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味覺成為時光的錨點 —— 讀陳曉卿《吃著吃著就老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深夜翻開陳曉卿的新書,紙頁間飄來的不是油墨香,而是記憶裡的煙火氣。這位總在鏡頭前訴說食物故事的導演,終將半生的味覺履歷化作文字。書名《吃著吃著就老了》,乍看像是一句戲謔的自嘲,細品卻蘊含對時間與味覺關係的深刻洞察 —— 那些曾讓我們垂涎的美味,終將成為丈量生命的刻度。

陳曉卿的文字裡,食物是流動的歷史。他寫十七歲初嚐生蠔的驚豔,寫父親病榻前那碗蘿蔔絲汆丸子的溫度,寫廣東盆菜裡堆疊的人間至味。這些片段讓人想起梁實秋在《雅舍談吃》裡對北平豆汁的執念,同樣是對味覺記憶的打撈,卻少了幾分文人的矜持。陳曉卿更像個說書人,將廚房裡的掌故、市井間的煙火氣,以及美食背後的人情冷暖,都揉進家常絮語裡。

書中最動人的,是那些與青春相關的味覺密碼。他說有些食物是獨屬於青年的,比如夜市攤上的烤串、大學食堂的酸辣湯,這些帶著荷爾蒙氣息的味道,一旦過了某個年紀便難再複製。我們總以為時間會讓我們更懂生活,卻忘了有些美好本就屬於特定的時空。陳曉卿用食物搭建起時光的迷宮,讓讀者在酸甜苦辣中找回被歲月稀釋的初心。

當然,這本書並非完美。有讀者批評其文筆鬆散、內容重複,甚至帶著中年男性的「大叔味」。但或許正是這種不事雕琢的真實,才讓文字有了溫度。但其實「讀書不是為了尋找標準答案,而是為了遇見不同的生命體驗。」陳曉卿的文字或許不夠精緻,卻足夠真誠 —— 他坦言曾為一碗麵跨越千里,也不諱言在美食背後的虛榮與遺憾。

在這個追求「舌尖上的儀式感」的時代,陳曉卿的書寫顯得尤為珍貴。我們需要常常被提醒:美食的終極意義不在於米其林的星標,而在於那些與食物交織的生命片段。當我們讀到他描述木心先生品嚐羊肉泡饃的場景,或是沈昌文為見木子美而組的飯局,會突然明白:原來最好的下酒菜,從來都是人生百態。

合上書本時,窗外已泛起魚肚白。廚房飄來昨夜剩粥的米香,突然想起陳曉卿在書中寫的:「所謂美食,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相逢。」或許我們讀這本書,也是在與自己的味覺記憶重逢 —— 那些被歲月封存的味道,終將在文字的催化下,重新在舌尖綻放。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來如此
0會員
8內容數
嗷嗷待哺 牙牙學聲 浑浑噩噩 斑斑為跡 汲汲营营 战战履冰 孜孜矻矻 步步为营 鼎鼎扛鼎 惴惴捧心 磊磊落落 衮衮独行 踽踽之昏 历历之程 滔滔逝水 代代相承 叠叠重山 去去行行 生旦净丑 幕幕成珍 我們一生緣來如此 留下印痕輝映成詩
生來如此的其他內容
2025/04/02
當演算法想變成我們青春期時埋藏在心底的秘密 科技就像病毒一樣,不知不覺就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毛細孔,連心理健康這個看起來很神聖的領域也淪陷了。人工智慧(AI)帶著「超有效率」、「超級方便」的糖衣,直接攻佔了青少年心理治療這個看似純潔的堡壘。從那些號稱可以精準診斷的複雜演算法,到提供「客製化」關
2025/04/02
當演算法想變成我們青春期時埋藏在心底的秘密 科技就像病毒一樣,不知不覺就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毛細孔,連心理健康這個看起來很神聖的領域也淪陷了。人工智慧(AI)帶著「超有效率」、「超級方便」的糖衣,直接攻佔了青少年心理治療這個看似純潔的堡壘。從那些號稱可以精準診斷的複雜演算法,到提供「客製化」關
2025/03/25
我放下手邊那支錄音筆,疲憊地揉了揉發酸的脖子,目光投向碉樓外那片翻騰不息的雲海。窗外,慶歡的手指有一搭沒一搭地在手機螢幕上滑動,那動作輕柔而遲疑,彷彿在安撫某種看不見的傷口。他的那件褪色的羽絨外套袖口沾著些許乾枯的草屑,腳上那雙陳舊且磨損嚴重的登山鞋,右腳鞋跟輕微的斷裂,被潦草的用幾圈透明膠帶勉強固
Thumbnail
2025/03/25
我放下手邊那支錄音筆,疲憊地揉了揉發酸的脖子,目光投向碉樓外那片翻騰不息的雲海。窗外,慶歡的手指有一搭沒一搭地在手機螢幕上滑動,那動作輕柔而遲疑,彷彿在安撫某種看不見的傷口。他的那件褪色的羽絨外套袖口沾著些許乾枯的草屑,腳上那雙陳舊且磨損嚴重的登山鞋,右腳鞋跟輕微的斷裂,被潦草的用幾圈透明膠帶勉強固
Thumbnail
2025/03/23
"叮——"的電車鈴聲刺破暮色時,阿珍正踮著腳往吊櫃裡塞紙箱。箱子裡裝著三年前在廟街淘的翡翠手鐲,還有上周在油麻地買的港式奶茶茶包。窗外飄著細雨,霓虹燈在維港水面碎成粼粼的魚鱗片,這是她在香港的最後一夜。
2025/03/23
"叮——"的電車鈴聲刺破暮色時,阿珍正踮著腳往吊櫃裡塞紙箱。箱子裡裝著三年前在廟街淘的翡翠手鐲,還有上周在油麻地買的港式奶茶茶包。窗外飄著細雨,霓虹燈在維港水面碎成粼粼的魚鱗片,這是她在香港的最後一夜。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果守著魂魄轉世的原則,〝靈〞的成形可能也有千百個有趣的因果,藉著藏在大腦神經叢內阿卡西紀錄累世的刻劃,〝靈〞隨著不同時代的肉體更載而汰舊換新著記憶
Thumbnail
如果守著魂魄轉世的原則,〝靈〞的成形可能也有千百個有趣的因果,藉著藏在大腦神經叢內阿卡西紀錄累世的刻劃,〝靈〞隨著不同時代的肉體更載而汰舊換新著記憶
Thumbnail
從這一刻讓我附刻下我喜歡的香甜風味是如此自然可口的好滋味,也是童年的味道
Thumbnail
從這一刻讓我附刻下我喜歡的香甜風味是如此自然可口的好滋味,也是童年的味道
Thumbnail
趙鐸・安安您配角系 EP6|你看的不是料理,是你到底要不要離職:《料理新鮮人》
Thumbnail
趙鐸・安安您配角系 EP6|你看的不是料理,是你到底要不要離職:《料理新鮮人》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Thumbnail
《燕食記》是透過一對廚匠師徒的故事,交織粵港的近代變遷。書的開展我是此料不及的,那些絲線密鏠的故事,有我耳聞目睹吃過的,有我以前從書裡讀來的,亦有我婆輩的痕跡。
Thumbnail
《燕食記》是透過一對廚匠師徒的故事,交織粵港的近代變遷。書的開展我是此料不及的,那些絲線密鏠的故事,有我耳聞目睹吃過的,有我以前從書裡讀來的,亦有我婆輩的痕跡。
Thumbnail
放工晚飯後打書釘的日子,眨眼已過十多年,當時完全不懂下廚,只因獨居勉強學了點維生料理技。然而莊祖宜的文字於我,像在自己身旁留了一個位置給讀者,比肩看她眼中那個餐飲世界,原來書卷氣與提刀庖廚並無矛盾,由進入廚藝學校到在香港找到餐廳實習,還有背後推動這一切的攻讀人類學的身份,寫下了她的廚房裡的田野筆記。
Thumbnail
放工晚飯後打書釘的日子,眨眼已過十多年,當時完全不懂下廚,只因獨居勉強學了點維生料理技。然而莊祖宜的文字於我,像在自己身旁留了一個位置給讀者,比肩看她眼中那個餐飲世界,原來書卷氣與提刀庖廚並無矛盾,由進入廚藝學校到在香港找到餐廳實習,還有背後推動這一切的攻讀人類學的身份,寫下了她的廚房裡的田野筆記。
Thumbnail
這本書是我參加皇冠70周年的時候抽到的禮物,先前就有注意到韓良憶老師的書,雖然我不算非常考究飲食,偏食但愛吃還是讓我對這本書很有興趣,想看看飲食該如何以文字料理,使之香氣躍上紙面。 這本書是作者的精選集,時間線頗長,從他在台灣的兒時的回憶,到他後來定居荷蘭的生活皆有紀錄,我覺得這點很好玩,中西
Thumbnail
這本書是我參加皇冠70周年的時候抽到的禮物,先前就有注意到韓良憶老師的書,雖然我不算非常考究飲食,偏食但愛吃還是讓我對這本書很有興趣,想看看飲食該如何以文字料理,使之香氣躍上紙面。 這本書是作者的精選集,時間線頗長,從他在台灣的兒時的回憶,到他後來定居荷蘭的生活皆有紀錄,我覺得這點很好玩,中西
Thumbnail
一開始閱讀洪愛珠的文字,便想起自己在研究所時為逃避學業,每日上菜市場和在人稱美食沙漠的新竹四處尋找好吃食物的日子,那陣子也很常在臉書上寫一些紀錄食物的短文。在作者的書寫下,更加強了我一直以來的理論。食物啊,味覺啊,嗅覺啊,是跟一個人的童年記憶、家庭背景、成長過程分不開的。
Thumbnail
一開始閱讀洪愛珠的文字,便想起自己在研究所時為逃避學業,每日上菜市場和在人稱美食沙漠的新竹四處尋找好吃食物的日子,那陣子也很常在臉書上寫一些紀錄食物的短文。在作者的書寫下,更加強了我一直以來的理論。食物啊,味覺啊,嗅覺啊,是跟一個人的童年記憶、家庭背景、成長過程分不開的。
Thumbnail
黃昏之時,不知各位在想什麼呢? 作業沒寫、報告好煩、又要加班, 但不管是什麼, 各位不免俗會想「晚餐要吃什麼好呢🧐」
Thumbnail
黃昏之時,不知各位在想什麼呢? 作業沒寫、報告好煩、又要加班, 但不管是什麼, 各位不免俗會想「晚餐要吃什麼好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