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辦公室裡,打印機規律地運作著,鍵盤敲擊聲此起彼落。但這幾天,多了一種聲音——此起彼落的咳嗽聲,伴隨著低聲的抱怨:「嗓子都快炸了。」中國的甲流來勢洶洶,我們的A型流感也沒閒著,身邊的同事陸續「中獎」,有的咳得聲音嘶啞,有的發燒請假,連帶著氣氛也變得有些沉悶。
從 2019 年的疫情開始,口罩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本來,戴口罩是一種不得已的防護,如今卻成了一種無需提醒的習慣。搭電梯時,手會不自覺地伸向口袋,確認口罩是否戴好;走在街頭,看到人群密集處,會習慣性地拉緊口罩的邊角。這不是刻意的改變,而是生活留給我們的烙印。
前幾天,一位同事原本計劃帶著妻兒參加朋友的喬遷宴,卻因為家中兩人雙雙確診流感而作罷。據說,他妻子的辦公室裡已有三位主管請假在家,這場流感的攻勢似乎比想像中猛烈。許多人說,疫情過後的這幾年,感覺自己的免疫力大不如前。以前感冒頂多兩三天就恢復,現在卻像是一場長期抗戰,拖上一兩周還不見好轉。究竟是因為長時間的防護讓我們的免疫系統變懶了?還是這場全球性的疫情,早已悄悄改變了我們的身體運作模式?
這讓我開始思考,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增強自己的抵抗力?於是,最近加入了悅文老師的養生群。老師說:「養生、養身,先從養心開始。」這句話讓我頓時停下了原本想去搜尋保健食品的手指。養心——這個常被忽略的概念,或許才是健康的根本。
群裡的夥伴們開始養生打卡,從簡單的作息調整,到經絡按摩、內調食補,每天都有新的分享。我也試著跟上這股節奏,每天給自己一個小目標:泡一壺熱茶,慢慢喝完;早睡半小時,不讓自己長期透支;又或者,單純地放下手機,閉目養神五分鐘,讓自己靜一靜。
過去總覺得健康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要趁著年輕拼命工作,生病了再補救。但這幾年,我開始意識到,真正的健康不是等來的,而是靠著日復一日的微小堅持累積的。或許,我們無法控制病毒的來襲,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
這不為別人,只為給自己一點最真誠的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