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焦慮,來自模糊不清的決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初到艦上擔任輔機官時,一切對我來說都十分陌生。 除了語言大家都講中文之外,其他幾乎全都不一樣。 船上的作息、氣氛、節奏,和我在前一個單位的經驗完全脫節。

說我像「羊入虎口」其實蠻貼切的

每天早上 8 點集合完畢,班長轉過頭來問我一句:

「輔機官,有什麼要交代的嗎?」

我通常只是簡短回一句「沒事」,然後看著工作班自動自發地開始忙: 有人在做保養、有人修裝備、有人整理報表——明明每個人都在動,但我卻站在原地,心裡感到極度慌張。

不是因為閒著不做事,而是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那時候的焦慮,來自一種說不清楚的空虛感——我不知道我在艦上「到底要幹嘛」。

其實班長每天問我的那句「有什麼要交代的嗎?」 不是在問我會不會講話——而是某種程度上,在問我有沒有想清楚我要做什麼。

我後來才發現,那句話的背後其實藏著一個決策邏輯:

「你今天的行動目標是什麼?你準備讓大家往哪個方向前進?」

但我腦中一片空白,不是因為我偷懶

而是我根本連今天的選項有哪些、該處理什麼事、該優先哪一塊都不知道。

這就是焦慮的真正來源。 不是事情太多,而是決策題目本身模糊,導致我沒辦法開始。

當我有意識的覺察到這一點後,我開始練習「任務識別」,每天問自己:

今天我最迫切需解決的是什麼?

明天的規劃為何?

根據現在的工作狀況,是否存在短期內可能遭遇的窒礙?

後來我才知道,這個任務識別可以用更簡單的公式來表達

目的 = 問題定義 × 預期產出

當我開始能回答這些問題,我的焦慮就慢慢降低。 不是因為事情變簡單,而是因為我不再卡在「決策模糊」裡了。

釐清決策,就是釋放焦慮的第一步。

我想賺錢。

這是多數人心裡的「目的(驅動)」,但這個想法其實很模糊,沒有說清楚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也沒有具體要產出的結果


用這個公式來拆解:

目的 = 問題定義 × 預期產出


問題定義:

為什麼要賺錢?我目前生活有什麼問題?

  • 因為我的薪水不足以負擔房貸和小孩學費
  • 因為我缺乏安全感,希望有經濟緩衝
  • 因為我想脫離現在無法自主選擇的生活方式

這裡明確定義「賺錢」是為了解決什麼事,而不只是「想要而已」


預期產出:

賺錢之後,要拿來做什麼?結果是什麼?

  • 希望每月多出 2 萬可投資,3 年內累積 60 萬本金
  • 希望能換一份可兼職的工作,維持基本收入並有時間彈性
  • 希望達到「每月收入>支出」的正現金流目標

這樣的「產出」讓「賺錢」這個目的變得具體可衡量,也更有方向感


最終轉化:

「我想賺錢」➡️ 其實你想要的是:

解決財務焦慮(問題定義) × 累積資產自由(預期產出)



結論:

「我想賺錢是目的」,但其實那只是最初始的動機,真正能讓人前進的,是把這個「目的」拆分成明確問題與明確成果

這樣你才能制定行動策略,才能選出「哪種賺錢方式」比較適合自己。

最後

當你對目標感到不明時,不妨給自己10分鐘把目標定義清楚,相信會找到方向。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現任軍官、思維教練。 我專注於轉譯軍官訓練中的決策邏輯與規劃思維,協助職場工作者解決目標模糊、選擇困難與行動停滯的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rank|軍旅之外 的其他內容
我一直很討厭參與軍中的各種會議 組織結構過於肥大,無論是垂直或平行單位,只要開會就是一大群人參加,結果效率低落、收斂不清 但職場上無可避免的就是會議,無論是小組會議、專案會議或主管會議 而你總會意識到自己不知為何參加會議,甚至懷疑主席是否知道這場會議的目的 我總結無效會議的三種常見類型:
含 AI 應用內容
#軍人#職場#討論
最近國軍宣布加給調整,不少人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 「我要不要回役?或者簽留營?」 - 加薪是誘因,不是答案 - 你想的是薪水,還是能不能生活得像個人? - 選項很多,但你只有一個人生節奏能撐下去 選擇最重要的,不是看起來划算,而是你撐得住,且願意負責的。
我一直很討厭參與軍中的各種會議 組織結構過於肥大,無論是垂直或平行單位,只要開會就是一大群人參加,結果效率低落、收斂不清 但職場上無可避免的就是會議,無論是小組會議、專案會議或主管會議 而你總會意識到自己不知為何參加會議,甚至懷疑主席是否知道這場會議的目的 我總結無效會議的三種常見類型:
含 AI 應用內容
#軍人#職場#討論
最近國軍宣布加給調整,不少人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 「我要不要回役?或者簽留營?」 - 加薪是誘因,不是答案 - 你想的是薪水,還是能不能生活得像個人? - 選項很多,但你只有一個人生節奏能撐下去 選擇最重要的,不是看起來划算,而是你撐得住,且願意負責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次的經驗比較短。 上一則經驗過後一陣子我離職到了一個新公司,做的產業一樣是工程類,當時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鳥事情,陷入了一些低潮。 我習慣在低潮的時候到內湖某處山區上放空,讓自己沉陷在自己的世界裡面沉澱思緒,類似一種自我充電的儀式,讓我能夠再重新站起來面對逆境的一種儀式。 記得那時候工作上
Thumbnail
你是個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完成的人嗎? 我可以大方承認我不是這種人,不過我的閨蜜就是這樣的人,她也很有個性,且有自己的主見,總是帶著被動的我,去做我以前沒做過的事。 來到日本後,因為不喜歡上班的地方,所以知道明天要上班,就會覺得很痛苦,然後也不太懂日文,但上班地方日文是共通語言,所
Thumbnail
截至七月六日,上工第六天,出營隊佔五天半。現在有一種「欸,我是怎麼活過來的?」的感覺。 其實,我深刻地體會到,大專的營隊是一種「綜合測驗」。行政工作不必多提,小組帶領及經營能力少不了,靈性陪談時刻可能隨時開啓,然後再多一筆信仰論說轉譯技能。
Thumbnail
依約定去找執行長說明我的“移居新加坡”計畫一事,經過幾個小時‘’反芻‘’,我越想越覺得這事有點棘手。 總的來說,我認清想離職的事已經說出,就像潑出去的水。而;他已經接招又回應了,所以, 我已經處於沒路可退的狀態。 至於;往前怎麼做,若是我一味自己瞎編,看起來像是勇於任事,但是;內容出格的機率非常
Thumbnail
我好懷念剛出社會工作的那個我,懂得不多,還常問「這不是我該做的嗎?」對方以為我用的是激問,其實是懸問,我是很認真的問這些事是不是我該做的事耶。那時後好傻,做事全憑一股熱情。 因為不懂的事太多,所以不會、也不知道要計較。後來閒言閒語變多了,也影響了最初那個心無旁騖一心只想把完成份內工作的我。
Thumbnail
覺得生活太過無趣已經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搬來東京後生活成了日復一日的兩點一線,新工作毫無挑戰可言,如果要說唯一的挑戰,就是新工作不要求你做出改善,也不下放權力,只要求全力配合上級的指令。在觸礁好幾次後我終於學會,在職位上就是逆來順受,即便明知道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還是要跟著大隊一起大張旗鼓地走。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
Thumbnail
您好,我是就業輔導員。 我好久沒有打文章了,因為自己的這段時間的情緒管理真的很糟糕,不管是在自己的內心還是工作上,總覺得自己的心靈上面是匱乏的,本想把這些情緒打成文字抒發在這之上,但又怕自己會變成抱怨這種意念...。於是,選擇沉默,不去表示些甚麼想法,可是我現在的文字裡面,也有可能會摻雜一些負面情
Thumbnail
我認為能在一開始就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遠勝過於:「我以為自己適合做什麼」。 如果有了解我的轉職故事的話,會知道在我在大學畢業以前,非常篤定自己「很適合走語言」這條路,這讓我在遇到機會時出現一個很不可取的思維:「反正我都要走語言相關的路,我幹嘛還要花時間去嘗試毫不相關的事?」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次的經驗比較短。 上一則經驗過後一陣子我離職到了一個新公司,做的產業一樣是工程類,當時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鳥事情,陷入了一些低潮。 我習慣在低潮的時候到內湖某處山區上放空,讓自己沉陷在自己的世界裡面沉澱思緒,類似一種自我充電的儀式,讓我能夠再重新站起來面對逆境的一種儀式。 記得那時候工作上
Thumbnail
你是個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完成的人嗎? 我可以大方承認我不是這種人,不過我的閨蜜就是這樣的人,她也很有個性,且有自己的主見,總是帶著被動的我,去做我以前沒做過的事。 來到日本後,因為不喜歡上班的地方,所以知道明天要上班,就會覺得很痛苦,然後也不太懂日文,但上班地方日文是共通語言,所
Thumbnail
截至七月六日,上工第六天,出營隊佔五天半。現在有一種「欸,我是怎麼活過來的?」的感覺。 其實,我深刻地體會到,大專的營隊是一種「綜合測驗」。行政工作不必多提,小組帶領及經營能力少不了,靈性陪談時刻可能隨時開啓,然後再多一筆信仰論說轉譯技能。
Thumbnail
依約定去找執行長說明我的“移居新加坡”計畫一事,經過幾個小時‘’反芻‘’,我越想越覺得這事有點棘手。 總的來說,我認清想離職的事已經說出,就像潑出去的水。而;他已經接招又回應了,所以, 我已經處於沒路可退的狀態。 至於;往前怎麼做,若是我一味自己瞎編,看起來像是勇於任事,但是;內容出格的機率非常
Thumbnail
我好懷念剛出社會工作的那個我,懂得不多,還常問「這不是我該做的嗎?」對方以為我用的是激問,其實是懸問,我是很認真的問這些事是不是我該做的事耶。那時後好傻,做事全憑一股熱情。 因為不懂的事太多,所以不會、也不知道要計較。後來閒言閒語變多了,也影響了最初那個心無旁騖一心只想把完成份內工作的我。
Thumbnail
覺得生活太過無趣已經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搬來東京後生活成了日復一日的兩點一線,新工作毫無挑戰可言,如果要說唯一的挑戰,就是新工作不要求你做出改善,也不下放權力,只要求全力配合上級的指令。在觸礁好幾次後我終於學會,在職位上就是逆來順受,即便明知道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還是要跟著大隊一起大張旗鼓地走。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
Thumbnail
您好,我是就業輔導員。 我好久沒有打文章了,因為自己的這段時間的情緒管理真的很糟糕,不管是在自己的內心還是工作上,總覺得自己的心靈上面是匱乏的,本想把這些情緒打成文字抒發在這之上,但又怕自己會變成抱怨這種意念...。於是,選擇沉默,不去表示些甚麼想法,可是我現在的文字裡面,也有可能會摻雜一些負面情
Thumbnail
我認為能在一開始就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遠勝過於:「我以為自己適合做什麼」。 如果有了解我的轉職故事的話,會知道在我在大學畢業以前,非常篤定自己「很適合走語言」這條路,這讓我在遇到機會時出現一個很不可取的思維:「反正我都要走語言相關的路,我幹嘛還要花時間去嘗試毫不相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