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量生成吉卜力插畫,設計師與畫家要失業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期Chatgpt開始能產生吉卜力風格的圖片(下圖),引起熱議。

示意圖

示意圖













這導致了繪畫界瀰漫著一股沮喪的氣息。有人擔心藝術將被AI取代,或是設計師即將失業。AI帶來的顛覆性,會如何改變繪畫的觀念,繪畫的藝術是否會續存?

我認為,這可以從最近一次的科技革新:攝影技術,來開始說起。

攝影術是一種透過拍攝獲得現實景物複製品的技術。於19世紀初誕生,公認為法國人達蓋爾所發明,攝影術隨著技術的進步有許多技術上的發展,所有技術均基於不同的成像光學原理,並以獲得可被保存的複製品為最終目的。 引自維基百科


歐洲人將藝術的重責大任從繪畫裡解放並分散給攝影。攝影無疑可以更好的,以更低成本的方式,將眼前的景象保存下來。西洋的繪畫中,有極大部分的作品建立在社交性質,畫作也當作某種資產與地位。這類型畫的內容多為人像與靜物。攝影不光是這兩項,它的出現讓風景與人文紀實也得以相較「客觀」的記錄下來。

在當時,一些畫家莫名獲得強大的技法,一舉躍升為寫實大師,把人物與細節刻畫的維妙維肖,靠的就一種叫暗箱的東西。這是攝影術最早的原理,透過一個小洞,將光線穿過牆壁照進暗室,在另一側的牆上,就能看見投影出的顛倒景象。畫家利用這個特性來輔助繪畫,其實可以想像就是現代的「描圖」。他大幅減少了作畫時間,效率增加,對於技法「一般的」畫家而言,品質與逼真度遠遠超於自己手能完成的作品。


此時,繪畫面臨到一個兩難,該往哪裡發展?如今,我們已經知道,繪畫接下來會逐漸走向抽象,脫離完全複製眼前景象的作畫方式。我們的作畫以及我們的審美,對於繪畫的觀念,都開始有了很大的改變。攝影的後期雖也有抽象的出現,但仍是繪畫擁有較高的自由度,並且可以完全無視物理規則、無視實體物品,只遵從內心的畫面。


繪畫導入AI以後,第一個受到衝擊的是產品與工業設計師相關的從業人員,他們所操作的繪畫方向較多是建構在實體,也就是,可以用實際眼睛或尺寸解構的物品,對AI來說,他能以極低成本的方式建構出來,雖然有可能產生偏差,但對於個人的用戶已經適用。對於企業而言,他已經降低了作業的成本,也不需要俜請太多設計師。而設計師不會完全消失,只會留下可以接受與AI協作的設計師。就業市場不致於淘汰所有設計師 ,因為能夠下達精準指令的人,會是了解設計原理、能夠精確看出圖片好壞,並能夠微調修改AI作品的人。一般人也許可以透過多張作品篩選,但在一幅作品面前,多數人仍難以辨認細節的好與壞。


對於設計師,好處是能夠降低繪畫所反覆刪改,花費的勞力與精力、節省時間成本,但他的缺點,也正是最大的威脅,他們工作時無法親手畫畫,無法使用這種技藝。這種技術的剝奪性,與一本小說名為 「過於喧囂的孤獨」,裡頭主角面臨的問題很相似。身為碎紙機的操作員,在新機器的出現後,他雖能輕鬆的工作,卻失去了所有他認為寶貴的東西——親手撫摸紙張觸感的美好。

技藝的體驗,會被人工智慧直接剝奪。多數的設計師又是因為喜歡畫畫,並且想貼合務實層面,才走向商業的繪畫與設計。原本,因商業性的緣故,許多設計師僅憑著喜歡動筆的信念撐下去,在大部分時間,也不一定能畫自己喜歡的作品。現在,還要被剝去了深核的關鍵技藝體驗,無法接受這點改變的從業人員,勢必會離開這塊產業,只留下那些能夠接受協作的人。


但繪畫本身從未看見盡頭,如上頭說的,繪畫的體驗與技藝是無法被完全取代的。

單純模仿的能力,比如AI抓取風格重建的插圖或設計,事實上,他只能夠符合大部分人「目前」的需求。但是,當每個人都可創造由電腦計算、分析的作品,作品本身帶來的價值與衝擊力就減弱了,也就意味著:每幅作品與個人的連結很薄弱。


繪畫是人以自身去觀察現實,融合主觀的過程。因此,產出的作品,會貼合每個人的人生脈絡、體驗、個性,並形成獨一無二的筆觸與色彩。


AI或許能模仿風格,能夠自由切換不同作家的風格,卻難以賦予作品深刻的個人情感與人生脈絡,難以想像該創作者的意圖,讓意義與形式緊密貼合。作品的產生,只不過是一條冷冰冰的指令。模仿也僅僅是形式上的呈現。在攝影界,模仿他人的風格也經常發生,但這種形式卻無法在個體身上找到完全契合的某種領悟感或釋然感。


我認為,藝術的未來,著重的或許會是從結果轉向過程。

在AI能輕易產生畫作的時代,人們對繪畫的關注將轉向起稿前的構思、創作的過程,並融入個人經驗裡完整體現,非單純的最終作品。繪畫的價值,將更加依賴它與創作者不可分割的關係。改變繪畫的整個定義,不再是僅限最終成品的展出或收藏。當生成作品變的輕易可得,人類的審美又是否會尋求更複雜更完整的美,並且區分這些藝術作品的性質?這些旁大的0與1的作品產出,又是否有能真正追的上「頂級畫家」的一天?藝術的本質終究是由人類定義的,藝術是人類的思考與情感掙扎的結晶,不理性瘋狂綜合體。AI可以模仿這些情緒,卻無法主導人類對藝術觀念思考的走向。

對此,我仍深信人類的叛逆。就算有這麼一日,地表上肯定仍有些咬著畫筆,望著天花板沈思,喝著咖啡的畫家。他們仍獨自在夜裡與人工藝術奮鬥。


2025/03/30






avatar-img
30會員
24內容數
24歲 INTJ女 主要寫閱讀書評、哲學思考、旅遊與生活文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仰婷的文字 的其他內容
小說中貫穿對宿命的無力感,即使重來一遍,也不會選擇其他方式再活一遍。讀時很輕鬆,餘韻卻很沉重。這世代以競爭、功利主義為標竿,背頭藏有多少親手捏碎的骨肉與人性。高壓的就業環境,像慢性中毒般,被侵蝕、然後腐爛。
古希臘哲學盛世時期,辯論是極為常見的活動,有一句話「真理越辯越明」即是描述了辯論的初衷,與人辯論是一種辯論,利用論點與論證,去證明自己的觀點,去說服對方;與自己辯論也是一種辯論,當我們看了書,其實腦袋瓜就已經在開始自我辯論......
Uber, 看會員是家人還是盤子?
John Berger是一位藝評家,他的藝術生涯起自於畫家,而真正讓他開始被大眾看見的作品為《觀看的方式》這部藝評作品,閒談則是他逝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散文集。
5/5閒談:約翰.伯格的語言筆記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有人稱這本書為《國敗論》,用來反襯亞當斯密著名的《國富論》,專注於談論的主軸在於為何國與國之間存在著諸多的不平等,有些過去繁榮的國家如今人民困苦、經濟萎縮,而過去並不富足、或是該稱一無所有的蠻荒之地,卻能夠躍升為世界列強,本書開門見山的告訴所有讀者:制度是一切的根源。
5/5國家為何會失敗
《一九八四》透過虛構的極權社會揭露了對真實與知識的控制,與艾莎·威克福斯的《另類知識》相對比,探討了極權主義及其與當代民粹主義的相互關聯。
小說中貫穿對宿命的無力感,即使重來一遍,也不會選擇其他方式再活一遍。讀時很輕鬆,餘韻卻很沉重。這世代以競爭、功利主義為標竿,背頭藏有多少親手捏碎的骨肉與人性。高壓的就業環境,像慢性中毒般,被侵蝕、然後腐爛。
古希臘哲學盛世時期,辯論是極為常見的活動,有一句話「真理越辯越明」即是描述了辯論的初衷,與人辯論是一種辯論,利用論點與論證,去證明自己的觀點,去說服對方;與自己辯論也是一種辯論,當我們看了書,其實腦袋瓜就已經在開始自我辯論......
Uber, 看會員是家人還是盤子?
John Berger是一位藝評家,他的藝術生涯起自於畫家,而真正讓他開始被大眾看見的作品為《觀看的方式》這部藝評作品,閒談則是他逝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散文集。
5/5閒談:約翰.伯格的語言筆記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有人稱這本書為《國敗論》,用來反襯亞當斯密著名的《國富論》,專注於談論的主軸在於為何國與國之間存在著諸多的不平等,有些過去繁榮的國家如今人民困苦、經濟萎縮,而過去並不富足、或是該稱一無所有的蠻荒之地,卻能夠躍升為世界列強,本書開門見山的告訴所有讀者:制度是一切的根源。
5/5國家為何會失敗
《一九八四》透過虛構的極權社會揭露了對真實與知識的控制,與艾莎·威克福斯的《另類知識》相對比,探討了極權主義及其與當代民粹主義的相互關聯。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有沒有發現,人生中總有幾種人讓你忍不住多看幾眼? 不是因為他們長得特別帥、家裡特別有錢,而是他們總能在混亂中找到方向、別人都沒看到的地方發現機會 甚至,你還來不及反應,他們已經在前面三步了。 這種人,你可能以為是「天才」。 但其實,他們只是「開啟了某幾種特別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
從根本上說,我們之所以是我們,是因為在某個無法控制的瞬間,另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回應、拒絕或重新定義了我們。AI 只會永恆地迎合我們的期望,卻無法真正突破我們的自我界限。 如果我們完全隔絕於傷害與干擾之外,我們是否同時也喪失了成為真正「人」的可能性?
我寫小說,也畫畫,剛好方格子正在進行討論 AI 的話題,就來聊一下我自己怎麼運用 AI 的吧。 首先,我並不喜歡直接用 AI 生成的東西取代人工創作,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儘可能自己手工創作,因為我使用 AI 的技能並不好,只會跟 ChatGPT 聊天而已。我的經驗是,他創作出來的內容,其實不容易符合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你有沒有發現,人生中總有幾種人讓你忍不住多看幾眼? 不是因為他們長得特別帥、家裡特別有錢,而是他們總能在混亂中找到方向、別人都沒看到的地方發現機會 甚至,你還來不及反應,他們已經在前面三步了。 這種人,你可能以為是「天才」。 但其實,他們只是「開啟了某幾種特別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
從根本上說,我們之所以是我們,是因為在某個無法控制的瞬間,另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回應、拒絕或重新定義了我們。AI 只會永恆地迎合我們的期望,卻無法真正突破我們的自我界限。 如果我們完全隔絕於傷害與干擾之外,我們是否同時也喪失了成為真正「人」的可能性?
我寫小說,也畫畫,剛好方格子正在進行討論 AI 的話題,就來聊一下我自己怎麼運用 AI 的吧。 首先,我並不喜歡直接用 AI 生成的東西取代人工創作,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儘可能自己手工創作,因為我使用 AI 的技能並不好,只會跟 ChatGPT 聊天而已。我的經驗是,他創作出來的內容,其實不容易符合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春夏必備的超透氣洞洞鞋! Q彈厚底可以無痛增高 走起來也更舒適~ 還能一秒變換涼鞋、拖鞋! 鞋身用造型和紋路去展現質感 讓素色鞋面更百搭! 隨意簡單的搭配就很好看 就連休閒洋裝打起來也無違和! 這個夏天一定要擁有一雙洞洞鞋吧✌︎(°͈ꆚ°͈)ว 📣Crocs洞洞鞋限時下殺只要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AI繪圖要廣泛用於商用還有一大段路,還需要依賴人類的經驗判斷、調整,為什麼呢?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AI 繪圖的浪潮席捲而來,如何在沒有靈感時使用聊天機器人找到靈感?此篇分享如何透過ChatGPT來尋求AI幫助生成創意點子,並分享了實例、圖像生成和創作過程。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最近AI圖和文章盛行,並沒有說這樣不好,現在也有AI圖和AI文比賽,聽人說有個攝影師用他拍的照片去參加AI圖比賽,結果被發現後退賽,我感到悲哀的是用AI去生成的作品還說是自己寫或畫的,尤其是免費的,設定收費的可能是想賺錢,那免費的又說是自己寫和畫是為什麼呢?滿足自己虛榮心嗎? 最近網路上也看到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春夏必備的超透氣洞洞鞋! Q彈厚底可以無痛增高 走起來也更舒適~ 還能一秒變換涼鞋、拖鞋! 鞋身用造型和紋路去展現質感 讓素色鞋面更百搭! 隨意簡單的搭配就很好看 就連休閒洋裝打起來也無違和! 這個夏天一定要擁有一雙洞洞鞋吧✌︎(°͈ꆚ°͈)ว 📣Crocs洞洞鞋限時下殺只要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AI繪圖要廣泛用於商用還有一大段路,還需要依賴人類的經驗判斷、調整,為什麼呢?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AI 繪圖的浪潮席捲而來,如何在沒有靈感時使用聊天機器人找到靈感?此篇分享如何透過ChatGPT來尋求AI幫助生成創意點子,並分享了實例、圖像生成和創作過程。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最近AI圖和文章盛行,並沒有說這樣不好,現在也有AI圖和AI文比賽,聽人說有個攝影師用他拍的照片去參加AI圖比賽,結果被發現後退賽,我感到悲哀的是用AI去生成的作品還說是自己寫或畫的,尤其是免費的,設定收費的可能是想賺錢,那免費的又說是自己寫和畫是為什麼呢?滿足自己虛榮心嗎? 最近網路上也看到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