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號」如何在現代政治體制中被創造、使用及爭奪,以形塑「集體認同」和權力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文化符號在現代政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並非僅是裝飾性的元素,而是政治機構和政治行動者用以建構和維護集體認同、行使權力,以及進行政治溝通的戰略工具。文化符號的創造、使用和爭奪,深刻地影響著集體認同的形塑,與權力關係的建立與維護。權力並非獨立存在,而是透過行使來體現。在強制性手段和修辭之外,所有政治機構都致力於透過「識別標誌」和符號,來建立和維護其所指涉的社群。 一、符號的創造與使用: 政治機構的主導:民族國家、地方政府,以及政黨、工會等政治組織,是創造和使用文化符號的主要行動者。 多元的符號形式:這些機構運用多種符號形式,主要包括三類: 標誌(Emblem): 不僅限於視覺,也包含聽覺符號,例如:旗幟、國歌、格言等。這些符號透過感官體驗,例如視覺和聽覺,來傳達集體認同。國歌透過齊唱能產生強烈的歸屬感,並可以靜態地表現為合唱效果,或動態地表現為行進效果。旗幟等標誌則透過其在公共空間的展示,增強集體的可見性。 紀念物(Monument): 涵蓋從慶典、地名到墓地,再到雕像等多種形式。紀念物透過個體人物(英雄或受害者)、莊嚴的事件(無論是喜悅或悲傷),以及抽象概念(例如寓言),在公共空間永久銘刻集體的記憶。慶典的命名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有效銘刻方式。公共空間中豎立的紀念碑旨在「教化」民眾。 儀式(Ritual): 在特定的時空內進行,透過規定的姿態、手勢、服裝和言語等,將價值觀轉化為約定俗成的場景,如同劇場或更像神廟。儀式是標誌和紀念物的綜合體,許多儀式都與記憶場所相關聯,並可能透過其展示和重複,來建構這些場所。在世俗文化中,政治性的儀式旨在取代舊有的宗教儀式。 情感的重要性:符號的有效性在於其訴諸情感的能力。透過喚起共同的過去和逝去的先人,符號能夠在社群成員之間建立情感連結,例如對勝利的狂熱,或對失敗的悲傷。 技術的影響:科技發展也影響著符號的創造和傳播,例如建築技術實現了宏偉的紀念物,而印刷和電子傳播技術則擴大了標誌和儀式的影響範圍。大眾傳播使得政治儀式越來越多地考量其在虛擬受眾中的影響。 精英與社會的互動:符號的創造往往是啟發者(例如啟蒙思想家)、發起者(例如政治家)和操作者(例如藝術家、軍隊)等精英,與社會各種運動之間互動的結果。

raw-image


二、文化符號的爭奪:

意識形態的體現: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會塑造對同一類符號的不同理解和使用。例如,在法國共和國的建立過程中,溫和派和激進派共和黨人對「瑪麗安」的寓言形象有不同的偏好。

政權更迭與符號變革:政治體制的變革往往伴隨著符號系統的重大調整。法國大革命時期對三色旗、先賢祠和聯邦節的創建,代表了與舊制度的徹底決裂。而後來的政權,例如第三共和國,則逐步確立和恢復了共和主義的符號體系。

激進的符號轉型:一些革命性的政權,例如俄國十月革命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採取了更為激進的符號轉型,旨在徹底拋棄舊有的政治和文化印記。

內部權力鬥爭:即使在同一政權內部,也可能出現對符號的爭奪和改變,例如格達費領導下的利比亞對國旗的更換,反映了其政治理念的轉變。

妥協與融合:政治轉型也可能採取妥協和融合的方式處理符號,例如南非在種族隔離結束後,將舊國歌的一部分與新的解放歌曲結合,並設計了融合不同政治力量色彩的新國旗。

符號的現代意義與挑戰:在現代社會,圍繞符號的爭論依然激烈,例如關於歷史人物雕像的爭議,以及對國旗的褻瀆等。這反映了不同群體對於集體記憶、價值觀和國家認同的不同理解和主張。


三、符號在現代政治中的角色:

作為「認同的標誌」:每個政治社群,無論是國家、地方團體,甚至是政黨或工會,都尋求透過「認同的標誌」或符號來建構並維護其所指涉的群體。符號,如同其詞源學所示(希臘詞“symballein”意指「放在一起」),具有將群體成員凝聚在一起,並識別彼此的功能。

權力的展現與實踐:權力本身並不存在,而是透過各種方式來行使,其中之一便是符號的運用。政治機構藉由創造和推廣特定的符號,例如國旗、國歌、格言等,來展現其權威,並促使社會群體認同其價值觀。

情感的連結與動員:符號具有觸動情感的力量,這對於政治社會的運作至關重要。透過與歷史事件、英雄人物或核心價值觀的聯繫,符號能夠激發群體的共同情感,例如自豪感、團結意識或共同的目標,進而促進政治動員。

記憶的載體與塑造:紀念碑、慶典儀式等符號形式,有助於在社會空間和時間中,銘刻共同的過去和記憶。政治機構透過選擇紀念哪些人物和事件,以及如何紀念,來塑造社會對歷史的理解和集體記憶。

區分與邊界劃定:符號不僅能凝聚內部成員,也能劃定群體之間的界線,區分「我們」和「他們」。例如,不同的國旗、黨徽或口號,可以清晰地標示出不同政治群體的歸屬和立場。

溝通與傳播:符號是一種簡潔有力的溝通方式,能夠超越語言的障礙,傳達特定的政治信息和價值觀。從徽章到旗幟,從紀念碑到儀式,符號在公共領域中不斷地傳遞意義。


四、政治機構和政治行動者如何策略性地運用符號以塑造「集體認同」:

政治機構和行動者有意識地將符號作為一種「工具」來運用,以達到其政治目的。他們透過以下三種主要的符號化模式來塑造集體認同:

標誌(Emblem): 這不僅限於視覺標誌,也包括聲音符號,例如國旗、國歌、格言、黨徽等。政治機構會精心設計和推廣這些標誌,使其與特定的集體認同和價值觀聯繫起來。例如,法國三色旗的垂直排列本身就是一場「革命性」的符號變革,後來啟發了許多其他國家的國旗設計。國歌則透過集體吟唱,在人群中創造強烈的歸屬感。

紀念物(Monument): 這包括從慶祝性的地名命名,到紀念英雄人物或重大事件的雕像和墓園。紀念物的設立是一種明確的追溯性行動,旨在透過對特定人物、事件或抽象概念的紀念,在公共空間中永久銘刻集體記憶和價值觀。例如,法國大革命時期將聖熱內維耶芙聖殿改為先賢祠(Panthéon),確立了一種新的紀念「偉人」的方式,這些「偉人」結合了文化和政治上的合法性。

儀式(Ritual):政治儀式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具有規範性的行為和表演。這些儀式透過特定的姿勢、手勢、服裝和言語,將政治價值觀轉化為具體的場景,進而影響參與者的情感和認同。例如,在法國,從1790年的聯邦節,到後來的國慶閱兵和民眾舞會,都是旨在取代舊有宗教儀式,並建立新的世俗集體認同的政治儀式。在遭遇如2015年巴黎恐攻等事件後,公眾自發的紀念行為以及隨後政治機構組織的官方儀式,都展現了符號在凝聚社會和表達集體情感方面的作用。

政治行動者在運用這些符號時,會考量到歷史背景、意識形態、科技發展以及目標受眾等多重因素。符號的創造和選擇往往不是單純的集體意志的體現,而是受到一小部分啟發者、發起者和執行者的影響,並與社會中各種力量互動的結果。科技的發展,例如印刷術、廣播、電視和網際網路,也極大地影響了符號的傳播和影響力。

符號是現代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治機構和行動者透過策略性地運用標誌、紀念物和儀式等符號形式,不僅展現權力、溝通價值觀,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塑造和維護著複雜而多樣的集體認同。文化符號的創造和使用,受到政治意識形態、歷史條件、社會運動和技術發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對「文化符號」的爭奪,本質上是對「集體認同的定義權」,和「政治權力的支配權」的爭奪。理解文化符號在政治體系中的作用,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認識現代政治的運作邏輯和社會變遷的動力。

參考書目:
Pascal Ory, “Gouverner par les symboles. Introduction à une histoire des politiques symboliques modernes”, Revue d’histoire culturelle, 1 | 2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西方文化史
0會員
23內容數
介紹歐美的歷史文化、社會習俗、藝術、文學、神話、傳說、思想、宗教和民間信仰、心理與精神狀態........
西方文化史的其他內容
2025/03/30
「淨化」的概念是草藥學和芳香療法的一個核心主題,並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下以多種方式體現和發展。 「草藥學」中的淨化概念: 傳統上,在普羅旺斯高地的農村地區,「淨化」本身就被認為是一種治療類別,足以指明藥物的用途,而不需要具體說明要治療的疾病。這表明「淨化」被視為一種全面的身體和健
Thumbnail
2025/03/30
「淨化」的概念是草藥學和芳香療法的一個核心主題,並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下以多種方式體現和發展。 「草藥學」中的淨化概念: 傳統上,在普羅旺斯高地的農村地區,「淨化」本身就被認為是一種治療類別,足以指明藥物的用途,而不需要具體說明要治療的疾病。這表明「淨化」被視為一種全面的身體和健
Thumbnail
2025/03/29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後,法國媒體報導在形塑大眾認知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各種敘事策略和框架,媒體引導了大眾對這場災難的理解,並影響了關於重建、國家認同和文化遺產的討論。 首先,媒體報導利用了視覺效果和情感敘事,強化了大火的衝擊和悲劇性。新聞媒體充斥著火焰吞噬聖母院的驚人畫面,這些
Thumbnail
2025/03/29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後,法國媒體報導在形塑大眾認知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各種敘事策略和框架,媒體引導了大眾對這場災難的理解,並影響了關於重建、國家認同和文化遺產的討論。 首先,媒體報導利用了視覺效果和情感敘事,強化了大火的衝擊和悲劇性。新聞媒體充斥著火焰吞噬聖母院的驚人畫面,這些
Thumbnail
2025/03/25
現代奧運挪用、詮釋和轉化古希臘文化,以塑造其當代奧運理念,體現在幾個方面: 起源的追溯與連結: 「現代奧運」刻意將其起源追溯至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光是「奧運」這個名稱本身就已明確地指向古希臘。國際奧委會(IOC)的官方文件中經常提及古希臘的奧運會和希臘文化,儘管這種提及往往是籠統的,但僅
Thumbnail
2025/03/25
現代奧運挪用、詮釋和轉化古希臘文化,以塑造其當代奧運理念,體現在幾個方面: 起源的追溯與連結: 「現代奧運」刻意將其起源追溯至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光是「奧運」這個名稱本身就已明確地指向古希臘。國際奧委會(IOC)的官方文件中經常提及古希臘的奧運會和希臘文化,儘管這種提及往往是籠統的,但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天賦人權,這四個字通常都會出現在國中當社會課本,可能出現在世界歷史還是公民相關權力。不過對於學生時代已經有點距離的情況下,還是簡單補充一下意思。 天賦人權:是指每個人與生俱來、不依賴於任何政府或法律所賦予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通常被認為是普遍適用的,無論個人身份、國籍、文化或信仰如何,都應受
Thumbnail
天賦人權,這四個字通常都會出現在國中當社會課本,可能出現在世界歷史還是公民相關權力。不過對於學生時代已經有點距離的情況下,還是簡單補充一下意思。 天賦人權:是指每個人與生俱來、不依賴於任何政府或法律所賦予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通常被認為是普遍適用的,無論個人身份、國籍、文化或信仰如何,都應受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在國家人權委員會開會時,作者的族文名字全程被使用,並解釋了在身分證上正式名字的重要性以及族文名字的表述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在國家人權委員會開會時,作者的族文名字全程被使用,並解釋了在身分證上正式名字的重要性以及族文名字的表述方式。
Thumbnail
  今年適逢《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立法40周年,《文資法》之立法目的即《文資法》第一條規定:「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特制定本法。」然而,文化資產保存的目的是否與人的目的一致?因為人的目的是更根本、更原初的,若文化
Thumbnail
  今年適逢《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立法40周年,《文資法》之立法目的即《文資法》第一條規定:「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特制定本法。」然而,文化資產保存的目的是否與人的目的一致?因為人的目的是更根本、更原初的,若文化
Thumbnail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於2016年修法新增「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以肯定「差異」為核心的「多元」文化,強調「普遍平等參與」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然而,在高舉「多元」文化的同時,如何避免文化成為政治正確或另類民族主義情感的宣洩工具?筆者試圖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出發
Thumbnail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於2016年修法新增「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以肯定「差異」為核心的「多元」文化,強調「普遍平等參與」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然而,在高舉「多元」文化的同時,如何避免文化成為政治正確或另類民族主義情感的宣洩工具?筆者試圖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出發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火報名家 / 冷楓 人權,是作為人類與生俱來因該享有的權利,具有普遍性和廣泛性,事實上,世界上很多的衝突,都是圍繞著人權所爆發的,像是種族平等,性別平等,死刑,宗教,LGBTQ,種種都是以一方群體的權利遭受侵害所發展開來的,那麼,人權牽扯到這麼多議題,人權究竟是甚麼?以及如何實施真正的人權? 至
Thumbnail
火報名家 / 冷楓 人權,是作為人類與生俱來因該享有的權利,具有普遍性和廣泛性,事實上,世界上很多的衝突,都是圍繞著人權所爆發的,像是種族平等,性別平等,死刑,宗教,LGBTQ,種種都是以一方群體的權利遭受侵害所發展開來的,那麼,人權牽扯到這麼多議題,人權究竟是甚麼?以及如何實施真正的人權? 至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
Thumbnail
在威權體制下的中國大陸,大城小村裡隨處可見到標語,矗立路旁或懸掛於建築物,除了宣導法令要求人民配合之外,意識型態與愛黨愛國固不可省,而對個人品德修養以及文明素質的教化,例如孝順父母、鄰里和睦、勤勞節儉、珍惜糧食、不丟垃圾、不闖紅燈等等,也包含於其中。 中共政府藉著公權力,以標語來「化民成俗」有用嗎
Thumbnail
在威權體制下的中國大陸,大城小村裡隨處可見到標語,矗立路旁或懸掛於建築物,除了宣導法令要求人民配合之外,意識型態與愛黨愛國固不可省,而對個人品德修養以及文明素質的教化,例如孝順父母、鄰里和睦、勤勞節儉、珍惜糧食、不丟垃圾、不闖紅燈等等,也包含於其中。 中共政府藉著公權力,以標語來「化民成俗」有用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