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教父》經典,誰都知道。
怎麼個經典法?好問題。
我認為只要從各方面切入,都能學到有料的東西,就是經典。
所以,接下來幾篇文章我想拿《教父》電影本身、電影的同名原作小說,和《教父寶典》這本書,分享我從這部經典電影看到的東西。

《教父》小說人物關係網複雜,又牽扯到黑手黨、政治、歷史背景等等議題。
所以,導演前幾幕就得跟觀眾交代很多資訊,我們才能代入整個故事。
於是前27分鐘,導演就用了超多幕不斷來回剪輯陰暗的教父書房和明亮的婚禮現場,短時間介紹教父價值觀和整部電影的重要人物。
第一幕,殯儀館老闆波納賽拉的求助場景。

這幕講了教父做人處事原則和西西里黑手黨傳統。
開頭是殯儀館老闆波納賽拉情緒激動發表「我深愛著美國,卻被美國霸凌」演說。
波納賽拉女兒被兩個侵犯未遂的惡少打成重傷,美國號稱自由平等的司法體系卻包庇惡少,於是波納賽拉憤而請教父私下派人做掉這兩名惡少伸張(他認為的)正義。
簡單幾句話,帶出時代背景。
那是1940年代很多西西里移民到美國討生活的時代。
電影第一集都圍繞在來自西西里的黑手黨教父柯里昂家族,如何和其他西西里同鄉打交道。
或者說,如何鞏固權力。
《教父寶典》這本書說導演柯波拉在筆記本裡寫道:「權力,權力,權力,權力,權力—別忘了,讓人們持續對這本書感到興趣的,正是對權力的限制與操縱的迷戀」
跟現代城鄉社會發展很像,西西里就像鄉下,傳統社會重視親情、人情,地方上有些有權有勢的人物,可以用人情和權力很多時候可以取代法律和政府,影響社會。
美國就像都市(尤其這電影背景在紐約),現代社會重視法治和功利,只是也很多有權有勢的人,善用法律和功利玩權力,何況遇到波納賽拉這種不會玩法律的土包子,更要欺負一下。
再說,美國社會本來就有種族歧視,美國男孩對西西里女孩施暴,當然想辦法吃案囉。
好啦,一起踏上外地打拼的同鄉,被外地人集體霸凌,身為地方有力人士的教父,怎麼說都該出手吧?
何況今天還是教父女兒婚禮。照西西里傳統,女兒婚禮當天不能拒絕別人要求。
嘿嘿,規則只說女兒婚禮當天不能拒絕別人要求,可沒說當天一定要給人提要求的機會,所以只要事先搞清楚誰提的要求可接受再讓他提要求就好辦啦!
我可沒亂掰,故事後面有個專門走私白粉的黑社會同鄉索拉索,早就預約跟教父談生意,教父就一直拖時間,不讓他來婚禮當天提要求。
反之,婚禮當天被開放進書房喬事情的,教父有求必應。
所以教父願意讓波納賽拉參加婚禮並且進入自己書房談話,代表從一開始就打算幫他了。
誰知教父一口回絕波納賽拉。
欸欸你不是西西里傳統那種地方有力人士嗎?說好的傳統呢?你的有權有勢可都是建立在西西里人情跟傳統耶,現在不顧人情、打破傳統拒絕人家,拆自己台的程度只怕跟苗博雅哪天說他支持槍決有得拚。

所以教父跟政客一樣,要自打臉自然得有一套說詞。
於是,整部電影教父第一句話就很霸氣:你為什麼去找警察,不先來找我?
一句話把自己的力量拉到頂點,「我就是當權者,高於警察的存在」
重點是,這句話偷酸波納賽拉:「少拿傳統逼我幫你,你自己去找警察更是違反了黑手黨傳統最重視的『緘默法則 (出事不能去找警察,真男人要硬起來想辦法解決)』!」
嘿嘿,所以你是先違反更重要的傳統,這下可不能說我自打臉不講傳統囉!
你可不能傳統自助餐,一邊拒絕傳統規範,又想要傳統紅利。
插個話,其實緘默法則就跟很多規範一樣,講得好像很帥很有道理,其實還不是既得利益者鞏固權力的手段?
你說緘默法則底下誰最爽?當然是在地勢力最大的黑手黨頭子。原因如下:
1.在地人不能找警察介入,警察和法律在黑手黨地盤上就無效,減少黑手黨被調查的風險。
2.黑手黨也正好趁機成為地方公道伯兼地下法官,得到定義公平正義的話語霸權。當中有多少油水可撈就不好說了。
3.吃人嘴軟,在地人找黑手黨幫忙,總要還的。
4.只要找了黑手黨一次,那以後要是被警方查到,或是被其他敵對黑手黨知道,難免有麻煩,於是只好忠心耿耿跟一開始去找的黑手黨打好關係了。
講白了,緘默法則就是個鞏固黑手黨當政府以外的勢力的手段。
當然,這也是民眾和黑手黨的雙向綁定,畢竟不給人找警察,黑手黨要是遇到事情又不肯出來主持公道,民眾被逼急了肯定跟黑手黨拼命。
這就是權力,平衡、克制、經營永遠都得做好。

回到故事。
波納賽拉不敢正面回答為何不先找教父,而去找警察。他只想問請教父幫忙復仇的價碼。
教父微怒,繼續酸波納賽拉,這次已經從暗酸升級到明示(教父的做法一向是先禮後兵):「我們相識多年、我老婆還是你獨生女的教母,但你多年來都不跟我來往,到現在才想到要找我買兇幹掉人」
很顯然,波納賽拉算盤打得很精。從一開始就只想要利用認教母(乾媽)這層關係給教父罩,沒興趣跟教父交朋友。教父自然也看得出來。
所以教父一開始拒絕幫助。畢竟有權有勢的人,要保持威望,不能隨便給人利用,也沒那麼多美國時間當爛好人。
波納賽拉誠實回答:「我不想惹麻煩」。
合理。
一般民眾遇到黑手黨會怕很正常,鄙視黑手黨那些手段也正常。
以這部電影來說,教父的手段包括:
1. 武力恐嚇別人簽契約
2. 賄賂官員幫自己的支持者開後門,自己順便撈油水
3. 操控工會領袖,為了黑手黨自己的利益煽動工人罷工(真好笑,我以為罷工是為了防止弱勢勞工被壓榨,原來是促進黑手黨利益啊!)
教父本來就超噁心,就是個地方上作威作福的土皇帝。
但波納賽拉你有本事一開始就跟黑手黨保持距離,不要一邊鄙視又一邊愛找黑手黨當工具人,還假惺惺滿口「伸張正義」。
在我看來教父和波納賽拉兩邊都不是好東西。
但是教父真的要拒絕嗎?倒也不是,否則一開始就不會讓波納賽拉進書房了。
小說版教父有段話:「最卑微的人,只要能張大自己的眼睛,總能找到機會報復最有權力的人。這樣的體認使柯里昂閣下一直保持謙卑的態度,因而贏得朋友的敬重。」
這句話和《資治通鑑》裡一段故事正好呼應:智瑤權大勢大,常常亂侮辱其他大臣,於是有人勸諫「螞蟻跳蚤也能傷人,何況大臣?」
反過來說,既然卑微的人有機會報復有權有勢的人,那肯定更有機會報恩。
於是教父最強防守,一個是謹慎點(電影後面劇情會特別提謹慎這件事),不要給人機會報復,另一個就是放人情,多個朋友就是少個敵人。
所以,教父肯定是要幫波納賽拉的,只是要講傳統、講人情。

不可以用一手交錢、一手做掉仇人的方式交易,教父做生意講情理、講傳統,不做買凶生意,這種錢不能賺。
但你只要尊稱他為教父,並獻上友誼,教父就可以免費為你伸張正義。
於是崇尚相信美國的波納賽拉總算迸出義大利語對教父表達謝意。
這就是教父的處世。謙卑、有禮、有原則、有堅持,講傳統規矩但不忘人情。
電影原本有段很久以後教父請波納賽拉幫忙時,波納賽拉一度以為是要幫黑手黨辦髒活,所以後悔跟教父當朋友的橋段,但被剪掉了。可能是想表達這過程當中波納賽拉也還是有真心獻上友誼的成分在。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波納賽拉要求做掉仇人,而教父很明理地回應「這不是正義」,事後也要求下屬湯姆派人幫波納賽拉尋仇,也叮嚀要注意分寸,不可以要了對方的命。
顯然,教父權力大,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講理、克制。
諷刺的是,原本相信美國法治精神的波納賽拉,此刻要求流氓式報復,反而是善用暴力的黑手黨強調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