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五姨
首次發佈:2009.12.19
專欄分類:十五姨講古
文章出處:PChome 部落格
相傳唐太宗時,有犯天條大罪的龍王,知道當朝宰相魏徵乃是轉世兼任之天庭斬靈官,故托夢要太宗皇帝幫忙,唐太宗答應,就遵照龍王交待的時刻之前,下旨邀棋宣召魏徵入宮。
孰料,在下棋中的魏徵,因其元神領玉旨欲追斬龍王,所以人就顯得魂不守舍,昏昏沉沉地連連打呵欠,但見他一時間出神打盹,間接靈魂出竅,飛遁尋找龍王,但因已耽擱時刻,眼見龍王在前卻苦苦追不上,時刻將要過去了,所以急得滿頭大汗......;那時候,唐太宗見他盹夢中而汗流涔涔,卻不知原委的,拿出玉扇幫他搧了三下扇風,霎那間,魏徵的元神,因得到陽間真命天子的三個「葵扇風」而飛速加級,就卡喳一刀落下斬斷了龍頭,因此……龍王魂魄忿恨難平,輾轉來到陰府控告唐太宗。
如此一來,閻羅王發令,命「鬼差」提拿李世民的陽魂審問;故而太宗皇帝,突然昏迷多日,原來其靈魂出竅,被提拘帶到地府;民間戲稱「李世民遊地府」就是如此典故。
當唐太宗來到了酆都城時,遇見當年隨他南征北討為國捐軀的陰魂,紛紛前來要求施捨,但是皇帝從來身上都無分文;幸虧閻王指點說:「開封城有位名叫『林良』者,樂善好施,濟貧助道,屢積陰德,而且常常以自己的名字燒紙錢,儲存在陰府的銀庫,據統計達十三庫之多」。
於是,唐太宗寫了借據向陰司借錢一庫房,分贈打發各陰鬼散去,才得還陽返魂;臨別時,太宗皇帝讚嘆陰曹地府,宛如陽間一般,什麼都有;閰王稱謂陰府唯一遺憾,是無有生產甜美的瓜果,所以唐太宗即許下諾言,必派欽差送來瓜果,以達謝恩德。
據說,回到陽世的唐太宗,告訴魏徵與國師等夢遊經歷,嚇壞了所有人,陰陽有隔誰敢下地府專誠替皇帝送瓜果?無奈只有徵召民間有道有勇之士分憂。故而貼皇榜昭告天下,增恩科代君出巡地府;因此才有「劉全進瓜」的民間故事;太宗皇帝並支使遣吏,攜帶所借的銀錢,至開封府欲歸還林良;善良的林氏不敢收,逐將款項一一捐出建廟修祠,此事就這麼流傳開來,民間老百姓皆相信燒紙錢,可以幫助冥亡者!
彡彡解夢分析
之一、夢境作為陰陽兩界的橋樑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夢境」乃生死、陰陽交界的特殊通道。李世民遊歷陰府,即透過夢境跨越生死界線,讓他得以跨越生死的鴻溝,深入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幽冥之地。
之二、夢境顯示內心罪疚與懺悔
李世民之所以夢遊地府,往往被解讀為其潛意識中深藏著對「玄武門之變」殺兄奪位之罪疚感。地府之行猶如自我道德審判,促使他回到現實世界後修德懺悔。
之三、夢境具有「預示」與「警示」功能
冥官在夢境中提示唐太宗壽命將盡,並囑託他回陽廣修功德、超拔亡魂,實質上是透過夢境向現世示警:「若不修善,未來必受惡報」。這使夢境在民間文學裡具備了深厚的勸世色彩,蘊含深刻的道德教化意涵。
之四、夢境作為文學表現手法
唐代《唐太宗入冥記》與明代《西遊記》等文學作品,皆利用夢境描寫陰府奇幻冒險,呈現超乎日常經驗的玄妙世界,增添故事的可讀性。
之五、後續影響:夢境引發西天取經
《西遊記》中,李世民夢遊陰府後驚懼不已,因而促成玄奘西天取經。這個夢境不僅推動佛法弘揚,更使夢境成為佛教傳播與因果報應觀念的重要媒介。
李世民下陰府的傳說,本質上是一種典型的「夢境遊歷」敘事,與夢境有深刻的關聯,借助「夢境」這一媒介,巧妙融合宗教、道德、心理與文學多重意涵,不僅影響民間信仰,更成為夢境文學的重要典範之一。
by.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