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遭美銀雙重下調!自駕車時代來襲,2025年最被低估的科技風險正在浮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Lyft Inc.(NASDAQ: LYFT)近日遭到美銀(Bank of America)罕見的雙重下調,評級從「買入」一口氣降至「劣於大盤」,目標價也大幅下修。此舉在市場引發廣泛關注,並引發對Lyft營運模式未來可行性的質疑,尤其是在自動駕駛車(AV)快速商業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對於專業投資人而言,在評估Lyft的風險與潛在機會時,有十個核心問題必須深入思考,本文將一一解析。

首先,美銀此次下調Lyft評級的主因是什麼?分析師指出,「自駕車風險已實質成形」,其中Waymo(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駕子公司)在舊金山與洛杉磯快速擴展商業化Robotaxi業務,對Lyft在城市市場的主導地位構成直接威脅。與Uber相比,Lyft在營運上更依賴這些高密度城市,因此面對Waymo進軍,受到的衝擊也更為嚴重。

第二,Waymo與其他自駕車業者的擴張將如何影響Lyft的市占率?Waymo目前已在加州主要城市大規模提供無人駕駛接送服務,其低成本結構與可擴展性為傳統人力駕駛的Lyft形成壓力。根據估算,加州佔Lyft總訂單超過20%,若該區市場出現明顯轉移,Lyft的整體營收將面臨顯著下修風險。

第三,Lyft目前在自駕車領域的佈局是否足以應對競爭?目前Lyft與Mobileye(英特爾子公司)維持合作關係,但進展仍處於初期階段,商業化時程未定。相較之下,Uber在自駕領域的佈局更廣泛,包含過去的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以及與Aurora等公司的合作,使Lyft在技術競爭上顯得較為落後。

第四,市場對Lyft此次下調的反應如何?消息公布後,Lyft股價單日大跌逾11%,收在約11.50美元,過去一年跌幅近40%。這與S&P 500年初至今約12%的正報酬形成強烈對比,顯示市場對Lyft未來獲利模式與競爭力的疑慮已明顯升高。

第五,美銀對Lyft財務預測有何調整?美銀將Lyft的2025年EBITDA預估從5.47億美元下修至4.91億美元,目標價從17.50美元降至10.50美元,主因為自駕車風險、營收成長放緩與利潤空間縮水。這些預估下修凸顯市場對其經營彈性的擔憂,也進一步壓低其估值區間。

第六,Lyft在加州的業務比重與競爭對手有何不同?Lyft有超過20%的訂單來自加州,而Uber不到10%。這表示在Waymo快速滲透加州Robotaxi市場的情況下,Lyft所受衝擊將遠高於Uber,進一步加重區域風險集中問題,對其整體營運表現構成潛在壓力。

第七,從產業視角來看,自駕車興起對傳統共享出行公司意味著什麼?自駕技術商業化不僅可壓低營運成本,還能提升載客效率與安全性,對傳統以人力駕駛為主的商業模式構成顛覆性威脅。若Lyft無法快速調整戰略與資源配置,未來恐將面臨結構性市占流失風險。

第八,與Uber相比,Lyft目前處於什麼競爭位置?儘管Uber股價也在Lyft下調當日下跌近6%,但其業務多元化程度遠高於Lyft,除叫車服務外,還有Uber Eats與全球多國營運版圖,使其在面對單一區域風險或產業轉型時具更強韌性。Lyft則仍以北美叫車業務為核心,抗壓能力明顯較弱。

第九,Lyft應如何應對當前挑戰以減輕風險?公司應加速與Mobileye或其他自駕技術商合作,爭取商業化落地時程,並思考拓展至微型移動(如電動滑板車)、醫療接送或企業通勤等非傳統業務,以降低對叫車市場的依賴。此外,亦可考慮進行業務重組與成本優化,提升整體營運彈性。

第十,投資人接下來應關注哪些指標?建議密切追蹤Lyft在自駕車策略進展、加州等核心市場的市占率變化、EBITDA毛利表現、自駕車政策監管趨勢,以及資本市場對該公司新業務布局的反應。同時,也要持續關注Waymo、Cruise等自駕科技領導者的商業化速度,這將直接影響Lyft的中長期競爭格局。

總結來看,Lyft遭遇雙重下調並非僅是股價短線調整,而是標誌著一場深層結構性挑戰的開始。隨著自駕技術正式進入商業應用期,傳統共享出行模式正面臨劇烈轉型壓力。對於專業投資人而言,這是重新審視風險、檢視產業變革速度與評估公司戰略執行力的關鍵時刻。Lyft若無法在未來數季內提出具體應對方案,將可能被新時代的交通模式徹底邊緣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美股 101
82會員
887內容數
✨歡迎來到【美股 101】頻道!✨ 這裡是投資者的專屬地帶!我們每日提供美股資訊、最新市場趨勢解析,讓你掌握市場脈動,贏在起跑點!💰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Thumbnail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Thumbnail
福斯大舉投入新一代電動車與汽車軟體,Waymo開放舊金山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市場仍將關注今年AI車用與自動駕駛,昨日市場輪動震盪並以科技股主要表現,債券維持表現,整體維持中性偏強,靜待市場表態格局。
Thumbnail
福斯大舉投入新一代電動車與汽車軟體,Waymo開放舊金山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市場仍將關注今年AI車用與自動駕駛,昨日市場輪動震盪並以科技股主要表現,債券維持表現,整體維持中性偏強,靜待市場表態格局。
Thumbnail
科技公司為電子消費週期準備發布AI PC,逐步發展至硬體設備與消費性產品更新,預計下半年逐步反應財報,市場維持多頭震盪、輪動的緩步表現,並關注明日盤後NVDA與SNPS財報,並以能源、原物料表現,比特幣概念股、車用半導體見逢低買盤。
Thumbnail
科技公司為電子消費週期準備發布AI PC,逐步發展至硬體設備與消費性產品更新,預計下半年逐步反應財報,市場維持多頭震盪、輪動的緩步表現,並關注明日盤後NVDA與SNPS財報,並以能源、原物料表現,比特幣概念股、車用半導體見逢低買盤。
Thumbnail
市場將關注OpenAI推出的搜尋引擎計劃,是否壓抑微軟、Google搜尋業務,並影響Google廣告業務增長,整體市場維持以電力事業、電源管理、化學、消費品強勢,其餘仍見輪動或落後補漲的緩步表現。
Thumbnail
市場將關注OpenAI推出的搜尋引擎計劃,是否壓抑微軟、Google搜尋業務,並影響Google廣告業務增長,整體市場維持以電力事業、電源管理、化學、消費品強勢,其餘仍見輪動或落後補漲的緩步表現。
Thumbnail
產業新聞:4 則 杭州成中國首個開放自駕車上路的城市!5/1 已率先上路 美國科技巨頭轉向墨西哥生產人工智慧設備 日本擬加嚴半導體管制,北京警告將嚴重影響經貿 G7成員國達成協議 2035終結燃煤發電 📝文章:在你背後的主管,會是你不在場時最好的代言人嗎?
Thumbnail
產業新聞:4 則 杭州成中國首個開放自駕車上路的城市!5/1 已率先上路 美國科技巨頭轉向墨西哥生產人工智慧設備 日本擬加嚴半導體管制,北京警告將嚴重影響經貿 G7成員國達成協議 2035終結燃煤發電 📝文章:在你背後的主管,會是你不在場時最好的代言人嗎?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這兩天蘋果公司放棄開發近10年的Apple Car,並將資源轉向投資AI,Hank認為是明智之舉!因為儘管未來電動車平台擁有很多智能化發展的空間,但車輛總需求數並不會增加,加上中國電動車早已將這個市場紅海化,因此電動車所能帶來的收益成長並不具備投資想像力。
Thumbnail
這兩天蘋果公司放棄開發近10年的Apple Car,並將資源轉向投資AI,Hank認為是明智之舉!因為儘管未來電動車平台擁有很多智能化發展的空間,但車輛總需求數並不會增加,加上中國電動車早已將這個市場紅海化,因此電動車所能帶來的收益成長並不具備投資想像力。
Thumbnail
OpnAI推出文字轉影像生成AI技術受市場關注,特斯拉可能探索使用合併其他來源的訓練資料,今年市場將關注AI生成與自動駕駛的發展的合成資料訓練,相關概念股仍有望表現。
Thumbnail
OpnAI推出文字轉影像生成AI技術受市場關注,特斯拉可能探索使用合併其他來源的訓練資料,今年市場將關注AI生成與自動駕駛的發展的合成資料訓練,相關概念股仍有望表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