝶忍、以及鬼殺隊群體展現的堅韌精神,與無慘的脆弱形成強烈對比,引發觀眾深刻的反思。
2025/08/24
6
過度努力的陷阱:當你越撐,反而越走不動
本文探討「努力過度」的心理現象,並提出解決方法。作者以自身經驗說明,過度努力反而降低效率,造成身心俱疲。文章建議改變認知框架,降低內耗,並提醒讀者學習「不費力」的努力方式,而非單純依靠意志力。
2025/08/15
7
別再只是收藏,開始「實踐」你說過的話!從認知一致性到打造最強大的自己
別讓「完美主義」綁架你的人生!想改變,從現在開始「實踐」!別再讓承諾躺在收藏夾裡睡大覺,這篇文章教你如何從小事做起,建立「說到做到」的自我信任,寫下你人生的完美故事。
2025/06/24
9
成功真的靠運氣嗎?如何提升你的「幸運體質」
這篇文章探討成功與運氣的關係,指出運氣雖然看似偶然,卻可以透過培養特定特質和採取特定行動來提升。文章引用研究和案例,說明如何透過擴大偶然機會、傾聽直覺、保持正向預期和善於轉化壞事為機會,來提升遇到好運的機率。成功需要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努力的方向,應該著重於提升遇到好運的可能性,而非只專注於既定計劃。
2025/05/23
7
別再問我下一步要幹嘛,我只想先活好當下
當人生站在畢業的交叉口,我們總被問:「接下來打算怎麼走?」這篇文章從個人經驗出發,分享為何太多選擇與規劃,反而讓我們失去了「好好活在當下」的能力。不是我們沒方向,而是太久沒有停下來喘口氣。希望這篇文字,能給每一位站在人生轉彎處的你,一點理解與彈性。
2025/05/14
8
演算法養大的孩子:手機成癮如何摧毀孩子的童年與心理健康
2010年之後,青少年的焦慮與憂鬱比例開始大幅攀升。 這不是某個族群的問題。 這是世代性的心理變動——而它的轉捩點,就在我們手上的智慧型手機,很少人注意到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從來不是「滑久了會近視」這麼單純。 如今我們正進入「由演算法養大的孩子世代」,這一代孩子正面臨一場前所未見的心理健康危機。
2025/04/23
15
我們雖不是主角,卻也能成為火炬:從《進擊的巨人》看見平凡人生的價值
本文探討平凡人生的價值,以《進擊的巨人》中夏迪斯教官和馬迦特隊長為例,說明即使夢想破滅,也能在平凡中找到意義。文章並引用阿德勒心理學、意義療法等觀點,鼓勵讀者接納平凡的自己,在生活中創造價值,點亮別人的生命。
2025/04/11
12
「為自己負責」如何被用來操控你?|當「成長」變成壓迫,當「負責」成為枷鎖
「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都是你的責任。」 這句話你肯定不陌生吧?最近錫蘭踢爆心靈課程時,這句話又被拿出來放大檢視——它出現在無數課程、書籍裡,被奉為人生金律,聽起來超有力量。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應該思考:这句話只是說得太直接,讓我們一時難以接受,還是它根本從本質就是大有問題? 我認為是後者。
2025/02/25
10
查看更多
靈魂的曠野
溫柔革命:從教宗方濟各的寬容,反思現代社會的撕裂與和諧
教宗方濟各在面對敏感提問時,選擇了以理解取代評判,展現信仰的本質。隨著他的離世,我們失去的不僅是一位領袖,更是一種溫柔堅毅的精神。當今社會過度強調立場與確信,導致對話瓦解與撕裂。真正的勇氣,是在堅持信念的同時,仍願意理解與包容不同的生命。改變世界,是從自身,從理解一個人、尊重一段生命開始。
2025/04/29
10
1
最偉大的神蹟——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這篇故事從被控通姦的女子視角出發,重新詮釋了約翰福音 8:1-11 的情節,強調耶穌的慈悲與寬恕如何不僅改變她的命運,更挑戰了人們對「罪」與「審判」的固有看法。當女子被拉到公眾面前,等待著即將來臨的死亡判決時,耶穌卻以一句「誰是無罪的,就先動手」顛覆了審判的框架,讓所有控訴者不得不直視自己內心的罪。
2025/03/20
12
1
曠野裡的對話(下):尼采與耶穌關於孤獨、超人與愛的辯證
尼采與耶穌的曠野之夜,一場關於孤獨、超人與愛的哲學對話。 這次,兩人延續前一次的辯論,走向更深的核心——尼采談自由與超越背後的孤獨根源,耶穌則回應,一種不求改變、只願同行的愛。 這不只是關於信仰或哲學的爭執,而是探問:當黑夜無盡,人究竟選擇獨行,還是允許陪伴?
2025/03/05
11
2
當尼采遇見耶穌(上)|曠野的問答
在曠野深夜,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悄然展開。尼采,宣告「上帝已死」的哲人,以孤獨和鐵錘擊碎世人的信仰與依靠;而耶穌,則帶著不滅的愛與安息的邀請。兩位在歷史上以截然相反地存在方式的正面對決——奔向虛無的無盡戰士,與擁抱愛的行者,將在這片曠野中對生命的意義和答案,進行最終的思辨。
2025/03/03
13
3
溫柔革命:從教宗方濟各的寬容,反思現代社會的撕裂與和諧
教宗方濟各在面對敏感提問時,選擇了以理解取代評判,展現信仰的本質。隨著他的離世,我們失去的不僅是一位領袖,更是一種溫柔堅毅的精神。當今社會過度強調立場與確信,導致對話瓦解與撕裂。真正的勇氣,是在堅持信念的同時,仍願意理解與包容不同的生命。改變世界,是從自身,從理解一個人、尊重一段生命開始。
2025/04/29
10
1
最偉大的神蹟——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這篇故事從被控通姦的女子視角出發,重新詮釋了約翰福音 8:1-11 的情節,強調耶穌的慈悲與寬恕如何不僅改變她的命運,更挑戰了人們對「罪」與「審判」的固有看法。當女子被拉到公眾面前,等待著即將來臨的死亡判決時,耶穌卻以一句「誰是無罪的,就先動手」顛覆了審判的框架,讓所有控訴者不得不直視自己內心的罪。
2025/03/20
12
1
曠野裡的對話(下):尼采與耶穌關於孤獨、超人與愛的辯證
尼采與耶穌的曠野之夜,一場關於孤獨、超人與愛的哲學對話。 這次,兩人延續前一次的辯論,走向更深的核心——尼采談自由與超越背後的孤獨根源,耶穌則回應,一種不求改變、只願同行的愛。 這不只是關於信仰或哲學的爭執,而是探問:當黑夜無盡,人究竟選擇獨行,還是允許陪伴?
2025/03/05
11
2
當尼采遇見耶穌(上)|曠野的問答
在曠野深夜,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悄然展開。尼采,宣告「上帝已死」的哲人,以孤獨和鐵錘擊碎世人的信仰與依靠;而耶穌,則帶著不滅的愛與安息的邀請。兩位在歷史上以截然相反地存在方式的正面對決——奔向虛無的無盡戰士,與擁抱愛的行者,將在這片曠野中對生命的意義和答案,進行最終的思辨。
2025/03/03
13
3
心緒翻譯
別再只是收藏,開始「實踐」你說過的話!從認知一致性到打造最強大的自己
別讓「完美主義」綁架你的人生!想改變,從現在開始「實踐」!別再讓承諾躺在收藏夾裡睡大覺,這篇文章教你如何從小事做起,建立「說到做到」的自我信任,寫下你人生的完美故事。
2025/06/24
9
成功真的靠運氣嗎?如何提升你的「幸運體質」
這篇文章探討成功與運氣的關係,指出運氣雖然看似偶然,卻可以透過培養特定特質和採取特定行動來提升。文章引用研究和案例,說明如何透過擴大偶然機會、傾聽直覺、保持正向預期和善於轉化壞事為機會,來提升遇到好運的機率。成功需要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努力的方向,應該著重於提升遇到好運的可能性,而非只專注於既定計劃。
2025/05/23
7
別再問我下一步要幹嘛,我只想先活好當下
當人生站在畢業的交叉口,我們總被問:「接下來打算怎麼走?」這篇文章從個人經驗出發,分享為何太多選擇與規劃,反而讓我們失去了「好好活在當下」的能力。不是我們沒方向,而是太久沒有停下來喘口氣。希望這篇文字,能給每一位站在人生轉彎處的你,一點理解與彈性。
2025/05/14
8
當全世界都不相信你,媽媽會:獻給我最偉大的母親
我曾被懷疑是「自閉症」、被排擠又沉默的孩子,但媽媽從未責怪或否定我。她用學習、陪伴與堅定的信任,一點一滴幫我找回自己。當全世界不相信我時,她挺身而出捍衛我的尊嚴;當我還不會成為自己時,她已選擇站在我這邊。如今我能靜下心寫作、創作,全是因為她從不要求我變成別人,而是教我怎麼好好成為自己。
2025/05/11
13
2
看見母親:別讓「媽媽」角色掩蓋了她本身
母親節快到了,我們總會說聲謝謝、送上花禮,但在日常裡,我們是否也曾嫌她情緒化、愛碎念、管太多?這篇文章不談理想母親,而是回到真實生活,提醒我們:她不是天生會當媽媽,她也是一邊學、一邊錯、一邊愛的人。母親節,不只是感謝,而是看見她的疲憊、情緒,並記得,她是媽媽,也是一個人。
2025/05/08
14
溫柔革命:從教宗方濟各的寬容,反思現代社會的撕裂與和諧
教宗方濟各在面對敏感提問時,選擇了以理解取代評判,展現信仰的本質。隨著他的離世,我們失去的不僅是一位領袖,更是一種溫柔堅毅的精神。當今社會過度強調立場與確信,導致對話瓦解與撕裂。真正的勇氣,是在堅持信念的同時,仍願意理解與包容不同的生命。改變世界,是從自身,從理解一個人、尊重一段生命開始。
2025/04/29
10
1
演算法養大的孩子:手機成癮如何摧毀孩子的童年與心理健康
2010年之後,青少年的焦慮與憂鬱比例開始大幅攀升。 這不是某個族群的問題。 這是世代性的心理變動——而它的轉捩點,就在我們手上的智慧型手機,很少人注意到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從來不是「滑久了會近視」這麼單純。 如今我們正進入「由演算法養大的孩子世代」,這一代孩子正面臨一場前所未見的心理健康危機。
2025/04/23
15
別再只是收藏,開始「實踐」你說過的話!從認知一致性到打造最強大的自己
別讓「完美主義」綁架你的人生!想改變,從現在開始「實踐」!別再讓承諾躺在收藏夾裡睡大覺,這篇文章教你如何從小事做起,建立「說到做到」的自我信任,寫下你人生的完美故事。
2025/06/24
9
成功真的靠運氣嗎?如何提升你的「幸運體質」
這篇文章探討成功與運氣的關係,指出運氣雖然看似偶然,卻可以透過培養特定特質和採取特定行動來提升。文章引用研究和案例,說明如何透過擴大偶然機會、傾聽直覺、保持正向預期和善於轉化壞事為機會,來提升遇到好運的機率。成功需要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努力的方向,應該著重於提升遇到好運的可能性,而非只專注於既定計劃。
2025/05/23
7
別再問我下一步要幹嘛,我只想先活好當下
當人生站在畢業的交叉口,我們總被問:「接下來打算怎麼走?」這篇文章從個人經驗出發,分享為何太多選擇與規劃,反而讓我們失去了「好好活在當下」的能力。不是我們沒方向,而是太久沒有停下來喘口氣。希望這篇文字,能給每一位站在人生轉彎處的你,一點理解與彈性。
2025/05/14
8
當全世界都不相信你,媽媽會:獻給我最偉大的母親
我曾被懷疑是「自閉症」、被排擠又沉默的孩子,但媽媽從未責怪或否定我。她用學習、陪伴與堅定的信任,一點一滴幫我找回自己。當全世界不相信我時,她挺身而出捍衛我的尊嚴;當我還不會成為自己時,她已選擇站在我這邊。如今我能靜下心寫作、創作,全是因為她從不要求我變成別人,而是教我怎麼好好成為自己。
2025/05/11
13
2
看見母親:別讓「媽媽」角色掩蓋了她本身
母親節快到了,我們總會說聲謝謝、送上花禮,但在日常裡,我們是否也曾嫌她情緒化、愛碎念、管太多?這篇文章不談理想母親,而是回到真實生活,提醒我們:她不是天生會當媽媽,她也是一邊學、一邊錯、一邊愛的人。母親節,不只是感謝,而是看見她的疲憊、情緒,並記得,她是媽媽,也是一個人。
2025/05/08
14
溫柔革命:從教宗方濟各的寬容,反思現代社會的撕裂與和諧
教宗方濟各在面對敏感提問時,選擇了以理解取代評判,展現信仰的本質。隨著他的離世,我們失去的不僅是一位領袖,更是一種溫柔堅毅的精神。當今社會過度強調立場與確信,導致對話瓦解與撕裂。真正的勇氣,是在堅持信念的同時,仍願意理解與包容不同的生命。改變世界,是從自身,從理解一個人、尊重一段生命開始。
2025/04/29
10
1
演算法養大的孩子:手機成癮如何摧毀孩子的童年與心理健康
2010年之後,青少年的焦慮與憂鬱比例開始大幅攀升。 這不是某個族群的問題。 這是世代性的心理變動——而它的轉捩點,就在我們手上的智慧型手機,很少人注意到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從來不是「滑久了會近視」這麼單純。 如今我們正進入「由演算法養大的孩子世代」,這一代孩子正面臨一場前所未見的心理健康危機。
2025/04/23
15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