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術,假如榮格102

麵包術,假如榮格1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易經》這六畫是這樣看的:上面三橫是一組,下面三橫是另一組,」澳福指了紙上的六道橫線,分別圈出上下:「上面這兩條長線和兩段短線,在《易經》的概念裡,代表著風,下面這一長線和兩段短線,代表著山。風山漸,風在山上,組合起來就是逐漸的意思。」


「叩叩叩!」朵拉敲了敲塔樓的門,順勢推開,顧不得有沒有回應,才見到榮格已經坐在沙發上抽著煙斗,一派悠閒,「昨天實在聊得太盡興了!」

「可不是嘛~」榮格吐了口煙,「我尤其欣賞你那個比喻,仁科百華*和型錄…真有你的!前者形形色色,有各種好~大~噢~的豐富訊息;後者獨尊一家,專心促銷自家商品,算是利益最大化,呵呵呵~」

「卡爾,昨天我是說百科全書,怎麼你說成仁科百華;那是什麼?」

被朵拉這麼一說,榮格才意識到自己口誤,「昨夜聊得太開心,入睡前還一直想事情,結果整夜沒睡好…現在腦袋接錯線,記錯詞說錯話也很自然,哈!」

「我昨天入睡前也想了好多事情哩~你在想什麼呢?」朵拉感到好奇:「印度的思考方式和歐洲的思考方式有很大不同哩~」

「我正是在想這個;」榮格停了一下:「你昨天的比喻固然有趣,你提出來的觀念卻是生長在牧師家庭的我所沒想過,或是不大敢去想的:上帝是唯一的依歸嗎?

「根據你說的故事,《摩訶婆羅多》裡的概念是靈魂可以轉生,以不同的生命型態出現,天神也會有相同的經歷;而在<約伯記>裡,約伯只是上帝展現祂能力的一種載具,最終目的在於呈現人力無法與上帝抗衡,這情況和希臘神話裡宙斯以各種形態誘惑、介入人間世的活動沒什麼兩樣,都在展現他們的專斷與權力。可是在更早之前,或者說在基督教成為歐洲的主流宗教之前,在天主教之前,圍繞著地中海為主的希臘羅馬時代,並沒有這麼專斷的思想,宙斯可以偷情或介入人世、希拉也不許宙斯到處亂搞,其他諸神例如波塞頓也會有不同意見,各種角色的勇士也以自己的方式對抗著眾神的擺弄,不會束手雌伏,甚至…宙斯還推翻自己的父親克洛諾斯(Κρόνος,Krónos)、將他切成碎塊…」

「切成碎塊…嘖嘖…」朵拉搖搖頭,「這麼說來,宙斯弒父的故事,還早於伊底帕斯,佛洛伊德醫生竟然沒有使用『宙斯情結』,反而創造『伊底帕斯情結』…會是佛洛伊德醫生對神話故事理解不多嗎?」

「我不確定他是不是在臭宙斯這動不動就胡搞瞎搞的大男神主義者,所以故意不選宙斯--佛洛伊德的文采是有目共睹,1930年他獲得歌德獎,這可不是隨便的人就能得到哩--他選擇伊底帕斯而不是宙斯,更多是因為伊底帕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自己的父親而娶了自己的母親…這個不知情,其實某種程度就代表著無意識的作用…

「…那時候,我和沃夫學著做麵包時,我有股很深的感受,表面上看起來都一樣的麵包,但實際嘗起來卻不是這麼一回事;我女兒海倫可以分辨出好吃和不怎麼好吃的細微差別,(見:<假如榮格41>),我那時候就聯想到無線訊號發射台隨時隨地都在向外傳送信號,可是少了調頻收音機接收訊號、擴大機強化訊號,並從喇叭傳送出來到收聽者的耳朵,成為可以理解的內容,那些在這個空間裡存在的訊號就像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會不會每個人的身體無時無刻都在傳遞許多訊息,只是不見得身旁的人都能順利接收並且解讀,或者說,我們的四周圍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訊息,卻不一定能接受到,所以,當海倫能接收到不同麵包傳遞不同的訊號給她時,她就自然而然對接到的訊息有所反應,好吃的麵包吃個不停囉~」

「這麼說來,我可以理解為約伯或是伊底帕斯,他們沒有接受到這些無以名之的訊息,所以沒有採取相對應的措施囉?」

「是這可以這樣說沒錯…」

「比起來還是奎師那關照阿周那,為他駕車、為他排除障礙,雖然說他們有什麼奇妙的過去生命交流,才有這種結果;至於<約伯記>…算了,我不想談這個奇妙的上帝了,畢竟<約伯記>只是聖經裡的一段故事而已…倒是,你剛剛說的無線電訊號與調頻收音機,用來說明訊息的傳送與解讀,我還有另外的想法,就是呀,人們發出的訊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以直接被理解的,另一種則無法直接理解,需要在接收後加以解讀或解譯,才算是完成訊息傳遞的任務…」

「嗯呀,是這樣說沒錯,所以意識就是你說的第一種訊號,無意識就是你說的第二種訊號…等一等,你說過去的生命交流?這個說法好像在哪裡聽過?」

榮格陷入苦思的表情,令朵拉感到訝異:「過去的生命交流,這在《摩訶婆羅多》或其他的印度神話裡,都很正常,反倒是基督教義裡,『信我者得永生』,就少了點東西…事情不該是只有一種說法,就像地球上的生命也是百花齊放呀~」

「噯,聽你這麼說,我突然覺得,你的出現也是在傳遞某種訊息給我哩!」

「?!」

「早在基督教成為主流宗教之前的希臘羅馬時代,畢達哥拉斯(Πυθαγόρας;Pythagoras) 認為數學可以解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近乎到了癡迷的程度,然而,這麼講究理性的他卻提出一種說法:身體和靈魂共同發揮作用,健康的身體需要健康的心靈,而靈魂是感覺和情感的所在。他還相信靈魂轉世(Metempsychosis)這個概念,認為每個靈魂都是不朽的,死後都會進入一個新的身體。這麼有趣的一個人,要不是聽你說《摩訶婆羅多》的故事,我根本不會想起!」

大型語言模型(LLM)才記得這麼多的事嗎?應該不是吧,而是,如何接收生活中,或者是生命的各種訊息,並且加以解讀或解譯,才是更核心的要務。人與人的互動、大自然、圖像、聲音、身體的、感官的*…太多太多了,只是多數人都不曉得怎麼解讀/解譯,更可惜的是,甚至堅信自己所相信的才是唯一的正解。

此外,接收到訊號後的回應,也不容忽視,就連記得許多事情的大型語言模型,其回應方式也相當多元,除了正經八百的原始版本之外,厭世的星期一版本*、溫馨動人的十二月版本*、悲喜交集的暴風雨版本*…不同版本只是早晚的問題。

佛洛伊德先後將抱持不同意見的人「請」出他支持的協會*:阿德勒(Alfred Adler)、榮格(Carl Gustav Jung)、蘭克(Otto Rank)、斯特克爾(Wilhelm Stekel)、費倫齊(Sándor Ferenczi),基督教本身也分成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不同教派底下又有許多分支。強調博愛的宗教,也無法避免親疏遠近,血肉之軀又何能倖免呢?

百花齊放。

「我的朋友沃夫讓我成為衛禮賢的顧問,和後者討論《I Ging》,在這過程中我獲得許多靈感,開始留意大自然中的蛛絲馬跡想要傳遞什麼訊息給我…」


「這個卦象是在說,一隻大型水鳥在河邊,想要找地方落腳的情況。這種大型水鳥會季節性的遷移,飛行的距離很遠,所以不會一口氣就到達目標,而是一段段的前進,越來越近…我不確定你心裡想問的是什麼,但從這個卦象來看,這些壞的影響是會漸漸過去的。」

澳福向榮格及艾瑪解釋這個卦象,後兩者聽得認真,彷彿靈視的影響隨著漸卦的出現而消退了…


*仁科百華:東京都出身的暗黑界偶像,已引退,請自行搜尋。

[畢達哥拉斯寫作中。]圖片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ythagoreanism

*參考:《在大腦外思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8754?srsltid=AfmBOooZ_BryWOD5jVL-Y1Zo-r2Wt0rZlGsVKqep3ItR2xjuOZrzdR1N

*厭世Monday來了!ChatGPT語音新角爆紅社群
https://tw.nextapple.com/finance/20250404/3498A70C2A37E71DF4BDEE2EF3718CF

*十二月,見 George Winston <Decemb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lMr_zL9Aw

*暴風雨 The Temptest,悲喜劇 tragicomed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Tempest

*被佛洛伊德「請」出去的人不少,相形之下,榮格則抱持較開放的態度:“Thank God, I'm Jung, and not a Jungian.”
https://chatgpt.com/share/67effa7b-2004-8013-9a04-04838624e1f7

*華人老智慧,海外知音多 ──《易經》風靡德國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Articles/Details?Guid=754933c8-279d-4176-a225-560116234cc9&CatId=7&postname=%E8%8F%AF%E4%BA%BA%E8%80%81%E6%99%BA%E6%85%A7%EF%BC%8C%E6%B5%B7%E5%A4%96%E7%9F%A5%E9%9F%B3%E5%A4%9A%0A%E2%94%80%E2%94%80%E3%80%8A%E6%98%93%E7%B6%93%E3%80%8B%E9%A2%A8%E9%9D%A1%E5%BE%B7%E5%9C%8B&srsltid=AfmBOooUXYG8z0jjpwBdBk55z3yqIz79jxIlxBF5UJBjsv3ep8S6BwLf

avatar-img
Benson Wu的沙龍
15會員
23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enson W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我是跟著教練進行暖身及各種項目,但入眼的瑜珈墊,卻是一直讓我感到煩躁;身體練習的當下,心靈沒和身體在一起,而是跑到不相關的物品上,沒有真正在練習。
「一隻大型水鳥在河邊,想要找地方落腳?」榮格喃喃著澳福的話,艾瑪則是身體趨向澳福:「沃夫,可以請你多說一點嗎?我很關心這個《易經》裡的說法~」
有些督生提到他們的研究所同學認為和孩子工作很難,這也不意外。因為有些社會化高、習慣相信表相語言的成年人,認為孩童的表達力不佳,不知如何靠近。這往往反映某些成年人欺騙自己的傾向,或者說,不曉得自己在欺騙自己,又或者是過於僵化的習慣,無法自發的流動。
雖然我是跟著教練進行暖身及各種項目,但入眼的瑜珈墊,卻是一直讓我感到煩躁;身體練習的當下,心靈沒和身體在一起,而是跑到不相關的物品上,沒有真正在練習。
「一隻大型水鳥在河邊,想要找地方落腳?」榮格喃喃著澳福的話,艾瑪則是身體趨向澳福:「沃夫,可以請你多說一點嗎?我很關心這個《易經》裡的說法~」
有些督生提到他們的研究所同學認為和孩子工作很難,這也不意外。因為有些社會化高、習慣相信表相語言的成年人,認為孩童的表達力不佳,不知如何靠近。這往往反映某些成年人欺騙自己的傾向,或者說,不曉得自己在欺騙自己,又或者是過於僵化的習慣,無法自發的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