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翻了一下數位雜誌與各式各樣的媒體,進行我所謂的"碎片式閱讀"。不認識的人會感覺,我的閱讀內容好像很散,好像是很隨意的閱讀。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些閱讀看似隨意,其實有經過篩選。感覺隨意的閱讀其實是透過大量的閱讀蒐集"我正在做的專案資料"或是"我有興趣的研究主題",而"碎片"指的是擷取途徑的多元與擷取內容的彈性。
以我自己來講,資訊的來源非常多元,我的來源包括了
- 數位雜誌(Hamibook訂閱)、Hyread
- Hamibook的特點在於有每天的報紙+一些影音學習
- 自己訂閱的RSS(長期累積對準特定平台再行訂閱)
- 包括世界各國的中文新聞(現在有AI後,各國語言都沒問題的啦!)
- 台灣本土自媒體
- 自己喜歡的內容
- 書籍介紹
- 設計小物介紹(不過很燒錢)
- PODCAST(從數位媒體、社群、朋友推薦中產生)
- YouTube (專題導向,不是那麼重視畫面的也會在上班途中約30分鐘用聽的)
- 固定會聽
- 聽天下(經濟學人-每週二下午)
- 迷誠品
- 財經雜誌
- 跟達人的對話(達人是專業的資訊來源,而且不僅是讀,還可以問)
- FB
- 高中團
最近發現這樣會有一點發散,所以我就善用了Xmind的功能,讓我的學習更聚焦些,也讓我讀得很散的內容編織成一張知識網
我會用心智圖將我的重點先抓出來,找到一些文章後留下連結(不過有時擔心新聞網頁會很快不見,所以也會離線存檔)

Xmind的付費版彈性還蠻大的,你要加什麼幾乎都可以

而且我會把一些心得與備註藏在知識點裏需要的時候再呼叫,讓他不要干擾我

支援簡報模式,簡報的的時候就可以將他展示出來

那...備註太多怎麼辦,就搜尋啊!這不是基本要素嗎?

最後需要的時候我還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處理匯出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