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必追的設計師43 - 44 伊東豐雄 × 藤本壯介:從建築詩意到空間自由,跨世代的建築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伊東豐雄 Toyo Ito|流動建築的詩人

如果你對日本當代建築略有涉獵,那麼這位影響無數設計師與建築師的名字,肯定不陌生——他正是台中國家歌劇院的建築師:伊東豐雄

他的建築風格,如「流動的空氣」般輕盈柔軟,蘊含深刻的結構美學與人文關懷。不只在日本,他的作品也在世界各地寫下建築史的重要篇章。

via https://www.artworld.tw/FCKeditor/images/images/30155.jpg

via https://www.artworld.tw/FCKeditor/images/images/30155.jpg


一場關於建築與自然的對話

伊東豐雄相信,建築不該是孤立的物件,而應如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由地與人、城市、環境流動。他提出「反物質建築(Anti-Object Architecture)」理念,主張建築不需追求雕塑般的存在感,而應成為生活的載體,打破界線、模糊內外。

代表作品精選:

  • 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 2001)
    被譽為21世紀初日本建築的象徵。透明玻璃外牆與自由排列的管狀結構,模仿森林中樹幹般支撐整體,空間無樓層限制,光、資訊、人流自然交錯。
  • 台中國家歌劇院(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2016)
    建築宛如一座洞穴,以無直線、自由曲牆構築空間。觀者如穿行在自然地貌中,每一步都充滿驚喜與探索。

建築觀核心:

  • 無邊界建築:建築是城市與人之間的橋梁,應具有呼吸與感受的能力。
  • 技術為人服務:技術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實現更貼近人的空間體驗。

為何必追?

伊東豐雄兼具詩意與社會性,如震災後發起「未來之屋(Home-for-All)」計畫,為災民建造溫暖聚落,展現建築的社會責任。他也深深影響如妹島和世、藤本壯介等後起之秀,成為當代建築流動性語言的重要奠基者。

「我不希望建築是冰冷的物體,它應該像樹葉隨風搖曳,輕盈卻充滿生命力。」——伊東豐雄

📎 官方網站Instagram作品集 @ ArchDaily伊東建築塾 IG


藤本壯介 Sou Fujimoto|介於洞穴與森林之間的想像力

說到日本當代建築的新世代代表,你一定會聽到他的名字——藤本壯介,被譽為伊東豐雄之後最具實驗精神的建築師之一。

他擅長在建築與自然、秩序與混沌之間遊走,創造出一種看似隨性、實則精密的建築美學。

via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proxy/OXc2Ykuj_5dTHm693_Pc905BOGy7e-UnZ9JB4kYZrXIZ7Rjf5Zeo2YgP0C-8z0uBd1WyMjXGhdAkgET_7wEEUqsN3PxL2pZYnAPM8em-Nu9WE2y7wEOijjLO9QyLc1ZK63QJnQZpnEZ7mHgpnFIIH8WnLuAR1iGEI2o2gA

via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proxy/OXc2Ykuj_5dTHm693_Pc905BOGy7e-UnZ9JB4kYZrXIZ7Rjf5Zeo2YgP0C-8z0uBd1WyMjXGhdAkgET_7wEEUqsN3PxL2pZYnAPM8em-Nu9WE2y7wEOijjLO9QyLc1ZK63QJnQZpnEZ7mHgpnFIIH8WnLuAR1iGEI2o2gA


探索建築的「原始性」

藤本壯介從人類與自然最初的連結出發,思考建築。他說:

「我想創造的是,介於洞穴與森林之間的建築。」

在他眼中,建築不應有明確邊界,而該像森林般開放、如洞穴般有庇護感。

代表作品精選:

  • House NA(2011, 東京)
    一座玻璃屋,如透明棲息地,內部以錯落平台取代樓層,讓居住者彷彿在「都市森林」中自由移動。
  • 倫敦蛇形美術館臨時展館(Serpentine Pavilion, 2013)
    藤本以白色金屬格網構築出一個漂浮雲朵般的空間,觀者可以自由穿梭其中,沒有既定路徑。

建築觀核心:

  • 建築即森林:空間如自然般非線性、多義開放。
  • 生活方式的解放:不設明確分區,讓使用者自主定義每個空間的用途。

為何必追?

藤本壯介的設計思維,重新定義建築與人的關係。他打破功能與秩序的框架,把「自由行動」放回建築核心,激發年輕一代建築師在住宅與公共空間中的新想像。

「我不設計建築,我設計人們在其中的自由行動。」——藤本壯介

📎 官方網站Instagram作品集 @ ArchDaily


✦ 小結|一場跨越世代的建築流動

從伊東豐雄的「反物質建築」,到藤本壯介的「非中心化空間」,兩人雖屬不同世代,卻皆以自然、開放、人本為核心,共同拓展當代建築的邊界。

如果你對建築的未來感到好奇,這兩位設計師絕對值得你深入認識與持續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elvin的沙龍
8會員
64內容數
/產品設計師 /量產規劃師 /兼任大學產品設計講師 /紫微命理伴讀書僮 /紫微靈牌高級翻牌手
Kelv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4
本文探討兩位國際知名設計師的案例:原研哉與其為小米設計的全新LOGO,以及Luca Nichetto與佐藤大的跨文化合作專案「Nichetto=Nendo」。透過分析其設計哲學與合作模式,闡述設計的本質、跨文化交流以及設計師間的相互啟發。
Thumbnail
2025/06/14
本文探討兩位國際知名設計師的案例:原研哉與其為小米設計的全新LOGO,以及Luca Nichetto與佐藤大的跨文化合作專案「Nichetto=Nendo」。透過分析其設計哲學與合作模式,闡述設計的本質、跨文化交流以及設計師間的相互啟發。
Thumbnail
2025/06/05
設計人如何在混沌中維持創作節奏?本文提出「瓦楞紙思維」模型,以五個步驟(IN ART)—觀察、折疊、調整、實踐、建構—協助設計師在面對市場、用戶、技術等不確定因素時,建立結構化思考模式,並從中創造有意義的設計成果。
Thumbnail
2025/06/05
設計人如何在混沌中維持創作節奏?本文提出「瓦楞紙思維」模型,以五個步驟(IN ART)—觀察、折疊、調整、實踐、建構—協助設計師在面對市場、用戶、技術等不確定因素時,建立結構化思考模式,並從中創造有意義的設計成果。
Thumbnail
2025/05/28
本文介紹「瓦楞紙思維」,一種先行動後思考的思維模型,透過類比瓦楞紙的三層結構,說明如何將接觸、轉化、輸出三個階段有效結合,以提升適應變動環境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5/28
本文介紹「瓦楞紙思維」,一種先行動後思考的思維模型,透過類比瓦楞紙的三層結構,說明如何將接觸、轉化、輸出三個階段有效結合,以提升適應變動環境的能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東京上建築室內設計課,從最近的課題裡,提出幾個對於複合施設的反思 1. 明確的軸心主題 核心的概念就像設計的靈魂般,讓人覺得不只空有外觀,能深入找到故事、有共鳴。 2. 風格與質感平衡 複合施設,整體踩在同一種頻率,達成視覺與感受的平衡。給人一體的、一個完整空間的感受。 3.
Thumbnail
在東京上建築室內設計課,從最近的課題裡,提出幾個對於複合施設的反思 1. 明確的軸心主題 核心的概念就像設計的靈魂般,讓人覺得不只空有外觀,能深入找到故事、有共鳴。 2. 風格與質感平衡 複合施設,整體踩在同一種頻率,達成視覺與感受的平衡。給人一體的、一個完整空間的感受。 3.
Thumbnail
這座由吉田鉄郎設計、經隈研吾重新設計的建築,將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紅磚和木質結構散發著濃厚的歷史氣息,而現代的玻璃和金屬元素則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細細品味這些極具對比的設計,仿佛穿越在歷史與創新之間,讓我深刻感受到京都文化的獨特魅力。每一步都是一次視覺盛宴,讓人流連忘返。
Thumbnail
這座由吉田鉄郎設計、經隈研吾重新設計的建築,將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紅磚和木質結構散發著濃厚的歷史氣息,而現代的玻璃和金屬元素則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細細品味這些極具對比的設計,仿佛穿越在歷史與創新之間,讓我深刻感受到京都文化的獨特魅力。每一步都是一次視覺盛宴,讓人流連忘返。
Thumbnail
座落於愛媛県今治市大三島的伊東豊雄博物館,基地位於「Tokoro Museum 大三島」的西南邊300公尺左右,因面向瀨戶內海,更能一覽無遺波光粼粼的海面。該博物館為日本第一座建築師博物館,博物館內園區是由名為「鋼鐵小屋(Steel Hut)」及「銀色小屋(Silver Hut)」這兩棟建物所構成。
Thumbnail
座落於愛媛県今治市大三島的伊東豊雄博物館,基地位於「Tokoro Museum 大三島」的西南邊300公尺左右,因面向瀨戶內海,更能一覽無遺波光粼粼的海面。該博物館為日本第一座建築師博物館,博物館內園區是由名為「鋼鐵小屋(Steel Hut)」及「銀色小屋(Silver Hut)」這兩棟建物所構成。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日本比較年長的設計師好像都有一種童心未泯的感覺,或許也是因為這股簡單的能量才能造就現在從容的心境,此刻的我真的要好好跟大師們學習啊。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日本比較年長的設計師好像都有一種童心未泯的感覺,或許也是因為這股簡單的能量才能造就現在從容的心境,此刻的我真的要好好跟大師們學習啊。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2019年去過直島後,回來最"撒瞜謀"的就是李禹煥美術館,只知道這也是由安藤忠雄所設計的建築,與Benesse House相同有著一貫的清水模風格。1936年出生於南韓、在日本留學的藝術家李禹煥,是日本戰後重要藝術思潮「物派」(もの派)重要代表的藝術家。
Thumbnail
2019年去過直島後,回來最"撒瞜謀"的就是李禹煥美術館,只知道這也是由安藤忠雄所設計的建築,與Benesse House相同有著一貫的清水模風格。1936年出生於南韓、在日本留學的藝術家李禹煥,是日本戰後重要藝術思潮「物派」(もの派)重要代表的藝術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