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能再錯過下一次機會:別讓醫用口罩實力悄悄消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醫用口罩是台灣防疫產業中少數門檻低、供應鏈完整、且曾創下全球市佔第二的驕傲。如今疫情退去,若不正視產業凋零與設備技術的失守,我們可能在下一次疫情中,再次從零開始。

一場「逆全球化」下的國安產業實驗

2020年起,COVID-19 爆發重創全球,也意外為台灣帶來一次珍貴的國安產業演練。那段時間,台灣憑藉本土產線、政府統籌與民間動能,打造出「國家口罩隊」,一度擁有全球第二的醫用口罩日產能,輸出至多國,成為防疫物資供應鏈上的關鍵節點。

而之所以能快速量產、穩定供應,其中一個關鍵推手,便是機台技術的突破。當時長鴻、權和等機械廠在短時間內完成數百條高速口罩生產線的交付任務,成為疫情中的英雄企業。

但四年後,這一切的努力正在被迅速遺忘與消耗。


疫情紅利消退,產業鏈再度斷裂

在後疫情時代,醫用口罩從戰略物資退居為一般民生商品。國內需求急遽萎縮、進口產品傾銷、政府不再採購,加上產線過剩、價格崩盤,許多口罩廠開始縮編甚至關廠。連帶地,這波衝擊也影響到當年支撐整個產業擴產的「設備供應鏈」。

長鴻、權和等台灣優秀設備商,近幾年面臨中國廉價機台的價格壓力與訂單銳減,不僅無法投入新機種開發,甚至出現關廠或轉型的危機。這意味著,若下一次疫情再次來襲,台灣恐怕又得面對「沒有機台可用」的困境。


台灣醫用口罩的獨特優勢,不該就此消失

與疫苗、生技、試劑等高門檻防疫產業相比,醫用口罩是台灣少數具備以下三大特性的產業:

  1. 門檻相對低,可快速擴產
    生產技術不複雜,標準清晰,只要機台設備就緒,便能迅速啟動。
  2. 供應鏈完整,自給自足
    台灣本地可自製不織布、耳帶、鼻樑條、包裝袋,能避免斷鏈風險。
  3. 曾有全球第二的實績與經驗
    這是少數台灣曾在國際市場中達到「準戰略等級」的民間產業資產。

這樣的底子,若能穩定維護與升級,是下一波全球防疫供應鏈重組下,台灣重新出場的關鍵籌碼。


政策不能再等:三個「下一次疫情」的思考方向

為了不再重演 2020 年全球瘋搶口罩、台灣臨時救火的慌亂局面,我們呼籲政府應從以下三個方向著手,保住這個難得建立的產業基礎:

1. 建立「常備型戰略機台庫」

由經濟部或工業局牽頭,與本土設備商合作製作一批模組化、可快速啟動的口罩生產機台,儲備於工研院或指定廠商。每年定期維修、更新軟體,確保機台不會報廢或過時。

2. 啟動「設備製造商研發補助計畫」

協助台灣設備商升級技術,例如發展更高速、更靈活的小型機台、AI 品質監控系統,與海外競爭對手拉開差距。讓台灣在「防疫設備輸出」上也能成為全球供應鏈的一環。

3. 與醫材廠共同設立「產線平時維運補助」

鼓勵業者維持最低可用產線數量,提供維修費、倉儲空間補貼,確保疫情發生時可在 7~14 天內恢復產能。並建立「定期演練機制」,模擬突發狀況下的快速啟動模式。


結語:醫用口罩是全民的戰備資源,不只是工廠的商品

疫情教會我們一件事:戰略資源,不是平時賣得掉的商品,而是關鍵時刻能不能救命的底氣。

醫用口罩不只是企業的產品,更是國家韌性的象徵。當我們已經走在前面,就不該輕易把這些努力還給世界。

下一次疫情,可能三年後、五年後、也可能明天就來。但若我們從現在起,願意用每年一點點預算維持這個產業鏈的活性,那就不會再重演 2020 年凌晨搶機台、全球斷貨的悲劇。

保住機台,就是保住未來。

avatar-img
1會員
57內容數
📢 醫療耗材內幕誌 🔍 深入探索乳膠手套、口罩、血袋等醫療耗材產業,揭開供應鏈與市場內幕! 我們專注於 產業趨勢、供應鏈運作、商業模式、採購指南,幫助醫療從業者、企業採購、投資人發掘市場機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醫療耗材內幕誌 的其他內容
後疫情時代,還有人敢經營口罩工廠嗎?如果你是一間小型醫療口罩廠的負責人,每個月營收要達到多少,才能損益兩平?這篇文章幫你算清楚。
疫情三年過去,我們是否該重新審視:台灣的口罩政策究竟留下了什麼?我們真的準備好下一場風暴了嗎?還是只是倉促地蓋了一座不牢的防疫堡壘?
疫情期間,台灣口罩一片難求,一家名叫「蛙*文創」的公司,在這場混亂中迅速走紅。然而,這場看似成功的商業故事,最後竟演變為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口罩詐騙案。更令人震驚的是,掛名負責人李姓男子竟在法律爭議最高峰時猝然離世,留下無數受害者求償無門。
從物流業的戰時奇兵,到插畫風口罩的明星品牌,昱*生技的故事是一段從風口上飛起,又急墜墜落的真實創業縮影。
當全台齊心防疫之際,一間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口罩廠,卻因一次決策,從英雄淪為爭議中心。這是加*科技的真實故事。
宏瑋醫材的倒閉凸顯臺灣口罩產業的結構性問題,疫情紅利消退後,價格崩盤、產能過剩、缺乏品牌及轉型等危機浮現。本文分析SARS後產業崩潰的歷史教訓,並提出政府應建立平時採購制度、設立口罩產業整併基金及強化出口輔導等三點建議,以避免重蹈覆轍,確保臺灣口罩產業的韌性與國安物資的穩定供應。
後疫情時代,還有人敢經營口罩工廠嗎?如果你是一間小型醫療口罩廠的負責人,每個月營收要達到多少,才能損益兩平?這篇文章幫你算清楚。
疫情三年過去,我們是否該重新審視:台灣的口罩政策究竟留下了什麼?我們真的準備好下一場風暴了嗎?還是只是倉促地蓋了一座不牢的防疫堡壘?
疫情期間,台灣口罩一片難求,一家名叫「蛙*文創」的公司,在這場混亂中迅速走紅。然而,這場看似成功的商業故事,最後竟演變為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口罩詐騙案。更令人震驚的是,掛名負責人李姓男子竟在法律爭議最高峰時猝然離世,留下無數受害者求償無門。
從物流業的戰時奇兵,到插畫風口罩的明星品牌,昱*生技的故事是一段從風口上飛起,又急墜墜落的真實創業縮影。
當全台齊心防疫之際,一間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口罩廠,卻因一次決策,從英雄淪為爭議中心。這是加*科技的真實故事。
宏瑋醫材的倒閉凸顯臺灣口罩產業的結構性問題,疫情紅利消退後,價格崩盤、產能過剩、缺乏品牌及轉型等危機浮現。本文分析SARS後產業崩潰的歷史教訓,並提出政府應建立平時採購制度、設立口罩產業整併基金及強化出口輔導等三點建議,以避免重蹈覆轍,確保臺灣口罩產業的韌性與國安物資的穩定供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不要以為台灣沒有Mpox,台灣最近新的一例是在2024年8月6日! 世衛組織宣布:將召開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討論新Mpox變種, WHO秘書長認為最近全球Mpox疫情爆發升溫代表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台灣東洋的流感疫苗合作夥伴CSL Seqirus,日前在《開放論壇傳染病》期刊(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論文,該篇研究藉大規模樣本分析,正面肯定細胞流感疫苗對預防流感的價值。台灣東洋樂見代理的細胞流感疫苗獲國際肯定,未來會持續打造更完整的疫苗產品鏈...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表現持續向好,國內生產毛額增長穩健,失業率持續維持低位,出口表現亮眼。然而,儘管經濟環境逐漸改善,但台灣的生育率卻持續低迷,甚至呈現下滑趨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現象呢?
Thumbnail
臺灣的醫材產業發展潛力龐大,產品種類繁多,但面臨著大陸醫材的競爭優勢。文章探討了家用醫材產品的市場前景和需求,以及探討了非侵入式血糖計和無壓脈帶血壓計兩種殺手級產品的尋找與開發策略。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國際紅十字會考量疫情感染輕重程度不一,以及台灣領先各國的醫療技術,通知台大團隊轉往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另一個國家。
Thumbnail
顧產業就是顧國安。 一旦開放服貿、年輕人失業、小店家倒店, 台灣已經拼出第一次經濟奇蹟,現在要交給子孫,別讓中國來偷子孫的財產。 中國在全世界到處偷,台灣人要替子孫顧家、顧財產。 這是一場顧你我家產的大選。
Thumbnail
今早起床看到台灣在一天內有了180 確診病例 接著FB就被所有與台灣疫情有關的言論及Po文淹沒 很容易理解台灣現在的恐慌,擔心和害怕 畢竟台灣長期以來都以成功防疫成果自豪 也一直在一個與世界各地不平行的生活空間裡 突然遇到一個大波動 人民自然感到憂心 但是會害怕擔心是非常非常正常的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不要以為台灣沒有Mpox,台灣最近新的一例是在2024年8月6日! 世衛組織宣布:將召開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討論新Mpox變種, WHO秘書長認為最近全球Mpox疫情爆發升溫代表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台灣東洋的流感疫苗合作夥伴CSL Seqirus,日前在《開放論壇傳染病》期刊(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論文,該篇研究藉大規模樣本分析,正面肯定細胞流感疫苗對預防流感的價值。台灣東洋樂見代理的細胞流感疫苗獲國際肯定,未來會持續打造更完整的疫苗產品鏈...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表現持續向好,國內生產毛額增長穩健,失業率持續維持低位,出口表現亮眼。然而,儘管經濟環境逐漸改善,但台灣的生育率卻持續低迷,甚至呈現下滑趨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現象呢?
Thumbnail
臺灣的醫材產業發展潛力龐大,產品種類繁多,但面臨著大陸醫材的競爭優勢。文章探討了家用醫材產品的市場前景和需求,以及探討了非侵入式血糖計和無壓脈帶血壓計兩種殺手級產品的尋找與開發策略。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國際紅十字會考量疫情感染輕重程度不一,以及台灣領先各國的醫療技術,通知台大團隊轉往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另一個國家。
Thumbnail
顧產業就是顧國安。 一旦開放服貿、年輕人失業、小店家倒店, 台灣已經拼出第一次經濟奇蹟,現在要交給子孫,別讓中國來偷子孫的財產。 中國在全世界到處偷,台灣人要替子孫顧家、顧財產。 這是一場顧你我家產的大選。
Thumbnail
今早起床看到台灣在一天內有了180 確診病例 接著FB就被所有與台灣疫情有關的言論及Po文淹沒 很容易理解台灣現在的恐慌,擔心和害怕 畢竟台灣長期以來都以成功防疫成果自豪 也一直在一個與世界各地不平行的生活空間裡 突然遇到一個大波動 人民自然感到憂心 但是會害怕擔心是非常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