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亭壺與仿古小壺
個人現存有兩把朱泥小壺,依照傳統型制來看:一把高身的應稱是《思亭壺》(如照片1、2),另一把矮身的模樣 ,則應是《仿古壺》的小品(如照片3、4)。《思亭壺》是早年我對紫砂壺還沒有一點常識時,在茶藝店購得的;《仿古小品壺》則是茶道高手、好友鈕中兄送給我的。
之所以購買到《思亭壺》的因緣,是有次朋友招待聚餐,前往台北一家茶藝館喝茶,看到展示櫃有把曲線玲瓏的小壺,感覺素雅端莊、壺身泛紅顏色好看,便詢價不太貴後予以買下;這壺令我愛不釋手,保留至今的原故是,壺底用竹刀刻上一則字跡相當秀麗、唐 • 張九齡的詩句〔天涯共此時〕,添增了該壺的文學氣質,落款則刻了明清大名頂頂的製壺大師〔孟臣〕兩字(當然不可能是真跡真品)。
鈕中兄是朱泥壺的鑑定行家。某次自花蓮老家北上相約會面,帶來一罐茶葉伴手禮,還附送了這把朱泥料的《仿古小品壺》,一看壺底赫然也篆刻有〔香滿一盃中〕的五言短句,且同樣以〔孟臣〕落款;當然理解這方式無非是商業手法,但若與《思亭壺》的詩句相對應,則〔天涯共此時,香滿一盃中〕的對句,正好表達了四海之內、兄弟友誼長存的美意!
說起《思亭壺》的由來:據說係以清初民間陶藝人陸思亭之名來命名的,其生平資料不是很詳細,但其所創的思亭壺,已成為宜興紫砂茶壺中的經典款式,也被後人陶藝家不斷地傳承發揚光大!而紫砂壺史上,以朱泥小品聞名的大師有明清迄今的惠孟臣、惠逸公、陸思亭、張君德諸家,前兩者俱為製朱泥器的好手,思亭、君德則成為特定壺式的代名詞。
至於張九齡的詩語出自其《望月懷遠》五言律詩中的一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是一首淺白易懂的懷念情詩。藉由上面兩支朱泥小品裡壺言壺語的描述,不就呈現出了茶淡茗香、情誼雋永的可貴!
如炬
202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