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將在台灣上映,引進的公司欲發行「閩南語」版,並以此回銷大陸! 心甚期待! 據說,大陸版中關於李白的「靜夜思」有用方言吟誦! 好奇是採用哪一種語言?
有人匯集所有劇中出現過的詩詞,剪輯成一影片,故,思及是否製作一系列以閩南語吟唱的版本! 共襄盛舉!
最為知名的「將進酒」,網路影音本已經是極佳版了! 故,就不獻醜! 首發李白的另首醉酒歌:「前有一尊酒」! 劇中將二首第一句的「琴」奏寫成「秦」奏,劇務,導演都失誤了!(註:「奏」發音有點小失誤! tsau3->tsiau3,請海涵!)

李白的《前有一尊酒二首》創作於盛唐轉向衰微之際,詩人仕途困頓、壯志難酬的背景下。此詩以酒為媒介,借宴飲場景抒發對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焦慮,以及豪放表象下深藏的悲涼。
第一首以「春風」起興,酒波蕩漾,美人醉顏,看似歡宴正酣,卻因「落花紛紛」暗藏春光將盡的隱憂。「青軒桃李能幾何」直指生命脆弱,流光欺人,詩人從酒宴之樂驟轉至「白髮如絲」的無力感。表面勸人起舞盡興,實則透露「意氣難平」的掙扎,展現盛唐文人對功名的執念與幻滅的矛盾。
第二首以琴酒交織的華麗意象延續主題。「看朱成碧」既寫醉眼迷離,亦隱喻現實與理想的錯位。胡姬笑舞春風的豔麗場景,反襯出「君今不醉將安歸」的終極叩問——若不及時行樂,生命終將歸於虛無。李白將個體失意昇華為對永恆的追問,以酒神精神對抗時間暴政,卻在狂歡中顯露更深沉的孤絕。
全詩以「酒」串聯起剎那與永恆的辯證,絢麗意象與灰暗底色形成張力,既承襲古樂府宴飲詩傳統,又注入獨特的盛唐悲音,體現李白「悲慨於豪放」的詩學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