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心理學》:為什麼我們總是誤花錢?破解金錢迷思,學會聰明消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in put >------------------->[[ 讀書心得 × 視覺筆記 × 個人成長 ]]<------------------< out put

📌 閱讀{N}次方 × 我的視覺塗鴉筆記:https://naan.pse.is/5wzpz9

📌 閱讀{N}次方 × 一起聽讀好書 Bar:https://naan.pse.is/5wzpzw


錢就是貨幣,貨幣代表價值,但貨幣本身沒有價值,只代表我們可以用來換取事物的價值,它是價值的信差。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理性的消費者,那麼讀完《金錢心理學》後,你可能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力。這本書由行為經濟學大師—丹.艾瑞利(Dan Ariely)與幽默專欄作家傑夫.克萊斯勒(Jeff Kreisler)聯手打造,帶我們深入探索人類在金錢決策上的心理誤區。


你是否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在百貨公司看到「買一送一」時忍不住掏錢,卻沒想過自己根本不需要兩件?在餐廳點餐時,因為朋友點了昂貴的牛排,你也跟著選擇較貴的菜色?這些行為都不是偶然,而是我們的大腦天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響,而非純粹基於理性做決策。


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金錢的理解,並發現我們常常高估自己的理性,低估情境對我們決策的影響。



我們的大腦,天生不會理財


傳統經濟學假設人類是理性的經濟動物,但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卻一再證明,我們在面對金錢時,充滿了非理性的偏誤。作者用輕鬆幽默的語調,帶我們認識這些金錢迷思,例如:


• 為什麼我們更願意刷卡支付昂貴晚餐,卻在買一杯咖啡時猶豫不決?

• 為什麼「折扣」會讓我們不知不覺花掉更多錢,而不是省錢?

• 為什麼買貴的東西會讓我們更容易說服自己「這筆錢花得值得」?


這些現象背後,其實隱藏著我們對金錢的錯誤認知。我們以為自己做的是「理性決策」,但事實上,我們的行為經常受到習慣、心理感知、甚至行銷手法的影響。



金錢的「痛感」決定我們怎麼花錢


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概念:「痛感支付理論」(Pain of Paying)。當我們用現金支付時,大腦會感受到「痛感」,因為我們能夠直觀看見錢從錢包裡減少。但當我們使用信用卡或電子支付時,這種痛感會大幅降低,使我們更容易花錢。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許多人在用信用卡消費時會超支,因為付款的痛苦被延遲了,等到帳單來的時候,才驚覺自己花了超出預算的金額。


作者甚至建議,如果你想要控制支出,不妨改用現金支付,或者至少多看看自己的帳單,讓「金錢流失」變得更加具體。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成本」嗎?


書中另一個讓我醍醐灌頂的概念是我們經常誤解「成本」。大多數人看到標價時,會單純認為這就是這個東西的成本,但事實上,每一次的消費,都伴隨著「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指的是當你花錢買某樣東西時,你同時放棄了其他可能的選擇。例如:


• 一杯價值150元的咖啡,不只是150元的花費,還可能是少看一本書、少投資某筆基金,甚至少存一點錢讓未來的自己更有選擇權。


• 每個月的健身房會員費,如果你根本沒去運動,那它的「真實成本」其實更高,因為它讓你失去了可以用來做其他事情的錢。


這個概念其實並不難理解,但大多數人在做決策時,很少有意識地去計算機會成本,而是單純被「表面的價格」所左右。


這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消費習慣,例如,以前我覺得花200元吃一頓晚餐很正常,但現在我會問自己:「這頓飯的價值,是否比200元的其他用途更值得?」


這並不是說要我們變得吝嗇,而是讓每一筆花費都變得更加「有意識」,真正去思考這筆錢是否帶來相應的價值,而不是盲目消費。



讓金錢變得「有感」的策略


讀完這本書後,我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金錢管理方式,以下是幾個對我最有幫助的技巧:


  1. 設定「心理帳戶」來控管開支。


我們的大腦很容易把錢「混在一起」,導致花錢時沒有清楚的概念。書中建議,可以為不同的消費類別建立「心理帳戶」,例如:


• 旅遊基金(只能用來旅遊)

• 娛樂基金(用來看電影、吃大餐)

• 投資基金(長期儲蓄或投資用途)


這樣一來,每筆消費都會變得更有目的性,而不會「隨手花掉」。



  1. 刻意增加「支付的痛感」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超支,可以試著增加金錢的「痛感」,例如:


• 改用現金支付大筆開銷,讓自己實際感受到「錢正在離開你的手」。

• 每次刷卡前,手動記錄這筆消費,這樣可以讓你在購物時多一層思考,而不是衝動花錢。



  1. 在花錢前,問自己:「這真的值得嗎?」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卻是一個強大的思維工具。每當我要購買一件非必需品時,我現在都會問自己:


• 「這個東西能帶給我長久的價值嗎?」

• 「如果我把這筆錢用在其他地方,會更快樂嗎?」


這種習慣讓我的消費更加有意識,也減少了不必要的開支。



結語:從改變對金錢的看法開始


《金錢心理學》不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投資賺大錢的理財書,而是一本幫助我們理解金錢如何影響我們行為與決策的書。


讀完這本書後,我開始意識到,金錢並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與我們的心理、習慣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存在。我們經常誤解金錢,並做出非理性的消費決策,但透過理解這些心理陷阱,我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選擇,讓金錢真正為我們服務,而不是讓我們成為金錢的奴隸。


如果你曾經對自己的消費習慣感到困惑,或是想要變得更會花錢、存錢,那麼這本書絕對值得你一讀!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閱讀N次方
35會員
63內容數
●讀書心得 × 視覺筆記 × 個人成長● 歡迎來到《閱讀 [N] 次方》── 一本書、一張筆記、一場分享,啟動你的成長倍數效應。 讓知識看得見,讓思考更有感,一起將學習與成長放大到 N 次方 🚀 #個人成長 #商業思維 #閱讀筆記 #刻意練習 #財富自由 ❥ 合作邀約 📧:fonamia31@gmail.com
閱讀N次方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成功,不是來自超速衝刺,而是穩定的節奏與持續輸出。」要走得長遠,我們需要培養內在的「踏實感」,讓自己從焦慮的惡性循環中抽離,回到一個穩定且可持續的狀態。
Thumbnail
2025/02/24
「成功,不是來自超速衝刺,而是穩定的節奏與持續輸出。」要走得長遠,我們需要培養內在的「踏實感」,讓自己從焦慮的惡性循環中抽離,回到一個穩定且可持續的狀態。
Thumbnail
2025/02/03
科技的進步遵循一定的內在邏輯,因此未來的科技趨勢是可以預測的,因為它們建立在當前和過去的技術基礎上。「科技預言家」—Kevin Kelly,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厚的經驗,描繪了未來的景象。
Thumbnail
2025/02/03
科技的進步遵循一定的內在邏輯,因此未來的科技趨勢是可以預測的,因為它們建立在當前和過去的技術基礎上。「科技預言家」—Kevin Kelly,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厚的經驗,描繪了未來的景象。
Thumbnail
2024/07/18
「心流」是指人在全神貫注投入、沉浸於充滿挑戰和樂趣的活動中時所體驗到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會感到時間飛逝,注意力高度集中,並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心理狀態不僅能顯著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帶來深層次的幸福感。
Thumbnail
2024/07/18
「心流」是指人在全神貫注投入、沉浸於充滿挑戰和樂趣的活動中時所體驗到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會感到時間飛逝,注意力高度集中,並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心理狀態不僅能顯著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帶來深層次的幸福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衝動消費的原因和個人經驗,包括購物時的心理狀態以及如何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隨著網購的普及,人們面對衝動消費的誘惑日益增加,文章分享了一些實用的方法來幫助消費者在購物前後評估自己的需求,並反思消費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衝動消費的原因和個人經驗,包括購物時的心理狀態以及如何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隨著網購的普及,人們面對衝動消費的誘惑日益增加,文章分享了一些實用的方法來幫助消費者在購物前後評估自己的需求,並反思消費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的消費與投資的決策中,是否發現自己常掉入非理性的陷阱,被行銷手法影響、被自己莫名的不理性判斷影響決策? 全書囊括行為經濟學領域著重的各項理論,敘述並解釋了真實世界中,人類是如何決策。前半段著重消費行為的非理性陷阱、後半段著重投資行為的非理性陷阱。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的消費與投資的決策中,是否發現自己常掉入非理性的陷阱,被行銷手法影響、被自己莫名的不理性判斷影響決策? 全書囊括行為經濟學領域著重的各項理論,敘述並解釋了真實世界中,人類是如何決策。前半段著重消費行為的非理性陷阱、後半段著重投資行為的非理性陷阱。
Thumbnail
人們常常僅根據價格來判斷商品的價值,但實際上應該考慮折舊貶值幅度。另外,除了理性的金錢觀念,也應該珍惜當下,不要在享受生活時猶豫花費。最後,充實自己永遠不嫌晚,無論是健康檢查、運動飲食或學習進修,都是值得的。
Thumbnail
人們常常僅根據價格來判斷商品的價值,但實際上應該考慮折舊貶值幅度。另外,除了理性的金錢觀念,也應該珍惜當下,不要在享受生活時猶豫花費。最後,充實自己永遠不嫌晚,無論是健康檢查、運動飲食或學習進修,都是值得的。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金錢螺旋一書提倡花錢的概念,並解釋人類心理機制,主要推行金錢螺旋的概念,讓錢花在最未來有利增值或加倍回饋的地方,源源不絕地創造財富。
Thumbnail
金錢螺旋一書提倡花錢的概念,並解釋人類心理機制,主要推行金錢螺旋的概念,讓錢花在最未來有利增值或加倍回饋的地方,源源不絕地創造財富。
Thumbnail
人下意識的行為,會決定你到底是有錢還是沒有錢,你只要把潛意識改造成「錢意識」,就能把你大部分的夢想可以變成現實。真的假的?有錢人之所有有錢,因為他們擁有錢意識,本書就是要改變你對借錢、花錢、賺錢、存錢的觀點,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讓你的口袋變有錢
Thumbnail
人下意識的行為,會決定你到底是有錢還是沒有錢,你只要把潛意識改造成「錢意識」,就能把你大部分的夢想可以變成現實。真的假的?有錢人之所有有錢,因為他們擁有錢意識,本書就是要改變你對借錢、花錢、賺錢、存錢的觀點,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讓你的口袋變有錢
Thumbnail
不管是電子錢包裡的錢,還是白花花的現金,你的生活離不開錢,你可能會覺得,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事實上,錢本身也有七情六慾,會影響你的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道德水準。 這本書是由如何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周欣悅,現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與行銷系主任,他的研究聚焦於複雜情緒。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
Thumbnail
不管是電子錢包裡的錢,還是白花花的現金,你的生活離不開錢,你可能會覺得,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事實上,錢本身也有七情六慾,會影響你的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道德水準。 這本書是由如何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周欣悅,現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與行銷系主任,他的研究聚焦於複雜情緒。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