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C級指導員與樂齡健身指導員考照心得(2025年)

健身C級指導員與樂齡健身指導員考照心得(2025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期因為長期的運動興趣以及工作中需求在2024年底於今年2月陸續考取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的兩張證照。健身C級指導員與樂齡健身指導員皆是考取門檻不高的證照,我覺得除了適合想往健身產業發展的人外,對從事健康醫療產業的相關人員或是單純有運動習慣想培養正確觀念的人來說都蠻適合的。兩個證照皆是在兩天的課程中學習學科及術科的知識、技巧,然後在第二天下午參加筆試及術科考試,考試結果及格即獲得證照(有效期限3年),沒通過的話有一次補考機會(114年開始補考需要收取費用)。

以下介紹學科部分兩者的特色:

健身C級指導員: 課程內容包含體適能概念介紹健身運動訓練原則(ex: 超負荷、恢復性、全面性原則等)、運動生理學(心肺系統功能簡易概念、運動能量系統(即磷酸、乳酸、有氧系統)、肌肉骨骼系統介紹肌力訓練對肌肉的效應(肌肥大原理、運動單位徵招等)、延遲性肌肉痠痛等)、重要的解剖學(上下半身及核心肌群介紹、三種活動面及各種動作名稱定義(如屈曲、伸展等))、健身運動處方(簡單帶過)、特殊族群(簡單帶過)。

樂齡健身指導員: 課程內容包含體適能概念介紹(樂齡族多了平衡、協調、反應能力)、健康與功能評估(運動前事前評估以PAR-Q為例)、樂齡族運動生理學(介紹老化對心血管、呼吸系統、肌肉關節、神經系統的影響,以及運動時要注意的細節)、心理學(簡單帶過)、樂齡族運動處方(頻率、強度、時間、種類介紹,其中強度提到目標心率和自覺吃力程度量表(RPE)的運用)、亞健康族群(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阿茲海默症運動注意事項等)。

兩個課程的內容可謂相當互補,算是蠻聰明的區別開,但我覺得其實有點像把一張證照的內容分成兩個課程(C級指導員還是需要會運動前事前評估,而且運動處方講太少;樂齡健身指導員也不能不懂基本的解剖學原理等)。

術科部分兩者特色如下:

健身C級指導員: 內容包含動作操作須知(例如動作速度、控制呼吸等)、中心姿勢面對面教學技巧(說明如何與學員互動,包含要適度給予肯定鼓勵)、修正方式的健身運動指導技巧(以邊講邊做的方式指導,同時用慢動作、配合呼吸等步驟進行)、身體接觸(說明此輔助技巧的正確時機及操作)、伸展訓練指導健身運動的動作分析(上半身及下半身的一些主要肌群動作介紹,講師有重點式舉出常見的姿勢錯誤)。

樂齡健身指導員: 內如有中心姿勢面對面教學技巧(樂齡族多了過程的體諒關懷以及運動後的生活保健安全事項叮嚀)、核心訓練(含穩定與不穩定訓練)、肌力訓練(輕量多次的肌耐力訓練為主、強調不能憋氣(盡量避免等長收縮))、平衡訓練(運用左右對稱與不對稱動作交替)、心肺訓練柔軟度訓練(以坐姿動作為主的動作)、功能性訓練(簡單帶過)、勇骨健身操(結合有氧、肌力、核心訓練的健身操,需配合音樂節拍帶動氣氛,也是術科考試項目)、預防跌倒實務配件與輔具使用(課程有使用極球演練)等。

術科部分我覺得都相當實用,講師很懂得用實作方式把與學生互動要注意的事項示範出來,讓"指導"這件事的專業度得以展現並實踐。當然健身的動作包山包海,很多動作細節無法在短短課程完全學到,需要自己花時間再多加揣摩。

一年半前考了ACE後覺得學理的部分算夠用了,這次兩張基礎證照算是補足了術科實作部分,收穫滿滿。


avatar-img
Elite的沙龍
2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li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減重時主要的目標除了減少淨體重外,還要能改善身體組成以及減少CKM syndrome risk。這裡我們針對身體組成部分來做個整理。體組成可分成脂肪質量(fat mass)以及瘦體質量(fat free mass, FFM)。在正常速度減重下,脂肪減少比例大概在70%至80%間,其他減掉的是FFM。
從2013年美國醫學會將肥胖視為獨立的一種疾病後,對於肥胖的病人在臨床上醫生都會去注意與代謝症候群有關的狀況(例如:血糖、血脂肪、腰圍、血壓等),因為這些疾病前期的狀況被認為與肥胖有高度相關,而且也會增加後續心臟及代謝疾病風險。然而當時對於肥胖這個疾病的整體風險描繪與建議的處置都還有許多模糊之處。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脂肪肝可能的三種分型。然而,目前在臨床上還沒有簡易的方法可以進行快速的分類,或許未來藉由非侵入性方式評估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程度、精準的胰島素敏感度檢測及體脂肪分布等評估,可以協助臨床分類更加方便快速。
減重時主要的目標除了減少淨體重外,還要能改善身體組成以及減少CKM syndrome risk。這裡我們針對身體組成部分來做個整理。體組成可分成脂肪質量(fat mass)以及瘦體質量(fat free mass, FFM)。在正常速度減重下,脂肪減少比例大概在70%至80%間,其他減掉的是FFM。
從2013年美國醫學會將肥胖視為獨立的一種疾病後,對於肥胖的病人在臨床上醫生都會去注意與代謝症候群有關的狀況(例如:血糖、血脂肪、腰圍、血壓等),因為這些疾病前期的狀況被認為與肥胖有高度相關,而且也會增加後續心臟及代謝疾病風險。然而當時對於肥胖這個疾病的整體風險描繪與建議的處置都還有許多模糊之處。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脂肪肝可能的三種分型。然而,目前在臨床上還沒有簡易的方法可以進行快速的分類,或許未來藉由非侵入性方式評估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程度、精準的胰島素敏感度檢測及體脂肪分布等評估,可以協助臨床分類更加方便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