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不是不知道,而是還沒準備好誠實面對
「我覺得我卡住了,可是……我說不上來是哪裡。」
「這件事我也很想做好,但就是提不起勁、動不了手。」
「你問我哪裡卡,我真的不知道。」
這些話,是不是也曾在你心裡默默出現過?
別急著否定自己。當你說出這句話時,其實你已經在做一件很勇敢的事——承認你正站在一個模糊的地方。
你不是逃避,也不是懶惰,
你只是還找不到語言,說明那個卡住你很久、你又說不出口的東西。

🧠 「我不知道卡點在哪」這句話,其實比你想的還要誠實
有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感覺,而是感覺太多,一時之間不知道從哪裡說起;
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每一個想法都像線團一樣打結,越拉越亂。
你不是沒努力,而是你正處在一個「心裡想動,但腳步卡住」的狀態。
這種時候,你真正需要的,不是立刻回答「卡在哪」的標準答案,
而是有人願意陪你,一點一點把混亂攤開,梳理、命名,直到你自己也看懂自己。
💬 當你說「我不知道我的卡點」,也許可以這樣換句話說:
- 「我其實有感覺到不順,只是我還沒弄清楚是哪裡出問題。」
- 「我不太會說清楚,但我願意試著一起想想。」
- 「我不排斥處理,只是我還沒找到從哪裡開始比較好。」
這些話,不是要求你馬上變得清楚、理性、完整。
它們只是幫你建立一個起點——讓你從模糊裡,慢慢看見自己。
🌧️ 有些卡點,不是「看不見」,而是「不敢看」
我們常常覺得:「我就是不知道啊!」
但事實上,我們可能其實知道一點、猜到一點、感覺到一點,只是:
- 怕一說出來,就得面對自己的不足
- 怕被貼上「不夠好」的標籤
- 怕如果講了,就得解決,而我現在真的沒力氣
所以,我們對自己說:「我不知道」——
這不全是謊話,而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
因為講不清楚,比承認「我好像沒那麼行」來得安全。
🪄 把卡點當作「霧」來看,而不是「牆」
你現在看不清,不代表你無能;
就像你站在濃霧裡,不代表前面沒有路。
霧的特性是什麼?
你越急著跑,就越迷失;
你願意慢下來,反而更容易看見輪廓。
真正的轉變,不是「我突然懂了」,而是那一刻你願意說:「我其實有點亂,我可以慢一點弄清楚嗎?」
🔍 從模糊到清晰:五個陪自己走出「不知道」的提問
- 這件事,最讓我不想碰的,是什麼?(是壓力、是擔心、是疲憊?)
- 我曾經有過類似的情況嗎?那次我是怎麼撐過的?
- 我腦中有哪幾個想法正在打架?
- 如果現在不用解決,我可以先試著描述一下它的樣子嗎?
- 我希望別人對我說什麼話,會讓我比較願意往下看?
這些問題不是要你立刻想通,而是陪你逐漸釐清,
讓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困在黑箱裡,而是有人陪你打開燈。
🎯 真正的成長,不是知道更多,而是願意面對自己的「還不知道」
你說:「我不知道我的卡點。」
這其實是一個很深的起點——它不是結束對話的句號,而是打開內在探索的逗號。
這句話的背後藏著一種渴望:我不想一直停在這裡,但我需要一點時間、一點幫助,讓我能開始走動。
所以,下次當你再次說出口時,請不要羞愧、不要自責,
而是對自己說:
「我可能還沒有辦法講得很清楚,但我沒有要放棄自己。」
「這是我正在試著理解自己的證明。」
💬 結語:當你說「我不知道我的卡點」,請相信——你其實已經開始在動了
你已經在找方法,只是還沒走到答案;
你已經在靠近自己,只是還沒習慣看得這麼深。
別急,先承認你現在在霧裡——這不是軟弱,而是誠實;
慢慢說、慢慢拆,讓自己知道:我不是要馬上解決,我只是想更懂我自己一點點。
當你願意這樣對自己說,
下一次,你就能從「我不知道卡在哪」——走向「我開始知道,怎麼往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