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凡人》第二章:大嘴使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7 分鐘

彼得-快嘴使徒(Peter-The Apostle with the Foot-Shaped Mouth)

 

         主又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   

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新约圣经有4组十二使徒的名单:马太福音10:2-4;马可福音3:16-19;路加福音6:13-16;使徒行传1:13。一下是路加福音的名单:“到了天亮,叫他的门徒来,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又有雅各和约翰,腓力和巴多罗买,马太和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奋锐党的西门,雅各的儿子(注:“儿子“或作“兄弟”)犹大和卖主的加略人犹大。”

圣经这四个使徒名单都列具了名字,而名字的顺序也大致。四个名单中都是彼得名列第一。所以他身处领袖和十二使徒代言人的地位。这十二使徒分又分成三组,每组四人。第一组总是彼得位第一。成员也总是安德烈,雅各和约翰;第二组总是以腓力排第一,成员有巴多罗买,马太和多马;第三组由亚勒腓的儿子雅各为首,接下来包括奋锐党的西门并雅各的儿子犹大(下一位在马可福音中称达太,而在马太福音中则是姓列伯的达太【注:根据英王本圣经】);最后一组是加略人犹大(使徒行传则将其除名了,因为那是犹大已经死了。在其余三组名单中有犹大,但总垫底,而且加注:卖耶稣的)。

每一组的第一位看起来像是小组长,而且三个组的排列也都是彼得组,腓力组,然后是雅各组。

各组名单的排列是按以与基督关系的亲密程度降次排列,第一组的成员是基督呼召来跟从自己的第一批门徒(约1:35-42)。因此他们想必跟从的时间也相对更长且属核心成员,他们在耶稣服事的关键时间点上,总与耶稣在一起。而这四人中的三人,就是彼得、雅各和约翰,又属于更紧密的核心。这三人见证了耶稣的大多数其他使徒未曾参与的事件,例如耶稣山上变相,在客西玛尼园的祷告(太17:1;可5:37;13:3;14:33)。

第二组没有这么高的知名度,但在福音书中仍然有很重要的地位。第三组比前两组稍微离开远一点,他们在耶稣的事工中仍有提及。第四组提到多的名字是加略人犹大,大家都知道他一直到最后一直是这个团队的司库。所以,虽然使徒有十二人,但只有三人似乎与耶稣关系最为紧密。其余的人则与耶稣的关系较为平淡,他们似乎也安于此状。

这让我们看见即使这十二人的团队人数相对来说并不多,但要一个人去带领,还是有点大,特别要维持和每个成员都有亲密关系,因此耶稣保持了一个三人的核心层-彼得,雅各和约翰。下一个是安德烈,再次就是其他各位,而且显然亲密程度次第递减。如果以耶稣的完美人性尚且在处理与同工关系上要有所分别对待的话,更遑论其他的领袖人物。

这十二人的团队实在是有着奇妙多样性的团队,他们的个性和兴趣简直是全色系的。第一组中的四个人是唯一有着最大公约数的人。他们四个都是渔夫出身,而且有两对兄弟,又来自同一个社区,而且彼此相熟很久了。其他组情况则与之相反,马太是个税吏,奋锐党人西门是个政治活跃分子,也是绝无仅有的,其余的人则出身不详。

他们个人的秉性各异。彼得热心、好斗、大胆、直言不讳-他有一个习惯,只要他的大脑一转动,他就会说话。我们通常在提到彼得时常会说他是快嘴,而约翰则多沉默寡语。在使徒行传的前十二章里,约翰和彼得一直在一起,但是没有记载下约翰任何片言只语。巴多罗买(有时又成为拿但业)真有信心,他一信之后立即宣诸于口(约1:47-50)。他和多马在一个组也很有意思,因为多马生性多疑惑悲观,而且也立即表达出来,每件事都要找根据,

他们的政治背景也大不相同。马太是个税吏(有时被称作利未),在主呼召他之前,是属于以色列人中被人厌弃的。他从罗马人那里谋取官差,并为罗马当局向自己同胞榨取税收以作罗马军队的给养。另一方面,两个西蒙中鲜为人知的那个,在路加福音6:15和使徒行传1:13中他被称为奋锐党。奋锐党在当时是遭取缔的违法政治集团,其成员多仇恨罗马当局并企图以极端手段推翻罗马殖民者。他们并没有成军,故而以独狼方式从事暗杀的活动,因此实际上是一恐怖团伙。故此奋锐党就有一个外号叫-sicarii“匕首党”,因为他们会随身携带短柄双刃的武器。他们把武器藏在斗篷里面,派人去行刺敌人如税吏之流。罗马军人也常常是他们行动的目标。他们用sicarii在公众场合刺杀特定的对象以制造恐怖气氛。因此这两人同心同行是基督恩典使得人的生命改变的有力见证。有趣的是,第一组和第二组使徒中的关键人物是在基督传道之初就被呼召的。约翰福音1:35-42记载了耶稣怎样呼召约翰和安德烈。随后,就在同一天,他们带领彼得-安德烈的兄弟去见耶稣,组里另一个成员雅各是约翰的兄弟,所以一定也是由安德烈和约翰带领去见耶稣的。换言之,第一组与耶稣的联系可以追溯到耶稣公开事工的一开始。

约翰1:43-55也同样描述了耶稣如何呼召腓力和拿但业(也称为巴多罗马)。他们是在“又次日”蒙召的。所以这第二组与耶稣的关系也可以追溯到耶稣事工开始阶段。这些人都是耶稣最知根知底也是长期紧密跟随的人。第一组的第一人-后来成了使徒发言人和领袖-就是“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的那个人。

 

西门...彼得...

 

西门在当时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仅仅在福音书中至少就有七人名叫西门,而在这十二人中也有两人叫彼得的(西门彼得和奋锐党人彼得)。马太13:55节列举了耶稣的弟弟和妹妹的名字,其中一个也叫彼得。加略人犹大的父亲也叫彼得(约6:71)。太26:6提到耶稣在伯大尼一个长大麻疯的西门家里坐席,路加则提到另一次耶稣在一份法利赛人西门家里坐席(路7:36-40)。另外,在耶稣背十字架去各各他的路上,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的替耶稣背十字架(太27:32)。

本章的主角彼得的全称是西门巴约拿(太16:17),意思是约拿的儿子西门(注:中文译成约翰的儿子)。所以,彼得的父亲叫约翰,而约翰有时写成约拿。福音书没有透露任何有关彼得双亲信息。

在主给他另外一个名字时,路加福音这样告诉我们,“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路加的继续很重要,耶稣并没有取一个新的名字来代替,他“又”叫彼得,因此这个使徒有时成为西门,有时叫彼得,又有时叫西门彼得。

彼得像是一个别名,意思是“石头”(希腊文的意思是“一块小石头”),与此意义相同的亚兰文则是矶法(参林前1:12;3:22;9:5;15:5;加2:9)。约1:42记叙耶稣与西门彼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说,“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这很显然是耶稣第一次用这些词谈论彼得,而此后,“石头”就成了他的别名。

但主有时候还是会用西门来称呼他,我们注意到当主这样称呼他,往往是他做错了某事或需要纠正他的时候。

但主有时候还是会用西门来称呼他,我们注意到当主这样称呼他,往往是他做错了某事或需要纠正他的时候。

这个称呼是有意义的,主选用这样的名字也有特别的理由。西门生性鲁莽、摇摆不定、遇事冲动。他会常常做出一些根本兑现不了的承诺,做事有些虎头蛇尾。他总是第一个投身其中的人,也是最早抽身告退的人。他就如雅各书1:8节所描写的,“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耶稣替他另外取名,是希望这个别名能常常提醒他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石头。所以每次当主这样称呼他时,都是给他带去一个微妙信息。如果耶稣称呼他西门的时候,就是在提醒他故态复萌了。

汤米 拉索尔达是洛杉矶道济棒球队的前经理人,他讲过一个年轻投手的故事。这个年轻人是道济队的新手,有些腼腆,但是手臂强壮有力,所以,拉索尔达相信他是最有潜力的投手。但他说这个年轻选手要有突破的话一定要克服他腼腆的性格。于是,拉索尔达给他起了一个与他性格截然相反的绰号-斗牛犬。多年来,奥雷尔·赫希瑟(Orel Hershiser)果真成为大联盟中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之一。这个绰号随时随地提醒他要努力进取,久而久之就塑造出了与绰号相称的个性。

本章的这个年轻门徒西门,浮躁、冲动和雄心勃勃,但他要变成彼得。他应当像一块石头,正如耶稣所期望于他的。从今以后,主可以用一个名字或另一个名字轻轻地责备或称赞他。

在主第一次遇到西门彼得之后,我们发现两类与名字上下文意思关联的经文,一类是有关属世事物,当经文讲到“西门的家”(可1:29;路4:38,徒4:18);还有就是讲到他的岳母时,经文用的也是类似的称呼,“西门的岳母”(可1:30,路4:38)。路加福音五章在谈论他的捕鱼生涯时提到,“有一只船是西门的”(路5:3),还说到雅各和约翰,“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的伙伴西门)”(注:英文版本)。这里例举的都是有关讲到彼得纯属世的事物时就用西门这个名字的案例。因此他的旧名字常与谈论他的属世事物相关联。这只是表示他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正常方式——他的工作、他的家庭或他的家庭生活。这些可以称为“西门”之物。

另一类称呼西门时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文意思是当他故态复萌或犯罪时或凭血气行事说话时。无论何时只要他的老我一出来,耶稣和福音书的作者就称呼他西门。例如路加在5:5中这样写道:“西门说:‘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这是渔夫彼得的话语,口气充满无奈与不情愿。 担当他的眼睛被打开,看到了耶稣的身份-主和认自己的罪时,路加求转而用他的心名字。第八节经文说,“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 ”

我们看到到彼得面临一生最大失败时,耶稣称呼彼得为西门,路加福音22:31记载,“主又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后来在客西玛尼园,彼得本来应当与主一起儆醒祷告,却与其他门徒一起睡着了。耶稣对彼得说,“西门,你睡觉吗?不能警醒片时吗? 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可14:37-38)。所以,当需要对彼得责备或提醒时,耶稣对他的称呼就变成了西门。每当耶稣用西门称呼彼得时,从彼得看来,一定会引起他的警觉或反思。他也许会说,主啊,叫我彼得吧!主也可能会这样回答,“如果你行的像彼得(石头),我就一定称你为彼得(石头)的!”

从约翰福音来看,约翰显然非常了解彼得。他们既是老朋友,又是一起打鱼的伙伴与邻居。有意思的是,在约翰福音中,约翰有15次称呼他为西门彼得,似乎约翰常常确定不了此时应该使用那哪名字,因为他同时看到的是彼得的两个面。所以他就把彼得的两个名字都放在一起。事实上,西门彼得也是彼得自己对自己的称呼,如在彼得后书中那样,“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彼后1:1)。实际上他激昂耶稣给他取的这个别名作为他的姓了(徒10:32)。

耶稣复活后,丁宁使徒们在加利利等候他,他要向他们显现(太28:7)。彼得似乎等的有点不耐烦了,于是重操旧业,去打鱼了(约21:3)。其他门徒则一如往常跟着彼得也上了船,一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

耶稣复活后,丁宁使徒们在加利利等候他,他要向他们显现(太28:7)。彼得似乎等得有点不耐烦了,于是重操旧业,去打鱼了(约21:3)。其他门徒则一如往常跟着彼得也上了船,一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

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为他们预备早餐。这早餐会似乎是为着复兴彼得特别预备的(彼得在主被卖的那一夜,曾经三次不认主跌倒,尤其在主事先警告过的情况下仍然发生,此时的心情一定沮丧)。主三次称呼西门,“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约27:15-17)彼得则三次确定对耶稣的爱。

这是耶稣最后喊彼得为西门。几周以后,五旬节彼得和其他使徒被圣灵充满,这时彼得,这块主铸就的石头站立了起来,向众人传讲主的信息。

彼得像大多数基督徒一样,既有属血气的一面,也有属灵的一面。有时属血气的老我跑了出来,有时又是属灵的我在行事。有时罪性占上风,有时则是凭公义行主要我们行的事。这就是那个摇摆不定的人,有时是西门,有时是彼得。

 

“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西门比的的职业是渔夫,他和兄弟安德烈世代在迦百农一带的加利利湖捕鱼为生。耶稣时代的渔夫捕捞三种鱼。一种是在约翰福音6:9节提到的“小鱼”,五条这样的小鱼加两个饼使五千人吃饱。这种鱼在当地称为“沙丁鱼”。沙丁鱼和加一种扁形面包是该地区的主食。另一种鱼,被称为触须(因为嘴角有肉质的薄膜)是一种鲤鱼,因此多刺,它们可以长得很大,重达十五磅。(这种触须可能就是马太17:27所记录的主吩咐彼得去钓鱼,口内含一块钱的那种鱼)。第三种鱼是musht,这是一种长着梳子形状的背鳍,在浅谈觅食的鱼。Musht尺寸在六到一英尺半,现在在加利利海便的参观还是可以吃到这种鱼,不过当地称为“圣彼得鱼”。

西门,安德烈哥俩常在夜间撒网打这种鱼,他们最早住在湖北岸的一座小村子名叫伯赛大(约1:44),但后来搬到附近大一点的小镇迦百农(可1:21,29)。

耶稣的时代,迦百农是加利利海北边一座主要市镇,耶稣在那里居住过几个月并将那里作为事工基地。但在马太福音11:21-24,主责备过迦百农和伯赛大,这些城市今天被毁了。迦百农的会堂毁后的残垣断壁还可看到,附近(仅一俩街角之遥),考古学家找到古代教堂的遗址可以回溯到主后三世纪,据称是建立在彼得故居之上,有一条小路直通湖边。

         从路加福音4:38我们知道西门彼得有妻子,因为路加记载了耶稣治愈了他岳母的热病。在林前9:5节使徒保罗也说过,“娶信主的姊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像矶法一样。这似乎告诉我们要么他们没有孩子,要么在彼得带着妻子一同往来时,孩子已长大成人了。不过,经文并没有交代他们有没有子女,我们只知道彼得结婚的事实,这是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彼得的家庭生活。

        如我们所知,彼得是十二使徒中的领袖,不仅因为他的名字居十二人之榜首,  还因为马太福音10:2有这样的描述:“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经文中的“头一个”对应的希腊文单词protos,不是序数词,而是有“头领”,团队领袖的意思。稍后,彼得的领袖地位就因着他是使徒们代言人而得到了证明。他事事处前,事事带头。他有着一种天生领袖的气质,主也善加利用他的这一特点。

        总之,主把他放在领袖的位置。彼得按着神的旨意被塑造被装备为使徒的领袖,主耶稣也对他进行了特别的训练。所以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神是造就领袖人物的。

福音书中,彼得名字出现次数仅次于主耶稣,所记载彼得的话语超过其他门徒,主耶稣谈话最多的也是彼得。主对彼得的责备,彼得对主的冒犯(太16:22)也都超过其他门徒。没有人比彼得更斩钉截铁地承认基督或更明确地承认主的身份; 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门徒像彼得那样公然地口头否认基督。没有人像彼得那样得到主的祝福和肯定,也没有人像彼得那样被主斥为撒旦。主对彼得责备的严厉程度也超过对其他人。

所有这些都是主要将其培养成为主所期望的领袖人物。在使徒行传前十二章关于教会诞生的记叙中,我们看到神把一个性格矛盾、动摇、冲动、不顺从的普通人塑造成一个磐石般的领袖——使徒中最伟大的传道人。

我们要从彼得的一生来看塑造一个真正领袖的三个关键因素:合适的原始材料,合宜的生活经历和合格的性格特质

 

合适的原始材料

 

这是一个老旧的命题,领袖是天生的还是被造就的。在彼得身上我们看到他既有内在天赋,也需要加以雕琢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领袖。

如果把领袖比作一块织物,那彼得一开始就像是神赐的一块面料,是性能卓越的原材料,当然是他还在母腹中,神按照自己的方式创造的(诗篇139:13-16)。

西蒙彼得的天性中有一些相当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他的领导能力至关重要。这些特征不是通过训练就能培养出来的, 而是与生俱来的。

首先是好奇心。当你想要发现一位领袖人物时,你会去找一个能提问题的人。一个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人,不适合做领袖。好奇心对于领袖人物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人们是否对不了解的事物保持无知、对未经分析的事物感到自满以及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感到舒适。没有这种好奇心的人不适合当领袖,领袖人物须有近乎贪婪的好奇心,他们必要如饥似渴地寻找答案。知识就是力量,谁掌握了咨讯,谁就有领导资格。要想找到合适的领导,就必须发现能提出正确的问题并且积极寻找答案的人。

这种好奇通常表现在童年时代。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孩子,他们打破砂锅问问到底,使他们的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疲于应对。(我们也会回想起我们曾经也是那样)。这是领导结构的一部分,最好的问题解决者是那些热切想要去了解和弄明白的人。

福音书中,彼得提出的问题比其他使徒加起来都要多,当对主耶稣所说的话语,大家不甚明了的时候,总是他要求主解释(太15:15;路12:41)。是彼得问主当饶恕几次(太18:21);是彼得问主耶稣若撇下一切跟随他,将来要的什么(太19:27);是彼得问主耶稣无花果树枯干的事(可11:24);是彼得向复活的主提出问提(约21:20-22)。他总是想要知道更多的事,也想对主的话明白得更透澈一些。这种追根究底的态度是一个领袖人物最基本的素质。

另一种必须具备的特质是行动力。一个渴望坐领袖的人必须有雄心,动力和活力。一个真正的领袖应该能够掌控局面。他能够策划和发起某个计划。我们注意到,彼得不仅是爱提问题的人,也几乎总是第一个回答主提出问题的人。他经常冲向连天使都不敢踏足的地方。

一个著名的实例是当主问,“人说我人子是谁?”(太16:13)在谈到耶稣是谁时,周围的人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太16:14)。就在这时彼得大胆地出来说:“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儿子”(太16:16)。其他门徒还在心里在盘算着这样回答,就像小学生那样生怕说错,彼得却大胆说了出来。这是一位领袖必须具备特质。有时他就必须果断采取后退,停止,撤退的步骤,即使遭遇申斥, 但他总是乐于抓住机会,这一事实标志着他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

在客西玛尼园,从安东尼亚要塞来的罗马兵丁要抓耶稣,三本福音书都记载“有许多人带着刀棒”(太26:47;可14:43;路22:47)。一个典型的罗马队列由六百名士兵组成,所以当晚在花园内外很可能有数百名准备好战斗的罗马军队。彼得却毫不犹豫地抽出到来朝着大祭司的仆人玛勒古的头上砍去,(大祭司和他的扈从想必走在头里,因为是他带着逮捕令来执行的)。彼得一定是想要砍掉那人的头,但因为他只是个渔夫,刀法不精,因此只削去他的耳朵。而耶稣“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路22:51)。接着,耶稣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26:52)。(因此,他确认了一项神圣的法律-死刑的公平性。)

想象一下这一事件, 那里有一整支罗马士兵——也许有数百人。 彼得想全要做什么? 把他们都一一砍头? 有时,由于彼得热衷于采取主动,却误判了明显的大局形势。

但是,尽管鲁莽,彼得拥有可以成为领导者的原材料。无论如何,与这样的人一起工作总比试图激励一个总是被动和犹豫不决的人要好。 俗话说,熄灭一堆篝火易,融化一座冰山难。有些人必须推着拉着才肯前进,而彼得不是,他就是一往无前。他对于一切未知之物总要问个为什么,对一切不理解的事情也总要弄明白。他常是第一个提出问题的人,也总是第一个尝试回答的人。他是第一个发起人,第一个抓住机会的人,也是第一个带头的人。这也就是领袖之道。

这些只是造就领袖人物的基本素质,彼得还需要训练,雕琢和塑造。但要完成基督交给他的任务,他需要有勇气,有勇气五旬节时在耶路撒冷站起来,向着参与钉弥赛亚上十字架的同一批人宣讲福音,而彼得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勇于举事的可造之才。

还有第三种可以造就成为真正领袖人物的素质:参与。真正的领袖人物还积极行动。他们不会坐在幕后告诉其他人该做什么,他们自己却过着远离冲突的舒适生活。真正的领导者一定是在行色匆匆,风尘仆仆中度过一生。这是人们追随他的真正原因,人们不会去追随一位游离于他们的人。真正的领袖要有胆有识,身先士卒,投身战斗。一天夜里四更天,耶稣前往门徒那里去,加利利海上因风不顺,船被浪摇撼,耶稣在海面上行走。是哪一位门徒从船上下来?又是彼得。他一定这样想,是主,我在这儿,我应当起身过去。而其他门徒却面面相觑,惊慌失措,以为看见鬼怪了(太14:26)。彼得却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回答道,“你来吧”(太14:27-28)-其他人还没有会过神过来,彼得已经从船上下来,在水面上走,到耶稣那里去了。门徒们还坐在船上,确定他们会不会被风浪卷走。彼得却没有丝毫犹豫下了船。这就是参与-置身其中。只有当彼得下了船,行走了几步,才想到危险,于是开始下沉。

同样,虽然彼得三次不认主,但我们要思想这样一件事:只有他和另一门徒(或许是他一生的挚友约翰)跟着耶稣进了大祭司的宅院里看看他们会把耶稣怎样(约18:15)。在大祭司院子里,彼得也是唯一离耶稣最近的,以至于鸡叫之时,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能看得那样真切。在其他门徒离弃基督并为自己的生命恐惧而逃之夭夭后很久,彼得几乎独自一人冒着被诱捕的危险跟着主,虽然他有恐惧和软弱,胆他不能完全放弃基督。 这是真正领导者的标志。当其他虽有人都逃逸,他却使徒尽可能地靠近主。他不是只从远距离传送信息给部队的那一类领袖,而是只身与士兵为伍的那种领袖,因此他能够切身感受到行动的态势。

这就是造就成彼得的原始材料:永不满足的好奇心,愿意采取主动的意愿,以及个人参与的热情。现在就看主怎样训练和塑造他了,因为说实在的,这样一块材料,如果不服在主的权柄之下,可能会非常危险。

 

塑造领袖人物的生活经历

 

主是如何从如此质地粗糙的织物上选取下一个人,并将他造就成领袖? 一方面,基督确保彼得拥有那种生活经历,使他能成为基督所期望于他的那种领袖。 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领导者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浑然天成的。

经历是一位严格的教师,就彼得而言,他起起落落的经历极富戏剧性,而且常常是痛苦的。他的人生道路诸多曲折。主带领着他度过的三年充满各样试炼和困难,这给了他作为一个真正的领袖人物必须具备的人生宝贵的经历。

耶稣为什么这样做? 他是不是因为折磨彼得而感到高兴? 一点也不。 经历——即使是困难的经历——都是将彼得塑造成他需要成为的人所必需的。

最近,我读到一项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涉及美国所有在校枪击事件中卷入案情的年轻人。 事实证明,射手几乎都是年轻人,他们的共同点是为了控制他们的行为问题,都服用了利他林或其他抗抑郁的处方药。为了抑制不良情绪和行为,他们采用服药的方式代替了严格的自我约束的方式。儿童心理医生也以开处方药的方式以代替孩子行为的训练和他们自我控制的教导,这样,只是让孩子的背逆行为暂时收敛,却没有从根本上面对并解决问题。那些孩子在幼年时期就被人为地避开了他们反叛的后果,从而错过了可能以不同方式塑造他们性格的生活经历。

使徒彼得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中学到了很多功课。例如,他有历经过巨大成功喜悦之后接踵而来惨败的羞辱。就在耶稣赞扬他的伟大信仰告白-太16:16(“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儿子” )之后不久,圣经藉接着记载下了他的痛苦经历。一会儿耶稣祝福他,将天国的钥匙应许给他(太16:17-18);而在接下来的经文中,耶稣又斥责为撒旦,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太 16:23),意思是,“不要擋我的路!”

这一事件发生在紧随着他伟大的信仰告白之后。当时耶稣宣布他要“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听了这话,“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 (太16:22)。彼得此事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只是从人的视点去想,而不了解神的救赎计划。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劝说基督放弃他来地上要作的最伟大的事情。彼得就像往常一样,他本应继续听耶稣的话语,他却脱口说出了他心里所想的。结果,耶稣就用最严厉的话语斥责彼得:“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太16:23)。

彼得才经历神将真理向他启示,并指示他说出来。因此他说的“不是属血肉的指示”的,而是“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16:17)。耶稣并且把天国的钥匙给他,意思是他的生命和信息将是众人得救赎并进入神的国度的钥匙(太16:19)。

现在,彼得又经历了主严严的责备,因为他不自觉地提撒旦说话。可见他的嘴可以被撒旦的话语充满,也可以被主的话语从满。如果彼得看重人的意思过于神的意思,或者他没有顺服在身的旨意下,就可能成为仇敌的工具。

随后,在耶稣被卖的那一夜,彼得又一次沦为撒旦的牺牲品。这一次,他进入到一个自己都无法信任自己的为难境地。他本很自信的应承保证不了他的失败。在众人面前他声称“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甚至还信誓旦旦地说必须和必须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他,然而他还是跌倒了,好像麦子被撒旦筛过一样。这样彼得就知道他里面有多少糠秕,有多少籽实,他必须多么小心谨慎,只依靠主的力量。

同时,他还学习到一个功课,就是尽管自己的罪性和灵里的软弱,但是主还是要使用他并保守和坚固他。

所有这些都是彼得从事奉的经历里学到的,尽管这些功课有时会让自己痛苦,沮丧和羞愧,但有时也会给他带来喜乐,激励和安慰,正如彼得在目睹主的变相时所受到的鼓励。无论如何,彼得从这些经历中学到的功课帮助他成为了一个领袖。

 

一个真正领袖必备的个性特质

 

成为一个领袖人物的第三要素-除了合适的原始材料,丰富的生活经历-是特殊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对一个领袖人物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当今美国道德日趋低下,以至于所当选的公众领袖人物,被任命的公职人员和所聘任的各级主管领导的性格都乏善可陈。近些年来,人们在辩解好像对领袖人物的性格特征无需求全严择,一个人的私生活如何不应当成为他所任公职。这种论调与圣经所揭橥的领袖必备的个性特质大相径庭。个人品性与领袖资格不但有关,而且关系大着呢。

事实上,个人品性直接影响是否适合做领袖。对于品性阙如的人,人们不会报以信任和尊敬,而如果得不到人们尊敬,又如何期待人们会追随?真相会随时间变迁步步显露,领袖的无良品性终将影响人们的信心,导致他们的失望。这样的人经常受欢迎的唯一原因是他们让其他品性不端的人对自己感觉更好。 但他们不是真正的领导者。

确保领导能力的持续有效性是健全的品格特质。品性产生人们的尊敬,尊敬导致信任,而信任会激励人们的斗志。

就算在一个纯粹的人性领域,大多数人还是确实认识到,真正的领导力与品格特质有着恰当的联系,例如正直、可信赖、可敬、无私、人性、自律、自我控制和勇气。 这样的美德折射出神在人身上的形象。虽然在堕落的人的身上,神的形象已受玷污,但还没有全然泯灭。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异教也会认可这些品格特质是领袖人物必须具备的原因。

基督自己就具备所有领袖必须具备的品性特质。他在构成领导者性格的所有属性上都是完美的。 他是所有最真实、最纯粹、最高和最崇高的领导品质的化身。

显而易见的是,属灵的领导能力是要将人们带进基督的形象里面。这就是为什么领袖人物自己首先必须满有基督形象。使徒保罗在林前11:1总结了属灵领袖应该具有的灵性,“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彼得也写过类似的话语,他的品格特质正是在他见证基督,照着基督的形象被塑造的。他身上有着成为领袖合适的原材料,这很重要;同样不可缺少的是生活经历的研磨,他的天生领导力更也日显成熟,锐利。但一切的关键是品格,真正的领导力提升或降落也总与之相关。彼得通过与基督的亲密交往而发展出的品格特质最终成就了他的领袖地位。

J. R. 米勒写道,“逸出墓葬,返回哀痛者而不随之盖棺的是逝者的品格。他的特质使之存世而不朽坏。”这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但还有比人们死后对我们的看法更重要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那里所产生的影响。

什么事在彼得身上发展出的属灵领袖品格特质?其中之一是顺服。乍一看,这似乎是培养与领导者并不相关的品质。毕竟领导是负责人,其他人应当要服从他,对吗? 但是,真正的领导者不只是要求服从; 他也应是一个顺服的榜样,他顺服主和那些在在上掌权者。 真正的属灵领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以服从每个合法的权威为标志——尤其是对神和他的话语。

领袖人物应当有信心,有雄心。他们有着把握局势的能力。彼得就是这样,遇到大事,他表态快,行动也快。我们已经看到,他是主事者,这意味着遇事总是他先出来挑头,控制局面。为了不致失衡,主教导他要顺服。

耶稣用他独特的方式来做到这一点。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在马太福音17章。经文显示这是发生在耶稣率领十二使徒离开福音事工基地迦百农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那里。有一个收丁税的来向每个年满二十岁的人收税半舍刻勒。这税不是向罗马殖民当局纳的,而是用来维护圣殿的。这项税记载在出埃及记30:11-16(志下24:9),相当于两天的工钱,数额并不小。

马太写道,“有收丁税的人来见彼得说:‘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吗(注:丁税约有半块钱)?’ ”(太17:24)彼得向他确定耶稣要纳这项税。

但这种特殊的税收显然在彼得的脑海中造成了一些问题。 作为道成肉身的上帝之子,耶稣在道德上是否有义务像普通人一样支付维护圣殿的费用? 地上国王的儿子不在他们父亲的王国纳税; 耶稣为什么要?耶稣知道彼得在想什么,所以“他进了屋子,耶稣先向他说:‘西门,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丁税?是向自己的儿子呢,是向外人呢?’”(25节)

彼得说,“是向外人。”王不向自己的儿子征税。

耶稣于是就顺理成章地说,“既然如此,儿子就可以免税了”(26节)。换句话说,耶稣有从上面来的绝对权柄,选择不纳维护圣殿的税。

但如果他这样做的话,可能会造成地上的掌权者的错误解读,所以暂时还是以顺服为好,纳了这项税,免得其他的人误解。所以从技术上讲,耶稣没有义务纳这项税,但耶稣还是说,“但恐怕触犯他们(注:“触犯”原文作“绊倒”),你且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27节)。鱼口里的硬币是一块钱,相当于舍刻勒,正够耶稣彼得两人纳税的钱。从耶稣所行的这一神迹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耶稣有掌管一切的绝对权柄,另一方面,耶稣提供了一个顺服的榜样。基督使得这条鱼吞了一个价值一舍刻勒的硬币,并且吞咬了彼得的鱼饵。如果耶稣能行这样的神迹,他当然也有这样的能力免于纳税。他所要彼得学的功课乃是存心顺服。

顺从是领导者需加以培养的不可缺少的品格特质。 如果他们要教人们顺服,他们自己就必须是顺服的榜样,即使有时,似乎有可不顺服的十足理由,领导者也得顺服。

彼得很好地学习了这个功课。多年后,彼得写道,

        

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因为 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注:或作“阴毒”),总要作 神的仆人。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 神,尊敬君王。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

 

 这也是彼得从基督那里学到的功课,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相反,把自己视为主的奴仆。你们是天国的国民,你们是寄居地上,但为着主的缘故,你们要服从地上掌权者的权柄。你首先是基督国度的臣民,在这个地上只是一个外人和朝圣者。 尽管如此,为了避免冒犯,要尊重地上的君王,尊重所有的人。这是神的旨意,通过顺服,你会让不敬虔之人的无言以对。

我们要注意到写上述这段话的人年轻时候曾经用刀削掉大祭司仆人的耳朵,也是为耶稣要不要纳税而左右为难的人,但是现在他学会了顺服,这对于一个靠自己本性来领导的人,实在是一个不容易学的功课。彼得天性向往成为有力而又进取性强的支配者,并且抵制任何顺服的想法。 但耶稣教导他即使认为自己有充分拒绝的理由,也要甘心情愿地顺服。

彼得学到的第二个性格品质是克制。 大多数具有天生领导能力的人在克制方面并不会自然生成。自我控制,纪律约束,节制和收敛对于一个在人群中处领导位置的人来说并不是天生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领导人物常常失去控制,大发雷霆的原因。也许你最近注意到,情绪管理研讨会已经成为美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和处于高位的人的最新时尚。 很明显,在担任如此高级别领导的人中,愤怒是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

彼得同样这类情绪管理的问题。使他首先成为领导者的积极、果断、主动的性格也同时伴随头脑发热。这个人在一些没有异象,循规套矩的人中间常常失去耐心。他很容易被一些阻碍他成功的人惹怒,他要成为一个好的领袖,必须学习节制容忍。

主经常在彼得耳旁向他吹风,教他克制。 这就是彼得在说话或仓促行事时首当其冲受到如此多责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不断地教导他重新学习。

在主耶稣被捕的园子里彼得因缺少节制向玛勒古举刀一事是很好的课堂范例。即使周围有上百名全副武装罗马士兵也置若罔闻,只顾逞一时之勇。幸而玛勒古只是被削去耳朵而没有失去性命,而且马上得到主的救治,主为此严厉申斥了彼得。

主的申斥一定使彼得难以接受,尤其是当着仇敌的面。但是彼得一定在那一夜学到很多功课。以后,他写道,“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赛53:9)。’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前2:21-23)。

写这段经文的彼得与那个举刀砍杀的年轻人简直判若两人!彼得学到了节制的功课。

彼得还学习了谦卑。领导者常常被骄傲的罪所诱惑。 事实上,领导力最令人困扰的罪可能是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当人们跟随你的带领,常常称赞你,高看你尊崇你,这时你很容易跌入骄傲之中。

我们可以读到很多的关于彼得自信满满的经文,对于所有的问题几乎都是他第一个跳出来回答。也几乎会第一个采取行动,如跳下船去,在水面行走。当耶稣已经告诉门徒,他们将会分散离他而去,而彼得却以最的作为尤为甚。

耶稣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太26:31)。

但是,彼得却充满自信地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 (33节)。他还加了一句:“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22:33)!

事情的发生,当然正像平时那样,耶稣是对的,彼得否认主不止一次,而是像耶稣警告他的那样多次。彼得后来因三次否认基督而感到的耻辱因起先的夸口而益发地大。

只是主利用所有的机会来早就彼得的谦卑,正如他在前书中写道的那样,“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 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 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彼前5:5-6)。他特别告诫教会领袖,“也不是辖制(主)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彼前5:3)。谦卑成为彼得生活,信息和领导风格的美德之一。

彼得还学会了爱。所有的门徒都在努力学习真正的属灵领导意味着彼此相爱。 真正的领导者是服务的人,而不是要求被服务的人。

对于那些靠着天生领导能力的人,这是很难学习的功课。他们最终总是视众人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他们通常更多地是目标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因此他们只是利用人来达到目标。彼得和其余的门徒要学习的则是根植于爱人和事奉人的领导能力。真正的领袖应当是爱并且服事他们领导的人。

耶稣说,“若有人愿意做首先的,他必做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可9:35)。主自己以爱事奉的领导能力一直是门徒的榜样,但是没有比他被卖的那一夜在马可楼所立下的榜样更使人难忘。

那晚,耶稣和门徒在耶路撒冷所借之屋守逾越节。那天的宴席总共延续了四、五个小时。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人们逾越节晚宴会用低矮的桌子而没有椅子,人们围着桌子席地斜倚,换句话说,这人的头靠近那人的腿。由于当时的路不是泥泞不堪就是尘土飞扬,所以习俗就是一进门就席,就得洗脚。这洗脚原本是仆人的活,由他们替客人洗脚。这种工作是由地位最低的人做的。忽略安排仆人给客人洗脚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情(路7:44)。

由于是借来的房子,显然没有人对给客人洗脚作任何安排。门徒们看来对这不合礼仪的事已经有思想准备,所以已经准备好不洗脚而立即就餐。然而这时主耶稣站了起来,正如圣经所写的那样。“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约13:4-5)。

耶稣自己-他们称之为主的人-取了最低等仆人的形象给他的门徒洗臭脚。根据路加福音描写,就在这个时候,门徒正在喋喋不休地争论谁在他们中间为大(路22:24)。他们感兴趣的就是地位升高,耶稣却做他们谁都不愿做的事。耶稣给他们上了谦卑和爱人的一课。

他们中大多数人也许反应不过来,所以默不作声。但到西门的时候,他却腹狐疑地问道:“主啊,你洗我的脚吗?”(约13:6)他话语的意思是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事吗?这就是彼得的大胆鲁莽之处,他说话毫无遮拦,不经大脑,甚至进一步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约13:8)!

彼得说话总是很绝对,“我却永不跌倒”(太26:33)!在彼得没有灰色地带,不是白,就是黑。

耶稣回答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 主耶稣在这里当然是指着灵里的洁净讲的,不是字面意义上与门徒的团契关系,而是罪得洁净。这就是这种卑微的洗脚行为所要象征的属灵实际。 (第 10 节经文可以证明他所说的是属灵的洁净,当时他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耶稣刚给门徒们洗了脚,所以从物质的身体上来说,应该已经洁净了,但是约翰在11节补充说,“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耶稣在这儿说的是犹大将要卖主,所以经文中的不洁净是指着灵里的光景说的)。

彼得的回答是典型的全无遮拦:“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 (约13:9)。这里又可以看出,对彼得来说没有中间路线,要么是,要么不是。主则确定地告诉彼得,他“全身就干净了”。(主在这里仍然是指属灵上的洁净-罪得洁净且得赦免)彼得所需要的仅仅是洗脚。

换句话说,彼得已经完全因信称义了。彼得所需要的宽恕和洁净,不是人们从末日审判者那里寻求的那种总的赦免——就好像他曾寻求的。现在彼得来到神的面前,就像任何孩子来到父母跟前,为他某次的错误行为寻求父亲的恩典和宽恕。 这是彼得所要的某种洁净,也是耶稣在路加福音11章主在教导所有信徒日常的祷告中提到的(路加福音11:4)的那种赦免(“赦免我们的罪”),这是洗脚所关联的赦免。

耶稣给门徒洗脚只是一个象征,他所代表的中心意义就是爱必须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耶稣的榜样在于以爱为旗的谦卑事奉方式。

那天晚些时候,耶稣告诉其他十一位门徒:“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35)。耶稣怎样爱他们?耶稣给他们洗脚。在他们争论谁为大时,耶稣以谦卑的爱服事他们。

大多数领导者很难弯腰为他们的属下洗脚,这就是耶稣向门徒所显示的独特的领导方式,耶稣吩咐他们要照着行。耶稣也是用这样一种方式告诉门徒,彼此相爱才是主的真正门徒的标志。

彼得有学到了吗?当然学到了。爱成了彼得教导中的主要内容。在彼得前书4:8里,彼得说,“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经文里翻译为“切实”这个字的希腊文单词”ἐκτενῆ”字面意义是延续到极限。彼得要我们尽最大可能地爱,他说到的爱不是指我们的感觉,也不是指爱那些天性可爱的人,而是对别人的失败和软弱的包容接纳:“爱能遮掩许多的罪”。这是一种洗去弟兄脚上污秽的爱,是彼得从耶稣为门徒洗脚中学到的爱的功课。

另一个彼得必须具备的性格特质是同情心。当耶稣警告彼得会不认耶稣时说,“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路22:33)。麦子长通过扬场的方式与谷壳分开-在强风中扬起麦子将它与谷壳分离,谷壳被风吹走,麦子则落在麦堆里,从而得到纯粹的麦子。

在耶稣讲完这番话后,我们或许真希望耶稣能够许诺彼得:“我绝不会允许撒旦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是耶稣并没有讲这样的话,而只是让彼得知道他允许撒旦那样去做,让彼得落在撒旦的试探之中(就像神允许约伯收到试探一样)。耶稣实际上是说,“我会允许它那样做,我允许它撼动你生命最基本的观念,我要让它把你扬在风中-直到生命中那些糠屑全数随风而逝,只有宝贵的信仰实存。”耶稣实实在在向彼得保证,使徒们的信心是会经得起考验的:“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约13:32)。

之前,彼得还不无得意地宣告他永不跌倒。然而,尽管他也有些反对的行动,但在天亮之前,他确实否认了耶稣,他的世界严重摇动。他的自我完碎, 他的自信心崩塌,他的自尊心深受打击,但他的信仰从未失败。

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耶稣在装备彼得将来可以坚固他的弟兄。彼得靠着自己的天性领导常无耐心,少怜悯,缺同情。这些会导致无法长期关心受伤的同工,也就难以最终完成大使命的目标。彼得需要在整个磨难中学习同情心。这样在回过头来,就可以坚固其他弟兄。

在彼得的余生,他需要向处于征战中的人们怀着同情心,在遭撒旦筛他们之后,接受装备去安慰鼓励其余软弱的人。哪里有在试探来临时站立不稳,或落入罪中需要同情鼓励的人们,彼得就在那里。从自身的经历中,学到了同情,用一颗柔和,恩慈,良善的心,去帮助那些因罪和个人的跌倒受伤的人。

在彼得前书5:8-10里,彼得写道:“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那赐诸般恩典的 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

彼得知道人的软弱,他曾跌进谷底,所以深有体会。自身的软弱曾经狠狠抽打了他,但是他经过主的建立,坚固和激励,成为完全。所以他的教导并非神学教义。

最后一样是勇气。不是血气之勇,也不是匹夫之勇,那只会让他面对罗马兵丁拔刀削掉马勒古的耳朵;而是一种成熟的,透着深思沉稳,甘愿为主受苦的勇气。

黑暗之国要抵挡光明之国,谎言要抵挡真理,撒旦要抵挡上帝,所以它们对彼得也一样,无论到哪里都会遇到各样难处。基督告诉他,“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约21:18)。

这是什么意思呢?使徒约翰给了我们答案:“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 神”(约21:19)。

彼得传道代价是死,是逼迫,是反对,是麻烦,是受苦,直至最终殉道。彼得需要的是磐石般的勇气。

实际上,我们从五旬节看到,当圣灵降临在彼得(和其他使徒)身上时,他的那种勇气已经陡然而生。之前,他的勇气是属血气的,是无义乱为之勇。这也就是为什么他面对罗马兵丁立时抽刀,而几小时之后,在面对看门的使女指认时,却不认主。他的勇气就好像他生命中许多东西都没有持久性。

五旬节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彼得。使徒行传第四章记叙彼得和约翰被带到公会,耶路撒冷的官府面前,治民的官府要他们“总不可奉耶稣的名讲论、教训人”(徒4:18)。

彼得和约翰却放胆回答说,“听从你们,不听从 神,这在 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 (4:19-20)。他们继续传神的道,不久又被带到公会,同样警告他们“不可奉这名教训人”,面对公会的警告,他们回答,“顺从 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5:29)!彼得被圣灵充满,也由于深知基督复活的事实,就得到了那种坚如磐石,不可撼动的勇气。从彼得前书里我们可以得到为什么彼得有如此勇气的原因。由于迫害,写给散布在罗马帝国各地基督徒的信中,彼得写道: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你们这因信蒙 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彼前1:3-7)

        他在基督理有平安,并且他也知道。他见过复活的基督,所以知道基督已经胜过死亡,知道地上的试炼虽会来到,但只是暂时的,虽然这试炼常带来痛苦忧愁,但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8:18)。他知道那真实无伪的信心,比任何地上的财富都要宝贵,因为那信心,他就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这样的盼望带给了彼得勇气。

彼得学习了所有的这些功课,他的性格特质完成了蜕变,他成为基督要他成为的那样的人,他渐渐从西门变成石头。他从耶稣的榜样中学会了顺服,节制,谦卑,爱,同情以及勇气。圣灵在他里面大大动工,最终造就了彼得成为一位真正的领袖。

五旬节在耶路撒冷布道,一次三千人得救(徒2:14-41);他和约翰医治了生来是瘸腿的(徒3:1-10);他带着如此的能力,以至医治了他的影子照到的病患(徒5:15-16);他让多加从死里复活(徒9:36-42);他向外邦人传福音(徒10章)。他写了两卷书信,以自己从基督那里领受的关于基督徒性格特质的教导教训众人。

彼得成了何等样人!他是完全人吗?不是。在加拉太书2章中,保罗讲到彼得有一次所作的妥协,他的作为像假冒为善的人。我们看到一个属血气的彼得。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与他们像真正在主里的弟兄一样相交知道那些假教师出现。那些人坚持外邦人非得行割礼并遵守律法规定一切的礼仪,否则不能得救,也不能待他们像弟兄。彼得显然因为怕他们就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加2:12)。13节说彼得这样做,其他的犹太人也照他的做,因为他是领袖。扬场,使徒保罗写道,“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加2:11),并在众人面前指责彼得(加2:14)。

值得称赞的是,他回应了保罗的纠正。 当犹太教的错误最终在耶路撒冷教会领袖和使徒的全体会议上被直面讨论时,是彼得首先发言捍卫神圣恩典的福音。 他介绍了当天获胜的论点(徒15:7-14)。他实际上是在为保罗的事工辩护。 整集展示了西门彼得如何提醒受教、谦卑和敏感于圣灵的定罪和纠正。

彼得的一生是怎样结束的?从约翰福音21:18-19节,我们知道耶稣告诉彼得要为主殉道而死。但是,圣经并没有记录彼得的死。所有早期教会的历史都揭示彼得是钉十字架死的。优昔比乌斯引用克莱门特的见证说,当钉十字架时,彼得被迫看他的妻子钉十字架,彼得呼叫他妻子的名字说道,“记住主。”当他自己被钉十字架时,他要求倒钉十字架,因为他不配与基督一样钉十字架。因此他是头朝下钉的。

彼得一生可以用他在彼得后书中的几句话概括:“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彼后3:18)。这正是彼得一生所践行,也是他成为磐石的原因-早期教会的伟大领袖。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ikta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 使一切有血气的,在 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林前1:26-29(和合本) 从
十二凡人系列(译自Twelve Ordinary Men by John MacArthur) 十二凡人(序) 读四福音书,实为此十二使徒的人生所深深吸引,这十二人的性格特征实在无有任何超凡之处,他们极其普通,跟周遭我们认识的人毫无二致,随手就可找出一堆来。他们跃然于圣经字里行间的软弱失败的表现
新的開始 讀經:羅馬書12:1-2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 我舉目朝窗外望去,街上一片寂靜。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昨晚則完全不同。可以聽到呼嘯著飛升空中的煙花,然後便是炸裂的聲響。這惹來了孩子們的歡呼,還有人們彼此相慶新年的問候聲,
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 使一切有血气的,在 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林前1:26-29(和合本) 从
十二凡人系列(译自Twelve Ordinary Men by John MacArthur) 十二凡人(序) 读四福音书,实为此十二使徒的人生所深深吸引,这十二人的性格特征实在无有任何超凡之处,他们极其普通,跟周遭我们认识的人毫无二致,随手就可找出一堆来。他们跃然于圣经字里行间的软弱失败的表现
新的開始 讀經:羅馬書12:1-2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 我舉目朝窗外望去,街上一片寂靜。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昨晚則完全不同。可以聽到呼嘯著飛升空中的煙花,然後便是炸裂的聲響。這惹來了孩子們的歡呼,還有人們彼此相慶新年的問候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Quoniam melior est misericordia tua super vitas, labia mea laudabunt te 因為祢的慈悲遠勝生命,我的唇舌將讚美祢 聖詠六十二章四節
Thumbnail
之前聖靈降靈節,牧師很理所當然的用了聖靈作為講道主題,然後講了從小聽到大的加拉太書第五章內容,有關聖靈的果子。 雖然是從小聽到大的經節,我甚至為教會夏令營服裝設計過聖靈的果子的圖案,所以才找了不少資料,但果然自己這樣摸索有盲點,牧師有上過神學院(我是說,正牌牧師)果然知道一些眉角,反正就是雖然我讀
Thumbnail
他為受屈的伸冤, 賜食物與飢餓的。 耶和華釋放被囚的 ‭‭詩篇‬ ‭146‬:‭7‬ 耶和華開了瞎子的眼睛;耶和華扶起被壓下的人。耶和華喜愛義人。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卻使惡人的道路彎曲。—詩篇 146:8-9 他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篇 147:3
Thumbnail
大衛又對他兒子所羅門說:「你當剛強壯膽去行!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耶和華上帝就是我的上帝,與你同在;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直到耶和華殿的工作都完畢了。 有祭司和利未人的各班,為要辦理上帝殿各樣的事,又有靈巧的人在各樣的工作上樂意幫助你;並有眾首領和眾民一心聽從你的命令。」
Thumbnail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調用第八。)耶和華啊,求你幫助,因虔誠人斷絕了;世人中間的忠信人沒有了。 人人向鄰舍說謊;他們說話,是嘴唇油滑,心口不一。凡油滑的嘴唇和誇大的舌頭,耶和華必要剪除。他們曾說:我們必能以舌頭得勝;我們的嘴唇是我們自己的,誰能作我們的主呢?耶和華說。。。
Thumbnail
Qui misericordiam habet, docet et erudit quasi pastor gregem suum.  那慈悲為懷的,會教誨、會指導,就如牧羊人對他的羊群一般。  德訓篇十八13 
Thumbnail
當司祭舉起白色圓形被他的手指粉碎的麵餅說:「請看,上帝的羔羊!請看,除免世罪者!」就在這時候,無論教堂的華貴還是低俗,無論禮典所濃縮的多少西方教會的歷史遺跡,全都在這一刻全部靜聲平息、退出視域,再也不重要。
Thumbnail
聖山教會從開始語言教學,醫療,主日兒童敬拜和我們的團契聚會已經有了近兩年的時間。求神幫助我們能以保羅為榜樣,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把那位肉眼無法看到的慈愛的救主耶穌以生命的實踐表達出來。當好萬王之王萬主之主耶穌的特命全權大使,服侍這裡的鄉民,服侍孩子們,讓大家能夠認識神跟隨神見証神奇妙的作為。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信仰,都不是憑空而信。基督徒總是因著前人福傳的善果,而加入天主的大家庭,成為在主內日新又新的基督徒。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Quoniam melior est misericordia tua super vitas, labia mea laudabunt te 因為祢的慈悲遠勝生命,我的唇舌將讚美祢 聖詠六十二章四節
Thumbnail
之前聖靈降靈節,牧師很理所當然的用了聖靈作為講道主題,然後講了從小聽到大的加拉太書第五章內容,有關聖靈的果子。 雖然是從小聽到大的經節,我甚至為教會夏令營服裝設計過聖靈的果子的圖案,所以才找了不少資料,但果然自己這樣摸索有盲點,牧師有上過神學院(我是說,正牌牧師)果然知道一些眉角,反正就是雖然我讀
Thumbnail
他為受屈的伸冤, 賜食物與飢餓的。 耶和華釋放被囚的 ‭‭詩篇‬ ‭146‬:‭7‬ 耶和華開了瞎子的眼睛;耶和華扶起被壓下的人。耶和華喜愛義人。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卻使惡人的道路彎曲。—詩篇 146:8-9 他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篇 147:3
Thumbnail
大衛又對他兒子所羅門說:「你當剛強壯膽去行!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耶和華上帝就是我的上帝,與你同在;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直到耶和華殿的工作都完畢了。 有祭司和利未人的各班,為要辦理上帝殿各樣的事,又有靈巧的人在各樣的工作上樂意幫助你;並有眾首領和眾民一心聽從你的命令。」
Thumbnail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調用第八。)耶和華啊,求你幫助,因虔誠人斷絕了;世人中間的忠信人沒有了。 人人向鄰舍說謊;他們說話,是嘴唇油滑,心口不一。凡油滑的嘴唇和誇大的舌頭,耶和華必要剪除。他們曾說:我們必能以舌頭得勝;我們的嘴唇是我們自己的,誰能作我們的主呢?耶和華說。。。
Thumbnail
Qui misericordiam habet, docet et erudit quasi pastor gregem suum.  那慈悲為懷的,會教誨、會指導,就如牧羊人對他的羊群一般。  德訓篇十八13 
Thumbnail
當司祭舉起白色圓形被他的手指粉碎的麵餅說:「請看,上帝的羔羊!請看,除免世罪者!」就在這時候,無論教堂的華貴還是低俗,無論禮典所濃縮的多少西方教會的歷史遺跡,全都在這一刻全部靜聲平息、退出視域,再也不重要。
Thumbnail
聖山教會從開始語言教學,醫療,主日兒童敬拜和我們的團契聚會已經有了近兩年的時間。求神幫助我們能以保羅為榜樣,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把那位肉眼無法看到的慈愛的救主耶穌以生命的實踐表達出來。當好萬王之王萬主之主耶穌的特命全權大使,服侍這裡的鄉民,服侍孩子們,讓大家能夠認識神跟隨神見証神奇妙的作為。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信仰,都不是憑空而信。基督徒總是因著前人福傳的善果,而加入天主的大家庭,成為在主內日新又新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