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起 Read It !

閱起 Read It !

29 位追蹤者
佛系釀文章
28會員
13內容數
沖杯咖啡、沏杯茶,一起閱起一本好書。
由新到舊
我讀不出情緒。當我看著影像中的主角時,我似乎真的無法肯定的說出他的情緒是什麼,我的腦好像有一塊打結了,我無法找到一個確切的形容去描述這個臉部情緒。
Thumbnail
2023-12-27
5
反社會人格,在資本主義中太吃香了我發覺到近幾年,大家對於「反社會人格」一詞的認知,逐漸有所改變。 大概在我國小、國中的時期,一講到反社會人格,就會聯想到犯罪、不法分子等等的負面想像。 但仔細想一想,反社會人格其實在資本經濟體制裡面,超級吃香的耶?
Thumbnail
2023-12-06
12
失控的正向思考|危險邊緣,無止盡的勵志金句與樂觀心態。「只要一直往好的地方想,一切都會變好的。」 資訊串流的迅速與龐大,我們被淹沒在複雜且充滿美好意象的世界裡,充斥著只要相信自己能做到,就一定能成功的金句名言。 這種話,單獨來看就顯得荒唐,但只要放在不同脈絡裡,卻又能引起一定的關注與認同......
Thumbnail
2023-10-01
9
教出殺人犯|岡本茂樹:「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小時候做了錯事以後,會被要求道歉、寫悔過書,以各種形式來證明自己曾犯了錯,且確認已經理解自身行為給人帶來困擾與影響,教育在形式上做的很體面,一封能令人聲淚俱下的模範悔過書,能夠打動教師、父母,卻僅僅停留於此......。 在教育「反省」的過程中,教導被動的反省成了反省的最大一個阻礙。
Thumbnail
2023-09-03
14
正直|松浦彌太郎|「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給對現實生活中迷惘的人瞧見書封上,松浦彌太郎被冠上「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此一封號,搭上「坦承、親切、微笑,是我的目標」,腦海中自然地顯現出,很祥和溫柔的文學作家這個印象。 沒想到讀了幾章之後,卻完全打破了當初的想像,這個人的血液徹徹底底的留著叛逆基因呀! 作者在寫這本書時,年
Thumbnail
2023-08-29
34
閱讀心得|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以大屠殺、校園槍擊案、隨機殺人案,當作每章的故事主軸,對每個案件的主角與生長環境、精神與心理狀態等作不同面向的頗析,我很喜歡作者利用清楚生動的描述、具有藝術與文學性的寫作風格,來進行社會議題的探討。
Thumbnail
2023-08-09
6
閱讀心得|理性市場的神話|經濟思想上最驚人的謬誤財務學家貫徹以「理性」作為理論基礎,股票的價格即包含了所有的一切資訊,以形成「效率市場」,可以試想市場的一切都是理性判斷所得的均衡結果,而這個「理性」一直指來都是財務學界的主流想法,也讓財務學界一度相信財務的研究已到盡頭。 由心理學衍生出的行為機濟學,讓財務學的貫徹的理論基底,逐漸產生實質性的變化
Thumbnail
2023-07-30
4
閱讀心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Thumbnail
2023-06-25
4
書評|低碳飲食大革命|一場科學錯誤造成的脂肪恐懼與肥胖流行病|閱起#5簡單來說,就是一本圍繞在想要破除過去的飲食迷思,並推廣天然飲食的書籍。 作者是一位瑞典的醫生與醫學專家,他親身接觸了很多病人,然後也從這些病人、各種醫學研究中發現了一些端倪,他主張人類應該使用的飲食是那些最天然的食物,原型食物,而不是像是以往長期價值
Thumbnail
2023-06-03
7
書評|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褚士瑩|閱起#4書名: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作者:褚士瑩 書籍摘要 此書作者是一位NGO國際工作者,憧憬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他,遇到了一個無法回答的難題,「為什麼要和平?和平真的有比較好嗎?」答不出答案的他,也下定了決心,必須找到自己答案,而開始這趟到法國上哲學課的旅程。 他找到了一位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
Thumbnail
2023-05-21
14
為什麼我們比以前的人更容易得憂鬱症?|閱起#3憂鬱,一種情緒與心理狀態,指一個人呈現哀傷、心情低落的狀況,絕望與沮喪為其特色。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但是強烈而長久持續的憂鬱情緒,可能是精神疾病造成。 先來看看近期台灣衛福部統計的資料。 抗憂鬱劑的使用人數不斷上升,憂鬱的情緒、症狀,不斷滲透進每一個人的血液,戰況越演越烈⋯⋯
Thumbnail
2023-05-14
10
資本家利用「集體錯覺」影響我們一生|閱起#2工業革命後,我們的步伐經由累積財富、提升生產效率、利用一切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而走到今日。 工業革命造福的是全體人類,還是少數握有「權力」之人,我們心知肚明。 從上一篇的集體錯覺,我們進一步的延伸探討目前存在於大部分國家中,整個體系下的資本結構,是如何建構起來的,以及探討我們與體系的關係。
Thumbnail
2023-05-06
5
書評|集體錯覺|我們寧可欺騙自己,也不敢跟別人不一樣|Todd Rose|閱起#1你會用哪一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 A: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才華,把自己在乎的事情做到最好,B:擁有豪宅、跑車、聞名遐邇? 順道一問,你認為別人傾向選擇哪一個? 若你選擇A,但卻同時認為大多數人會選擇B,你可能就中了「集體錯覺」……
Thumbnail
2023-05-04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