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系列之「四大史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史書依種類可分成正史、野史、別史、雜史等。 

傳統的史書依體例又可分為紀傳體(以人物為主軸)、編年體(以時間為主軸)、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軸)、別史體(以國為主軸)、雜史體(以遺文舊事為主軸)、政書體(又稱會要體,以典制為主軸)、史評體(以史事評論為主軸)、綱目體(以年表為主軸)、譜牒體(以宗譜為主軸)等等,依時間又可分通史與斷代史、國別史等。最著名的史書莫過於西漢司馬遷所著《史記》與北宋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人稱「史學兩司馬」。 

四大史書

四大史書

本篇四大系列要介紹的是「四大史書」。

 

1.史記

 

《史記》,最早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任職太史令的司馬遷(太史公)編寫的紀傳體史書,記載自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歷史。 

全書包括本紀12卷、世家30卷、列傳70卷、表10卷、書8卷,共130卷,52萬6500餘字。該書原稿約在西漢末年佚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記殘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國六朝抄本;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記為現藏於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記集解》(其中有十五卷為別版補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黃善夫刻《史記三家註》。 

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少卿書》)的史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皆產生了深遠影響。《史記》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同時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字子長,世稱「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龍門(今陝西韓城)人,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被公認為是史書的典範,創作《史記》的過程中,秉承了他對史實真實性和客觀性的堅持,他的史學方法嚴謹,以事實為依據,不涉及個人觀點,被譽為「史家之鏡」。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被後世尊稱爲史聖,又因曾任太史令,故自稱太史公。

 

2.漢書 

《漢書》,又名《前漢書》,古代歷史著作。東漢班固所著,是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沿用《史記》的體例而略有變更,改「書」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無「世家」。全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記載了上自西漢漢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29年歷史。《漢書》語言莊嚴工整,多用排偶,遣辭造句典雅遠奧,與《史記》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鮮明對照。中國紀史方式自《漢書》以後,都仿照其體例,纂修了紀傳體的斷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餘年。在《漢書》註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東漢史學家班彪之長子,東漢歷史學家,《漢書》作者。與司馬相如、揚雄、張衡合稱為漢賦四大家,與父班彪、及其弟班超,三人合稱「三班」,「三班」其中一班有時還不認為是指班超,而是被認為是指同樣身為歷史學家的其妹班昭。

 

3.後漢書 

《後漢書》是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南朝劉宋時的范曄所著。本書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續漢書》補入),記載了從光武帝稱帝(25年)起至漢獻帝禪讓(220年)的195年歷史。 

魏晉南北朝時稱《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唐宋的「三史」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 

較之《史記》與《漢書》,《後漢書》繼承了《循吏》、《酷吏》、《儒林》三傳,又新增七類列傳:《黨錮》、《宦者》、《文苑》、《獨行》、《方術》、《逸民》與《列女》。除去《黨錮》與《方術》,其他皆被後來的史家所取法。范曄又仿華嶠,改《外戚傳》為《皇后紀》,以體現皇后對東漢政治的影響。 

范曄在列傳中使用類敘法,將無法單獨列傳而又值得稱道的人物併入一傳,例如《來歷傳》記載與來歷同時反對廢太子的十七人。 

范曄,字蔚宗,小字磚,南朝劉宋政治人物,歷史學家,《後漢書》作者。順陽(現河南省淅川南部人),生父為范泰,後過繼予范弘之。范曄墓位於河南省淅川縣老縣城(今老城鎮)南35公里埠口街的東側(已被丹江口水庫淹沒),共有9座墓冢,世稱為「范氏九冢」。

 

4.三國志 

《三國志》是三國時代結束後不久,由3世紀末歷史學家陳壽所著之歷代史實。體例屬紀傳體的分國史,又無表、志,在斷代史中別創一格。《三國志》記載三國時代歷史。之後,六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裴松之以當時流傳與三國有關的書籍,對《三國志》做詳細注釋。 

陳壽曾經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召進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成書之前,魏、吳兩國先已有史書,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沒有史書,所以自行採集,只有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舊唐書·經籍志上》《新唐書·藝文志二》將《三國志》的曹魏部分稱之為「《魏國志》三十卷」。 

陳壽,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現四川省南充市)人,蜀漢至西晉時期的歷史學者。年輕時好學,曾師事於同郡的譙周,在蜀漢曾任觀閣令史,屢被譴黜。蜀漢亡國後則仕於西晉,當時晉國司空張華愛其才,便舉為孝廉,除佐著作郎,補陽平令。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當時夏侯湛也著有《魏書》,見陳壽所作的《三國志》的魏書部分,便銷毀自己的著作。 

著有《蜀相諸葛亮集》、《三國志》六十五篇、《古國志》五十篇、《益部耆舊傳》十篇,餘文章傳於世。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四部史書。

 

※圖來自網路搜尋,文來自維基百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好久遠的書啊!
彼得-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7
林燃(創作小說家) 前幾天,剛好看到學生在讀國文,《史記》中的<張釋之執法>。   就隨口問了一句:「那妳知道“四史”是指哪四部史書嗎?」   她只說了《史記》。
avatar-img
彼得的自由國度
147會員
1.1K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興趣是音樂和文學創作。請多指教!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彼得的自由國度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漢賦是漢朝流行的賦,由《楚辭》發展而來,吸收了荀子《賦篇》的體製,外加縱橫家的誇張手法,形成一種兼有詩歌與散文特徵的文學形式。有大賦與小賦之分,大賦多寫宮廷生活,小賦富於抒情描寫。   漢賦辭藻華麗,筆勢誇張,好堆砌冷僻字,表面富麗而艱深難讀,是漢賦的特色。
Thumbnail
2025/04/29
漢賦是漢朝流行的賦,由《楚辭》發展而來,吸收了荀子《賦篇》的體製,外加縱橫家的誇張手法,形成一種兼有詩歌與散文特徵的文學形式。有大賦與小賦之分,大賦多寫宮廷生活,小賦富於抒情描寫。   漢賦辭藻華麗,筆勢誇張,好堆砌冷僻字,表面富麗而艱深難讀,是漢賦的特色。
Thumbnail
2025/04/22
臺灣由於地勢險峻,遇到下大雨,容易氾濫成災;若幾個月不下雨,又極易缺水,因此臺灣興建大大小小的水庫用以儲水及利用水資源,其中又以曾文水庫最大。  即使有水庫調節,若遇到降雨量不足的時節,還是會導致水庫乾涸陷入缺水危機。故平時應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珍惜水資源,才能持續有乾淨的水資源可以使用。 
Thumbnail
2025/04/22
臺灣由於地勢險峻,遇到下大雨,容易氾濫成災;若幾個月不下雨,又極易缺水,因此臺灣興建大大小小的水庫用以儲水及利用水資源,其中又以曾文水庫最大。  即使有水庫調節,若遇到降雨量不足的時節,還是會導致水庫乾涸陷入缺水危機。故平時應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珍惜水資源,才能持續有乾淨的水資源可以使用。 
Thumbnail
2025/04/15
控球後衛(Point Guard),簡稱「控衛」或「控後」,俗稱「一號位置」,有時也稱組織後衛,是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固定位置。控球後衛是全隊進攻的組織者,這個位置要求球員具有良好的傳球技術和敏銳的比賽觀察能力,透過對球的控制來決定在適當的時機傳球給適合的球員。 
Thumbnail
2025/04/15
控球後衛(Point Guard),簡稱「控衛」或「控後」,俗稱「一號位置」,有時也稱組織後衛,是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固定位置。控球後衛是全隊進攻的組織者,這個位置要求球員具有良好的傳球技術和敏銳的比賽觀察能力,透過對球的控制來決定在適當的時機傳球給適合的球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這部小說是我第一本「歷史小說」。 實際上很多討論者會認為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也是「哲學小說」。
Thumbnail
這部小說是我第一本「歷史小說」。 實際上很多討論者會認為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也是「哲學小說」。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相比目前繁體書上常見的「瘋狂的中世紀」、「黑暗的中世紀」等介紹,本書採取一種樸實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爬梳中世紀的發展。作者丹・瓊斯非常擅於「比喻」,將中世紀發生的事情進行現代化的說明。
Thumbnail
相比目前繁體書上常見的「瘋狂的中世紀」、「黑暗的中世紀」等介紹,本書採取一種樸實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爬梳中世紀的發展。作者丹・瓊斯非常擅於「比喻」,將中世紀發生的事情進行現代化的說明。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作者: 柏楊 出版社:星光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5月 第一版第一刷
Thumbnail
作者: 柏楊 出版社:星光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5月 第一版第一刷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本書以文學和歷史故事為主軸,深入探討元宵節的歷史文化,包含宋詞中的元宵節和相關的元宵節活動。書籍中融合了故事描述、延伸學習和跨領域思考,並提供試題演練及延伸閱讀,推薦給所有大小朋友。此外,在文章中提到的#張𤩷、#文學有戲、#歷史精彩等關鍵字,可加強影響力。
Thumbnail
本書以文學和歷史故事為主軸,深入探討元宵節的歷史文化,包含宋詞中的元宵節和相關的元宵節活動。書籍中融合了故事描述、延伸學習和跨領域思考,並提供試題演練及延伸閱讀,推薦給所有大小朋友。此外,在文章中提到的#張𤩷、#文學有戲、#歷史精彩等關鍵字,可加強影響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