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與恐懼之間,是正在長大的我們
「我想贏,可是……萬一我輸了呢?」
孩子小小聲說出這句話,眼神閃爍不定,像是在跟誰偷偷交換心事。他的手裡握著一顆跳棋的棋子,已經停在空中十幾秒,怎麼都放不下去。
我沒催他。因為那一刻的他,不是在猶豫下一步棋,而是在面對自己內心的一場對話:
「我真的很想贏,但如果輸了,我會不會被笑?
會不會很丟臉?會不會證明我真的沒那麼好?」

「我想贏」是渴望,「萬一輸了」是恐懼
這兩股力量常常同時存在。
一邊是推動,一邊是拉扯;一邊想衝,一邊想退。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刻:
- 想報名比賽,卻怕表現不好;
- 想舉手發言,卻怕講錯被笑;
- 想主動靠近朋友,卻怕被冷回應。
那不是逃避,而是太在意了。
因為真的很想做好,所以才更怕做不好; 因為在乎結果,才會對可能的失敗感到緊張。
恐懼不是阻礙,而是保護心的本能
我對孩子說:「你會怕,是因為你很重視這件事。」
「那怕了怎麼辦?」他問。
我沒有告訴他「不要怕」,因為怕本來就不錯。
怕,代表你心裡有東西值得守護。 怕,也提醒你這是一場重要的挑戰。
但怕,不應該變成不行前進的理由。
我告訴他:「我們可以邊怕邊做、邊緊張邊試,
你不是要等到『不怕了』,才有資格往前。
是你願意往前的那一刻,才慢慢變得不那麼怕。」
「萬一輸了」不是終點,而是一種學習
我們都太容易把失敗等於結束,
以為輸了就代表沒希望,沒價值,不夠好。
但其實真正輸的,不是棋局、不是比賽、不是成績,
而是你選擇不嘗試,只為了保護一個「不輸的表面」。
那不是保護,是綁住。
勇氣不是不怕輸,而是仍願意開始
當孩子終於放下棋子那一刻,
我沒有看勝負,只看見他鬆了一口氣。
那一刻我知道,他已經贏了一場最難的對局:
對自己內心恐懼的溫柔突破。
我輕聲對他說:「你剛剛很棒。不是因為你下對了,而是你選擇嘗試。」
他笑了一下,有點靦腆,卻鬆開了手中緊握的肩膀。
結語:你可以想贏,也可以怕輸,但不要停在原地
親愛的孩子,
你可以緊張、可以不確定、可以問很多「萬一……」,
但你也可以一步一步走過那些「萬一」。
因為有時候,最值得驕傲的,不是贏了什麼,
而是你勇敢面對自己心裡最怕的那個角落。
想贏沒錯,
但如果你能在怕裡依然選擇開始, 那你早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