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個年代都有其困難要跨過去,絕非一句「以前的人比較容易賺大錢」就可以當作自己懈怠的藉口。”
好書分享: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
作者:畢德歐夫先覺出版社

雖然也是一本談理財觀念的書籍,但很多時候理財觀念除了關鍵的自律與長期複利效果之外,更多的其實是每個人完全站在不一樣的起點,然後加上快速攀升的物價與房價,更讓許多受薪階級難以投入,作者自己也走過這樣一段辛苦的過程,所以更加理解,也讓這本書變得更有溫度,也容易好讀,觀念也許很多人都知道,但其實是可以被落實在我們周遭的,依章節挑內容分享給大家。
#駕馭金錢
“財富的價值,不只是讓我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而是讓我們有選擇的權利。選擇生活的方式、選擇工作的樣貌,選擇生活品質的程度”
這年頭也許是高房價與物價,確實可以看到許多人會有那樣及時行樂的心態,當然有一些人生體驗是正面的,但相對負面的狀態是會覺得錢再賺就有,只是中間的對價關鍵反而是在時間,也就是選擇把時間投入在什麼樣的地方,長期看來才是有所助益的?
所以其實作者還是有個關鍵在於:專注本業的發展,也就是自己有沒有找到一個領域,專注地投入,做到領域中相對領先的位置,好到讓人不可忽視,唯有將現金流能持續增長,不隨之增長的物欲與消費習慣,自然就能逐漸累積投資的本金。

#累積資產
“這年代早就不單是比月收入、年收入,比的是「家庭總資產」”
我們也許都不是富二代,但也許已經很幸運的不是負二代,那我們至少有機會可以拚一下當那個富一代。總是要讓自己變強,孩子才有希望。面對家庭的壓力,確實是會讓人更有責任感,而此同時有良好的理財觀念更顯重要,甚至可以幫助家人。
當然,因為媒體資訊的流通,太容易有過多所謂快速致富的故事環繞身邊,自己要如何定下心來,自己看的是有沒有比過往進步,然後用長期思維看待選擇。認真打拼不一定會翻身,但不斷往前走,往前衝,有一天回頭看時,也已經離起點很遠了。

#理財前先理債
“大多數人還是靠「本業+節儉+投資」,才能財務自由,所以個人專業還是非常重要。”
公司虧錢不會倒,沒有現金流才會倒。因著許多所謂理財工具的盛行,真的要借錢或是刷卡分期都不難,但也就是這樣的習慣更容易讓我們不自覺中做了超過能力的消費,而容易產生所謂不健康的債務,而非資產。
節儉是個傳統的美德,雖然老套但是真理。作者也透過這樣一篇篇的真實故事,其實財務自由從來就不是收入要到多少,關鍵在於支出如果能夠降很低,月薪五萬也有人可以財富自由,所謂無求乃樂,就是這樣的概念。

#自住房產
“租屋不是為了讓手上有多餘的錢,拿去做提高生活品質的消費。”
這個時代的房價,確實非常的困難,如果又是外地打拼,租屋是個免不了的過程。但有個自己的家,那種安定感跟自主性,真的是到了某個年歲之後才能體悟。初入職場早期租屋省錢,省的錢要拿來投資,才有機會盡早擺脫看人臉色的狀態。房子也很難可以一次到位,很多時候是逐漸換來的,有這樣的觀念,也許扛一個可負擔的房貸也是一種強迫的長期投資。

#股市求生三法則(停損,資金控管,資產配置)
1. 拿閒錢出來,而不是生活上要用的錢。
2. 每月現金流穩定,甚至還會增加。
3. 心態正確。進股市不是追求刺激,而是真的要賺錢。
股市漲漲跌跌,很多時候不單是所謂基本面或技術面,更多的是市場是否買單,市場本身又難以預測,如何做那些個自己無論漲跌都能安心睡好的決策,避免過度單一壓住,透過市面上主流的ETF操作,加上一點海外投資,長期看來都會有正向的收益,觀念其實都不難,但就是能否自律跟資金應用上是否恰當爾已。

“能做事,就要繼續找事做”
平常會聽的股癌也常說到類似的觀念,對於那些能力很好收入豐沃的人,從來不會嚷嚷著要退休什麼的,可能會時間少一點,但絕不會完全不做什麼事情。也許我們想的就作者說的,努力讓自己有更多選擇的權利,然後給予下一代更好一些的基礎,沒有下一代的把自己照顧好也是很好的,相當易讀的理財觀念書,也有許多的故事,推薦分享給大家。

#阿崴閱讀
#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