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故事,很真實的反映某些關係互動的樣態。
故事裡有一隻會發出聲音的玩具熊,主人最喜歡跟它抱抱,起床第一件事就要抱一下,因為熊熊只要抱下去就會發出:我最喜歡你了,主人聽了也總是滿意的回覆:我也最喜歡你了。
但好景不常,有天熊熊的發聲器壞了,主人看著說不出話的熊有點慌,便心急地拿著玩具店的傳單,一句話也沒說的跑出門,結果留在家裡的熊熊就走心。熊熊的故障,讓它與主人間的親密互動出現困難,面對困難主人選擇問題解決,那是會讓人有希望、有動力,也比較簡單明瞭;
但熊熊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就比較辛苦,因為它要面對的不只是說不出話的自己,還有看著自己故障,卻什麼話都沒說就離開的主人:
熊熊對主人的離開充滿猜測、懷疑:
主人是不是不需要我了?他是不是要去買新的玩具取代我呢?
熊熊把主人的離開歸因於自己不夠好,沒價值:
都怪我太老太舊了,我甚至還沒辦法發出聲音,看來我已經沒有資格陪在主人身邊了
於是,熊熊帶著一張跟主人的合照,傷心地走出家門,它的離開不是不愛主人了,而是自己絕望地陷入快被遺棄的恐懼當中。
因為,主人毫無交代的離開,著實把熊熊嚇壞了,嚇壞的熊熊很快地陷入悲傷,為避免持續待在被拋棄的傷心、恐懼,只好選擇切斷連結,而這樣的結果是一心想把熊熊修好留在自己身邊的主人始料未及的。
其實,主人不是故意忽略熊熊的感受,只是因為他也慌了,一心想著把這個問題處理好就沒事了,而且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熊熊是幫不上忙的,所以主人想趕快把這件事情完成,繼續回來跟熊熊恢復正常生活。
但是,在關係中,離開是會讓人產生不安的。
所以,即便你是想要處理問題,即便你認為這個問題對方幫不上忙或與對方無關,然而,交代你怎麼了、準備去做些什麼,其實很重要。因為這會讓跟你互動的人感覺被重視,那是一種被放在心上的感覺,需要一次、一次,不厭其煩地累積。
而隨著這份被放在心上的感覺堆疊,彼此在關係中的安全感會逐漸增加,關係越安全,彼此就越不需要花費力氣去猜測、懷疑,那麼,就算處於威脅,雙方仍可以參與其中、處變不驚的面對。
一份交代,是一種靠近跟回應,而關係中這樣的靠近跟回應讓人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