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婷-avatar-img

仰婷

32 位追蹤者
Hi!我是仰婷,24歲剛畢業不久的理工&商科新鮮人。去年到荷蘭深造半年,背著相機獨旅超過十個國家。 喜歡📷/✍🏻/🎬/🎨,夢想是滿足對世界的所有好奇,最近也在學素描跟油畫!
avatar-img
30會員
24內容數
閱讀書評、哲思寫作。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滑著那些網頁,看著youtube,瀏覽紀錄鑿下一條條等待覆蓋的網址。我可以敲下滑鼠,一鍵清空,好像他們從來不存在似的。它們陷進綿延不斷的山稜線,如同記憶,好似凌晨時分的薄霧,緊貼皮膚,卻遙不可及。 比起網際網路飄渺、抓不到的特性,存在於實體的痕跡,是否更能確保自己曾留下過什麼?
Thumbnail
近期Chatgpt開始能產生吉卜力風格的圖片,引起熱議.....這導致了繪畫界瀰漫著一股沮喪的氣息。有人擔心藝術將被AI取代,或是設計師即將失業。AI帶來的顛覆性,會如何改變繪畫的觀念,繪畫的藝術是否會續存?
Thumbnail
小說中貫穿對宿命的無力感,即使重來一遍,也不會選擇其他方式再活一遍。讀時很輕鬆,餘韻卻很沉重。這世代以競爭、功利主義為標竿,背頭藏有多少親手捏碎的骨肉與人性。高壓的就業環境,像慢性中毒般,被侵蝕、然後腐爛。
Thumbnail
古希臘哲學盛世時期,辯論是極為常見的活動,有一句話「真理越辯越明」即是描述了辯論的初衷,與人辯論是一種辯論,利用論點與論證,去證明自己的觀點,去說服對方;與自己辯論也是一種辯論,當我們看了書,其實腦袋瓜就已經在開始自我辯論......
Thumbnail
切格拉底-avatar-img
2024/09/30
1
理想上是尋求真理,但現實世界往往為了輸贏;要導引辯論往真理的方向,需要好多技巧,持續學習中
1
John Berger是一位藝評家,他的藝術生涯起自於畫家,而真正讓他開始被大眾看見的作品為《觀看的方式》這部藝評作品,閒談則是他逝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散文集。
Thumbnail
5/5閒談:約翰.伯格的語言筆記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有人稱這本書為《國敗論》,用來反襯亞當斯密著名的《國富論》,專注於談論的主軸在於為何國與國之間存在著諸多的不平等,有些過去繁榮的國家如今人民困苦、經濟萎縮,而過去並不富足、或是該稱一無所有的蠻荒之地,卻能夠躍升為世界列強,本書開門見山的告訴所有讀者:制度是一切的根源。
Thumbnail
5/5國家為何會失敗
《一九八四》透過虛構的極權社會揭露了對真實與知識的控制,與艾莎·威克福斯的《另類知識》相對比,探討了極權主義及其與當代民粹主義的相互關聯。
Thumbnail
在權力之外,你找不到現實,摸不到真實。 一切可以是一位從未露面的老大哥主持正義,他的正義屬於他的價值,你的價值也屬於他的價值,而你根本沒有意識到已經發生。
Thumbnail
5/5一九八四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有幾個獨有的特色。 科技的發展帶來資訊的爆炸,人們越來越無法處理龐大資訊,也難以分辨資訊;網路的興盛,讓民眾獲取知識的路徑變短,更容易能夠接觸任何領域的知識,只要連線上網,就能成為百科全書。 不過問題是,我們難以分辨知識的正確性,何為知識,何為事實。
Thumbnail
5/5另類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