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植物如何「感覺」光與溫度?──番茄與阿拉伯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番茄。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番茄。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你有沒有想過,植物雖然沒有眼睛或感覺神經,卻能知道自己周圍的環境變化?例如,當其他植物擋了它們的光,它們會努力伸長莖來找到能曬到更多太陽的地方;當天氣變熱時,有些植物會改變生長模式來適應高溫。這些調控機制來自於植物體內的「感測器」──光敏素(phytochromes) 和光敏素交互因子(PIFs)。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如何透過這些機制適應環境,並且為什麼它和常見的研究模式植物阿拉伯芥(Arabidopsis thaliana) 會有不同的反應方式。


植物如何「看見」光?植物不像我們有眼睛,但它們擁有光敏素(phytochromes, Phy),可以偵測光的顏色變化,尤其是紅光(R, red)和遠紅光(FR, far-red) 的比例。當植物生長在擁擠的環境,例如農田或森林,它們會「感覺到」因為周圍其他植物增多,所造成的遠紅光比率變高(其實是紅光變少了),這代表它們正在被遮蔽。這時,植物會啟動避蔭反應(shade avoidance response, SAS),讓自己快速長高,以搶奪陽光資源。


這個過程的關鍵調節因子是一群稱為「光敏素交互因子」的基因(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S, PIFs),它們負責傳遞「光線變暗了,快長高!」的訊號。


從過去的研究已經知道,在阿拉伯芥中,PIF7 是負責避蔭反應的主要基因,當植物感受到低 R/FR 光時,PIF7 會活化生長素(auxin) 和其他與細胞增長有關的基因,使莖伸長。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從陰影遮蔽反應上來說, PIF7 在番茄的角色非常弱,真正負責避蔭反應的其實是 PIF8aSlPIF8a)! 這意味著,不同植物演化出了不同的適應機制,即使它們使用類似的基因家族(PIFs)。


研究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讓番茄的 PIF8a 基因失去功能,結果發現這些突變植株在低 R/FR 條件下無法正常拉長莖,證明了 PIF8a 在番茄避蔭反應中的核心作用。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阿拉伯芥的 PIF4 在高溫時會讓植物變長,但番茄的 PIF4 卻沒有這樣的效果! 這點令人驚訝,因為阿拉伯芥的 PIF4PIF7 在高溫時會啟動「高溫形態適應反應(thermomorphogenesis)」,讓植物長得更高、更瘦,以增加散熱效果。但當研究人員對番茄的 PIF4 進行基因突變,卻發現這些番茄在高溫下生長得跟野生種番茄沒什麼兩樣。


這表示,番茄不像阿拉伯芥那樣透過 PIF4 來適應高溫,可能有其他尚未發現的機制負責這項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番茄幼苗的高溫反應中,PIF4 仍然有影響,只是當植株稍微成熟後,它的作用就不明顯了。


為什麼番茄和阿拉伯芥的 PIF 作用不同?研究團隊認為,這兩種植物的不同適應機制,可能來自於它們的原生環境。


阿拉伯芥來自溫帶地區,季節變化明顯,需要對光照與溫度快速調節生長方式。但是番茄原產於南美洲的溫暖地區,本來就習慣較高的氣溫,可能不需要像阿拉伯芥那樣透過 PIF4 來應對高溫。


這表示,不同物種即使擁有類似的基因,也可能演化出不同的功能,這就是基因的適應性演化(adaptive evolution)。


這項研究不只是讓我們更了解植物如何適應環境變化,對農業來說,也可能帶來實際應用。我們可以透過基因編輯改變 PIF8a的調控,來改變番茄的生長模式,使其適應不同的光環境,改善密植栽培效率。另外,了解 PIF4 在高溫反應中的影響,有助於培育能夠適應極端氣候的番茄品種,提升農作物的產量與抗逆性。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如何讓農作物適應環境變化變得越來越重要。透過這類研究,科學家可以找到方法,讓植物更有效地利用光線與溫度,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力。


總而言之,PIFs 是植物用來感知光與溫度變化的重要調控因子,但它們的功能在不同物種間可能有所不同。這個研究發現,番茄的PIF8a 是主要的避蔭反應調節者,而不是像阿拉伯芥那樣由 PIF7 負責;另外番茄的 PIF4 並不像阿拉伯芥的 PIF4 那樣在高溫時促進生長,顯示番茄可能有其他高溫適應機制。這些發現對農業育種具有重要意義,可用於改善作物的光適應性和耐熱性。


參考文獻:


Kunta, S., Dahan, Y., Torgeman, S., Chory, J., & Burko, Y. (2025). Species-specific 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 utilization in the plant morphogenetic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timuli. The Plant Cel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78會員
927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植物雖然沒有眼睛或感覺神經,卻能知道自己周圍的環境變化。當其他植物擋了它們的光,它們會努力伸長莖來找到能曬到更多太陽的地方;當天氣變熱時,有些植物會改變生長模式來適應高溫。這些調控機制來自於植物體內的「感測器」──光敏素和光敏素交互因子(PIFs)。 所有的植物都有PIF,但是用法都一樣嗎?
Thumbnail
植物雖然沒有眼睛或感覺神經,卻能知道自己周圍的環境變化。當其他植物擋了它們的光,它們會努力伸長莖來找到能曬到更多太陽的地方;當天氣變熱時,有些植物會改變生長模式來適應高溫。這些調控機制來自於植物體內的「感測器」──光敏素和光敏素交互因子(PIFs)。 所有的植物都有PIF,但是用法都一樣嗎?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對光合自營生物來說,沒有比準確的看到光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植物不只是要看到有光沒光,還要看到光的強度、光的顏色,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適當的反應。 也因此,植物有一整套的光受器來對不同波長的光作出反應。其中,對紫外光的反應,特別有趣。
Thumbnail
對光合自營生物來說,沒有比準確的看到光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植物不只是要看到有光沒光,還要看到光的強度、光的顏色,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適當的反應。 也因此,植物有一整套的光受器來對不同波長的光作出反應。其中,對紫外光的反應,特別有趣。
Thumbnail
自然界植物的神秘力量 生命之花與台灣百合圖騰 ★宇宙∣植物∣人類.在愛的秩序裏共生共存 植物包含一切知識,陽性與陰性,無所遺漏。 人以靈性的觀點進入植物的世界,我們馬上如同從前有著天眼通洞察力般地可以成為世界各種實像的主人,但這種天眼通的能力後來被遺忘了。 ▲植物使得他們的根深入地底,如果真
Thumbnail
自然界植物的神秘力量 生命之花與台灣百合圖騰 ★宇宙∣植物∣人類.在愛的秩序裏共生共存 植物包含一切知識,陽性與陰性,無所遺漏。 人以靈性的觀點進入植物的世界,我們馬上如同從前有著天眼通洞察力般地可以成為世界各種實像的主人,但這種天眼通的能力後來被遺忘了。 ▲植物使得他們的根深入地底,如果真
Thumbnail
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會影響到它們能進行多少光合作用,而葉片角度可以影響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所以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通常葉片「站」得越直,收到的光就越少,產量就越低。而種得密了,葉片站得越直,當然產量就會下降。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要調整葉片角度,好讓農作物的產量上升。
Thumbnail
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會影響到它們能進行多少光合作用,而葉片角度可以影響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所以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通常葉片「站」得越直,收到的光就越少,產量就越低。而種得密了,葉片站得越直,當然產量就會下降。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要調整葉片角度,好讓農作物的產量上升。
Thumbnail
天尚亮,如果今年有種植葉菜的話,這樣的光線還能再加減勞動半個小時,去年種茄子時便是這般,好不容易盼到天涼卻總已日落,兩者難以兼得,便賴皮般要討一點餘暉......
Thumbnail
天尚亮,如果今年有種植葉菜的話,這樣的光線還能再加減勞動半個小時,去年種茄子時便是這般,好不容易盼到天涼卻總已日落,兩者難以兼得,便賴皮般要討一點餘暉......
Thumbnail
陽台上不知名,卻常見的小草,如果在以前,肯定被當成雜草拔除,不但不需要照顧,拔除之後還會一直長,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類型。而有些嬌弱的植物,即使細心呵護,也不知為何總是水土不服,無法存活太久。 果然,我的陽台是適者生存的試煉埸(笑)。 今天佇足陽台,想拍點什麼植物,在植物尚未甦醒的,我
Thumbnail
陽台上不知名,卻常見的小草,如果在以前,肯定被當成雜草拔除,不但不需要照顧,拔除之後還會一直長,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類型。而有些嬌弱的植物,即使細心呵護,也不知為何總是水土不服,無法存活太久。 果然,我的陽台是適者生存的試煉埸(笑)。 今天佇足陽台,想拍點什麼植物,在植物尚未甦醒的,我
Thumbnail
人有人性, 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個性; 不同的植物, 也有不同植物的習性。   一棵植物被翻轉之後, 還能保有它的生命週期?
Thumbnail
人有人性, 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個性; 不同的植物, 也有不同植物的習性。   一棵植物被翻轉之後, 還能保有它的生命週期?
Thumbnail
所想到的色彩,都存在於生活之中。 選一個顏色,然後配對生活中的植物,從沒想過如此特殊的顏色存在於自然之中,甚至能跟色票完美融合。 在尋找顏色的同時重新啟動眼睛的觀察,這次不再是螢幕中的電子色彩,而是很真實、很具體的在眼前。 可以發現,植物的一片葉子上,就有很多不一樣的色彩。
Thumbnail
所想到的色彩,都存在於生活之中。 選一個顏色,然後配對生活中的植物,從沒想過如此特殊的顏色存在於自然之中,甚至能跟色票完美融合。 在尋找顏色的同時重新啟動眼睛的觀察,這次不再是螢幕中的電子色彩,而是很真實、很具體的在眼前。 可以發現,植物的一片葉子上,就有很多不一樣的色彩。
Thumbnail
炙熱火烤般的陽光令人畏懼,減少在火熱陽光下移動。 不得不在外行走時,會發現因強烈光線加持,花兒開得特別美麗。 像向日葵。 煙火樹。 蒜香花。 紫薇花。 這...像花又像植物。 落地生根(學名:Kalanchoe pinnata)又稱葉生根、天燈籠、古仔燈、 大還魂
Thumbnail
炙熱火烤般的陽光令人畏懼,減少在火熱陽光下移動。 不得不在外行走時,會發現因強烈光線加持,花兒開得特別美麗。 像向日葵。 煙火樹。 蒜香花。 紫薇花。 這...像花又像植物。 落地生根(學名:Kalanchoe pinnata)又稱葉生根、天燈籠、古仔燈、 大還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