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黑」武士-彌助

日本「黑」武士-彌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在法國圖書館數度與它「照面」,從Yasuke書名揣想是日文,加上那一波波浪濤,聯想到葛飾北齋的浮世繪,所以我一直自行腦補:「那是講日本江戶時代的故事吧!」但~我錯了!《武士彌助》(Yasuke),文,圖/Frédéric Marais

彌助——是1581年,日本安土桃山時代,在織田信長麾下的一名武士。

這樣人物簡述,我們腦海會想像出怎樣的畫面?是真田廣之、淺野忠信或木村拓哉那樣嗎?

答案是——彌助,出生於非洲吉力馬札羅山山腳下的黑人。

Frédéric Marais-本書作、繪者根據葡萄牙傳教士Luis Frois的文獻,以及太田牛一撰寫的《信長公紀》兩份史料,創作了這本人物繪本。

我在法國圖書館數度與它「照面」,從Yasuke書名揣想是日文,加上那一波波浪濤,聯想到葛飾北齋的浮世繪,所以我一直自行腦補:「那是講日本江戶時代的故事吧!」

我對日本文化較為冷感,這本圖畫書就不斷跳過、忽略⋯⋯直到為準備上週六(4.26)台中國資圖的講座,進館挖寶~在五樓外文圖書區架上,總算把這本陌生的老朋友請回家細讀。啊~我嚴重誤會,完全搞錯內容了!

該如何為兒童讀者介紹一位非洲黑人最終成為日本武士的傳奇經歷呢?Frédéric Marais將核心鎖定在「名字」上,讓主角因為想以尋找屬於自己的名字而踏上漫漫旅途,從非洲大陸放牧,到海上航行打雜,最後為織田信長收編,成為一名持刀武士,並賜名為「彌助」。

Frédéric Marais向來擅長刻畫真人實事,這本故事文字精簡平述,圖像則採用電匯手法,呈現版畫式的綠、白、黑、棕⋯等套色樣貌,一如文字那般沉穩。

查資料得知這位黑武士有一部動畫電玩遊戲《刺客教條:暗影者》,人物畫得很逼真。相較下,這本繪本來得更爲藝術性一些——那些點到為止的人物刻畫、套色疊加的效果、部分全黑的面部處理⋯⋯既有「黑」武士的意涵,也允許讀者自行發揮想像。#

avatar-img
朱靜容的沙龍
5會員
43內容數
逛逛法國圖書館,讀讀法文繪本,說說法國漫遊五四三 「黑豬讀創生活圈」文稿搬遷倉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朱靜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狼好餓時》(Quand le Loup a Faim),文/Christine Naumann-Villemin,圖/Kris Di Giacomo 法文形容「好餓」,會用「有狼的餓」(avoir une faim de loup),猜想:因此狼就成了「肚子餓」的最佳演示角色了吧!每次讀到狼的
起風時就會想起在Villeurbanne人權公園,草地上看到滿天蒲公英絨球棉絮飄呀飄~ 這回就來分享關於這種神奇植物的繪本:《沛潘好奇筆記/蒲公英》《沛潘好奇筆記:蒲公英》(Petit carnet de curiosités de Maggnus Philodolphe Pépin/ Le pi
冒險重在結果?還是過程? 這是在台中國資圖三樓比利時資料中心借來的繪本:《口袋微旅行》(Voyage de poche),文/Séverine Vidal,圖/Florian Pigé。兩位創作者都是法國人,但出版社位在布魯塞爾,所以被歸類為「比利時」繪本館藏。 poche,口袋,也可以是小型的
《當狼好餓時》(Quand le Loup a Faim),文/Christine Naumann-Villemin,圖/Kris Di Giacomo 法文形容「好餓」,會用「有狼的餓」(avoir une faim de loup),猜想:因此狼就成了「肚子餓」的最佳演示角色了吧!每次讀到狼的
起風時就會想起在Villeurbanne人權公園,草地上看到滿天蒲公英絨球棉絮飄呀飄~ 這回就來分享關於這種神奇植物的繪本:《沛潘好奇筆記/蒲公英》《沛潘好奇筆記:蒲公英》(Petit carnet de curiosités de Maggnus Philodolphe Pépin/ Le pi
冒險重在結果?還是過程? 這是在台中國資圖三樓比利時資料中心借來的繪本:《口袋微旅行》(Voyage de poche),文/Séverine Vidal,圖/Florian Pigé。兩位創作者都是法國人,但出版社位在布魯塞爾,所以被歸類為「比利時」繪本館藏。 poche,口袋,也可以是小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