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區域局勢日益緊張與變化快速的國際環境下,台灣的國家安全挑戰日益嚴峻。面對來自區域強權的軍事壓力與認知戰攻勢,強化國際合作已成為台灣提升整體國防韌性的重要戰略選項。透過深化與友好國家的軍事合作,以及積極參與國際安全組織,台灣不僅能在戰略與技術層面獲得實質協助,同時也能在國際社會中爭取更多支持與同情。而在國內層面,建立「全民皆兵」的概念與制度,是落實全民防衛、強化國家安全的另一關鍵環節。

首先,台灣應持續深化與友好國家的合作關係。在軍事資源相對有限的條件下,與具有先進技術與戰略經驗的國家合作,有助於彌補自身不足。與美國、日本、澳洲等國的聯合軍演、人員互訪、情報分享與武器合作,不僅能強化台灣的實戰經驗與整體防衛能力,也有助於建立更強大的威懾力。此外,軍事技術的合作與研發能夠提升國防自主能力,使台灣在未來更具備獨立防衛的條件。
目前台灣與美國的合作已涵蓋多個層面,包括武器採購、戰略對話與軍事人員交流,彼此之間的互信逐漸深化。與日本及澳洲的合作也日益頻繁,涵蓋海上安全、區域監控與軍事應變等層面。未來台灣可進一步強化與這些國家在區域安全上的共識,建立戰略聯盟,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等國的壓力與挑戰。其次,台灣應積極參與國際安全組織。儘管在主權地位上的限制使得台灣難以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仍可透過各種方式參與如亞太經合組織(APEC)、區域論壇、國際安全研討會等活動。透過這些平台,不僅能掌握全球安全趨勢,也能將台灣的處境與立場傳達給國際社會,爭取更多國家的理解與支持。這種參與不僅是外交策略的一部分,更是一種國家安全的延伸。
此外,透過舉辦或參與安全論壇、軍事研討會與人道救援演習等活動,台灣可以與更多國家建立非正式但實質的安全合作關係。這不僅強化了外交存在感,也提升了台灣在區域安全格局中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在對外強化合作的同時,對內則應推動「全民皆兵」的國防理念。這不僅僅是全民皆需從軍,更深層的是建立全民對國防的責任感與參與意識。在當前科技與戰爭形式迅速轉變的背景下,「全民皆兵」涵蓋的不再只是傳統軍事訓練,更包含心理防衛、資訊戰應對、災防支援與社區民防等多元層面。
要落實「全民皆兵」,必須從教育體系做起,透過國防課程、公民訓練、實境演練等方式培養青年一代的國防素養與危機應變能力。同時,建立健全的後備系統與民防體系也是關鍵,包括整合醫療、救災、通訊與交通資源,確保在戰時或災時社會系統能持續運作。
此外,政府也須做好制度設計與配套措施,包括公平合理的兵役制度、後備人員的專業訓練,以及軍民合作機制的建立。唯有讓國防不只是軍人的事,而是全民共同參與、共同維護的任務,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韌性與持久性的國家安全體系。
總結而言,透過強化國際合作與落實「全民皆兵」理念,台灣能從內而外、從上而下地全面提升防衛能力。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區域局勢,唯有整合外交、軍事與民間力量,才能真正建立一個堅實、有自信並獲得國際尊重的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