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女孩(あんのこと):無趣的社會寫實之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河合優實以《那個女孩》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

河合優實以《那個女孩》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


入江悠│2024│Japan│113min

改編自真實事件。

雖是小成本電影,影像呈現和敘事仍屬大眾取向,劇情衝突與角色掙扎都在電影裡被妥善地交代和處理,可能我一開始以文藝片看待就是錯誤的預設。

電影呈現了議題,或許有反映真實,卻沒有挖掘更深的層次。我很喜歡女主角杏和家庭強烈的依附關係,那個依附關係是媽媽從小到大的期待,讓杏誤會他如此可以獲得媽媽的愛,加上阿媽曾經保護杏免於家暴,杏從小便錯認獲得與回饋愛的形式,在深淵裡無限循環。不過這個命題和設定,在電影中似乎不算少見。

劇情讓杏照顧鄰居的小孩也是個突出點,不管基於什麼(電影沒有說明,或許是人性良善之類的東西),杏以無限的溫柔和耐性照顧這個小孩,像是對待以前沒有獲得過如此照顧的自己般,因此當杏被迫與這個小孩分離時,他的世界崩潰了。

角色只有善惡兩端的設定,杏的媽媽是無可救藥的壞人,而杏一心想做好人、當良民,唯一開展出善惡空間討論的是被設定為拯救者的男性警察和記者。前者因性侵入獄卻成為最了解杏為何走上絕路的人,後者因為報導讓戒毒團體結束間接導致杏的死亡而自問對錯。這兩個男性角色老實說,跟導演一樣自我中心。

電影也不是沒有呈現結構問題,前半段有不通人情的公務體系,後半則是疫情導致杏周邊的大環境更顯險峻,但編導刻意把杏之死太歸咎於個人而非社會安全網,使得問題無法更加直指核心,最後反而聚焦在:警察雖然性侵別人但沒有性侵女主角而且他也幫助了很多人、記者雖然是報導事實但他是不是應該放過警察的罪刑而留住女主角的命,這兩個角色的雙重性上。這種討論,不僅過時且無聊,導演親手讓女主角杏在電影前大半(可能有)建立的(小小)能動性,完全消失殆盡。

可能是因為改編自真實事件吧。或可能是他是一部大眾電影。

avatar-img
10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laneu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奧山大史│Japan│90min 臺灣片商:光年映畫、政駒 某年初冬,一座小島的國中生拓也在棒球場的外野,呆呆看著喜歡的細雪從天空落下,他還不清楚,那是遇見他珍愛事物的冬天。 拓也正在懵懂探索的階段,加入社團是他社會化的方式,但他無法控制地想在框架中找到一點點自己的空間,荒川教練推了他
5/5我心裡的太陽
劇作家坂元裕二曾說,有次他在路上開車停紅燈,等綠燈亮以後,在他前頭的卡車遲遲不動,於是他按了喇叭;不久,卡車開始前進,他才發現有一個坐輪椅的人通過馬路,頓時感覺非常後悔,於是寫了《怪物》。
笨蛋節奏做為一個會在意觀眾反應的喜劇演員,《重啟人生》做為一部希望、也成功討觀眾喜歡的戲劇,最後一集想必會盡量滿足觀眾期待。有意思卻也不是太意外的是,笨蛋節奏選擇將《重啟人生》全劇,刻劃成一個完美輪迴的圓。
四人開始聊天以後,俯拾即是回憶對話和吐槽,呼應到第9集前半的鋪陳不說,更重要的是,即便這一輪人生裡面麻美與麻里鈴、夏唧與美寶像是平行線般生活,但在這一個小時裡(劇情有3多分鐘),四人彼此心意相通和拉近距離;在前面的劇情,好友間有時百無聊賴的碎念聊天,在編劇的轉換下,此刻每句話都扎進觀眾心裡。
三個好友一起消失的悲傷和遺憾,麻里鈴一百多年來所累積的重擔扎扎實實轉嫁到麻美一個人身上。就像麻美國中時期不快樂採取更用功讀書的轉移模式,長大後麻美這回更投入實驗之中,一直到過世為止,麻美都無法擺脫摯友離開的傷心狀態。我想觀賞本集的多數觀眾或許也是一樣,劇終前那股難過的感受都很難消散吧。
追尋精英之路的選擇,代表放棄了另一條人生道路;對麻美來說,最在意的莫過於割捨了前三輪的兩個好友。在小學階段拉近距離失敗以後,麻美心中那一條線再也跨不過去,他可能猜想、但戲劇沒有搬演出來的是,美寶和夏唧看待麻美,就像第一集時三人看待真里鈴那樣,是完全不同世界的人;這跟日本傳統人際關係中微妙的距離可能也
奧山大史│Japan│90min 臺灣片商:光年映畫、政駒 某年初冬,一座小島的國中生拓也在棒球場的外野,呆呆看著喜歡的細雪從天空落下,他還不清楚,那是遇見他珍愛事物的冬天。 拓也正在懵懂探索的階段,加入社團是他社會化的方式,但他無法控制地想在框架中找到一點點自己的空間,荒川教練推了他
5/5我心裡的太陽
劇作家坂元裕二曾說,有次他在路上開車停紅燈,等綠燈亮以後,在他前頭的卡車遲遲不動,於是他按了喇叭;不久,卡車開始前進,他才發現有一個坐輪椅的人通過馬路,頓時感覺非常後悔,於是寫了《怪物》。
笨蛋節奏做為一個會在意觀眾反應的喜劇演員,《重啟人生》做為一部希望、也成功討觀眾喜歡的戲劇,最後一集想必會盡量滿足觀眾期待。有意思卻也不是太意外的是,笨蛋節奏選擇將《重啟人生》全劇,刻劃成一個完美輪迴的圓。
四人開始聊天以後,俯拾即是回憶對話和吐槽,呼應到第9集前半的鋪陳不說,更重要的是,即便這一輪人生裡面麻美與麻里鈴、夏唧與美寶像是平行線般生活,但在這一個小時裡(劇情有3多分鐘),四人彼此心意相通和拉近距離;在前面的劇情,好友間有時百無聊賴的碎念聊天,在編劇的轉換下,此刻每句話都扎進觀眾心裡。
三個好友一起消失的悲傷和遺憾,麻里鈴一百多年來所累積的重擔扎扎實實轉嫁到麻美一個人身上。就像麻美國中時期不快樂採取更用功讀書的轉移模式,長大後麻美這回更投入實驗之中,一直到過世為止,麻美都無法擺脫摯友離開的傷心狀態。我想觀賞本集的多數觀眾或許也是一樣,劇終前那股難過的感受都很難消散吧。
追尋精英之路的選擇,代表放棄了另一條人生道路;對麻美來說,最在意的莫過於割捨了前三輪的兩個好友。在小學階段拉近距離失敗以後,麻美心中那一條線再也跨不過去,他可能猜想、但戲劇沒有搬演出來的是,美寶和夏唧看待麻美,就像第一集時三人看待真里鈴那樣,是完全不同世界的人;這跟日本傳統人際關係中微妙的距離可能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網路社會裡面,人與人之間應對進退,更包含了在不認識、生活沒交集的人面前擺出被喜愛的公眾形象。就算勇於逆風,一旦被退追蹤、被封鎖、被演算法砍,當流量崩盤,簡直變成比「社死」更卑微的「不存在」!
Thumbnail
悲劇發生的原因從來就不是戲劇感興趣的部分,觀眾要看的是角色如何滿負傷痕繼續活著。失去,同時獲得。生命從來沒有真正的微不足道。這是一部女演員的故事。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歐陽永鋒導演的這部長片非比尋常,沒有溫情,沒有勵志,沒有世遺景點,沒有咖啡店內浮世男女的小確幸,代替這些“澳門特色”的卻是基層市民極度擠逼的生活環境,破碎不堪的家庭關係,還有一單接一單的自殺案,血淋淋,赤裸裸,看似誇張過火,但又似曾相識。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女二》文字很高級,情緒很有厚度,細膩但不瑣碎。一個等功成名就的機會等了十多年的女演員,在追求夢想的漫長旅途中會有的痛苦、糾結、成長和昇華,都很完整、很真實。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殺人者的難堪 #살인자o난감 說說劇中的女性。 此劇很明顯是一齣以男性為主導的劇,個人覺得是有點太過”性別”失𧗾! 雖則是男性劇、但女角多到數不勝數!當中不少還是美女!? 但, 劇中出現的女性幾乎不是被任人魚肉就是被肆意欺凌!?又很大一部份只出一幕、間場作用(?),但又經常大尺度演出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網路社會裡面,人與人之間應對進退,更包含了在不認識、生活沒交集的人面前擺出被喜愛的公眾形象。就算勇於逆風,一旦被退追蹤、被封鎖、被演算法砍,當流量崩盤,簡直變成比「社死」更卑微的「不存在」!
Thumbnail
悲劇發生的原因從來就不是戲劇感興趣的部分,觀眾要看的是角色如何滿負傷痕繼續活著。失去,同時獲得。生命從來沒有真正的微不足道。這是一部女演員的故事。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歐陽永鋒導演的這部長片非比尋常,沒有溫情,沒有勵志,沒有世遺景點,沒有咖啡店內浮世男女的小確幸,代替這些“澳門特色”的卻是基層市民極度擠逼的生活環境,破碎不堪的家庭關係,還有一單接一單的自殺案,血淋淋,赤裸裸,看似誇張過火,但又似曾相識。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女二》文字很高級,情緒很有厚度,細膩但不瑣碎。一個等功成名就的機會等了十多年的女演員,在追求夢想的漫長旅途中會有的痛苦、糾結、成長和昇華,都很完整、很真實。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殺人者的難堪 #살인자o난감 說說劇中的女性。 此劇很明顯是一齣以男性為主導的劇,個人覺得是有點太過”性別”失𧗾! 雖則是男性劇、但女角多到數不勝數!當中不少還是美女!? 但, 劇中出現的女性幾乎不是被任人魚肉就是被肆意欺凌!?又很大一部份只出一幕、間場作用(?),但又經常大尺度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