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過不去的生活小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跟去年的暖冬相比,加州今年算是補了去年沒冷夠的天數和溫度。


我住的地區是所謂的中央谷地(Central Valley),因為地處內陸,偏大陸型氣候,熱起來特別熱,冷起來特別冷。這讓勤儉持家的我,對冷暖空調帳單特別敏感,稍有風吹草動就開始呼爹喊娘。


而今年二月份,我收到了破紀錄的暖氣帳單,三百二十刀。瓦斯公司在帳單上都會很貼心地告訴客戶去年同期的帳單金額。我竟比去年整整多付了一百刀。當下開啟了庶民受壓迫的思維模式 : 該死的瓦斯公司,不是美國的瓦斯多到要賣到歐洲去嗎? 竟偷偷漲價!該下十八層地獄的肥貓為何還未被暴利撐死?


我開始網上查線索,在社區網站上也看到抱怨無數,許多退休的老人宣稱付不起高昂的瓦斯費,白天關掉暖氣,在家穿厚厚的衣服禦寒;也出現許多節省瓦斯費用的小妙方,但是瓦斯費最大開支通常就是來自暖氣使用,很難既要省又要不冷。當然,也有例外,若是窮得響叮噹,可以申請政府補助,人可受貧但不可受寒 !


至於漲價,據說是因為近年北加州山火起火原因,有部分是因為瓦斯公司的設備年久失修所造成的。瓦斯公司理所當然地把龐大的訴訟賠償金額轉嫁給消費者吸收,也不令人意外。


既然以上這些都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作為弱勢的消費族群,肯定要有點行動來對抗瓦斯公司的暴政。我告訴勞倫斯我決定要省回來,讓瓦斯公司賺不到我的錢,話畢,就等著他同仇敵愾的回應。這位老兄一副大難臨頭模樣,但看我心意已決,只好樂觀其成,置之死地而後生了。


我把溫度設定從華氏65度調到華氏60 度。其實65度的設定也是得在家穿著毛衣,我不知道再往下調,我得冷成什麼德性?但不以身試冷,焉知人的極限在哪裡?


實施了沒幾天,白天還好,四處走動,還算在忍耐限度內,不過我還是悄悄戴上毛帽。但夜晚溫度下降不少,雖然低於華氏60度,暖氣空調就會自動運轉,但我總是有冷颼颼的感覺。於是早晨離開被窩的困難度與日俱增,勞倫斯當日是否有早餐可吃就看我和低溫pk的結果。有時勞倫斯下班回到家,進門後就一臉三條線,說屋內竟比屋外還冷,並且大動作地急忙加件外套。


我內心開始動搖,於是不動聲地把移動式暖爐放在床邊,整夜開著。勞倫斯不服氣了,說,不是要省瓦斯嗎?電費就不省了?


我知道他在將我一軍,因為如此激烈的省瓦斯,挨餓受凍的苦果他有一份。但過早棄甲曳兵,太沒革命鬥志了,至少抵制一個月,在下個月帳單沒出現前,不能放棄!我柔性勸說。


目前只過了兩星期,晚上我們倆各自裹著毛毯對抗夜晚有點涼涼的體感。我安慰自己,萬一有一天,文明倒退,人類缺瓦斯缺電,我們就是在提前鍛練,適應那一日的到來。不過勞倫斯手腳冰冷,基於人道考量,我決定把溫度調到華氏64度。而且氣象預報下週起,氣溫普遍回升。我樂觀推論用不了太多暖氣了。


整個行動勞倫斯下了結論: 窮折騰 ! 到此為止。


我們無法迴避殘酷的現實,普羅大眾就是處於食物鏈末端,只能等著被宰。美國的水電瓦斯都是私人企業,當然,漲價也要經過當地政府的核准,但是當地政府(也就是人民選出來的公僕,要為人民管帳謀福)基本上也是財團支持出來的。所有的天災,新聞不吝以頭條暴露一個又一個人謀不臧,但問責制根本虛有其表,只會慷納稅人之慨。然後呢? 沒有然後。


世道艱難。吾輩只能山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心靜自然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十月-avatar-img
2025/02/25
先調到華氏64度也是個辦法,加油再撐兩週,下個月帳單會比較不氣了(拍
麋鹿林-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5
十月 謝謝加油! 希望天氣也加油,早點春暖花開!
安立格-avatar-img
2025/02/25
食物鏈除了位階,還有強弱元素在內,低端或是弱勢的,永遠是‘’被吃‘’的族群。要高階強者悲憫是沒門的。上山窩居,燒柴,掘井自飲,讓能源公司少個消費者,可能是最好的選項。😊
麋鹿林-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6
安立格 唉!草民是永遠鬥不過資本家呀。養、套、殺-套組合拳,小老百姓只能束手就擒。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5/02/26
或許節省電費瓦斯費也是珍惜資源、友善環境的實踐,但對怕冷的人來說好煎熬?我超級怕冷,但又不想把暖空氣分散到整個空間。於是冬天時會穿內刷毛的衣服,盡量把身體的溫度包在衣服裡;睡覺用電熱毯(附定時器)鋪床墊上,熱氣蓋在棉被裡;今年添購桌下暖腳機,手休息時也可以躲裡面取暖。小東西都不貴,卻大大節省暖氣費。以上供麋鹿林參考嘍。😄 山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麋鹿林說得真好。❤️
麋鹿林-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6
陽台觀察者 厲害,這麼多保暖小物件,我應該好好學幾招!怎麼沒想到電熱毯呢!得去買來用。想到電熱毯鋪在床上,暖呼呼的,幸福感就有了!
也太冷了....不開暖氣也不行
麋鹿林-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6
林燃(創作小說家) 真的耶! 又要高冷又怕冷哈:)
Claydee-avatar-img
2025/02/26
這個月收到電費帳單也在抓耗電兇手,完全感同身受!暖氣開起來真的很可怕,幸好以前都是住公寓一起供暖一起算帳(其實這樣一定是多付,但沒看到獨立帳單就不覺得可怕🙈)
麋鹿林-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2
「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avatar-img
麋鹿林的沙龍
97會員
49內容數
我喜愛寫作,希望在這個園地能和一些喜歡文字的格友交流。目前定居美國。
麋鹿林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2
傍晚我們去了舊金山北邊一個小鎮叫Mill Valley, 準備吃晚餐。這個小鎮其實讓我大吃了一驚,主要是太精緻太布爾喬亞了。剛從塵囂的市區突然進入了一個市容典雅的靜謐小鎮,我們沿著街道走,雖然大部分的商店都關了門,街景帶著歐洲小店個性風……
Thumbnail
2025/04/02
傍晚我們去了舊金山北邊一個小鎮叫Mill Valley, 準備吃晚餐。這個小鎮其實讓我大吃了一驚,主要是太精緻太布爾喬亞了。剛從塵囂的市區突然進入了一個市容典雅的靜謐小鎮,我們沿著街道走,雖然大部分的商店都關了門,街景帶著歐洲小店個性風……
Thumbnail
2025/03/26
美國每年報稅截止日是四月十五日,我通常都會想辦法提前完成,無他,報完的感覺就叫一個"海闊天空",日子又可以苟著過了。 我不是對數字敏感的人,報稅這事,先天就具備一種割肉的痛苦感,我決定採取"財去人安樂"的做法,花點費用請專業人士替我承擔這個痛苦過程。包攬我業務是個上了年紀的會計師,兒孫滿堂,卻退而
Thumbnail
2025/03/26
美國每年報稅截止日是四月十五日,我通常都會想辦法提前完成,無他,報完的感覺就叫一個"海闊天空",日子又可以苟著過了。 我不是對數字敏感的人,報稅這事,先天就具備一種割肉的痛苦感,我決定採取"財去人安樂"的做法,花點費用請專業人士替我承擔這個痛苦過程。包攬我業務是個上了年紀的會計師,兒孫滿堂,卻退而
Thumbnail
2025/03/14
來方格子一年多後,不免俗地寫個心得分享,做個記號。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在方格子混跡一段時日後,留下了一些自己的所思所想,或是對別人所思所想的反饋。我覺得我的心情就是從對陌生環境的膽小不安,到謹言慎行的討好人,到現在竟然偶爾會開點小玩笑。 我是個無所事事的人,寫寫文章提升一下自己荒涼的生活,先生很
Thumbnail
2025/03/14
來方格子一年多後,不免俗地寫個心得分享,做個記號。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在方格子混跡一段時日後,留下了一些自己的所思所想,或是對別人所思所想的反饋。我覺得我的心情就是從對陌生環境的膽小不安,到謹言慎行的討好人,到現在竟然偶爾會開點小玩笑。 我是個無所事事的人,寫寫文章提升一下自己荒涼的生活,先生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不過多虧先前積蓄的一點存款,才能讓我能有一段清閒的時光,雖然無法過上富裕榮華生活品質,但也不淪於捉襟見肘,算是平凡簡單的幸福小日子吧! 雖然真的沒有什麼錢,偶爾也會誤入經濟壓力的窘境,而又誤入自我憎恨的毒性漩渦。 但我記得阿嬤曾經教我一句話:「我們今天有1000塊,就有1000塊的過法.....」
Thumbnail
不過多虧先前積蓄的一點存款,才能讓我能有一段清閒的時光,雖然無法過上富裕榮華生活品質,但也不淪於捉襟見肘,算是平凡簡單的幸福小日子吧! 雖然真的沒有什麼錢,偶爾也會誤入經濟壓力的窘境,而又誤入自我憎恨的毒性漩渦。 但我記得阿嬤曾經教我一句話:「我們今天有1000塊,就有1000塊的過法.....」
Thumbnail
金錢焦慮來自生活中的Debuff,每個月的房租、水電、餐費、手機費等等,就像不斷的扣血、扣血。
Thumbnail
金錢焦慮來自生活中的Debuff,每個月的房租、水電、餐費、手機費等等,就像不斷的扣血、扣血。
Thumbnail
儘管手邊仍然會有一定數量的鈔票以備不時之需,但今時今日想真正“花錢”也絕不容易,消費一百以上,付一張五百元,對方也會說不夠錢找贖,勸你使用電子支付。
Thumbnail
儘管手邊仍然會有一定數量的鈔票以備不時之需,但今時今日想真正“花錢”也絕不容易,消費一百以上,付一張五百元,對方也會說不夠錢找贖,勸你使用電子支付。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此,不管每月的財務狀況如何變化,真的有大筆支出,也要想辦法挺過來才是。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樣才不會因為一時的費用增加,而失去了持續往百萬被動收入前進的腳步。每一道考驗,都是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堅強。以此困境為出發點,可以思考那其他人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財務狀況呢?因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此,不管每月的財務狀況如何變化,真的有大筆支出,也要想辦法挺過來才是。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樣才不會因為一時的費用增加,而失去了持續往百萬被動收入前進的腳步。每一道考驗,都是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堅強。以此困境為出發點,可以思考那其他人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財務狀況呢?因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九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下)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九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下)
Thumbnail
面對低薪,為什麼大家選擇省錢來因應, 有的人三年後薪水翻了一倍,有的人仍然只能拿著相同的薪水生活?
Thumbnail
面對低薪,為什麼大家選擇省錢來因應, 有的人三年後薪水翻了一倍,有的人仍然只能拿著相同的薪水生活?
Thumbnail
當我們身上沒錢時,所付出的代價往往被忽視,這些代價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困難,還包括心理壓力、人際關係的影響、生活品質的下降以及教育和醫療機會的缺失。 今天來探討這些問題,並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來改善財務困境,幫助我們在經濟壓力下依然保持積極和希望。
Thumbnail
當我們身上沒錢時,所付出的代價往往被忽視,這些代價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困難,還包括心理壓力、人際關係的影響、生活品質的下降以及教育和醫療機會的缺失。 今天來探討這些問題,並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來改善財務困境,幫助我們在經濟壓力下依然保持積極和希望。
Thumbnail
現代人因工作壓力大,透過網路購物所獲得的「片刻」舒壓,似乎也不算是個好方法。當隔個月看到卡費帳單上金額的那一瞬間,壓力又隨即上漲,莫名的恐懼再次浮現,腦海立刻閃過:「我要更努力工作、賺錢!」這樣其實只是惡性循環,並沒有改變任何事,對吧?所以告訴我們三個值得我們留意之處。
Thumbnail
現代人因工作壓力大,透過網路購物所獲得的「片刻」舒壓,似乎也不算是個好方法。當隔個月看到卡費帳單上金額的那一瞬間,壓力又隨即上漲,莫名的恐懼再次浮現,腦海立刻閃過:「我要更努力工作、賺錢!」這樣其實只是惡性循環,並沒有改變任何事,對吧?所以告訴我們三個值得我們留意之處。
Thumbnail
🌸💰💼 一輩子都在省下來,攢下來,無論多麼小氣。然而,不管我們多麼節儉,錢始終未能積攢到足夠的地步。 🎧💡✨ 一輩子都在忍耐著,退讓著,害怕著。無論我們多麼小心翼翼,還是會得罪了不少人。😔🕊️ 這是一個關於生活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困惑與無奈的故事。 我們為了未來的夢想
Thumbnail
🌸💰💼 一輩子都在省下來,攢下來,無論多麼小氣。然而,不管我們多麼節儉,錢始終未能積攢到足夠的地步。 🎧💡✨ 一輩子都在忍耐著,退讓著,害怕著。無論我們多麼小心翼翼,還是會得罪了不少人。😔🕊️ 這是一個關於生活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困惑與無奈的故事。 我們為了未來的夢想
Thumbnail
今年在財務上做出了不少錯誤的決策,導致年中開始就開始覺得煩躁,一方面有意識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另一方面看著資產減少,還要支付各樣的貸款,兩種衝突的模式讓我覺得好疲倦,因此陷入好幾個月的低潮,每天都覺得過得很混沌
Thumbnail
今年在財務上做出了不少錯誤的決策,導致年中開始就開始覺得煩躁,一方面有意識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另一方面看著資產減少,還要支付各樣的貸款,兩種衝突的模式讓我覺得好疲倦,因此陷入好幾個月的低潮,每天都覺得過得很混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