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幾天我跟V就結婚三十年了。三十年好長啊,但又覺得這麼多年的時光流逝不過轉瞬間。
夫妻之間的互動也是有分不同階段的吧?戀愛時感情熱烈,結婚後彼此努力事業,並共同教養女兒,孩子離家後,空巢期重組彼此的定位。為了寫這篇網誌,我將2015年紀念認識26年的「二十六年」系列、結婚當天的紀錄、以及2021年寫結婚26年的網誌(見「延伸閱讀」)移到方格子的部落格來,也趁機重新溫習了一次我們認識、戀愛、成家前後的經過。
雖然我們墜入情網的速度很快(不過是幾個禮拜的事),但是之前我們已經結識數年,有信任的基礎,V雖然內向、沒耐心,不過他是個善良的人,對我的親友都好;他也重視我的事業發展,為了我換教職來到加州,好讓我有多一點的工作機會;後來我們生了孩子,也都是分工合作。孩子小的時候,我煮飯他洗碗、也負責洗衣買菜、我們輪流帶孩子,上下學的接送也都是分工合作,我若是需要出差,他就在家看孩子,我每年帶女兒回台灣看爸媽,要待多久他都樂觀其成,有一年我工作上有發展的機會,他就跟高三的以柔留在小城,成全我到城市工作一年。
夫妻朝夕相處當然有需要磨合的時候,我是行動派,想到什麼就馬上做,而且脾氣一揚起就會爆發,V則是悶葫蘆,心裡不高興並不會表現在臉上,我說者無心,若又粗心沒覺察,等到我後知後覺時已經造成傷害。所以我們得一再地溝通,要他保證心裡有疙瘩都要馬上說清楚講明白,也讓我有解釋的餘地,而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要細心一點,考慮他的立場,不要率性執意行動。
不過大部分的時候我倆是很能配合的。因為我們都是學科學的,做事井井有條(V主持的實驗室,第一條規定就是“Organization is the key”),所以我們很能合作,做事按部就班,不會因為其中一人沒條理或不守時而抓狂。還有,只要我煮飯,V都會來坐到餐桌前,不會讓我一個人在廚房忙,也沒有要特意聊天,不過他若是坐在那,我想到什麼也可以順便說說。天氣暖和的時候,到了傍晚,我喜歡去陽台坐著看報紙或唸書,享受新鮮溫暖的空氣,不久V也會坐到外面來,也許只是滑手機看新聞,不過我們坐著坐著,不覺就會聊起天來,也是相聚的時光。幾個禮拜前我們在後院閒坐的時候,正好以柔打電話來,問把拔也在嗎?我就知道她一定有好消息,於是我把手機放在我跟V中間,聽她報告申請到碩士班的好消息,她在那頭興高采烈,我跟V在這頭大聲恭喜,是我們倆在後院最值得紀念的一刻。
最近倫敦交響樂團來小城大學演奏,我們早早就買好票,期待這場饗宴,曲目中包括馬勒第一號交響曲。演奏前幾天,V說他曾經看過MTT(「我們」舊金山交響樂的前指揮Michael Tilson Thomas )講解這首樂曲的錄影,問我有沒有興趣看。於是演奏會前我看了MTT去馬勒生長的小鎮講述四個樂章與他成長的關係,不過沒有看錄影的第二段,也就是MTT指揮舊金山交響樂團表演這首交響曲,想直接聽倫敦交響樂團演奏就好。
我們去音樂會(或是看球賽)都會帶一把望遠鏡,尤其我常常不知道是哪個樂器在獨奏,用望遠鏡可以比較容易找到吹奏者。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的上半場,望遠鏡讓我用,下半場是馬勒的交響曲,我知道這首有許多小喇叭的吹奏,V一定有興趣,就全程讓他用。因為看過MTT講解馬勒第一號,再聽現場演奏,感覺比較具體,無論是叢林中透出的布穀鳥鳴、舞台後傳出的小喇叭吹奏、或是熟悉的「兩隻老虎」的變奏旋律、第二樂章的流暢舞步、葬禮進行的沈重,豐富的層次都讓我沈浸其中。指揮Antonio Pappano不用指揮棒,用兩手帶出繽紛的樂音,讓我嘆為觀止。演奏到最後,照著馬勒樂譜的指示,吹法國號的團員一一站起吹奏,我轉頭看V要指給他看,卻見他將望遠鏡牢牢地放在眼睛前看著舞台,根本看不見我,只好放棄。
當馬勒交響曲高揚地結束,觀眾們不約而同地站起來熱烈鼓掌,我更是感動地拍紅了手掌。我們走出音樂聽,忍不住讚嘆住這種小地方還能享受這麼精彩的饗宴,好幸福啊。這個感恩的心情持續到第二天,吃晚飯的時候還忍不住津津樂道,也討論到哪一位團員是第一席小喇叭。V有點羞赧地說,他整首都在用望遠鏡觀察小喇叭席,發現坐在首席小喇叭手旁邊的是他的「助手」,有時候吹同樣的音加強、有時候他代吹第一小喇叭的部分,讓首席小喇叭手可以稍事休息,難怪我發現那人吹奏的時間不多,原來是有特別任務。我們聽完演奏會那晚,回家後V還興致勃勃地拿著節目表去查其他喇叭手的背景,原來有幾位是其他樂團的台柱,但是為了巡迴演出而來「贊助」。
V去聽演奏會先做功課(MTT的馬勒第一號錄影是之前他就看過的),演奏當中專心看小喇叭手,事後又去查他們背景的行徑,跟他做研究認真的態度十分一致。幾天後我剛好在訂閱的紐約時報星期日版看到介紹倫敦交響樂的指揮Antonio Pappano和他來美國巡迴公演的報導(原來小城的表演是美國公演前面幾站,最後的壓軸演出則在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閱讀後才知道他的背景不是科班出身,這也影響他後來指揮的哲學,我讀了覺得很有趣,也把報紙留給V看。我們因為有相同的興趣,這些閱讀經驗都能互相分享。
不過我們還是有誤解對方的時候。
V的交響樂團(見“V的交響樂團夢”)下一個學季要表演E. T.,也就是在樂團背後放映E. T. 這部電影,但是原聲樂由他們的交響樂團負責。V說他從來沒看過這部電影,雖然已經拿到譜了,但是為了熟悉音樂,還是先看一次電影吧。我說這麼有名的電影你怎麼會沒看過?後來發現這是1980年代的電影,V那時還是單身漢,根本對這種好萊塢的賣座電影不會有興趣,於是我建議從網上看,租期有48個鐘頭以內都能重複看。我心中想的是第一次我們倆一起看,之後他如果要重聽有小喇叭的段落,他再自己去研究。
沒想到要看電影那個晚上,我開心地拍著沙發叫他過來,想說我們可以並肩看電影,不要各自坐在自己的躺椅(recliner),他卻拿著譜和耳機走過來,我們才發現想的完全不一樣。我把這當成我們看電影約會(movie date),他卻是想成自己做功課,但是我若是要順便一起看也沒關係。我們四目相覷,有點尷尬,我囁嚅地解釋今天是想一起看,你能不能明天以後再看譜?那時候他連客廳的立燈都開了,就是要看清楚譜,這下子只能去關燈陪我看電影。
幸好兩天後他還是自己找了時間從電腦播放電影,對著譜又聽過特別想練習的部分,他也淡淡地說這部電影並不吸引他。談戀愛或是剛結婚,他不厭其煩地陪我去看每一部電影,當時不知道他其實不是太愛看電影的人。我現在收斂很多,只有覺得他會喜歡的電影才會邀他去看。而這次的插曲也證實雖然結婚三十年了,還是能夠輕易誤解對方的意願。
不過我還是喜歡他認真的個性。
我退休後一直忙著不同的事情,例如整理爸爸的回憶錄、寫小城部落格的重要篇章(例如寫公婆老家的故事)、和幾次長旅行,不過前一陣子這些事情都做完了,我忽然間有些惶恐,畢竟在職的時候,我的時間都是由工作需要左右,現在時間之門大開,我要選擇做什麼呢?
那時我才有感於V的時間分配有多麼認真。
雖然他名義上已經退休了,還是跟另一位教授合作,幫忙指導學生或研究員、讀寫論文,所以他在書房還是在唸論文做研究,也常去參加研究室的討論會。音樂上他現在參加三個樂團,每天都有團練,其中之一的樂團是不用面試進去的,正好讓他練習新的樂器(上低音號/euphonium)。
我暗自慶幸V是這麼認真執著的人,如果他退休後無所事事,我看在眼裡應該會受不了吧?因此當我覺得時間太多有些無所適從的時候,決定用V當指標,暗自決定白天要控制不去看電視,等晚上休息或是週末再看,當成一天(或一個禮拜)過後放鬆的獎勵。雖然一天沒有被「非做不可」的事填滿,還是可以有規律地過:早晨運動、學語言(現在自己在用Duolingo學義大利文,利於懂得歌詞的意思)、董事會的公事,吃完午飯帶Benny去散步,然後跟V再去走遠一點的路,下午練唱,繼續做公事或寫網誌,時間也是過得很快。
我跟V雖然同時在家的時間很多,但大部分的時間各做各的,因為兩人都需要練習(樂器或唱歌),所以得輪流製造噪音,一個人練完了換另一個人。V為了爭取小喇叭第一席,總是卯足全力準備面試(audition),我看在眼裡覺得很可愛,這位老先生對自己的期許還是很高的呢。於是每次他要去面試,總是給他一個大擁抱當做加油。果然今年的春季終於被他登上co-principles,雖然要跟另一個學生同當第一席,但這是他這麼多年來最好的成績。當他回來跟我報告這個好消息,我忍不住跟他握手恭喜,這是他當我的指導教授時跟我恭喜的方法(很正式吧?),所以我現在反過來這樣恭喜他。
三十多年前,我們因為從事科學研究而認識、相愛,並不知道音樂在我們成長的過程都佔有重要的地位。中年後,對音樂的熱愛經由參加樂團/合唱團發酵成熟,現在退休的我倆,音樂成為生命中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共享音樂會,或是兩人協調時間分開練習聲樂/樂器,並去聆聽彼此的演唱/奏會,為對方鼓勵,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有天我跟V聊起我們的婚姻,我坦白地說,跟他結婚是我最沒有分析的一件事。我這個人最愛做表格,無論是計劃旅遊或是研究計劃,總是搜集資料、分析研究一番才能做決定,然而我們的交往和結婚只像是水到渠成那般自然。因為緣分能夠相遇、相愛,此後為人生打拼也同心,相處很自然、舒適,可以追求各自的夢想,也有相似的愛好能夠分享喜悅,我深深地感恩上蒼的眷顧。
我們已安排在兩人的春季音樂會都結束後去旅行慶祝結婚三十年,因此結婚週年這天就低調慶祝了,我會煮一頓好吃的晚餐,開瓶酒來配,這樣就好了。畢竟婚姻是長長久久的,不在於慶祝方式的大小。老夫老妻了,這方面的實際倒是默契十足。
這麼長的三十年,卻覺得轉瞬即過,是因為快樂的時光過得特別快嗎?希望未來的日子過慢點,因為攜手的時光值得倍加珍惜呢。

2024年六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