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的作品以布滿圓點的「南瓜」和「花卉」,為世人所熟悉,此次展品中也未曾缺席,我對其中三幅最有感。
圖一「夜晚的花瓣」完成於1995年,此時的草間彌生已走出精神抑鬱期,亮麗的色彩又重回畫布上,橘色色塊是花瓣,也像是堆疊的礁石,頂端的條狀物則像觸手,也像花朵的雄蕊和雌蕊,吸引了其他生物,周遭排列著象徵死亡的蛾,象徵再生能力的海星、海蛞蝓,比較特別的是這些生物都是以圖片方式拼貼在畫布上,仔細以水彩暈開邊緣,霧化黏貼處,讓人以為是直接繪製上去的。
圖二是1990年的「南瓜」,草間彌生從小在家族經營的採種場完耍,回憶起這段記憶,她說:「剛摘下來的南瓜帶著露水,泛著濕潤的光,那種可愛的觸感,真是筆墨難以形容。」這個創作主題貫穿了草間彌生人生的不同階段,也製作成實體的大型裝置藝術。
下圖是我在網路上找到的類似圖片,剛好是草間彌生與「南瓜」作品的合照,並非此次的展出畫作,草間先在國外成名,才回到日本,原本有些離經叛道的行勁,並不被保守傳統的日本藝壇所接受,是經過妥協與修正,才在日本主流藝界站穩腳步的。
仔細觀看圖三「花」,壓克力顏料繪製的圓點布滿了植物主題,背景則是以網狀的線條連結,並無限延伸,這是草間彌生最喜歡的繪畫元素,線條粗細幾近一致,繪畫技巧如工筆畫一般,緊密有序地密布著整張畫布,展現了草間彌生構圖的強迫執念,這幅畫也被製作成托特包等商品,在展場旁紀念品商店販售。
#圖片均取材自網路
#展場中雕塑及立場物件可拍攝
#牆上畫作禁止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