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一種交換能量的憑證
在李笑來老師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是這樣寫的:我們人生最寶貴的稀缺資源由高到低,分別是專注力、時間,接著才是金錢。
計算機會成本的思維
現代人的專注力和時間與金錢都是有限的。在接受這個觀點後,我有時會去計算每件事情的機會成本。如果我的人力資本去跟時間消耗和專注力做評估,如果幾相權衡很不划算,我就不會進行,在生命優先順序也是如此。
如果我有一支 100 元的雨傘壞掉了,它的修繕需要舟車勞頓,要花兩三個小時,我可能基於經濟效益,就會直接換一隻。乘車交通我也會進行評估,和生產創造也是。專注在要務上,我們的金錢應該要買回時間,也應該買回專注力。如果能買回健康,那都是非常值得且有意義的事情。
金錢是一種投票機制
《大人學》的姚詩豪老師在跟博恩的 podcast 訪談間曾經提出錢的本質時,提出它是一種投票機制。大家把象徵喜歡的金錢,投給他們認為是剛性需求或創造出價值的人,找到市場有需求的地方,放大我們的專長。
我想接下來談看看所謂大眾應該專注的複利槓桿有哪些,該如何放大我們的專注力、時間與金錢這些生命能量的效益。
三種槓桿:人力、資本與零邊際成本
根據矽谷名著《納瓦爾寶典》,矽谷大師 Eric Jorgenson,最傳統的創業使用了人力的槓桿。一般的普通股票和股權,利用資本與複利結構的槓桿。創業和普通股票本質都是一種所有權的象徵。第三種是這個時代邊際成本為 0 的槓桿,也就是做一次就能無限次複製的槓桿,包含程式設計、影音如 YouTube、podcast、線上課程等等,以及我認為傳統的寫作等等。
用零邊際成本槓桿放大個人產值
邊際成本為 0 的槓桿,在這個時代搭配 AI、一般的手機電腦,門檻是很低的。它們能大幅系統、指數量級地複製化我們的產值,能一次把單位時間的時間保存下來,甚至能穿越時空,進行對很多不同的受眾販賣。我們應該盡可能用我們的特有知識,並嘗試有興趣的努力,去進行這類型的嘗試,與建構個人化的價值。它會構成某些很特別的幸運,當人潮匯聚之處,很可能就是我們有最大收穫與成長的地方。
推薦閱讀
納瓦爾寶典
作者: 艾瑞克.喬根森
原文作者: Eric Jorgenson
譯者: 謝佩妏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5/02/05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作者: 李笑來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4/04/15