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思吳江歌》
- 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
- 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
詩歌意象的深層意蘊
- 秋風木葉:既是觸發鄉愁的自然媒介,亦隱喻政治“秋風”將至的肅殺。
- 吳江鱸魚:以家鄉風物象徵精神歸宿,與官場“名爵”形成對立。
- 三千里:空間距離強化歸隱的迫切性,暗含對“羈宦”生涯的否定。
- 仰天悲:動作極具張力,既是對個人命運的慨嘆,亦是對時代困境的無聲控訴。
張翰為西晉文學家,生逢“八王之亂”前夜,政治環境險惡。據《晉書》記載,他在洛陽為齊王司馬冏幕僚時,見秋風起,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感嘆:“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隨即辭官歸鄉,避開了後來的齊王敗亡之禍。此詩即作於其歸隱前夕,表面寫思鄉,實則暗含對亂世危機的敏銳感知與“見機而退”的智慧。
張翰因一詩一事,使“蓴鱸”固化為中國文學中的歸隱符號:
當今世局動盪不安,外有俄烏戰爭未息,迦薩地區烽煙四起;內有政客挑釁玩火,兵兇戰危!更有世界第一強權美國,以偏激言行挑起全球貿易關稅戰,讓人類自二戰以來建立的互助共榮體制岌岌可危。個人如滄海一粟,切莫妄想蚍蜉撼樹,知其不可而為之! 俗諺說:「日頭赤焱焱(iann7-iann7),隨人顧性命!」這是庶民最卑微的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