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隨筆|金錢焦慮來自生活中的Debuff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12年全年受僱員工人數平均為817萬8千人,全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為58,545元,每月總薪資有達標的可以出門左轉了,你可以找心理諮商師或理財規劃師。

金錢焦慮來自生活中的Debuff,每個月的房租、水電、餐費、手機費等等,就像不斷的扣血、扣血,更可怕的是負債,例如房貸、車貸,那是預支未來,也就是沒有辦法節省的固定型Debuff。

雖然高端玩家會負債透過通膨來減輕償還金額(簡單來說通過保值對抗通膨),不過顯然普通玩家並玩不起。

多少才夠?我想很少人會嫌自己錢太多,關於金錢焦慮能拆開成「金錢」與「焦慮」:

思路一:管理金錢——被動收入(增加Buff)

這是老生常談到快老僧入定了,說的人多,做到的人少,其實可以思考自己希望的被動收入,例如最低基本工資,然後通過投資報酬率扣通膨率反推本金,再看看現不現實。

當然理想的狀態,有個增益Buff能抵消Debuff還有剩,這應該能大大緩解金錢焦慮。


思路二:管理金錢——減少支出(減少Debuff)

這是簡樸生活普遍的作法,與躺平主義、極簡主義、自由工作等有交集,可參考:澀谷直人、大原扁理、劉揚銘、遊民小姐等。

降低生活水平,減少Debuff的問題在於,最基本的開銷仍然持續扣血,並會擔心突然的大筆支出需求。


思路三:管理焦慮——意義優先

雖然很基本的方法是「不要攀比」,不過對定性不足的人而言有難度,例如:

好像有金錢焦慮只能責怪自己沒有跟風賺一波似的,這種錯失恐懼症(FOMO)也是焦慮的來源。

另一個方法是「捐獻」,基督教有奉獻收入的十分之一稱為「什一奉獻」,我認為對於「金錢焦慮」這種做法比起佛教的「財布施」更善巧,許多人對捐獻有個誤區,認為多餘的或多賺的錢拿來捐獻,這其實與拿吃剩的飯菜來供養差不多。

「什一奉獻」的善巧在於無論賺多賺少,固定奉獻十分之一,如此一來你的注意力、精力就不會全部放在累積金錢上,在同一圈子也比較不會產生攀比心。

這邊的要點在於你找到、產生或製造了凌駕於金錢之上的意義感,你開始不用金錢定義你的價值、社會地位,並建構了安全網。


思路四:管理焦慮——生命的有限性

當你覺得自己像被上Debuff的NPC時,有時你會對自己活太久產生憂慮,究竟是命先扣完,還是錢先扣完?當你對無盡的Debuff感到厭煩,認為人生就是個糞Game,那不如設定一個自己的死期。

這是一個讓自己強迫體驗生活的方式,有時候人就是擔心自己活太久,反而將自己的黃金歲月都奉獻給了工作、追逐金錢,最後卻又將所賺的錢奉獻給了醫院,人生扮演了完美的社會運轉螺絲釘,安分守己、庸庸碌碌的過完一生。

這邊的要點在於給自己一個類似Gap Year、裸辭去尋找意義、認識自己的機會,只是這個Gap Year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不然很容易將Gap Year一延再延,再撐一下、再賺一點,直到形成安於現狀的習得性失助,認為這一輩子就這樣了。

當你認為生活只剩下無盡的內耗,生命的有限性反而給你希望,當你最終認定人生就是個糞Game,那再思考生死自決、安樂死議題也不遲,我認為持續的內耗反而比設定死期更容易令人絕望。


最後,幾個小要點:

  • 意義的四大支柱:歸屬、使命、敘事、超然。—《意義》
  • 自我決定理論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勝任、歸屬、自主。—《人生不需要計畫,而是要活出自己的故事》
  • 花錢在體驗上面,要比花錢買東西更讓我們感到快樂。—《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 有目的性的人,不曾在此時此刻「兌現」自身行為的意義。他們因為太努力善用時間,錯過了人生。—《人生4千個禮拜》
  • 相較於快樂的生活,有意義的生活會有較多的擔憂、壓力和焦慮。—《意義》
  • 期待一直都是幸福快樂不僅累人又不切實際,還會有反效果。—《你的大腦有點Blue》
avatar-img
101會員
45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加速主義最有趣在於,它與社會價值觀的方向相同,但目的相反。所以只要將目的藏在心中,其實是能優游於世俗的,他們會說「很好,繼續前進,我支持你!」
人生往往很荒謬,想死的人死不了,想活的人活不成。有時候當人生終於感覺從谷底走向光明時,終於能好好享受人生時,常常就迎來場噩耗。
《親友書》云:「父轉為子母為妻,怨仇眾生轉為親,及其返此而死歿,故於生死全無定。」
古早味的綠豆糕、塩梅糕配茶會在鼻腔產生股特殊香氣,昨天天冷買了杯超商熱拿鐵,沒想到也意外地搭,這種消逝的古早味,正是因為其消逝性而令人回味。
5/5義興齋餅舖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
加速主義最有趣在於,它與社會價值觀的方向相同,但目的相反。所以只要將目的藏在心中,其實是能優游於世俗的,他們會說「很好,繼續前進,我支持你!」
人生往往很荒謬,想死的人死不了,想活的人活不成。有時候當人生終於感覺從谷底走向光明時,終於能好好享受人生時,常常就迎來場噩耗。
《親友書》云:「父轉為子母為妻,怨仇眾生轉為親,及其返此而死歿,故於生死全無定。」
古早味的綠豆糕、塩梅糕配茶會在鼻腔產生股特殊香氣,昨天天冷買了杯超商熱拿鐵,沒想到也意外地搭,這種消逝的古早味,正是因為其消逝性而令人回味。
5/5義興齋餅舖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開銷,匱乏感的意識容易使人總是感到錢不夠用,久而久之成為了吝嗇的人,對於錢總是斤斤計較或是一毛不拔。 豐足喜悅的祈禱與練習,可以使自己重新與光和愛連結,回到源頭意識到任何一切都是豐沛滿溢,於是我們的生活品質將會逐漸提升,顯化更多的金錢與富足的感受來到生活中。
Thumbnail
經濟壓力的侵蝕 當你短期內無法開始賺錢,經濟壓力就像一隻隱形的手,悄悄的侵入你的生活。沒了收入來源,日常開銷如房貸、房租、水電、食物等基本生活所需,變成了一座座山峰壓在你的肩上。 此時,你可能會開始削減不必要的花費,省吃儉用,甚至動用存款或向親友借貸。然而,這樣的生活會讓你感到壓力重重,精神
Thumbnail
通膨導致的金錢焦慮,就是生命的根本焦慮。金錢的腐敗,最終走向了倫理的摧毀。
Thumbnail
幾乎每個人都會管理自己的銀行帳戶,如果入不敷出,我們會對生活感到焦慮;有了盈餘,我們就會拿來儲蓄、投資或消費 但很少人會關注自己的「心理帳戶」,每天在日常瑣事裡消耗精力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有他的柴米油鹽跟一地雞毛的日常要面對,所以要更記得提醒自己隨時看一下心理帳戶是否超支:
Thumbnail
常常在「賺錢」和「喜歡的事情」面前糾結嗎? 本次為大家準備的是「消融金錢恐懼的調頻訊息」 底下有三組數字,請憑直覺選一組吧。
Thumbnail
說到金錢,你的第一個感受是什麼呢?是心情雀躍呢,還是情緒低落呢? 即便,現在的你正在為了錢苦惱,在這段你感覺難以負荷,被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情緒裡,也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和禮物要傳遞給你。 那就是:「你該改變跟金錢的關係了!」 你把金錢當好朋友看待,還是把它視作是維持生活最低所
Thumbnail
【賺多少才夠】   每個月的開銷因人而異,但是不可諱言的,一個家庭的開銷一定不小,如果單單靠上班所得,想要買車買房養小孩,如今的社會真的難如登天,縱使有高薪族群,但畢竟不是隨處可見,縱使有科技新貴,但畢竟不是個個三百萬年薪。     業外投資就成了相對的選擇,如何做好投資呢?我自己只會做價
Thumbnail
【金錢焦慮心得與重點】聽了主婦的新節目,心得是養小孩金錢焦慮比較大~ AI幫忙整理重點: #理解金錢焦慮表現、來源與性質 1. 金錢焦慮的常見表現: - 錢不夠,賺的錢不夠多。 - 房價高昂,通膨嚴重。 - 財務目標或責任(如養小孩、承擔父母負擔)使人感到焦慮。 2. 焦慮來源:
Thumbnail
當我們身上沒錢時,所付出的代價往往被忽視,這些代價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困難,還包括心理壓力、人際關係的影響、生活品質的下降以及教育和醫療機會的缺失。 今天來探討這些問題,並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來改善財務困境,幫助我們在經濟壓力下依然保持積極和希望。
Thumbnail
生活方式通膨意思是:當一個人收入增加時,花費在生活上面的支出也跟著增加。 很多人在獲得穩定加薪之後,就跑去貸款買車買房;收入是增加了,但債務卻也跟著增加,這樣的狀態就是所謂的生活方式通膨。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開銷,匱乏感的意識容易使人總是感到錢不夠用,久而久之成為了吝嗇的人,對於錢總是斤斤計較或是一毛不拔。 豐足喜悅的祈禱與練習,可以使自己重新與光和愛連結,回到源頭意識到任何一切都是豐沛滿溢,於是我們的生活品質將會逐漸提升,顯化更多的金錢與富足的感受來到生活中。
Thumbnail
經濟壓力的侵蝕 當你短期內無法開始賺錢,經濟壓力就像一隻隱形的手,悄悄的侵入你的生活。沒了收入來源,日常開銷如房貸、房租、水電、食物等基本生活所需,變成了一座座山峰壓在你的肩上。 此時,你可能會開始削減不必要的花費,省吃儉用,甚至動用存款或向親友借貸。然而,這樣的生活會讓你感到壓力重重,精神
Thumbnail
通膨導致的金錢焦慮,就是生命的根本焦慮。金錢的腐敗,最終走向了倫理的摧毀。
Thumbnail
幾乎每個人都會管理自己的銀行帳戶,如果入不敷出,我們會對生活感到焦慮;有了盈餘,我們就會拿來儲蓄、投資或消費 但很少人會關注自己的「心理帳戶」,每天在日常瑣事裡消耗精力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有他的柴米油鹽跟一地雞毛的日常要面對,所以要更記得提醒自己隨時看一下心理帳戶是否超支:
Thumbnail
常常在「賺錢」和「喜歡的事情」面前糾結嗎? 本次為大家準備的是「消融金錢恐懼的調頻訊息」 底下有三組數字,請憑直覺選一組吧。
Thumbnail
說到金錢,你的第一個感受是什麼呢?是心情雀躍呢,還是情緒低落呢? 即便,現在的你正在為了錢苦惱,在這段你感覺難以負荷,被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情緒裡,也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和禮物要傳遞給你。 那就是:「你該改變跟金錢的關係了!」 你把金錢當好朋友看待,還是把它視作是維持生活最低所
Thumbnail
【賺多少才夠】   每個月的開銷因人而異,但是不可諱言的,一個家庭的開銷一定不小,如果單單靠上班所得,想要買車買房養小孩,如今的社會真的難如登天,縱使有高薪族群,但畢竟不是隨處可見,縱使有科技新貴,但畢竟不是個個三百萬年薪。     業外投資就成了相對的選擇,如何做好投資呢?我自己只會做價
Thumbnail
【金錢焦慮心得與重點】聽了主婦的新節目,心得是養小孩金錢焦慮比較大~ AI幫忙整理重點: #理解金錢焦慮表現、來源與性質 1. 金錢焦慮的常見表現: - 錢不夠,賺的錢不夠多。 - 房價高昂,通膨嚴重。 - 財務目標或責任(如養小孩、承擔父母負擔)使人感到焦慮。 2. 焦慮來源:
Thumbnail
當我們身上沒錢時,所付出的代價往往被忽視,這些代價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困難,還包括心理壓力、人際關係的影響、生活品質的下降以及教育和醫療機會的缺失。 今天來探討這些問題,並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來改善財務困境,幫助我們在經濟壓力下依然保持積極和希望。
Thumbnail
生活方式通膨意思是:當一個人收入增加時,花費在生活上面的支出也跟著增加。 很多人在獲得穩定加薪之後,就跑去貸款買車買房;收入是增加了,但債務卻也跟著增加,這樣的狀態就是所謂的生活方式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