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抗拒到接納——數字解讀中的自我覺察

從抗拒到接納——數字解讀中的自我覺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昨晚的數字解讀與能量校准,本來預計一個半小時,沒想到一聊就是三個半小時。從數字解析、能量調整,到個人成長與願景顯化,這場對話不僅帶來了許多啟發,也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


數字解讀:原生家庭對內在模式的影響

老師在解讀前提供了一張數字圖表,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年初時,我曾學過幾堂生命密碼的課程,對人生大運圖略知一二,因此對這些數字的意涵特別感興趣。


老師提到,在我的數字排列中,有兩個關鍵點值得關注——「制約1」與「挑戰2」


🔹 制約1(父親能量):1 代表父親的影響力。如果家中事務主要由母親主導,或母親較為強勢,那麼 1 的能量可能無法純正運作,導致我內心容易產生「想要證明自己」的驅動力,試圖在某些方面展現自己的價值。


🔹 挑戰2(母親能量):2 代表與母親的關系。我從小在母親掌控全局的環境下成長,她總是扛下所有責任,獨自承擔一切,把自己活成了「女漢子」。這樣的家庭氛圍,讓我在與人溝通時,特別是親密關系中,容易出現表達困難,甚至對情感交流感到遲鈍或抗拒。


這些模式,我並不是第一次覺察,只是透過這次的數字解讀,讓我對它們的影響有了更具體的認識,也更加確信,這正是我目前正在學習突破的課題。


從壓抑到接納:學會讓情緒自然流動

在數字解讀的過程中,老師不僅剖析了數字背後的含義,也引導我回顧這些能量如何影響我的行為模式。這讓我開始思考,這些家庭影響是否也反映在我的日常情緒管理上?


於是,我向老師分享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過去,我對「負面情緒」有一種強烈的抗拒。我認為憤怒、抱怨、負能量的念頭是不該存在的,因此每當內心升起這類情緒,我都會立刻自我指責:「這樣是不對的,不能這樣想!」這樣的模式,就像是對自己內在情緒的一場持續性斗爭。


然而,前幾天的一次經歷,讓我對此產生了新的理解。


當時,因為某件事情,我內心憤怒不已,甚至在腦海裡發了一場脾氣。下意識地,我試圖壓抑這股怒氣,但這次,我發現壓制情緒並沒有讓它消失,反而讓內心的波動更強烈。


於是,我決定換個方式——不去壓抑,而是允許情緒流動


我試著讓自己靜下來,觀察這股情緒如何在體內運行,感受它的起伏,而不是急著制止它。當這股情緒慢慢消退後,我開始反思:「到底是什麼樣的潛意識想法,讓我產生這麼強烈的情緒反應?」


老師聽完後,點頭表示認同。他說:


「凡所有事發生,皆有利於你。」

「當你試圖壓制、控制某個情緒時,代表你的內在潛意識正在反抗或抗拒某種經驗。但如果你能學會去觀察它,而不是對抗它,這股能量最終會帶來新的覺察。」

這次的對話,讓我對情緒的理解有了全新的視角。我開始明白,情緒本身沒有對錯,它只是內在的一種能量流動,重點在於我們如何與它共處。


靈魂包裹著肉體——轉換生命的視角

在與老師的討論中,他分享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要有一個想法:靈魂包裹著肉體,而不是靈魂被困在肉體裡。」


這句話聽起來簡單,卻帶來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觀。


如果認為靈魂只是被困在肉體裡,那麼我們的行動、思維似乎都受限於物質世界,感覺束縛而無法自由。但如果換個角度,把靈魂視為包裹著肉體,那麼我們便能超越現實的框架,從更高的視角來看待人生的起伏,甚至能在每一次情緒波動中,找到自我成長的契機。


當我用這樣的觀點重新審視自己,許多曾經的執著與卡點,似乎都有了新的解釋方式,也讓我更能接受當下的狀態,而不是急於控制或改變它。


三個半小時的對話,帶來深層的領悟

這場談話,從數字解讀、能量校准,到願景顯化、經典持誦,每一個話題都充滿啟發,也讓我對自己的內在狀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這次對話,我學到了兩件重要的事——


1️⃣ 不必抗拒情緒,而是觀察它、允許它流動,然後再去探究它背後的潛意識模式。


2️⃣ 我們並非被肉體局限的靈魂,而是包裹著肉體的靈魂,這個視角的轉變,能讓我們更自在地面對生命的種種經歷。


這次經歷,讓我不只是理解了數字能量的影響,更學會了如何與自己的內在世界共處。成長,不是要讓自己成為完美的人,而是學會如何與自己的情緒、信念和平共存,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到真正的平衡與力量。


🌿 感恩這場深度對話,也感恩這場與自己內在的相遇。

avatar-img
藍嵐天空的沙龍
4會員
50內容數
這裡是一位平凡打工人的文字創作天地,喜歡攝影閱讀,正在學習嘗試寫作,請大家多多指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藍嵐天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一位女性在五年努力準備公職考試後,選擇放棄的經歷與反思。文中描寫她如何因家庭期待而迷失自我,最終選擇傾聽內心聲音,勇敢追尋真正想要的道路。
本文描述了作者春日裡的一天,從溫暖的陽光開始,到與家人一起到福德祠參拜、欣賞鄰居菜園的盛景,最後以整理照片和分享生活點滴作結。文章充滿溫馨的親情和對生活的細膩觀察,體現了平凡生活中的幸福。
手機變慢了?試試數位斷舍離!本文分享三個步驟:清理手機垃圾、刪除不常用APP、整理照片庫,有效釋放手機空間,提升手機速度,讓手機和心靈都更輕盈!
辦公室流感肆虐,引發對自身免疫力及養生方法的思考。作者分享了自身經歷及在養生群體中學習到的養生方法,例如調整作息、按摩經絡、食補等,並強調養生的重要性,以及養心是健康根本的理念。
從一位老師的攝影分享中,反思攝影的本質與意義,探討手機攝影與單眼攝影的優缺點,並鼓勵讀者分享自身的攝影經驗與看法。
這篇文章探討一位女性在五年努力準備公職考試後,選擇放棄的經歷與反思。文中描寫她如何因家庭期待而迷失自我,最終選擇傾聽內心聲音,勇敢追尋真正想要的道路。
本文描述了作者春日裡的一天,從溫暖的陽光開始,到與家人一起到福德祠參拜、欣賞鄰居菜園的盛景,最後以整理照片和分享生活點滴作結。文章充滿溫馨的親情和對生活的細膩觀察,體現了平凡生活中的幸福。
手機變慢了?試試數位斷舍離!本文分享三個步驟:清理手機垃圾、刪除不常用APP、整理照片庫,有效釋放手機空間,提升手機速度,讓手機和心靈都更輕盈!
辦公室流感肆虐,引發對自身免疫力及養生方法的思考。作者分享了自身經歷及在養生群體中學習到的養生方法,例如調整作息、按摩經絡、食補等,並強調養生的重要性,以及養心是健康根本的理念。
從一位老師的攝影分享中,反思攝影的本質與意義,探討手機攝影與單眼攝影的優缺點,並鼓勵讀者分享自身的攝影經驗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