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自動生成會議紀錄與逐字稿
核心技術與工具分類
AI自動生成會議紀錄及逐字稿主要結合語音辨識(Speech-to-Text)與生成式AI(如GPT、Claude等)技術,分為以下三類工具:
一站式整合平台:如Subanana、Vocol.ai、Notta,提供從語音轉文字、講者分辨到自動生成摘要的全流程服務。
AI工具組合應用:透過整合Whisper(語音轉文字)與ChatGPT(摘要生成)等工具,搭配Zapier自動化流程,將錄音檔轉換為逐字稿並生成會議重點。
在地化語音辨識工具:如CLOVA Note(支援繁體中文)、雅婷逐字稿(支援台語及台灣國語),針對特定語言或口音優化辨識準確度。
關鍵功能與應用場景
1. 逐字稿生成
多人會議辨識:Subanana、Vocol.ai等工具可自動分辨不同講者,適用於多人討論或訪談場景。
多語言支援:MyEdit支援中英日等9種語言,Subanana則特化廣東話與中英夾雜辨識。
免費方案限制:多數工具提供有限免費額度(如CLOVA Note每月600分鐘、雅婷逐字稿300分鐘),付費方案解鎖進階功能(如檔案大小上限、編輯器功能)。
2. 會議紀錄摘要
AI摘要生成:透過GPT或Claude模型,從逐字稿中提取「會議結論」、「行動項目」等結構化內容。例如Subanana可自動生成書面語或英文摘要。
格式客製化:部分工具支援Markdown格式輸出,或整合至Slack、Email等協作平台。
3. 自動化流程整合
串接會議軟體:Vocol.ai、MeetGeek支援Google Meet、Zoom、Teams等平台,自動錄製並生成紀錄。
雲端儲存與共享:CLOVA Note、MyEdit提供雲端儲存連結,便於團隊協作與後續查閱。
操作流程與實例
以ChatGPT + Whisper + Zapier為例:
上傳影音檔:將會議錄音存至雲端硬碟(如Dropbox)。
語音轉文字:透過Whisper將錄音轉為逐字稿。
指令設計:使用Prompt如「請依會議結論、行動項目分類摘要」,由ChatGPT生成結構化摘要。
自動寄送:透過Zapier將摘要寄至Gmail或同步至協作工具。
工具評比與選擇建議
需求 推薦工具 特色
繁體中文辨識 CLOVA Note、雅婷逐字稿 免費額度高、支援台語與台灣國語
團隊協作 Vocol.ai、Notta 整合協作平台、共編功能
跨語言會議 MyEdit、Subanana 支援多語言、中英夾雜辨識
高預算企業方案 Otter.ai、Sembly AI 企業級安全認證(如SOC II)、即時翻譯
挑戰與注意事項
準確性限制:背景噪音或專業術語可能影響辨識,建議事先登錄常用詞彙(如CLOVA Note)。
隱私合規:企業需確認工具是否符合資料儲存地法規(如GDPR)。
免費方案限制:部分工具免費版僅提供基礎功能,例如cSubtitle免費試用3分鐘。
透過上述工具與方法,可將會議紀錄處理時間從數小時縮短至數分鐘,同時確保內容結構化與可執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