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人拿中國輸美貨櫃量暴跌九成的新聞來看衰貨櫃。秋哥只能說,你的視野廣度,決定你的世界大小。所以這篇又免費撒必思給大家了。
現在中美雙方開始互噴關稅,不願意因為關稅賠錢的中國廠商當然不願意出貨,但我們是不是應該思考一下以下這些情形:
一、中國不出貨,倒霉的是誰?美國長期依賴便宜的中國貨,中國不出貨,美國如何在短時間找出替代來源?特別是消耗品和民生必需品。
二、金毛川王堅持要習大大先打電話來溝通,但中國硬得很,現在政策開始把大外銷轉成大內需,幾千億幾千億的砸補貼,你覺得誰會先撐不住?
三、金毛川王的硬嘴終於變肉鬆,電子半導體開始豁免關稅,多條人道走廊開啟,但這些產品本來就不是海運的主力,而是空運。
四、海運的主力本來就是低毛利低單價的產品和民生物資,這些產品中國製造的比例極高。一旦庫存拉警報,金毛川王的硬嘴,最後還是會變肉鬆,到時急單效應,恐怕又會讓運價飆上天價,疫情期間那波大航海時代就是這樣來的。恕秋哥直言,兩國僵持得越久,後面這波急單效應就越強。長榮可以一兩個月不賺錢,但只要急單效應一起來,長榮一個月,就可以賺一年的錢。22年和23年的大落差,就演過一次給你看了。
五、中國現在沒貨可以運了,別的地方難道就沒有?現在除了中國以外,世界各地的工廠,現在都巴不得一天有48小時可以全力生產,把貨趕快在90天內送到美國去,難道你真的以為長榮沒有美國線可以載,就會笨到不把船拿去載別地方的貨?你可以注意一下,長期深耕東南亞的萬海,在第一季的財報表現如何,而剛剛也看到長榮新增印度航線的新聞了。
金毛川王不是笨蛋,他其實把錨定效應玩到槓上開花。一開始的幾十趴關稅,其實都是唬人的,他的目的,最多只想要10%而已,因為幾十趴關稅的代價,可能就是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金毛川王玩不起,美國也玩不起。
一開始的關稅重拳,搞到全球股市屍橫遍野,後面再來個法外開恩,10趴加人道走廊,讓全球各國如沐聖恩,感恩戴德。最後金毛川王成功的笑納10%關稅,全球股民口呼我川威武、川皇萬歲,豈不美哉?
但就算是10%,你以為很好收嗎?中國的製造業是靠量大取勝,毛淨利低到可怕,別說10%,2%就可能是滅頂之災,你也不要以為台灣的科技業有多厲害,代工業的淨利幾乎都在10%以下,鴻海,只有2趴多,績優生華碩,連6%都沒有。

但既然金毛川王確定要向全世界勒索保護費(簡稱關稅),那這筆錢只好供需雙方商量著攤付了。現在傳出沃爾瑪等美商,已經開始態度強硬的向中國供應商壓價,中國內捲嚴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了,一個月工資都捲到剩三四千了,還要再往下捲到兩三千嗎?至於台灣的代工業,都賺不到10%了,沒錢賺的生意,誰會幹呢?金毛川王打的算盤很簡單,不對內加稅,去對外加稅,把自己的鍋讓全世界去揹,但硬幹的結果,最後還是會變成一隻迴力鏢,反應在美國的物價和通膨上。
那怎麼辦呢?恕秋哥直言,最後金毛川王只能向毛利率高的產業開刀,這樣才能收得到錢。至於哪些產業和高毛利,就留給大家想像了。但如果這些高毛利產品又是美國迫切需要的戰略性物資,那麼金毛川王就要一個頭兩個大了。
至於要拿貨櫃開刀,肯定是不成的,因為交易的金流不會經過美國。你要搞什麼港口稅,貨櫃航商只會直接轉嫁託運人,順便再加徵一個附加費,不然就拉倒不要運。最後還是會變成一隻迴力鏢,反應在美國的物價和通膨上。
你要限制中國造的船隻,那好,中遠先死第一個,以後中遠輸美的貨櫃,只好請同為海洋聯盟裡的好兄弟達飛和長榮幫忙了。這塊蛋糕陽明和萬海可吃不到喔 !你覺得這是利空還是利多呢?
貨櫃就很簡單,要就來託運,不來就拉倒,只要有需求,林北就有錢賺。貨少,兩條船的貨集成一條,三集一四集一也沒差,同聯盟的櫃拿來集也可以,馬馬虎虎湊和著,別虧本就成。只不過急單的客倌,不肯加價,你就慢慢等先,要拿坐國道客運的錢買高鐵等級的服務,沒門。林北當然不可能在賠錢的情形下開船幫你載貨,畢竟我口袋裡有的是錢,每年利息就近百億,了不起一兩個月不要賺,但在港口越堆越高的貨櫃,和美國商場裡越來越少的庫存,大家就來比比看誰比較急。不然你以為長榮31.1%的淨利率是怎麼來的?秋哥還沒算上貨櫃業與科技業的差別稅率呢!
關稅是一個很複雜的議題,牽一髮而動全身。秋哥說過,千萬不要看到了一個角度,就以為看到了事情的全貌。誤判情勢的代價,常常會讓人悔不當初的。美國和金毛川王是,每一位投資朋友也是。
不過,秋哥有講過,就算你蒐集再多的資料,情勢判斷得再正確,也請務必做好市場不小心失控的準備。市場永遠是風險與機會併存,在不確定性高的時候,保守一點,讓資金的彈性高一點,永遠是最保險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